一种数控车床导轨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6743发布日期:2018-06-15 21:38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控车床导轨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数控车床导轨的连接装置,属于连接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导轨为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的槽或脊,可承受、固定、引导移动装置或设备并减少其摩擦的一种装置,导轨表面上的纵向槽或脊,用于导引、固定机器部件、专用设备、仪器等,导轨又称滑轨、线性导轨、线性滑轨,用于直线往复运动场合,拥有比直线轴承更高的额定负载,同时可以承担一定的扭矩,可在高负载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的直线运动,导轨主要分为两大类滚轮导轨和滚珠导轨。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0520100243.9的一种升降机的轿箱与导轨的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升降机的轿箱与T型导轨的连接装置,公开了一种升降机的轿箱与T型导轨的连接装置,T型导轨固定在井道的四周,轿箱与T型导轨通过连接装置连接,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一个主导向装置,该主导向装置上设有一个成“工”字形的主导向轮,主导向轮内套有轴承和轴,轴固定连接在支架上,支架又固定设置在轿箱上,主导向轮与T型导轨相配合,主导向轮的两个侧导面之间的距离大于T型导轨导向面的宽度,所以该实用新型具有防止轿箱晃动和防止油缸扭曲变形的优点,但现有技术结构简单,传统的数控车床导轨的连接装置使用时间长后与导杆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无法及时进行润滑,影响机床加工效率,装置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控车床导轨的连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结构简单,传统的数控车床导轨的连接装置使用时间长后与导杆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无法及时进行润滑,影响机床加工效率,装置实用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数控车床导轨的连接装置,其结构包括驱动电机、电机支撑座、支撑底板、导杆支撑座、滑动块、导杆、驱动轴、滚动轴承、驱动轴固定座、工件置放板、自动润滑装置,所述导杆支撑座螺栓固定于支撑底板上表面,所述导杆焊接于导杆支撑座上方,所述滑动块嵌套于导杆上方且滑动块内壁与导杆外表面紧贴在一起,所述驱动轴固定座垂直安装于支撑底板上表面,所述驱动轴焊接于驱动电机右侧且穿过驱动轴固定座中间,所述自动润滑装置螺栓固定于工件置放板左侧,所述自动润滑装置由显示屏幕、PCB电路板、气体发生腔、油罐主体、润滑油导流管、固定片、润滑油储存腔、活塞块、气体发生电池、密封盖、控制按钮组成,所述密封盖螺纹密封连接于油罐主体顶部,所述PCB电路板嵌套于密封盖中间,所述显示屏幕嵌套于密封盖上表面左端且与PCB电路板焊接在一起,所述控制按钮电连接于显示屏幕右侧,所述气体发生电池焊接于PCB电路板底面,所述活塞块嵌套于油罐主体内部中间,所述气体发生腔位于PCB电路板与活塞块之间,所述润滑油储存腔位于活塞块下方,所述固定片嵌套于油罐主体外表面且与工件置放板左侧表面螺栓固定在一起,所述润滑油导流管螺纹固定于油罐主体底部且与滑动块、驱动轴上表面紧贴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工件置放板螺栓固定于滑动块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工件置放板与支撑底板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支撑座螺栓固定于支撑底板上表面左端。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焊接于电机支撑座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支撑座为不锈钢材质,防腐性强。

进一步地,所述导杆与驱动轴相互平行。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数控车床导轨的连接装置通过安装有自动润滑装置,数控车床导轨的连接装置使用时间长后,可以自动对导杆进行润滑,避免因导杆与滑块之间摩擦力增大影响机床加工效率,提升装置实用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数控车床导轨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润滑装置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数控车床导轨的连接装置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驱动电机-1、电机支撑座-2、支撑底板-3、导杆支撑座-4、滑动块-5、导杆-6、驱动轴-7、滚动轴承-8、驱动轴固定座-9、工件置放板-10、自动润滑装置-11、显示屏幕-1101、PCB电路板-1102、空气发生腔-1103、油罐主体-1104、润滑油导流管-1105、固定片-1106、润滑油储存腔-1107、活塞块-1108、气体发生电池-1109、密封盖-1110、控制按钮-11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控车床导轨的连接装置:其结构包括驱动电机1、电机支撑座2、支撑底板3、导杆支撑座4、滑动块5、导杆6、驱动轴7、滚动轴承8、驱动轴固定座9、工件置放板10、自动润滑装置11,所述导杆支撑座4螺栓固定于支撑底板3上表面,所述导杆6焊接于导杆支撑座4上方,所述滑动块5嵌套于导杆6上方且滑动块5内壁与导杆6外表面紧贴在一起,所述驱动轴固定座9垂直安装于支撑底板3上表面,所述驱动轴7焊接于驱动电机1右侧且穿过驱动轴固定座9中间,所述自动润滑装置11螺栓固定于工件置放板10左侧,所述自动润滑装置11由显示屏幕1101、PCB电路板1102、气体发生腔1103、油罐主体1104、润滑油导流管1105、固定片1106、润滑油储存腔1107、活塞块1108、气体发生电池1109、密封盖1110、控制按钮1111组成,所述密封盖1110螺纹密封连接于油罐主体1104顶部,所述PCB电路板1102嵌套于密封盖1110中间,所述显示屏幕1101嵌套于密封盖1110上表面左端且与PCB电路板1102焊接在一起,所述控制按钮1111电连接于显示屏幕1101右侧,所述气体发生电池1109焊接于PCB电路板1102底面,所述活塞块1108嵌套于油罐主体1104内部中间,所述气体发生腔1103位于PCB电路板1102与活塞块1108之间,所述润滑油储存腔1107位于活塞块1108下方,所述固定片1106嵌套于油罐主体1104外表面且与工件置放板10左侧表面螺栓固定在一起,所述润滑油导流管1105螺纹固定于油罐主体1104底部且与滑动块5、驱动轴7上表面紧贴在一起,所述工件置放板10螺栓固定于滑动块5上方,所述工件置放板10与支撑底板3相互平行,所述电机支撑座2螺栓固定于支撑底板3上表面左端,所述驱动电机1焊接于电机支撑座2上方,所述电机支撑座2为不锈钢材质,防腐性强,所述导杆6与驱动轴7相互平行。

本专利所述的驱动电机1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在电路中是用字母M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

在进行使用时,将自动润滑装置11的固定片1106嵌套于油罐主体1104外表面且与工件置放板10左侧表面螺栓固定在一起,润滑油导流管1105与滑动块5、驱动轴7上表面紧贴在一起,在使用时气体发生电池1109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在空气发生腔1103内并挤压活塞块1108,使润滑油通过润滑油导流管1105滴到导杆6与驱动轴7上表面,因此,数控车床导轨的连接装置使用时间长后,可以自动对导杆进行润滑,避免因导杆与滑块之间摩擦力增大影响机床加工效率,提升装置实用性。

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结构简单,传统的数控车床导轨的连接装置使用时间长后与导杆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无法及时进行润滑,影响机床加工效率,装置实用性差,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数控车床导轨的连接装置通过安装有自动润滑装置,数控车床导轨的连接装置使用时间长后,可以自动对导杆进行润滑,避免因导杆与滑块之间摩擦力增大影响机床加工效率,提升装置实用性,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密封盖1110螺纹密封连接于油罐主体1104顶部,所述PCB电路板1102嵌套于密封盖1110中间,所述显示屏幕1101嵌套于密封盖1110上表面左端且与PCB电路板1102焊接在一起,所述控制按钮1111电连接于显示屏幕1101右侧,所述气体发生电池1109焊接于PCB电路板1102底面,所述活塞块1108嵌套于油罐主体1104内部中间,所述气体发生腔1103位于PCB电路板1102与活塞块1108之间,所述润滑油储存腔1107位于活塞块1108下方,所述固定片1106嵌套于油罐主体1104外表面且与工件置放板10左侧表面螺栓固定在一起,所述润滑油导流管1105螺纹固定于油罐主体1104底部且与滑动块5、驱动轴7上表面紧贴在一起。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