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退火炉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0503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的退火炉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退火炉加热装置。
技术背景退火炉被广泛应用于漆包线、镀锡线、裸铜线等线材的退火工艺。线材的退火工艺 的基本要求是1)线材要被加热到线材材料的再结晶温度并保持再结晶温度一定时间进 行再结晶以达到软化目的;2)达到软化目的后还应当将线材冷却下来才能结束退火全过 程;3)在线材加热,保温和降温的全过程中,如果线材高于一定温度,线材接触氧气时会出 现快速氧化现象,所以高于此温度时应避免线材与氧气接触,通常采用蒸汽保护,也有利用 氨分解出的惰性和还原性气体进行保护;4)某些应用场合,如裸铜线生产,还需要在线材 表面涂覆抗氧化剂等涂覆物;5)某些应用场合,如镀锡线生产,线材退火后还要在线材表 面涂覆水溶性助焊剂,水溶性助焊剂对线材表面进行清洗和表面活化,生产高品质镀锡线 时还应当将涂覆在线材上的助焊剂等化学物质清洗干净,进入锡锅时线材表面最好没有液 态水,否则还会出现炸锡现象。现有技术中,线材在进行退火工艺时均需在炉体内加热。现有的退火炉加热方法 一般有电热管加热法和电阻丝绕包加热法两种。其中,电热管加热法采用多根电热管与炉管排正交放置,通过控制电热管的加热 来控制炉管排的温度。例如,申请号为“200710187440. 2”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 一种金属线材退火炉,它包括由下炉体、上炉体及其两侧的侧板围合而成的炉腔,设置在炉 腔内的固定座,设置在固定座上的电加热管,设置在电加热管上方的固定座,及设置在固定 座上的退火管,在所述下炉体底板的内侧设置有若干层保温板,所述下炉体与上炉体之间 的炉腔被纵向分割成两列纵向的炉腔;上述专利申请文件所公开的退火炉即采用电热管加 热法,这种电热管加热法的优点是电热管损坏后易于更换和维护,其缺点是需要一个内胆 来安装电热管,既减少了保温层厚度,又难使退火炉管温度均勻,内胆还易烧坏。其中,电阻丝绕包加热法采用单芯电阻丝隔着绝缘层和导热层绕包在炉管排上, 通过控制单芯电阻丝的加热来控制炉管排的温度,其优点是不需要内胆,且导热层可使炉 管排的温度均勻,缺点是单芯电阻丝容易损坏,损坏后不易更换,不便于维护,虽可设置一 些备用单芯电阻丝,但可靠性还是不够。另外,单芯电阻丝绕包后需引到外部接线柱,引到 外部接线柱的这部分单芯电阻丝也会发热,既浪费电能又增加了接线柱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易损坏,可靠性高,免维 护的改进的退火炉加热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退火炉加热装置,它包括有包裹炉管排的导热层,它还包括有由多股 单芯电阻丝绞合而成的绞合电阻丝,所述导热层两侧设置有电阻丝绕线座,电阻丝绕线座
3开设有绕线槽,所述绞合电阻丝穿过电阻丝绕线座的绕线槽环绕于导热层,绞合电阻丝的 两端连接有设于退火炉炉体外的控制电源。所述绞合电阻丝的两端分别依次连接有铜接头和耐高温铜芯电线,耐高温铜芯电 线连接有所述控制电源。所述绞合电阻丝外围包设有保温棉。所述铜接头设于保温棉内侧,耐高温铜芯电线穿过保温棉连接所述控制电源。所述位于绕线槽外的绞合电阻丝穿设有多节绝缘瓷珠。所述绝缘瓷珠呈圆管状。所述电阻丝绕线座的一侧开设有内凹口,电阻丝绕线座通过内凹口卡设于导热层。所述电阻丝绕线座的另一侧为半圆形,该电阻丝绕线座的半圆形一侧沿炉管排方 向间隔开设有多个所述绕线槽。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改进的退火炉加热装置,其包括有由多股单芯电阻丝绞合 而成的绞合电阻丝,导热层两侧设置有电阻丝绕线座,电阻丝绕线座开设有绕线槽,绞合电 阻丝穿过电阻丝绕线座的绕线槽环绕于导热层,绞合电阻丝的两端连接有设于退火炉炉体 外的控制电源;上述结构的退火炉加热装置,其绞合电阻丝由多股单芯电阻丝绞合而成,绞 合电阻丝通过电阻丝绕线座环绕于导热层;工作时,退火炉炉体外的控制电源通电使绞合 电阻丝的加热电流密度较低,绞合电阻丝发热并对导热层和炉管排加热,从而对炉管排内 的线材加热。当绞合电阻丝本身缺陷或其它外部原因使绞合电阻丝中的一股单芯电阻丝断 开时,加热电流在断开处可通过其它股绞合在一起的单芯电阻丝承担,加热电流通过断开 处后再由绞合电阻丝的各股单芯电阻丝共同承担,不会影响绞合电阻丝的正常工作,因此,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改进的退火炉加热装置具有几乎不会损坏,可靠性高,免维护的优点。另外,绞合电阻丝环绕完成后需要连接到炉体外的控制电源。将铜接头设于保温 棉内侧与绞合电阻丝连接,再用耐高温铜芯电线穿过保温棉连接控制电源,耐高温铜芯电 线的电阻小,发热量很少,既可节约电能又可减少故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阻丝绕线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改进的退火炉加热装置,它包括有包裹 炉管排1的导热层10,以及由多股单芯电阻丝绞合而成的绞合电阻丝3,所述导热层10两 侧设置有电阻丝绕线座2,电阻丝绕线座2开设有绕线槽22,所述绞合电阻丝3穿过电阻丝 绕线座2的绕线槽22环绕于导热层10,绞合电阻丝3的两端连接有设于退火炉炉体外的控制电源。上述结构的退火炉加热装置,其绞合电阻丝3由多股单芯电阻丝绞合而成,绞合电 阻丝3通过电阻丝绕线座2环绕于导热层10 ;工作时,退火炉炉体外的控制电源通电使绞 合电阻丝3的加热电流密度较低,绞合电阻丝3发热并对导热层10和炉管排1加热,从而 对炉管排1内的线材加热。当绞合电阻丝3本身缺陷或其它外部原因使绞合电阻丝3中的 一股单芯电阻丝断开时,加热电流在断开处可通过其它股绞合在一起的单芯电阻丝承担, 加热电流通过断开处后再由绞合电阻丝3的各股单芯电阻丝共同承担,不影响绞合电阻丝 3的正常工作,保证绞合电阻丝3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改进的退 火炉加热装置具有不易损坏,可靠性高,免维护的优点。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绞合电阻丝3的两端分别依次连接有铜接头4和耐高温 铜芯电线5,所述绞合电阻丝3外围包设有保温棉6,铜接头4设于保温棉6内侧,耐高温铜 芯电线5穿过保温棉6连接所述控制电源。其中,保温棉6起到防止热量流失的作用,有利 于节约电能;绞合电阻丝3环绕完成后需要连接到炉体外的控制电源,将铜接头4设于保 温棉6内侧与绞合电阻丝3连接,再用耐高温铜芯电线5穿过保温棉6连接控制电源,耐高 温铜芯电线5采用较大截面的铜芯电线,其电阻小,发热量很少,既可节约电能又可减少故 障。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位于绕线槽22外的绞合电阻丝3穿设有多节绝缘瓷珠7, 绝缘瓷珠7可对环绕于导热层10的绞合电阻丝3起到绝缘的作用。作为优选实施方式,绝 缘瓷珠7呈圆管状,具有容易成型的优点,当然,绝缘瓷珠7还可呈其它形状,如方柱状等。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阻丝绕线座2的一侧开设有内凹口 21,电阻丝绕线座2通过内凹 口 21卡设于导热层10,具有结构较简单,安装方便的优点。电阻丝绕线座2的另一侧为半 圆形,该电阻丝绕线座2的半圆形一侧沿炉管排1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所述绕线槽22,绕线 槽22的间隔限定了绞合电阻丝3沿炉管排1方向的绕线密度,并阻止炉管排1在反复热胀 和冷缩的过程中改变绞合电阻丝3的绕线密度。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 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改进的退火炉加热装置,它包括有包裹炉管排(1)的导热层(10),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由多股单芯电阻丝绞合而成的绞合电阻丝(3),所述导热层(10)两侧设置有电阻丝绕线座(2),电阻丝绕线座(2)开设有绕线槽(22),所述绞合电阻丝(3)穿过电阻丝绕线座(2)的绕线槽(22)环绕于导热层(10),绞合电阻丝(3)的两端连接有设于退火炉炉体外的控制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退火炉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绞合电阻丝 (3)的两端分别依次连接有铜接头(4)和耐高温铜芯电线(5),耐高温铜芯电线(5)连接有 所述控制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退火炉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绞合电阻丝 (3)外围包设有保温棉(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的退火炉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接头(4) 设于保温棉(6)内侧,耐高温铜芯电线(5)穿过保温棉(6)连接所述控制电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进的退火炉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绕线槽 (22)外的绞合电阻丝(3)穿设有多节绝缘瓷珠(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进的退火炉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瓷珠(7) 呈圆管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改进的退火炉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电阻丝绕线座(2)的一侧开设有内凹口(21),电阻丝绕线座(2)通过内凹口(21)卡设于导 热层(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改进的退火炉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丝绕线 座(2)的另一侧为半圆形,该电阻丝绕线座(2)的半圆形一侧沿炉管排(1)方向间隔开设 有多个所述绕线槽(2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退火炉加热装置,它包括有包裹炉管排的导热层,它还包括有由多股单芯电阻丝绞合而成的绞合电阻丝,所述导热层两侧设置有电阻丝绕线座,电阻丝绕线座开设有绕线槽,所述绞合电阻丝穿过电阻丝绕线座的绕线槽环绕于导热层,绞合电阻丝的两端连接有设于退火炉炉体外的控制电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改进的退火炉加热装置不易损坏,可靠性高,免维护。
文档编号C21D9/62GK201729856SQ20102017407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2日
发明者周开勇 申请人:东莞市康汇聚线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