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锻机及其辊锻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0902发布日期:2019-11-12 23:20阅读:9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辊锻机及其辊锻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辊锻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辊锻模具。此外,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辊锻模具的辊锻机。



背景技术:

自由锻一般用于锻件制坯、预锻工序等领域,现有的锻造方法一般采用空气锤自由锻工艺,将铝型材料放置于工作台上,工人操作机器对材料不断的进行捶打,对操作工操作手法要求较高,且操作动作繁琐,操作劳动强度大,靠人为感知比对因素控制产品尺寸,尺寸精度低,产品稳定性不好,容易造成产品出现裂纹、折叠、缺料等影响产品品质现象。生产效率低,用铝型材料(18000元/吨),余量大废料,平均每只产品制坯锤打时间约为3min钟以上才能完成,不利于大批量产品生产,导致材料浪费大,成本高,且效率低。

因此,如何提高辊锻件的加工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辊锻模具,该辊锻模具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提高辊锻件的加工效率和质量。本申请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辊锻模具的辊锻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辊锻模具,包括可分别安装在两根滚轴上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在对应滚轴转动时可将棒材挤压变形,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均至少设有第一道辊压槽和第二道辊压槽,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的第一道辊压槽和第二道辊压槽位置对应并均沿轴向排列。

优选的,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在对应滚轴上对应的圆心角均为 50-80°。

优选的,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的轴向端部均设有用于与对应所述滚轴轴向限位的固定槽。

优选的,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的内周中部均设有用于与对应所述滚轴周向限位的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道辊压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道辊压槽的宽度。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辊锻机,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辊锻模具。

优选的,还包括安装在辊锻机机架上的定位板和用于安装所述定位板并且位置可调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板可与棒材的端部抵接定位。

优选的,所述定位杆与所述辊锻机机架通过螺栓连接,并且所述螺栓在转动过程中可带动所述定位杆在轴向移动以改变所述定位板的位置进而改变所述棒材的加工长度。

本申请所提供的辊锻模具,包括可分别安装在两根滚轴上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在对应滚轴转动时可将棒材挤压变形,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均至少设有第一道辊压槽和第二道辊压槽,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的第一道辊压槽和第二道辊压槽位置对应并均沿轴向排列。本申请所提供的辊锻模具,利用所述滚轴的转动带动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转动,进而实现对所述棒材的挤压目的,实现对所述棒材的锻造加工,使用方便,加工效率高。

本申请所提供的辊锻机设有上述辊锻模具,由于所述辊锻模具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设有该辊锻模具的辊锻机也应当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辊锻模具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周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辊锻模具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上、下模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辊锻模具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上模侧视图;

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辊锻模具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上模立体图;

其中:上模(1)、下模(2)、固定槽(3)、限位槽(4)、第一道辊压槽(5)、第二道辊压槽(6)。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辊锻模具,该辊锻模具可以显著的节约成本,提高辊锻件的加工效率和质量。本申请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辊锻模具的辊锻机。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辊锻模具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周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辊锻模具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上、下模配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辊锻模具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上模侧视图;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辊锻模具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上模立体图。

在该实施方式中,辊锻模具包括可分别安装在两根滚轴上的上模1和下模2,具体的,两根滚轴上下排列,并且优选为平行设置,上模1和下模 2在对应滚轴转动时可将棒材挤压变形,上模1和下模2均至少设有第一道辊压槽5和第二道辊压槽6,上模1和下模2的第一道辊压槽5和第二道辊压槽6位置对应并均沿轴向排列。

具体的,上模1的第一道辊压槽5与下模2的第一道辊压槽5位置对应,将棒材放入上模1的第一道辊压槽5和下模2的第一道辊压槽5之间,开启设备,当滚轴转动时,上模1的第一道辊压槽5和下模2的第一道辊压槽5挤压棒材,完成对棒材的第一次加工,然后将棒材放入上模1的第二道辊压槽6和下模2的第二道辊压槽6之间,开启设备,当滚轴转动时,上模1的第二道辊压槽6和下模2的第二道辊压槽6挤压棒材,完成对棒材的第二次加工。

本申请所提供的辊锻模具,利用滚轴的转动带动上模1和下模2转动,进而实现对棒材的挤压目的,实现对棒材的锻造加工,使用方便,加工效率高。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上模1和下模2在对应滚轴上对应的圆心角均为50-80°,具体的,上模1和下模2所对应的圆心角大小,决定了上模1和下模2的圆周长度,进而决定了能够加工的棒材的长度。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模1和下模2在对应滚轴上对应的圆心角均为 50-80°,在非加工状态时,上模1和下模2处于相互远离的状态,即上下布置的两根滚轴之间具有空间,便于棒材穿过后与定位板抵接,当开启设备后,在两根滚轴的转动下,上模1和下模2会转动至合模状态,对棒材进行加工。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上模1和下模2的轴向端部均设有用于与对应滚轴轴向限位的固定槽3,固定槽3可以实现上模1和下模2的轴向定位,防止上模1和下模2在对应滚轴的轴向移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上模1和下模2的内周中部均设有用于与对应滚轴周向限位的限位槽4,限位槽4可以实现上模1和下模2的周向定位,防止上模1和下模2在对应滚轴的周向移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第一道辊压槽5的宽度大于第二道辊压槽6的宽度,具体的,第二道辊压槽6的挤压程度应当大于第一道辊压槽5 的挤压程度。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第一道辊压槽5和第二道辊压槽6均呈弧形,并且,第一道辊压槽5的圆弧半径大于第二道辊压槽6的圆弧半径。

除了上述辊锻模具以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辊锻模具的辊锻机。进一步,该辊锻机还包括安装在辊锻机机架上的定位板和用于安装定位板并且位置可调的定位杆,定位板可与棒材的端部抵接定位。

上述设置,定位板可以方便棒材的定位,在加工棒材时,进行将棒材的端部抵接在定位板上即可,保证各棒材加工位置一直,使得产品质量均一。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定位杆与辊锻机机架通过螺栓连接,并且螺栓在转动过程中可带动定位杆在轴向移动以改变定位板的位置进而改变棒材的加工长度。具体的,当需要改变刚才的加工长度时,进行拧动螺栓即可改变定位杆与滚轴之间的距离,即可改变棒材的定位位置,进而改变棒材的加工长度。

具体的,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辊锻模具,首先进行模具设计制作加工,经过特殊热处理工艺,具体的,可采用真空热处理、真空淬火、硬度是42 至45HRC、材料是5CrNiMoV,使其表面强度高、耐磨耐热性好,另外需要根据产品需求,设计相应的模具形状;将模具安装在一台左右反向转动的设备上并调试就位,该设备为锟锻机,模具安装在绕相反的方向旋转的两根轴上;铝棒材料锯料:依设计要求的尺寸锯料,具体应当根据产品的规格,将铝棒锯成相应的尺寸;材料加热:将锯好的材料置于加热炉内进行加热,加热炉的温度控制在450±10℃,保温60分钟;辊锻:将加热好的棒材放入左右反向转动的模具中启动设备转动即成型。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辊锻机及其辊锻模具,相比于现有的自由锻对于人员技术要求低;锻效率高10倍以上;品质提升,不会出现双层重叠;材料料利用率提高,可节约10%的原材料,降低成本。

该辊锻机的其他各部分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辊锻模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