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管连续滚轧机的负荷承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657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缝管连续滚轧机的负荷承载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有关无缝管连续滚轧机的负荷承载机构,使用有轴向孔的料坯,套在相应的型芯上制造。
具体而言,发明有关一种利用所谓有限型芯技术的连续滚轧机的负荷承载结构,这种技术的类型为有若干对工作辊和相关的轧辊轴承,在滚轧轴线上作有交替角度变化的排列。
过去使用的上述类型的连续滚轧机,工作辊对和相应轧辊轴承安装在相应的支架上,支架安装在负荷承载结构(轧机的床身或底座)上,承载结构和地面固定。通常支架和床身有过大尺寸,有效承受轧制过程中产生的推力。
本文研究的轧制机的类型,特别注意到工作辊的更换作业,作业中包括把带辊的支架完全更换新支架,过去采取脱机组装,安装新辊。因此,每一支架的设计和制造,都作为分别处理的组件,结构上独立于其他支架之外,从而可在滚轧机上装卸,而不影响其余支架。每一支架用固定器件和装置,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滚轧机的床身或负荷承载结构上形成的一个特殊座中,假使适当考虑辊架的重量(平均约为20至50公顿),并考虑到滚轧过程中引起的强推力和应力,便立刻可以想象到固定装置的尺寸和重要性如何。本文所提到的传统滚轧机的床身或负荷承载结构,还格外形成滚轧机的一个主要部件,涉及遵守支架之间的预定轴间距离,这距离在最现代的滚轧技术中,如果不能将其消灭,也倾向于尽量减小(采用紧凑设计滚轧机,短芯棒等等)。
应该指出,按照上文概述先有技术换辊,涉及整个一系列的操作,执行很复杂而耗费时间。实际上作业包括将支架从轧机床身上拆卸支架,将其举升离开轧机,在这以前还必需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切断液压管路和/或气压管路,电路等等,这些操作在将新支架接入辊系还必须再进行一次。
此外,不可忽视的是需要使用有相当大尺寸和功率的吊车及牵引设备带来的缺点,这些设备除了有尽人皆知的困难操纵外,还意味需要有能源,运转和折旧方面的大量开支,所有这些都加在支架的不可忽视的制造成本上了。在这方面,还应考虑到本文讨论的类型的滚轧机,每一尺寸规格要求用两组支架装配,因此作这种装配所提高的开支和空间方面的要求,在技艺领域中早已有所认识。
在较近来设计的轧机中,轧辊和其相应的轴承,形成一个组件,用于在相应的支架上装卸,从而简化换辊的作业,不需更换支架。但是即使这种轧机,也要求定期将支架从相应的床身上拆卸,尤其在保养和检查时。
克服上文所指出关于先有技艺领域滚轧机的全部缺点,便构成了本发明的技术课题的基础。
本技术课题的解题思想,在于取消辊架,而代之以滚轧机固定承载结构,形成适当的支座,容纳若干工作辊对,当然能够承受滚轧循环中产生的一切推力,载荷和应力。
以这思想作基础,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缝管连续滚轧机的结构,型式如上文所指,包括特点如下一个基本为箱式的自支撑构架,在滚轧的轴线方向上伸展,在这方向和其垂直方向上加动;
若干支座容纳并支持若干工作辊对,及其相应的轧辊轴承,轧辊轴承在该构架上横向形成,与该轴线平行,互相邻近伸展。
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从下文关于本发明连续滚轧机承载结构的举例实施方案,参照附图的详细叙述,便可更清楚了解,附图仅作举例说明,而无限制意义。附图内容如下图1 概略表示本发明无缝管连续滚轧机承载结构的前视;
图2 为图1承载结构的侧视;
图3 概略表示前两图承载结构的放大比例透视;
图4 为图3承载结构第一组件的放大透视;
图5 为图3承载结构的第二组件;
图6 为本发明承载结构构造细节的简略水平剖视。
在附图中,示本发明连续滚轧机的承载结构,其中有三对工作辊2-3,4-5及6-7,及其相应轧辊轴承8至13,用于将有轴向孔的料坯14套在相应的芯棒15上,制造无缝管。这里讨论的连续滚轧机,按照所谓的受限芯棒技术操作,工作辊2-7对正,交替和滚轧轴线A倾斜(具体倾斜角为±45°)。
承载结构1有一个基本为箱型的构架,用号1作一般表示,其伸展方向和滚轧轴线A的方向相同,按下文解说在地面上固定并加劲。
在构架1上有横向支撑并固定的一个第一平面副架16,例如最好是一块有预定厚度的板,大致为矩形,有通孔17。这孔17的长边18及19,和板16的长边20及21平行。长边对18,20及19,21确定板16上直柱23及24的边界。该开口17的尺寸,足以使料坯14和其相关芯棒15,如下文所述从里面通过。
在板16的相对短边上,设置同体的上部25和下部26,最好有等腰梯形的剖面形状,在长边20,21的两侧向外伸,并有方形凹座27a,28a,29a及30a在端部上形成,容纳箱型构造的纵梁27,28,29及30,下文将有叙述。
板16的下部26在侧边上设一个底座,其中有一个支架31,和一个由部分26本身形成的一个似角撑板的部分32,从部分26上伸出。支架31有适当的厚度和适当的加劲,形成一个架板31b,和板16的长边20,21倾斜45°,因此也和开口17的长边18,19倾斜45°。
板16(平面副架)用图中未示的传统装置,通过底座31-32,固定在基础座33(图2)的水平上壁上,因而板16位于与轴线A垂直的垂直平面中,和垂直线倾斜45°。基础座33设在滚轧轴线A的边侧上,与轴线有一个距离,因此滚轧轴线从板16上的开孔17的中心穿过。
构架还另有一个第二平面副架34,最好上面有一块板34,和上述板16十分相似,仅其相应底座(支架31a/角撑板32a)除外,放在基础座35上,基础座35与33相似,但在滚轧轴线A的对称另侧上。第二板34(或平面副架)和垂直线倾斜-45°,因而板16及34有互相垂直关系面“交叉”。
因此,对第二板34不需再作叙述,在附图中,其结构特点和量度特点与板16相似,故用相同标号,后加“a”字。
在箱型构架1中,平面副架16及34之间放置一个中间平面副架36。举例而言,副架36最好是一块板,下文中称为中间板36。
中间板36(图5)的结构,几何,量度和形状的特点,是将板16,34按上述交叉关系作理想毗毘连放置的结果,唯一有利的办法,是保持交叉的直立对(123,124及123a,124a)连续不变。
因此,对于中间板36,其结构和几何特点在文中不予叙述,而在附图中,这些特点和板16,34十分相似,标图号上各加100。
中间板36的下部126及126a上,设置两个底座,其中有支架131及131a,和相应的角撑板132,132a垂直,由上文已述的基础座33,35本身支持。中间板36一旦在基础座上固定,便可自支撑。
在本发明中,板(平面副架)16,36及34在箱型构架1中互相加劲,因为有箱型的纵向梁27,28,29,及30,形成滚轧机本身的主要整体部分,从而纵向梁和轴线A平行伸展,基本在该板等的四个角上。在这承载结构中,板16,36及34沿轴线A互相分离,形成其间的两个支座B及C,容纳并支持工作辊对2-3及4-5和其相应轧辊轴承。为做到这点(图6),在板16的直立柱23,24上,与中间板36邻近的一侧,形成或安装有预定厚度的平颊板37,38。
在中间板36的直立柱123及124上,与板16的相邻侧有相似的颊板137,138形成或安装。
工作辊2,3的轧辊轴承,实质上为已知的方式,和该颊板连接,然后用图6中139,140简略示意的诸如夹具之类,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
在中间板36的立柱123及124上,按十分相似的方式,在朝向第二板34的一侧上,形成或安装图中未示的平颊板,和在板34立柱23a,24a上形成或安装的相似颊板配合,容放工作辊对4,5的轧辊轴承10-11,颊板在朝向板36的一侧上。
上述轧辊轴承用图中未示的机械(螺纹)或液力装置,按传统的方式作用,在滚轧芯棒上的料坯的过程中,抵抗加在工作辊上的大分离力。
为了抵抗这种分离力,本发明的承载结构上设有梁对40,41及42,43,伸进支座B及C,将板16及34和中间板36连接并加劲。这些梁在上述板立柱上方的位置上,平行于滚轧轴线伸展,因此也在工作辊的轧辊轴承上方伸展。
第三工作辊对6-7及其轧辊轴承,支承在另外两块板(平面副架)44,45上,方式与上面关于以上工作辊对2-3及4-5叙述十分相似。
这些板44及45与第一板16相同,方向相似,用两对粱40,41及42,43互相加劲。固定在一个基础座46上的板44及45,是本轧管机承载结构的一个整体部分,用相同的箱型纵梁27,28,29及30,和板16,36及34形成一个一体构造。
应该注意到板对44及45,和板34有间隔关系。这样有便于插在设备或一个器件之间,支持并引导滚轧芯棒,因属传统设计故图中未示。
本发明无缝管连续滚轧机承载结构的优点如下随着滚轧机在滚轧轴线方向上的高度紧凑,第一及最后工作辊对之间的轴线间减短距离很多;
芯棒减短,尤其是它的活动部分;
减短滚轧循环的生产时间;
消除滚轧与架及其底座,以及支承座,随之减小总重量和体积很多。
在有基本为箱型构造的自支撑构架的相同基本构思中,其若干平面壁或副架,和滚轧轴线竖立垂直放置,形成相应的若干工作滚对支座,可以作若干的变化和修改,在技术上和揭示的结构相同,不脱离本发明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连续滚轧机结构,用于将套在相应心棒上的有轴向孔的料坯,生产无缝管,并按所谓受限芯棒技术运转,结构中有若干工作滚对(2-3,4-5,6-7)和其相应轧辊轴承(8-9,10-11,12-13)成行排列,交替和滚轧轴线(A)按预定角度倾斜,特征为有若干箱型自支撑构架(1),在与该滚轧轴线(A)相同的方向上伸展,在该方向和与之垂直的方向上加劲,有若干底座(B,C),容纳并支持在该构架(1)的横向上形成的该若干工作辊对(2-3,4-5,6-7),和相应的轧辊轴承(8-9,10-11,12-13),工作辊对及轧辊轴承彼此相邻,和该轴线(A)有平行排列的关系。
2.如权利要求
1中之连续滚轧机结构,而特征为有若干平面副架(16,34,36),在构架(1)上横向固定支持,沿该轴线(A)有互相间隔的关系,n个该平面副架(16,34,36)形成n-1个该底座(B,C)容纳并支持工作辊对(2至7)。
3.如权利要求
2中之连续滚轧机,而特征为每一该平面副架有一个板(16,34,36),放置在该构架(1)上,与该轴线(A)垂直,有一个适当尺寸的开孔(17,17a,117),在中心上穿过,供管坯料(14)及其心棒(15)从中通过。
4.如权利要求
2中之滚轧机结构,而特征为至少该底座(B.C)中之一个,用于支持一个芯棒(15)的容纳导向结构。
5.如权利要求
1中之滚轧结构,而特征为该构架(1)有以下各项在与该轴线(A)垂直的相应垂直平面上,支持互有间隔关系的第一及第二板(16,34),各有在中心上的适当尺寸的通孔(17,17a),供管坯料和相应的心棒从中通过;至少有一个中间板(36),支承在与该滚轧轴线(A)垂直的一个垂直平面上的该第一及第二板(16,34)之间的位置上;有一个通孔(117)在该中间板(36)的中心上形成,有适当的尺寸供管坯料及相应的心棒(15)从中通过;藉以将该板(16,34,36)在基础座(33,35)上停放固定的装置(31-32,131-132,131a-132a)。该第一板,一个中间板,和该第二板(16,34,36)形成两个该相邻底座(B,C);将该板(16,34,36)相互作机械式连接的刚性装置(27至30,40至43),形成该自支撑箱型加劲构架(1)。
6.如权利要求
5之滚轧机结构,而特征为该作机械连接的该刚性装置,有若干箱型纵向梁(27,28,29,30),与滚轧轴线(A)平行,各该纵向梁和该板(16,34,36)固定,互相加劲;两对梁(40至43)跨接各该底座(B.C),固定在与开孔(17,17a,117)相对的各相应板上,在滚轧过程中抵抗作用在该轧辊轴承(8至13)上的分离力。
专利摘要
生产无缝管的连续滚轧机按有限芯棒原理工作,一个无架结构中有一箱型承载构架,其中形成若干底座(B,C),容纳并支持工作辊及其轧辊轴承。比传统十字架滚轧机大为减小轴向体积及重量为其主要优点。
文档编号B21B17/04GK87100615SQ87100615
公开日1987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1987年2月5日
发明者塞扎·加利蒂, 伊曼·纽尔·甘西亚, 乔吉奥·奎齐亚 申请人:因斯·因勒申蒂·桑特斯塔齐奥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