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极板板栅的铸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0753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蓄电池极板板栅的铸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蓄电池极板板栅的铸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行业的铸模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极板板栅的铸模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燃油汽车废气,并缓解世界石油储量逐渐减少而引起的能源危机,电动车和混合电动车作为一种智能的交通工具应运而生,并在世界范围内已逐步形成有广阔前景的产业,而作为电动车核心的车载电源成为制约电动车发展的主要因素。车载电池是电动车的心脏,开发电动车的竞争,最重要的是开发车载动力电源的竞争。作为电动车和混合电动车的车载电源,相比其它的化学电源,铅蓄电池仍是近十年的首选。随着铅蓄电池工业的发展与进步,本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铅蓄电池气体再化合密封技术。该技术表明了铅酸蓄电池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板栅是铅蓄电池的基本物质之一,它占蓄电池总质量的20% _30%,板栅主要有两大功能支撑活性物质,充当活性物质的载体;传导和汇集电流,使电流均勻分布在活性物质上。它既对电池活性物质提供机械支撑,又是电流流动的主渠道,因此它不但是极板的“脊骨”,更是极板“血液循环”体系, 它是大容量铅酸蓄电池的关键部件。目前,现有蓄电池极板板栅的铸模结构通常包括一由复数个板栅模具构成的板栅模具组,两挂耳、至少一导铅口,两挂耳分别位于板栅模具组的两侧,每该板栅模具通过一极耳与相邻的挂耳固定连接,且导铅口位于板栅模具组的上方。板栅浇铸是极板生产中的第一道工序,质量的好坏对极板的质量影响很大。现有板栅是通过铸模铸造而成,铸造中, 脱模剂喷涂完毕后,将一定温度的铅液从铅勺定量注入铸模内,铅液在铸模内板栅外框模具尺寸为实际所需大小,然而铸出的板栅最上和最下的外框偶尔带有盲边,严重影响极板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盲边在垃圾条中形成的蓄电池极板板栅的铸模结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蓄电池极板板栅的铸模结构,包含两挂耳、一由复数个板栅模具构成的板栅模具组,至少一导铅口,所述两挂耳分别位于板栅模具组的两侧,每该板栅模具通过一极耳与相邻的挂耳固定连接,所述导铅口位于所述板栅模具组的上方,所述导铅口与板栅模具组之间设置有一缓冲条,所述缓冲条与板栅模具组之间以及板栅模具组的底端分别设置有一垃圾条。所述缓冲条与板栅模具组之间的垃圾条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所述位于板栅模具组底端的垃圾条的主体部分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该主体部分的一侧边缘向外延伸形成至少2个支撑部件。所述位于板栅模具组底端的垃圾条主体部分的宽度和厚度均比位于所述缓冲条与板栅模具组之间垃圾条的大。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所述缓冲条与板栅模具组之间、以及板栅模具组的底端分别增设一条垃圾条,使盲边在垃圾条中形成,所铸出的板栅经裁剪除去垃圾条,从而形成无盲边的板栅。

图1为本实用新型蓄电池极板板栅的铸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一种蓄电池极板板栅的铸模结构,包含两个挂耳1、一由复数个板栅模具22构成的板栅模具组2、至少一导铅口 3,所述两个挂耳1分别位于板栅模具组2的两侧,每个板栅模具22通过一极耳4与相邻的挂耳1固定连接,所述导铅口 3位于所述板栅模具组2的上方,所述导铅口 3与板栅模具组2之间设置有一缓冲条5。本实用新型在浇铸过程中一般预先用脱模剂喷涂铸模以起到隔热的作用,缓冲条的设置能减缓铅液进入铸模的冲击力,延长脱模剂的使用时间。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垃圾条6和垃圾条7,所述垃圾条6设于所述缓冲条5与板栅模具组2之间,所述垃圾条7位于板栅模具组2的底端。为使制造工艺简单,将位于所述缓冲条5与板栅模具组2之间的垃圾条6的截面形状设为长方形,其尺寸优选为宽度1. 80mm, 厚度1. 50mm,长度J90. 00mm。位于板栅模具组2底端的垃圾条7的主体结构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其尺寸优选为宽度2. 15mm,厚度5. 00mm,长度』90. 00mm,其中垃圾条7的主体部分的一侧边缘向外延伸形成至少2个支撑部件8,本实施例采用3个支撑部件8,该支撑部件8主要起支撑作用。所述垃圾条7的宽度和厚度均比所述垃圾条6的宽度和厚度大, 这是因为垃圾条7较大尺寸的宽度和厚度能让铅液在铸模底部汇积,即使垃圾条7成形不好或有缺陷最终也裁切了。本实用新型由于额外增加了两条垃圾条,使盲边在垃圾条中形成,所铸出的板栅经过裁剪除去垃圾条,从而得到无盲边的板栅,使板栅外框盲边质量问题显著减少,极大提高了产品质量。
权利要求1.一种蓄电池极板板栅的铸模结构,包含两挂耳、一由复数个板栅模具构成的板栅模具组,至少一导铅口,所述两挂耳分别位于板栅模具组的两侧,每该板栅模具通过一极耳与相邻的挂耳固定连接,所述导铅口位于所述板栅模具组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铅口与板栅模具组之间设置有一缓冲条,所述缓冲条与板栅模具组之间以及板栅模具组的底端分别设置有一垃圾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极板板栅的铸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条与板栅模具组之间的垃圾条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所述位于板栅模具组底端的垃圾条的主体部分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该主体部分的一侧边缘向外延伸形成至少2个支撑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池极板板栅的铸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板栅模具组底端的垃圾条主体部分的宽度和厚度均比位于所述缓冲条与板栅模具组之间垃圾条的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电池极板板栅的铸模结构,包含两挂耳、一由复数个板栅模具构成的板栅模具组,至少一导铅口,所述两挂耳分别位于板栅模具组的两侧,每该板栅模具通过一极耳与相邻的挂耳固定连接,所述导铅口位于所述板栅模具组的上方,所述导铅口与板栅模具组之间设置有一缓冲条,所述缓冲条与板栅模具组之间以及板栅模具组的底端分别设置有一垃圾条。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额外增加了两条垃圾条,使盲边在垃圾条中形成,所铸出的板栅经过裁剪除去垃圾条,从而得到无盲边的板栅,极大提高了产品质量。
文档编号B22D25/04GK202180194SQ20112018146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日
发明者丁小玮, 杨爱保, 陈铭亮 申请人:福建亚亨动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