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料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72362发布日期:2019-04-09 23:1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料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料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下对成盘的管料进行外周面成型时,由于缺少必要的成型工具,使得加工工艺变得异常复杂,且耗时耗力,进而使得管料的加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成型的管料成型装置。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料成型装置,包括拉料台、滑动架设于所述拉料台顶面的滑轨、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板、架设于所述滑板顶面的夹钳、设置于所述滑板下方用于驱动所述滑板沿所述滑轨长度方向往返滑动的驱动机构、设置于拉料台端部的成型模具、穿设于所述成型模具一端夹设于所述夹钳的管料、以及与所述管料另一端相连接缠绕有所述管料的载料盘;所述成型模具包括两端竖直插设于所述拉料台端部的卡槽内的第一成型件,以及与所述第一成型件紧固的第二成型件,所述第二成型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成型件紧固的长方形壳体,以及平行间隔插设于所述长方形壳体的腔体内的多个成型板,所述多个成型板分别设置有不同孔型的第一成型孔,所述多个第一成型孔与贯穿设置于所述长方形壳体的相对两侧壁的第二成型孔同轴贯通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成型件贯穿设置有第三成型孔,所述第三成型孔、第二成型孔、以及第一成型孔均同轴贯通设置。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两所述滑轨之间链条、设置于拉料台内的驱动电机、以及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与所述链条相啮合的齿轮。

其中,所述滑板远离所述载料盘的一端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链条相配合的卡勾。

其中,所述拉料台端部的相对两侧紧固有定位台,所述定位台的相对两侧壁竖直开设有所述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料成型装置,包括拉料台、滑动架设于所述拉料台顶面的滑轨、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板、架设于所述滑板顶面的夹钳、设置于所述滑板下方用于驱动所述滑板沿所述滑轨长度方向往返滑动的驱动机构、设置于拉料台端部的成型模具、穿设于所述成型模具一端夹设于所述夹钳的管料、以及与所述管料另一端相连接缠绕有所述管料的载料盘;所述成型模具包括两端竖直插设于所述拉料台端部的卡槽内的第一成型件,以及与所述第一成型件紧固的第二成型件,所述第二成型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成型件紧固的长方形壳体,以及平行间隔插设于所述长方形壳体的腔体内的多个成型板,所述多个成型板分别设置有不同孔型的第一成型孔,所述多个第一成型孔与贯穿设置于所述长方形壳体的相对两侧壁的第二成型孔同轴贯通设置。与相关技术相比,通过第一成型件和第二成型件的设置,管料在夹钳的驱动作用下向前移动的同时,使得管料成型,以此方式设计,极大的提升了管料的成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管料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料成型装置,包括拉料台1、滑动架设于所述拉料台1顶面的滑轨2、与所述滑轨2滑动配合的滑板3、架设于所述滑板3顶面的夹钳4、设置于所述滑板3下方用于驱动所述滑板3沿所述滑轨2长度方向往返滑动的驱动机构、设置于拉料台1端部的成型模具5、穿设于所述成型模具5一端夹设于所述夹钳4的管料6、以及与所述管料6另一端相连接缠绕有所述管料6的载料盘7;所述成型模具5包括两端竖直插设于所述拉料台1端部的卡槽内的第一成型件51,以及与所述第一成型件51紧固的第二成型件52,所述第二成型件52包括与所述第一成型件51紧固的长方形壳体521,以及平行间隔插设于所述长方形壳体521的腔体内的多个成型板522,所述多个成型板522分别设置有不同孔型的第一成型孔,所述多个第一成型孔与贯穿设置于所述长方形壳体521的相对两侧壁的第二成型孔同轴贯通设置。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成型件51贯穿设置有第三成型孔(图中未标出),所述第三成型孔、第二成型孔、以及第一成型孔均同轴贯通设置,以此方便管料顺畅的进给。

为了方便驱动夹钳的运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两所述滑轨2之间链条8、设置于拉料台1内的驱动电机、以及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与所述链条8相啮合的齿轮,所述滑板3远离所述载料盘7的一端设置有拉杆41,所述拉杆41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链条8相配合的卡勾,所述拉料台1端部的相对两侧紧固有定位台53,所述定位台53的相对两侧壁竖直开设有所述卡槽531。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驱动机构,通过电控装置控制驱动电机的转动,继而控制链条的传动,以此实现管料的进给。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