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铸造模具的下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0776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离心铸造模具的下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模具,尤其是涉及离心铸造模具的下模结构。
背景技术
离心铸造下模为整体结构,在生产过程中,下模受金属液体热量传导的影响,其温 度也不断随之升高,由于内环受热面积最大,而其材料实体却较少,因此内环要比下模本体 热膨胀率要高出许多。当铸造结束后,模具处于自然冷却,内环散热面积较大,很容易冷却 收缩。由于下模本体和内环为一体结构,这样长期冷热交替,在最薄弱部位(内环)最容易 因疲劳而产生裂纹,降低模具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不易产生裂纹的离心铸造 模具的下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离心铸造模具的下模结构,包括下模本体和内环,所述内环套接在本体内,所 述本体与内环之间存在间隙,即本体与内环为两个单独的部件,内环在热胀冷缩的的时候 受到本体的束缚较小,有效防止裂纹的产生。由于内环受热,直径方向上的膨胀尺寸约在0. 1 0.4毫米之间,故上述技术方案 中,所述本体与内环的间隙宽度在0. 1 0. 4毫米之间,最优选的是所述间隙为0. 3毫米, 这样模具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无论内环受热膨胀还是冷却收缩,都不会受其他部位制约,有 效提高了模具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得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铸造模具的下模,将本体和内环设置为单独的部件,减少热胀冷缩 作用对下模的影响,使得内环不易产生裂纹,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离心铸造模具下模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图1所示,一种离心铸造模具的下模结构,包括下模本体1和套接在本体1内的内 环3,本体1与内环3之间存在间隙5,内环3可与本体1分离,即本体1与内环3为两个单 独的部件,在生产过程中,下模受热温度升高,内环3受热膨胀,由于内环3与本体1之间存 在间隙5,在热胀冷缩的的时候内环3受到本体1的束缚较小,有效防止裂纹的产生。由于内环3受热,直径方向上膨胀的尺寸约在0. 1 0. 4毫米之间,作为优选,本 体1与内环3的间隙5的宽度在0. 1 0. 4毫米之间。[0013] 在实际生产中,将本体1与内环3之间的间隙5的宽度定为0. 3毫米,这样模具在 整个生产过程中无论内环3受热膨胀还是冷却收缩,在一定的范围内,都不会受其他部位 制约,有效提高了模具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一种离心铸造模具的下模结构,包括下模本体(1)和内环(3),其特征是,所述内环(3)套接在本体(1)内,所述本体(1)与内环(3)之间存在间隙(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铸造模具的下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间隙(5)的宽 度在0. 1毫米与0.4毫米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离心铸造模具的下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间隙(5) 为0. 3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离心铸造模具的下模结构,包括下模本体和内环,所述内环活动设置在本体内,所述本体与内环之间存在间隙,即本体与内环为两个单独的部件,内环在热胀冷缩的时候受到本体的束缚较小,有效防止裂纹的产生,增加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22D13/10GK201632618SQ20102018952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8日
发明者陈浩 申请人:陈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