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环境下使用的高强度钢板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269647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低温环境下使用的高强度钢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环境下使用的高强度钢板的制造方法,采用控轧控冷和热处理工艺进行性能控制。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低温环境使用的高强度钢板种类较少,多数局限于低温容器类。在其它低温环境下,亦需要可供低温环境使用的、性能优异的高强度钢板。国内供低温使用的钢板研发存在三个难点,一是钢板使用环境温度越来越低,从-20°C已降低至-60°C;二是钢板强度越来越高,抗拉强度从40Kg级提升至60Kg级;三是冲击韧性要求越来越高,从国标要求向用户与生产厂家相互协商发展,提高低温冲击功值要求。本发明采用较低碳含量的微合金钢坯,利用控轧控冷和热处理方法,在宽厚板生产线制备出了可供-60°C低温环境下使用的高强度钢板。不仅生产工艺简单有效,易于控制,而且钢板焊接适应性好、具有高强度、高韧性。本发明涉及到的供低温环境下使用的高强度钢板,既要满足强度、韧性的要求,还要保证钢板具有较低的碳含量及碳当量,拥有良好的焊接适应性。综合考虑各方面要求,本发明采用低碳成分,利用V、Ti元素细化晶粒,采用Mo、Cr提高钢板热处理中的淬透层厚度,保证强度,同时加入Ni元素改善钢板在-60°C低温环境下的冲击韧性。经本发明制造的供低温环境下使用的高强度钢板,厚度处于1060mm,抗拉强度可稳定达到60Kg,_60°C低温冲击功均值稳定达到>100J,完全能够满足在_60°C的低温环境下对钢板的高性能要求。
发明内容针对目前国内市场对低温环境使用钢板的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宽厚板生产线上,采用控轧控冷和热处理工艺控制技术,生产供_60°C低温环境下使用的高强度钢板的制造方法。本发明制备的供低温环境下使用的高强度钢板,其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数为C0.060.10%,Si0.100.40%,Mn0.91.40%,Ti0.0100.030%,V0.010.06%,Cr0.00.40%,Ni0.100.30%,Mo0.100.30%,余量为Fe,成分碳当量要求<0.45%,生产钢板厚度规格为1060mm,钢板微观组织为铁素体+回火索氏体+回火贝氏体组织。本发明采用上述化学成分钢坯,通过控轧控冷和热处理工艺生产了屈服强度≥490MPa,抗拉强度≥630MPa,延伸率≥18%,_60°C的V型冲击功均值≥100J的钢板,其生产工艺具体如下1、加热制度将钢坯加热到12001250°C,保证钢坯均热时间0.51.0小时;2、轧制工艺严格控制生产钢板压缩比>4.0,轧制分两阶段轧制,即再结晶区轧制和未再结晶区轧制,加大钢坯在再结晶区轧制道次压下率,使其稳定大于8%,要求至少有2道稳定≥15%;中间待温厚度控制在成品厚度的2.04.0倍,控制未再结晶区开轧温度为820850°C,终轧温度在800820°C。3、水冷工艺热轧后进行水冷,终冷温度控制在650720°C,冷却速度控制在512°C/s;4、热处理工艺采用淬火加回火对钢板进行处理。钢板淬火温度要求在完全奥氏体化温度以上3050°C,本发明采用910950°C,保证钢板心部达到此温度的时间在20min以上;回火处理时,采用回火温度620700°C,保温时间大于20min,保证钢板回火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匹配,获得较高强度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冲击韧性。本发明的加热制度旨在提高钢坯各个位置加热均勻性。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加热温度过高时,钢坯中加入的细化晶粒元素Nb、Ti等则被完全溶解,钢中原始奥氏体晶粒则开始长大、粗化;加热温度过低时,则合金元素不能充分的固溶,影响了后续在轧制过程中的析出强化作用。利用V、Ti元素碳化物钉轧原始奥氏体晶界的作用,细化奥氏体晶粒。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较低碳(C:0.060.10%)及低的碳当量,改善钢板焊接适应性,利用V、Ti微合金化细化钢板晶粒,添加Mo-Cr提高钢板强度,利用M元素改善钢板-60°C冲击韧性。采用控轧控冷和热处理工艺技术,本发明生产的钢板较同等级钢板综合力学性能大幅改善厚度处于1060mm,屈服强度可稳定达到彡490MPa,抗拉强度可稳定达到60Kg级,_60°C低温冲击功均值稳定达到>100J,完全能够满足在_60°C的低温环境下对钢板的高性能要求。钢板焊接适应性良好,微观组织为铁素体+回火索氏体+回火贝氏体。实施例1根据本发明的化学成分范围,在宽厚板生产线上生产出了厚度为10mm的钢板。经热处理后,钢板性能优异,其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控轧控冷工艺如表2所示,热处理工艺参数如表3所示,钢板的力学性能如表4所示。表1实施例实测化学成分(质量分数%,其余为Fe)CSiMnPSTiVNiMo0.080.301.100.0060.0050.0150.0420.250.21表2实施例1控轧和控冷工艺参荽"1编号控轧后开轧温度。c终轧温度终冷温度冷却速度°C/sS19108227009表3实施例1热处理工艺参数\淬火温度保温时间回火温度保温时间编〒。。。。LmmCmmSI9102066010表4实施例1产品力学性能4<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钢板具有优良的-60°C低温冲击性能,其韧脆转变温度为_85°C,保证了材料具有较大的安全使用范围。实施例2根据本发明的化学成分范围,在宽厚板生产线上生产出了厚度为60mm的钢板,经热处理后,钢板性能优异,其化学成分如表5所示,控轧控冷工艺如表6所示,热处理工艺参数如表7所示,钢板的力学性能如表8所示。表5实施例2实测化学成分(质量分数%,其余为F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实施例2中的60mm厚度钢板在不同位置同样具有优良的_60°C低温冲击性能,而且钢板1/4厚度的韧脆转变温度在_95°C,钢板心部的韧脆转变温度在_75°C,保证了较厚钢板在整个厚度方向拥有良好的低温冲击性能均勻性,提高了材料的安全运行系数。权利要求一种低温环境下使用的高强度钢板的制造方法,钢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数为C0.06~0.10%,Si0.10~0.40%,Mn0.9~1.40%,Ti0.010~0.030%,V0.01~0.06%,Cr0.0~0.40%,Ni0.10~0.30%,Mo0.10~0.30%,余量为Fe,成分碳当量要求≤0.45%,其特征在于(1)加热制度将钢坯加热到1200~1250℃,保证钢坯均热时间0.5~1.0小时;(2)轧制工艺控制生产钢板压缩比≥4.0,轧制分两阶段轧制,即再结晶区轧制和未再结晶区轧制,加大钢坯在再结晶区轧制道次压下率,使其稳定大于8%,要求至少有2道稳定≥15%;中间待温厚度控制在成品厚度的2.0~4.0倍,控制未再结晶区开轧温度为820~850℃,终轧温度在800~820℃;(3)水冷工艺热轧后进行水冷,终冷温度控制在650~720℃,冷却速度控制在5~12℃/s;(4)热处理工艺钢板淬火温度要求在完全奥氏体化温度以上30~50℃,本发明采用910~950℃,保证钢板心部达到此温度的时间在20min以上,回火处理时,采用回火温度620~700℃,保温时间大于20min,保证钢板回火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匹配,获得较高强度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冲击韧性。全文摘要一种低温环境下使用的高强度钢板的制造方法。钢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数为C0.06~0.10%,Si0.10~0.40%,Mn0.9~1.40%,Ti0.010~0.030%,V0.01~0.06%,Cr0.0~0.40%,Ni0.10~0.30%,Mo0.10~0.30%,余量为Fe,成分碳当量要求≤0.45%,生产钢板厚度规格为10~60mm。采用控轧控冷和热处理工艺进行性能控制,优点在于,生产的钢板较同等级钢板综合力学性能大幅改善厚度处于10~60mm,屈服强度可稳定达到≥490MPa,抗拉强度可稳定达到60kg级,-60℃低温冲击功均值稳定达到≥100J,完全能够满足在-60℃的低温环境下对钢板的高性能要求。文档编号C22C38/50GK101831594SQ20101014687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申请日期2010年4月12日优先权日2010年4月12日发明者刘印良,吕延春,吴斌,姜中行,宋增强,张跃飞,王全礼,王文军,白学军,金茹,隋鹤龙,麻庆申申请人:首钢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