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冲压件翻边翻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68474发布日期:2019-01-18 23:25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高效的冲压件翻边翻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压件成型装置,具体涉及到一种高精度、高效汽车冲压件翻边翻折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汽车产品日新月异,为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几乎成了不可缺少的用品,汽车在设计时各个组成零件都是根据设计要求预先设定好,以冲压件、连接件及紧固件组装。这些组成零件、冲压件、连接件及紧固件共同用来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现有技术的冲压件在遇到翻边的地方同时翻折时,使用的是平整修边线翻边,达不到设计尺寸要求,这个工艺的缺陷是,翻边前边线平整,没有加强,翻折时受材料变薄翻折极限,无法实现尺寸要求的翻折,最终降低要求或进行设计更改。

因此,现有技术翻边的地方翻折时还有提升的地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的汽车冲压件翻边翻折装置,结构可靠、产品质量一致,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的冲压件翻边翻折装置,所述冲压件包括一件体、一电线锁孔和一翻边翻折筋,所述翻边翻折筋位于所述件体的边缘折弯的地方,所述翻边翻折筋的高度和厚度与邻接的翻边筋的高度和厚度一致;所述翻边翻折装置为一成型套模,是一种连续模中的一部分,所述成型套模包括一切边模、一翻边模和一翻折模,其中,所述切边模包括切边上模和切边下模,所述切边上模对应所述翻边翻折筋的位置开设一上翻折凸部,所述切边下模对应所述翻边翻折筋的位置开设一下翻折凸部;所述翻边模包括翻边上模和翻边下模,用于将所述件体翻边形成翻边筋;所述翻折模包括翻折上模和翻折下模,所述翻折上模和所述翻折下模合模时,在所述翻边翻折筋对应的位置形成高度和厚度一致的容置空间。

本申请较佳实施例所述的装置,所述成型套模是连续模中的一部分,工作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所述切边模合模,所述切边上模压向所述切边下模,所述上翻折凸部和下翻折凸部将冲压件的边缘形成向外的凸起部;

步骤2:所述翻边模合模,所述翻边模的翻边上模压向翻边下模将冲压件的边缘形成翻边筋;

步骤3:所述翻折模合模,所述翻折上模压向所述翻折下模,所述翻边筋折弯,所述翻折上模和所述翻折下模将翻边筋整形形成翻边翻折筋。

本申请的设计理念是,对现有方案进行改进,是对翻边线的优化加强,翻出原先无法实现的一定高度和厚度的边,使得翻出的边无暗裂,有很强的加强作用,对工程模和级进模都能适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更好的实现变薄翻边突破材料平整翻边线的极限,强化了材料整体变薄翻边时的能力,实现设计强度和刚度要求,同时让冲压件的外观变得完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特征,使得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第一、本申请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成型效果;

第二、本申请在设计条件下尺寸到位;

第三、本申请成型的翻边无暗裂或变薄,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当然,实施本发明内容的任何一个具体实施例,并不一定同时具有以上全部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连续模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切边模对应凸起部的部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切边模成型的冲压件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制成的冲压件折弯部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几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本发明涵盖任何在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为了使公众对本发明有彻底的了解,在以下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详细说明了具体的细节,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另外,为了避免对本发明的实质造成不必要的混淆,并没有详细说明众所周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等。

请参考图1,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发动机支架冲压成型的连续模具,包括切边、冲孔、凸筋、成型、切断等等模具装置,还包括翻边翻折装置。先来说一下本申请成型的冲压件,如图4所示,所述冲压件包括一件体10、一电线锁孔20和一翻边翻折筋30,所述电线锁孔20为一方形孔,电线锁孔20的作用是通过挂件将汽车上的电线固定,有效的整理电线的固定孔;所述翻边翻折筋30位于所述件体的边缘,所述翻边翻折筋30有折弯角度,所述翻边翻折筋30的高度和厚度与邻接的翻边筋的高度和厚度一致。说明一下,所谓的翻边翻折筋是先经过翻边起来的筋条,再接受折弯的部位,并不是整条翻边筋,如图4所示,折弯的角度部位是在a处,图4是最终产品图,在翻边翻折筋30右侧的翻边筋3经过内翻工艺。

请参考图2,所述翻边翻折装置为一成型套模,是连续模具中的一部分,所述成型套模包括一切边模2、一翻边模和一翻折模,其中,所述切边模2包括切边上模和切边下模,本图示只是一种示意图,在模具中示意本申请的技术特征,所述切边上模对应所述翻边翻折筋30的位置开设一上翻折凸部21,所述切边下模对应所述翻边翻折筋30的位置开设一下翻折凸部,上翻折凸部21和下翻折凸部互相对应,这样裁切下来的冲压件体不是以往的顺滑的弧形而是形成一个向外凸出的凸起部40如图3所示,凸起部40的大小是经过测算的,在后续的加工工艺时不至于太多或太少。如图3所示,边缘线已经不是顺滑的弧形而是多了向外凸出的材料线形,另外,如图2所示,切边模2中对应凸起部40的位置,切边上模和切边下模都包含了对应的凸出线条,如图中圆圈处中所示,本申请翻边翻折筋的加工模具适用在所有翻边翻折筋的模具,如图中圆圈以外以空白表示,只要在汽车零部件翻边翻折筋的模具中,这种设计一块凸部的技术都应该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另外,所述翻边模包括翻边上模和翻边下模,所述翻边上模和所述翻边下模合模将所述件体翻边形成翻边筋;当然这个翻边的位置不是冲压件的整个外缘,而是设定好的位置,一般而言是在冲压件折弯需要加固的位置。

此外,所述翻折模包括翻折上模和翻折下模,所述翻折上模和所述翻折下模合模时,在所述翻边翻折筋对应的位置形成高度和厚度一致的容置空间将所述翻边筋形成有角度的所述翻边翻折筋30,所述翻折模有两个功能,一个是将冲压件折出角度,另一个是将多出来的凸起部40整形,挤压在容置空间中,形成高度和厚度都和邻接的翻边筋的高度和厚度一致的翻边翻折筋30。

下面说一下本申请的工艺流程,所述成型套模是连续模中的一部分,工作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所述切边模2合模,所述切边上模压向所述切边下模,所述上翻折凸部和下翻折凸部将冲压件的边缘形成向外的凸起部40;

步骤2:所述翻边模合模,所述翻边模的翻边上模压向翻边下模将冲压件的边缘形成翻边筋;

步骤3:所述翻折模合模,所述翻折上模压向所述翻折下模,所述翻边筋折弯形成设定的角度,所述翻折上模和所述翻折下模将翻边筋整形形成翻边翻折筋30。所谓的整形就是将多出来的凸起部40挤压形成高度和厚度都和邻接的翻边筋的高度和厚度一致的翻边翻折筋30,因为凸起部40的大小是经过测算的所以成型后不会有暗裂或变薄。具体来说就是翻折上模和翻折下模合模形成的容置空间的形状和凸起部40的形状不同,而是高度和厚度一致的,合模的模具挤压凸起部40填满容置空间,形成我们所要的高度和厚度一致的形状。

本申请的设计思想是:在翻边有折弯的冲压件上出现的暗裂或变薄,主要是因为折弯的材料不够,那么在折弯时多预备一些材料,这样就不会出现原先翻边翻折导致翻边翻折筋30变形暗裂或变薄的现象,而多预备的材料在翻折时,被模具强行挤压到设定的地方,使得翻边翻折筋30尺寸到位且形状美观。

说明一下本申请的设计原理:把原有的修边线提前在最薄弱部分或容易出现裂纹的部位做一定的加强,使得修边线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仿形曲线,而是在简单仿形曲线上局部进行加强,也就是将简单仿形修边线在最薄弱之处做适当驼背加强曲线,最后在翻边时,原先最薄弱部分得到加强不再薄弱,克服了简单曲线翻边的极限,从而翻出更符合尺寸要求的边。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特征,使得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第一、本申请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成型效果;

第二、本申请在设计条件下尺寸到位;

第三、本申请成型的翻边无暗裂或变薄,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以上公开的仅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并非用来限制其本身,任何熟习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内涵的情况下,所做的均等变化和更动,均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