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连轧机工作辊智能窜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31421发布日期:2018-07-13 18:19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热轧机带钢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连轧机工作辊智能窜辊方法。



背景技术:

工作辊是热连轧机中与带钢接触的关键部件,也是损耗件。工作辊的损耗主要是因为轧辊与带钢之间存在相对运动,由于带钢延宽度方向的流动速度、轧制力分布以及轧辊温度分布等因素的不均匀性,轧辊磨损量延辊身分布是不均匀的,一般带钢边部附近轧辊磨损量大,其它位置磨损量小。现代热连轧机一般配备了工作辊窜辊功能,实际轧制中,为了均匀轧辊磨损,工作辊会随着轧制公里数的增加,位置不断变动。多数窜辊策略为固定窜辊区间均匀窜动,没有较好地考虑不同辊期窜辊区间对轧制稳定性的影响,但是辊期前期、中期和后期都对窜辊区间有着不同的要求,现有的工作辊窜辊方式,不能均匀磨损又能保证轧制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所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连轧机工作辊智能窜辊方法,通过建立一种窜辊区间与辊期之间的数学模型,实现窜辊区间随轧制公里数的延长而动态变化:辊期前期,板形不稳定,窜辊区间从0逐渐扩大,中期热辊型稳定、磨损不太大,板形稳定,窜辊可以大区间内窜动,后期随磨损的加剧,板形会逐渐不稳定,窜辊区间应逐渐减小,既能均匀磨损又能保证轧制稳定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连轧机工作辊智能窜辊方法,为了使整个辊期板形稳定,应使窜辊区间随轧制公里数的延长而动态变化,辊期前期,板形不稳定,窜辊区间从0逐渐扩大,中期热辊型稳定、磨损不太大,板形稳定,窜辊可以大区间内窜动,后期随磨损的加剧,板形会逐渐不稳定,窜辊区间应逐渐减小,具体采用以下步骤:

步骤一、窜辊模型设计,设窜辊下限、上限分别为s0、s1,辊期分段数为n,各段辊期分界点为li(i=1,2,……,n),各段辊期变化梯度为gi(i=1,2,…,n),辊期为l时对应的窜辊区间下限、上限分别为s3、s4,则

如果s3<s0,则s3=s0;如果s4>s1,则s4=s1;如果s3>s4,则s3=s4=0;

当某机架使用循环窜辊时,投用该功能;轧制公里数以末机架为准,部分轧辊换辊时,未换辊的机架轧制公里数要累加。

步骤二、参数配置方案选择。根据辊期的长短和轧制稳定情况,选择辊期分段数(一般选择4、6、8);

步骤三、工程师界面功能实现,在工程师画面中添加智能窜辊功能,能够修改辊期各节点公里数和各段梯度,并能显示修改后的窜辊区间随辊期延长的变化曲线。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建立一种窜辊区间与辊期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配置不同的参数,可以设置各类不同的窜辊策略,可以适应于不同轧制公里数和轧制规程,实现不同工况下工作辊磨损均匀与整个辊期的轧制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设计的智能窜辊参数修改工程师画面。

图3为本发明给定智能窜辊参数后的窜辊区间变化曲线。

图4为传统窜辊模式下模拟的轧辊磨损曲线。

图5为本发明智能窜辊执行后模拟的轧辊磨损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热连轧机工作辊智能窜辊方法:

步骤一、参数配置方案选择,根据辊期的长短和轧制稳定情况,选择辊期分段数;

步骤二、工程师界面功能实现,在工程师画面中添加智能窜辊功能,能够修改辊期各节点公里数和各段梯度,并能显示修改后的窜辊区间随辊期延长的变化曲线;

步骤三、在工程师画面中设定辊期各节点公里数和各段梯度具体数值,形成窜辊区间变化曲线在生产中执行。

通过采用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热连轧机工作辊智能窜辊方法,按照图3给定的智能窜辊曲线计算了传统窜辊模式和智能窜辊模式下f6的磨损曲线如图3和图4,对比可以看出智能窜辊执行后的磨损曲线比传统窜辊方法光滑,过渡性较好。

本发明不局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连轧机工作辊智能窜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窜辊模型设计;步骤二、参数配置方案选择,根据辊期的长短和轧制稳定情况,选择辊期分段数;步骤三、工程师界面功能实现,在工程师画面中添加智能窜辊功能,能够修改辊期各节点公里数和各段梯度,并能显示修改后的窜辊区间随辊期延长的变化曲线。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连轧机工作辊智能窜辊方法,通过建立一种窜辊区间与辊期之间的数学模型,实现窜辊区间随轧制公里数的延长而动态变化:辊期前期,板形不稳定,窜辊区间从0逐渐扩大,中期热辊型稳定、磨损不太大,板形稳定,窜辊可以大区间内窜动,后期随磨损的加剧,板形会逐渐不稳定,窜辊区间应逐渐减小。

技术研发人员:单修迎;李相前;王京先;曹金生;王克柱;田佳歌;谢声琳;李仲伟;常亮;孙辉;王春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1.19
技术公布日:2018.07.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