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铰链装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62368发布日期:2018-12-22 08:14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门铰链装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零部件装配技术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种车门铰链装配系统。

背景技术

车门铰链是连接车门与车身的部件,使车门相对于车身转动,以打开或关闭车门。车门铰链由车门件和车身件等多个部件构成,在装配时需要进行多道安装工序。人工安装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装或漏装等问题,影响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如何设计一种能够自动装配车门铰链的设备,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铰链装配系统,能够自动完成车门铰链装配过程,避免漏装,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车门铰链装配系统,包括车门件装配模块、车身件装配模块和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上用于放置装配工装,所述装配工装在所述车门件装配模块和所述车身件装配模块的各工位之间传送;

所述车门件装配模块依次包括衬套冲压工位、销轴安装工位、垫片装配工位、旋铆工位;所述衬套冲压工位用于对所述装配工装上放置的与车门件插装的衬套进行冲压翻边;所述销轴安装工位用于将销轴插装到衬套中;所述垫片装配工位用于将垫片安装于销轴上;所述旋铆工位用于下压旋转销轴;

所述车身件装配模块包括用于装配顶丝的顶丝装配工位。

可选地,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分动盘,所述装配工装由所述分动盘带动作圆周运动。

可选地,所述车门件装配模块和所述车身件装配模块分别对应一个所述分动盘,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设置于两个所述分动盘之间的转移装置;所述装配工装包括车门件工装和车身件工装;

所述车门件装配模块还包括下料工位,所述下料工位通过机械夹取装置将工件从所述车门件工装上取下并放置于所述转移装置上输送。

可选地,所述车门件装配模块还包括位于所述衬套冲压工位之前的车门件预装工位,所述车门件预装工位通过激光传感器检测车门件和衬套是否装配到位;

所述车身件装配模块还包括通过激光传感器检测车门件和车身件是否装配到位的车身件预装工位。

可选地,所述垫片装配工位包括振料盘和机械手,所述振料盘用于筛选垫片正反,所述机械手用于抓取垫片,且所述机械手上设置用于筛选垫片正反的摄像头。

可选地,所述衬套冲压工位依次包括衬套预翻边工位和衬套精整工位;所述衬套预翻边工位通过冲压气缸的行程控制使衬套翻边40~50度,所述衬套精整工位通过冲压气缸的行程控制使衬套翻边90度。

可选地,所述车身件装配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顶丝装配工位之后的筛选工位,其中包括能够平移的螺丝枪,根据所述螺丝枪检测的扭力值判断顶丝装配是否合格。

可选地,所述车身件装配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筛选工位之后的钢印冲压工位,所述钢印冲压工位用于对工件冲压钢印。

可选地,所述车门件装配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旋铆工位之后的铆高检测工位,所述铆高检测工位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销轴高度。

可选地,所述铆高检测工位之后设置扭矩检测工位,所述扭矩检测工位通过扭力传感器来检测销轴铆装是否合格。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门铰链装配系统,装配工装在传送装置上被不断运输,可停止在车门件装配模块和车身件装配模块之间的各工位处;通过衬套冲压工位对装配工装上放置的衬套进行冲压,使其翻边,通过销轴安装工位将销轴插装到衬套中,通过垫片装配工位将垫片安装于销轴上,通过旋铆工位下压旋转销轴,实现车门件相关部件的装配;车身件装配模块包括用于装配顶丝的顶丝装配工位,将车门件与车身杆相对装配,完成整个车门铰链的装配,装配过程自动完成,避免出现遗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装配的车门铰链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车门铰链装配系统的轴测图;

图3a为本发明提供的车门铰链装配系统的俯视图;

图3b为本发明提供的车门铰链装配系统的正视图;

图3c为本发明提供的车门铰链装配系统的侧视图。

图中包括:

车门件装配模块1、衬套冲压工位11、衬套预翻边工位111、衬套精整工位112、销轴安装工位12、垫片装配工位13、振料盘131、机械手132、旋铆工位14、下料工位15、车门件预装工位16、铆高检测工位17、扭矩检测工位18、车身件装配模块2、顶丝装配工位21、车身件预装工位22、筛选工位23、钢印冲压工位24、传送装置3、分动盘31、转移装置32、装配工装4、车门件工装41、车身件工装4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车门铰链装配系统,能够自动完成车门铰链装配过程,避免漏装。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车门铰链装配系统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所装配的车门铰链的结构图,其中包括车身件01、车门件02、销轴03、垫片04、衬套翻边05、顶丝06、顶丝堵盖07;顶丝用于将车身件与车门件装配在一起;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车门铰链装配系统的轴测图,图3a至图3c分别为本发明提供的车门铰链装配系统的俯视图、正视图和侧视图;本发明的车门铰链装配系统包括车门件装配模块1、车身件装配模块2和传送装置3等结构;装配工装4用于定位放置各个不同阶段的工件,通过装配工装4的定位便于找准装配;传送装置3上用于放置装配工装4,通过传送装3带动装配工装4移动,装配工装4在车门件装配模块1和车身件装配模块2的各工位之间传送,使工件在不同和工位处停止,对工件进行不同工位处的装配操作。

车门件装配模块1按传送装置3的传送方向依次包括衬套冲压工位11、销轴安装工位12、垫片装配工位13、旋铆工位14,按上述顺序依次装配加工;初始阶段,在装配工装4上放置车门件和衬套,衬套插装于车门件中,并放置于装配工装4上对应的卡装位置,当装配工装4带动工件移动到衬套冲压工位11时停止,衬套冲压工位11启动并对装配工装4上放置的衬套进行冲压翻边,使衬套与车门件相对固定;重新启动传送装置3,使其带动装配工装4继续运动至销轴安装工位12处,销轴安装工位12启动将销轴插装到衬套中;重新启动传送装置3,使其带动装配工装4继续运动至垫片装配工位13处,垫片装配工位13启动将垫片安装于销轴上;旋铆工位14用于下压旋转销轴,销轴末端翻边,使垫片与销轴相对固定。

在车门件装配模块1处完成安装后,将装配完成的车门件与车身件放置到装配工装4中相应的位置,将工件连同装配工装4传送到车身件装配模块2处,车身件装配模块2包括用于装配顶丝的顶丝装配工位21,通过顶丝将车身件与车门件相对固连。顶丝装配工位21先筛选出特定的顶丝,将顶丝顶到螺丝枪口,枪口移动将顶丝安装到车身件上;顶丝安装后再安装顶丝盖,对顶丝起到防护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中所涉及的各个工位,指代各位置所设置的相应的结构,并非仅指某个位置;本发明的车门铰链装配系统将车门铰链的装配分解为多个不同的步骤,车门件装配模块1依次进行衬套翻边、装销轴、装垫片、旋铆等操作,车身件装配模块2完成顶丝等操作,装配过程自动完成,具有更高的装配效率,避免人工装配出现遗漏的问题。本发明的车门铰链装配系统可采用plc做主控,采用hmi软件做人机交互系统。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的传送装置3包括分动盘31,分动盘31通过实现水平圆周转动,带动其上放置的装配工装4作圆周运动,分动盘转动一周即可完成装配过程。除了采用分动盘带动装配工装4作圆周运动的输送形式之外,还可通过输送带等形式作平移运动,这些具体的设置形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地,车门件装配模块1和车身件装配模块2分别对应一个分动盘31,装配工装4包括车门件工装41和车身件工装42,车门件工装41用于在车门件装配模块1的分动盘上传送,车身件工装42用于在车身件装配模块2的分动盘上传送。

车门件装配模块1的各个工位呈圆周分布,当分动盘31转动一周后完成车门件相关的装配过程,并将装配完成的工件取下,工装继续旋转做下一轮装配;车身件装配模块2的各个工位呈圆周分布,分动盘31转动一周后完成车身件相关的装配过程,并将装配完成的工件取下,工装继续旋转做下一轮装配。

传送装置3还包括设置于两个分动盘31之间的转移装置32,车门件装配模块1还包括下料工位15,下料工位15通过机械夹取装置将工件从车门件工装41上取下并放置于转移装置32上向后输送,工件经过转移装置32被传送到车身件装配模块2处,将车门件半成品和车身件共同放置到车身件工装42,继续进行整体装配。

车门件装配模块1还包括位于衬套冲压工位11之前的车门件预装工位16,车门件和衬套在车门件预装工位16处放置到车门件工装41上,放置过程可由人工操作,也可通过相应的机械结构完成;并通过车门件预装工位16设置的激光传感器检测车门件和衬套是否装配到位。

同样地,车身件装配模块2还包括车身件预装工位22,装配完成的车门件半成品和车身件对应放置到车身件工装42,并通过车身件预装工位22设置的激光传感器检测车门件和车身件是否装配到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及其相互组合的基础上,本发明的垫片装配工位13包括振料盘131和机械手132,振料盘131通过振动筛选垫片正反,以避免垫片装反;机械手132用于抓取垫片,且机械手132上设置用于筛选垫片正反的摄像头,在机械手132抓取垫片时进行二次识别,进一步保证垫片的朝向正确。

优选地,为了更好地实现冲压操作,本发明的衬套冲压工位11依次包括衬套预翻边工位111和衬套精整工位112;衬套预翻边工位111和衬套精整工位112均通过冲压操作使衬套向外翻边,衬套预翻边工位111通过冲压气缸的行程控制使衬套翻边40~50度,优选地冲压至45度,衬套精整工位112通过冲压气缸的行程控制使衬套翻边90度。采用两个不同的工位,通过两次冲压操作使衬套完全翻边,而不是一次性使衬套完成90度翻边,可以使衬套的翻边更加细致准确。

当然,对衬套冲压两次的操作也可在一个工位处完成,只需改变冲压的行程即可,这些具体的设置形式均应受到本发明的保护。

更进一步,车身件装配模块2还包括设置于顶丝装配工位21之后的筛选工位23,筛选工位23包括能够平移的螺丝枪,根据螺丝枪检测的扭力值判断顶丝装配是否合格。当顶丝装配完成后,工件从顶丝装配工位21处传送到筛选工位23处进行检测,区别合格的产品和不合格的产品。

车身件装配模块2还包括设置于筛选工位23之后的钢印冲压工位24,钢印冲压工位24用于对工件冲压钢印。当合格的产品从筛选工位23处传送到钢印冲压工位24处时,对工件进行冲压操作,在工件上标记钢印。

车门件装配模块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旋铆工位14之后的铆高检测工位17,铆高检测工位17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销轴高度,检测旋铆后的销轴高度,仅将合格的工件继续放置到车身件装配模块2处进行后续装配。

铆高检测工位17之后设置扭矩检测工位18,扭矩检测工位18通过扭力传感器来检测销轴铆装是否合格,仅将合格的工件继续放置到车身件装配模块2处进行后续装配。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