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淬火机床尾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5347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频淬火机床尾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淬火机床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定位支撑部件,具体涉及一种 用于细长比较长的轴类零件的中频淬火机床尾架。
背景技术
传统中频淬火机床的尾架都釆用顶尖,中频淬火时零件的一端由机床左端的 三爪卡盘夹住另一端则由机床尾架的顶尖顶住,感应线圈从零件的左端到右端一 边感应加热一边喷水淬火。如果被淬火的零件是细长比比较大的轴类零件,由于 零件的二端都被夹紧,则加热膨胀时就无法沿轴线方向自由伸长^形成如图1
所示的弯曲变形。 一根长约650 mm、最大直径约35 mm的轴类零件经传统中频 机床淬火后Y方向的最大变形量可达2 3 mm,如此大的变形量在实际生产中的 危害非常巨大,即使再增加一道校直工序其中部分变形还是很难消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现有的中频淬火机床尾架顶针进行改 进,提供一种中频淬火机床尾架,以减少细长比较长轴类零件因加热膨胀而引起 的弯曲变形。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频淬火机床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架为托架,其为一整体构件, 其包括前段承托部和后段安装部,所述前段承托部在整个托架的中心部设有圆弧 槽,所述圆弧槽的直径与待淬火轴置于托架上的一段的直径相适应。
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现有中频淬火机床尾架的顶
3尖改用托架来代替,从而使此类零件淬火加热膨胀时就能沿轴线方向自由伸长而 大大减少由热膨胀而引起的弯曲变形。对于细长比大的轴类零件使用改进后的中 频淬火机床淬火,能大大改进这一类零件的弯曲变形。即能省去淬火后的校直工 艺,又能保证这类零件在后续的磨削过程中不易发生磨削裂纹,保证了生产的安 全性。


图1为轴类零件采用中频淬火机床尾架夹紧在淬火过程中发生弯曲变形的 状态示意图2为轴类零件采用本实用新型机床尾架托住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床尾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 1——三爪卡盘;2——轴;3——托架;
301——前段承托部;302——后段安装部;303——圆弧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频淬火机床尾架,所述尾架为托架3,其为一整 体构件,其包括前段承托部301和后段安装部302,所述前段承托部301在尾架 的中心部设有圆弧槽303,所述圆弧槽3.03的直径与待淬火轴1置于托架上的一 段的直径相适应。所述后段安装部302呈圆锥台状。
如图2所示,使用时轴1的前端采用三抓卡盘1夹紧,末端防置于托架3 的圆弧槽303内。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与顶尖完全不同,由于托架的作用仅仅是"托"而非 "顶",因此淬火加热膨胀时轴零件能沿轴线方向自由伸长,那么零件沿Y方向的
4弯曲变形就能大大减小。试验证明改用托架后 一根长约650 mm、最大直径约 35 mm的轴类零件经中频淬火后Y方向的最大变形量仅0. 25 mm左右。控制在 这样的变形量对实际生产非常有利-
(1) 无需在中频淬火后再增加一道校直工艺、使生产成本降低,对于一些 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轴类零件,可以再增力.卩一道校直工艺,由于变形量小所以非常 容易校直而且变形不易恢复。
(2) —般来讲轴类零件中频感应淬火后通常还需要进一步磨削,弯曲变形 量大势必会使弯曲凸出部分因磨削量大而硬度偏低,而凹入部分因磨削量小而硬 度偏高,整个轴的硬度不均会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甚至报废。采用莫氏托架后硬 度不均现象能明显改善甚至不出现。
(3) 弯曲变形小还往往能改善磨削裂纹的状况。
当中频淬火机床需要加工其他零件时,可将本实用新型中频淬火机床尾架 换回顶尖,因为顶尖和尾架都是可拆卸的,使用十分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中频淬火机床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架为托架(3),其为一整体构件,其包括前段承托部(301)和后段安装部(302),所述前段承托部(301)在整个托架的中心部设有圆弧槽(303),所述圆弧槽(303)的直径与待淬火轴(1)置于托架上的一段的直径相适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频淬火机床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段安装 部(302)呈圆锥台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频淬火机床尾架,所述尾架为托架,其为一整体构件,其包括前段承托部和后段安装部,所述前段承托部在整个托架的中心部设有圆弧槽,所述圆弧槽的直径与待淬火轴置于托架上的一段的直径相适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现有中频淬火机床尾架的顶尖改用托架来代替,从而使此类零件淬火加热膨胀时就能沿轴线方向自由伸长而大大减少由热膨胀而引起的弯曲变形。对于细长比大的轴类零件使用改进后的中频淬火机床淬火,能大大改进这一类零件的弯曲变形。既能省去淬火后的校直工艺,又能保证这类零件在后续的磨削过程中不易发生磨削裂纹,保证了生产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C21D1/42GK201390769SQ20092007156
公开日2010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4日
发明者陆卫倩 申请人:上海电机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