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加工侧围外板的翻边整形机构及翻边整形模具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89208阅读:来源:国知局
零部件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磨损,上述具有相对滑动运动的零部件之间可设置导板。
[0031]翻边整形模具工作时,上模座带动翻边整形刀块11和上模驱动块12下行,上模驱动块12首先与滑车13上的第一斜楔块15相作用,使得滑车13带动顶料块14到达顶料位置,顶料块14支撑侧围外板,而后翻边整形刀块11与第二斜楔块16相作用,在第二斜楔块16的作用下,翻边整形刀块11与侧围外板相接触,随着上模座继续下行,翻边整形刀块11与顶料块14共同作用,进而实现侧围外板的A柱部位的翻边操作和整形操作。上述操作完毕后,上模座上行,翻边整形刀块11和滑车13即可复位。
[0032]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翻边整形机构通过翻边整形刀块11与顶料块14的作用,在单次工序中即可同时实现侧围外板的A柱部位的翻边操作和整形操作,而滑车的复位方向为同时远离A柱部位的翻边区域和整形区域的方向,使得顶料块14复位时既不与A柱部位的翻边区域相干涉,也不与A柱部位的整形区域相干涉,以此顺利实现顶料块14的复位。因此,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内容,上述翻边整形机构能够减少用于加工侧围外板的模具的数量,从而降低侧围外板的加工成本。
[0033]进一步地,翻边整形刀块11的滑动方向与滑车13的滑动方向互不相同,即翻边整形刀块11的滑动方向与滑车13的滑动方向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如此设置后,顶料块14复位时更不容易与A柱部位的翻边区域和整形区域相干涉,使得侧围外板的加工质量更尚O
[0034]前文提到,上模驱动块12可与第一斜楔块15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即两者在整个加工过程中不接触。但鉴于上模驱动块12相对于第一斜楔块15运动,因此可利用第一斜楔块15为上模驱动块12的运动提供导向作用,使得上模驱动块12的运动更加稳定。据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斜楔块15上具有斜面以及与该斜面相连的第一竖直面,上模驱动块12能够依次与该斜面和第一竖直面相作用,而第二斜楔块16上则具有第二竖直面,上模驱动块12能够同时与第一竖直面和第二竖直面相接触。上述第一竖直面的设置是为了保证上模座带动上模驱动块12下行时,滑车13不再相对于下模座滑动,进而保持顶料块14相对于侧围外板的位置,同时为上模驱动块12的运动提供导向。而第二竖直面则是为了实现上模驱动块12的附加导向。
[0035]基于上述结构,还可在第一斜楔块15上设置第一定位凸部,第一竖直面设置于该第一定位凸部上,同时在上模驱动块12上设置第二定位凸部,沿着竖直方向,上述第一定位凸部能够与上述第二定位凸部相挡接。当上模座运动至指定位置处而需要停止运动时,可借助第一定位凸部和第二定位凸部之间的限位作用,实现对上模驱动块12的限位,以此保证上模驱动块12的位置精度,既能提高侧围外板的加工精度,还能够防止翻边整形机构中的零部件发生损坏。
[0036]当翻边整形刀块11直接滑动安装于上模座上时,由于翻边整形刀块11的制造材料比较昂贵,而翻边整形刀块11与上模座之间的相对运动必然会使得翻边整形刀块11发生磨损,使得整个翻边整形机构的维护成本较高。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翻边整形机构还包括与上模座滑动配合的滑块17,该翻边整形刀块11安装于滑块17上。此实施例通过滑块17实现翻边整形刀块11的安装,因此可采用成本较低的材料制造滑块17,以此降低翻边整形机构的维护成本。
[0037]为使翻边整形机构的结构更加紧凑,可将第二斜楔块16设置于滑车13的边缘处。此时,由于第二斜楔块16相对于侧围外板的待加工位置的距离是确定的,因此可据此减小滑车13的尺寸,使得滑车13大小能够刚刚足够设置第二斜楔块16,进而达到前述目的。
[0038]基于上述结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加工侧围外板的翻边整形模具,其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描述的翻边整形机构,由于上述翻边整形机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该翻边整形机构的翻边整形模具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0039]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加工侧围外板的翻边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安装于上模座上的翻边整形刀块(11)、固定安装于所述上模座上的上模驱动块(12)以及滑动安装于下模座上的滑车(13),所述滑车(13)上固设顶料块(14)、第一斜楔块(15)和第二斜楔块(16),所述翻边整形刀块(11)能够与所述第一斜楔块(15)通过斜楔面配合,所述上模驱动块(12)能够与所述第二斜楔块(16)通过斜楔面配合,所述顶料块(14)和所述翻边整形刀块(11)能够作用于侧围外板的A柱部位,所述滑车(13)的复位方向为同时远离所述A柱部位的翻边区域和整形区域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边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整形刀块(11)的滑动方向与所述滑车(13)的滑动方向互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边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楔块(15)上具有斜面以及与所述斜面相连的第一竖直面,所述上模驱动块(12)能够依次与所述斜面和所述第一竖直面相作用,所述第二斜楔块(16)上具有第二竖直面,所述上模驱动块(12)能够同时与所述第一竖直面和所述第二竖直面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边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楔块(15)上具有第一定位凸部,所述第一竖直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凸部上,所述上模驱动块(12)上具有第二定位凸部,沿着竖直方向,所述第一定位凸部能够与所述第二定位凸部相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翻边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上模座滑动配合的滑块(17),所述翻边整形刀块(11)安装于所述滑块(17)上。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翻边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楔块(16)位于所述滑车(13)的边缘处。
7.一种用于加工侧围外板的翻边整形模具,包括翻边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整形机构为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翻边整形机构。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工侧围外板的翻边整形机构,包括滑动安装于上模座上的翻边整形刀块(11)、固定安装于上模座上的上模驱动块(12)以及滑动安装于下模座上的滑车(13),滑车(13)上固设顶料块(14)、第一斜楔块(15)和第二斜楔块(16),翻边整形刀块(11)能够与第一斜楔块(15)通过斜楔面配合,上模驱动块(12)能够与第二斜楔块(16)通过斜楔面配合,顶料块(14)和翻边整形刀块(11)能够作用于侧围外板的A柱部位,滑车(13)的复位方向为同时远离A柱部位的翻边区域和整形区域的方向。上述翻边整形机构能够降低侧围外板的加工成本。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工侧围外板的翻边整形模具。
【IPC分类】B21D37-10, B21D21-00
【公开号】CN104707887
【申请号】CN201510175332
【发明人】许三山, 刘永根, 孙冠良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