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浇铸模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7919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真空浇铸模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是一种真空浇铸模具组件。
背景技术
以往真空炉中浇铸钢锭用模具均按照上浇铸方式进行设计制造的。如图1所示, 上浇铸方式真空浇铸模具组件包括钢包1和钢锭模2,钢包1上设有淌道3,钢水从钢包1 经淌道3流入钢锭模2,钢水从钢锭模上口到钢锭模底部,钢锭模底部密闭。这种上浇铸方 式存在钢锭表面质量较差,浇铸过程中合金按整体凝固形式进行,由于凝固速度相对较快, 在钢锭心部位置的钢液与冒口位置的钢液,随着凝固的进行有可能不能一直保持贯通,冒 口部分的钢液对心部钢液的凝固收缩就不能起到补缩的作用,从而产生内部缩孔和疏松等 缺陷。为了消除这种方式带来的铸锭内部缺陷,人们设计了下浇铸工艺,但以往的浇铸模具 组件不适应。发明内容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浇铸模具组件,通过结构的合理设 置,使之适于下浇铸方式,从而提高钢锭浇铸质量。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真空浇铸模具组件,包括 钢包和钢锭模,钢包上设有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包下连中注管,中注管通过淌道与钢 锭模底部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涉采取了以上技术方案,适应了下浇铸工艺,从而提高浇铸钢锭 的质量。由于采用下浇铸模具后,改变了浇铸方式,使得钢液的凝固过程发生改变,钢水经 钢包在重力作用下经中注管流经淌道从锭模底部进入,钢水浇完后,钢液充满锭模并达到 保温帽上口,在浇铸过程中,由于锭模底部源源不断有高温钢水流过,因此凝固过程只能从 周边向中心不断进行,因轴向心部持续保持有液体钢水,可以很好的对凝固过程产生的收 缩起到很好的补缩作用,最后逐步凝固之后冒口部分的钢液对整个铸锭进行补缩,使的缩 孔集中到冒口内,避免了在钢锭内部形成缩孔和减少疏松的形成,大大提高成材率。
图1为上浇铸方式真空浇铸模具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真空浇铸模具组件结构示意图1、钢包2、钢锭模3、淌道4、中注管5、保温帽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一种真空浇铸模具组件,包括钢包1和钢锭模2,所述钢包1下连中注管4,中注管4通过淌道3与钢锭模2底部连接。钢水从钢锭模底部进入到达钢锭模上口, 钢锭模上口加有保温帽5,保温帽上口呈敞开状。实施例二同实施例一的一种真空浇铸模具组件,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钢锭模至少有一个。实施例三同实施例一的一种真空浇铸模具组件,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钢锭模有多个时,分 布在以中注管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实施例四同实施例一的一种真空浇铸模具组件,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相邻钢锭模间距离相等。本真空浇铸模具组件适应了下浇铸工艺,而钢水经钢包流经中注管由钢锭模底部 孔洞进入,钢水凝固由周边向中心进行,最终凝固成整支钢锭。这种浇铸方式的突出优点是 改变了钢水在模具中的凝固形式,使得凝固过程中模具中心位置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有液 态钢水,从而起到很好的补缩作用,将铸锭心部的疏松和缩孔等缺陷有效的转移到冒口部 位,从而消除了铸锭心部疏松和缩孔等缺陷,使后续的锻造过程易于进行,大大提高了成材 率。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 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真空浇铸模具组件,包括钢包和钢锭模,钢包上设有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 包下连中注管,中注管通过淌道与钢锭模底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浇铸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锭模至少有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真空浇铸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锭模有多个时, 分布在以中注管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真空浇铸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钢锭模间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一种真空浇铸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锭模 上口加有保温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浇铸模具组件,包括钢包和钢锭模,钢包上设有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包下连中注管,中注管通过淌道与钢锭模底部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上技术方案,适应了下浇铸工艺,从而可提高浇铸钢锭的质量。
文档编号B22D18/06GK201832983SQ201020573858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5日
发明者万捷, 万柏方, 孙留金, 张建国 申请人:丹阳市精密合金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