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轴承套圈车削装夹装置的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7498发布日期:2018-07-13 17:25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轴承套圈车削装夹装置的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轴承圈车削时,将产品放入夹爪中装夹,进而旋转对轴承圈车削,完成后需要进行下料,固定的下料装置影响刀具的移动,往往设置在离产品较远的地方,产品从夹爪处落入下料装置上,容易造成产品的损坏以及下料装置的损坏。

另外,夹爪装夹时会出现装夹偏移现象,说明产品可能存在缺陷,需要对其进行检查,此时需要进行停机,这样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大大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公开了一种用于轴承套圈车削装夹装置的下料装置,包括第一致动器、第二致动器、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和分类槽,所述第一致动器和所述第二致动器驱动方向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内,并且所述第一导轨沿所述第二导轨滑动,所述第一致动器驱动所述第一导轨运动,所述第二致动器驱动所述第二导轨运动,所述第一导轨的宽度小于第二导轨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轨呈“Y”字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致动器为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致动器为气缸。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

下料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便于操作制造成本低,将产品进行分类,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轴承套圈车削装装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具体实施例的为放置产品的示意图;

图3为图2实施例放置产品的示意图;

图4为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下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夹爪,2、定位支撑,3、排料圈,4、复位装置,5、卡簧,6、检测装置,7、下料装置,8、刀片61、旋转接头,62、气管,63、压力传感器,71、第一致动器,72、第二致动器,73、第一导轨,74、第二导轨,75、分类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轴承套圈车削装夹装置的下料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夹爪1、定位支撑2、排料圈3、驱动装置和控制装置,排料圈3内部具有喇叭状的排料道,使铁屑从排料圈3内的排料道排出,排料圈3设置在定位支撑2内,控制装置控制夹爪1装夹产品,并且控制驱动装置驱动排料圈3、夹爪1和定位支撑2转动。将产品贴于定位支撑2的端面,本领域技术人员运用现有技术可以改变车削角度来改变铁屑的出屑方向,车削产生的铁屑从排料圈3内的排料道排出,由于铁屑的及时排出,并且排屑方向与刀片8进入产品的方向相反,铁屑不会发生缠刀、堆积,避免了铁屑由于堆积卡入夹爪1内,降低夹爪1的精度。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还包括复位装置4,排料圈3与定位支撑2滑动连接,排料圈3设置在定位支撑2内,排料圈3放置有产品的一侧突出与定位支撑2,复位装置4设置在排料圈3与定位支撑2之间,复位装置4可以是弹簧,复位装置的一端与定位支撑2连接,另一端与排料圈3连接,排料圈3设置有产品的一侧突出于定位支撑2,当给予排料圈3一个推力,排料圈3向定位支撑2内移动,当失去推力时,排料圈3受到复位装置4的作用,使排料圈3恢复到其实位置;另外,排料圈3上还设置有卡簧5,用于限制排料圈3在定位支撑2内的滑动范围,排料圈3在起始位置时,受到复位装置4和卡簧5的作用,排料圈3的端面突出于定位支撑2,当推动排料圈3时,排料圈3受到向左的推力,向定位支撑2内移动,当放开排料圈3时,受到复位装置4的作用,向右移动,当到达起始位置时,卡簧5受阻,排料圈3无法继续向右移动;另外,当产品加工完成,排料圈3在复位时,将排料圈3周围的铁屑一同推出,有效防止残留铁屑落入夹爪1,影响夹爪1的精度。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在放置产品时,产品可能存在瑕疵,或者摆放角度的原因,或者加工转动时夹爪未抓牢固等原因,产品的加工会受到影响,甚至损坏设备,如图1和4所示,还包括检测装置6,检测装置6设置在定位支撑2上,用于检测产品是否放置到位。检测装置6包括旋转接头61、至少设置一根与旋转接头61连接的气管62和用于测量气管内气压的压力传感器63,压缩空气不断的从旋转接头61输送至气管62内,当产品放置到位时,气管62的一端被堵住,气管62内的气体无法排出,压力传感器63测出的压力值升高,说明安装到位,压力传感器63将信号传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夹爪1将产品夹住,当产品放置倾斜时,气管62未被完全堵住,气压传感器63测量气管62内的气压未到达标准,说明产品未放置到位;优选的,气管62设置有三根,通过增加气管62的数量来增加产品安放的检测点,三根气管62等间距的设置在定位支撑2上,三根气管62的端面与排料圈3的端面齐平,保证气管62不影响产品的放置。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还包括下料装置7,下料装置7设置在抓夹1的一侧,用于将从夹爪1中的产品进行分类存放。下料装置7包括第一致动器71、第二致动器72、第一导轨73、第二导轨74和分类槽75,第一致动器71和第二致动器72驱动方向相互垂直设置,第一导轨73设置在第二导轨74内,并且第一导轨73沿第二导轨74滑动,第一致动器71和第二致动器72可以是气缸,第一致动器71驱动第一导轨73运动,第二致动器72驱动第二导轨74运动,第一导轨73的宽度小于第二导轨74的宽度,优选的,第二导轨呈“Y”字形;分类槽75设置有两个槽,一个良品槽,另一侧待检槽。当产品放置平整后,夹爪1夹住产品,驱动装置带动产品转动,通过刀片8对产品进行车削,完成后,控制装置驱动第一致动器71将第一导轨73移动至产品处,夹爪1打开,产品受到排料圈3的推力,产品被推出,落入第一导轨73内,产品经过第一导轨73和第二导轨74,最终落入良品槽,第一致动器71带动第一导轨73复位;当产品未放置平整,第一致动器71将第一导轨73移动至产品处,控制装置驱动第二致动器72带动第二导轨74移动,第二导轨74的一端移至待检槽上,夹爪1打开,产品受到排料圈3的推力,产品被推出,落入第一导轨73内,产品经过第一导轨73和第二导轨74,最终落入待检槽,第一致动器71和第二致动器72带动第一导轨73和第二导轨74复位。将第二导轨设置呈“Y”型,上端宽下端聚拢,能够使产品准确的落入相应的槽中。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人工或者机器将产品放置在定位支撑2上,当产品放置平整,产品将检测装置6的气管62堵塞,使气管62内的压力升高,达到一定压力后,压力传感器63将信号传输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驱动夹爪1将产品夹紧,驱动装置驱动排料圈3、夹爪1和定位支撑2同时转动,同时,刀具进入,对产品进行车削,车削完成后,控制装置驱动第一致动器71将第一导轨73移动至产品处,夹爪1打开,产品受到排料圈3的推力,产品被推出,落入第一导轨73内,产品经过第一导轨73和第二导轨74,最终落入良品槽,第一致动器71带动第一导轨73复位;当产品在加工时,由于夹爪1未夹紧,产品发生移位,气管62内的气压下降,将信号传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停止,控制装置驱动第一致动器71将第一导轨73移动至产品处,控制装置驱动第二致动器72带动第二导轨74移动,第二导轨74的一端移至待检槽上,夹爪1打开,产品受到排料圈3的推力,产品被推出,落入第一导轨73内,产品经过第一导轨73和第二导轨74,最终落入待检槽,第一致动器71和第二致动器72带动第一导轨73和第二导轨74复位;当产品未放置平整,气管62内无法到达指定压力,压力传感器63将信号传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驱动第一致动器71将第一导轨73移动至产品处,控制装置驱动第二致动器72带动第二导轨74移动,第二导轨74的一端移至待检槽上,夹爪1打开,产品受到排料圈3的推力,产品被推出,落入第一导轨73内,产品经过第一导轨73和第二导轨74,最终落入待检槽,第一致动器71和第二致动器72带动第一导轨73和第二导轨74复位。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

(1)设置排料圈,改变铁屑的排放方向,有效避免铁屑缠刀、堆积现象的发生,在排料圈复位的同时将周围铁屑一同推出,避免了铁屑进入夹爪,影响夹爪的精度。

(2)通过气管能够有效检测产品是否放置平整,提高产品合格率,减少原材料的浪费。

(3)通过下料装置,将产品进行分类,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如果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