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机的充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2284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铸机的充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铸机,特别是一种压铸机的充气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重型压铸机中的快速储能器和增压储能器存在以下一些不足之处1、附加气瓶的数量较多和充气容量大;2、附加气瓶内的压力较高,而普通的气站提供的单个充气瓶的气体容积小,充气瓶内的气压与快速储能器的额定充气压力相接近,如果采用传统的直接充气结构,当充气瓶里的氮气压力与快速储能器或增压储能器的氮气压力相等时,就不能继续充装,剩余的氮气无法利用而形成浪费,见图3。并且由于需要充装的充气瓶数量较多,在搬运和操作过于繁琐,从而降低工作效率。现有技术中可通过增加充气专用的气体增压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但气体增压设备造价较高,且操作较为复杂,这样会间接增加成本。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安全可靠、节能环保和生产效率高的压铸机的充气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压铸机的充气结构,包括设置于压铸机主体上的增压储能器、快速储能器及其附加气瓶组件,其结构特征是所述增压储能器上设置有循环补压式充气装置,快速储能器与增压储能器相互连通。所述循环补压式充气装置包括快速连接座,快速连接座与快速储能器的气腔相连通;快速连接座上设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的出口端与附加气瓶组件的进气口相互连通,该附加气瓶组件包括第一气瓶、第二气瓶、第三气瓶和第四气瓶。所述循环补压式充气装置还包括增压连接座及其插装组件,增压连接座与增压储能器的气腔相连通;增压连接座上设置有截止阀组件和第一单向阀,该截止阀组件为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二截止阀与第二单向阀之间设置有装接件;该装接件为高压软管,高压软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截止阀与第二单向阀相互套接。所述插装组件分别设置于增压连接座的两端,增压连接座内设置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与附加气瓶组件的第五气瓶和第六气瓶相互连通;插装组件包括盖板及其活塞。所述活塞的一端对应附加气瓶组件的进气口位置延伸出一活塞杆,活塞杆与进气口相互抵靠或相互分离;活塞的另一端与盖板之间设置有油腔,油腔与压铸机主体上的供油管道相互连通。所述盖板与供油管道之间设置有电磁方向阀,电磁方向阀控制活塞的工作状态; 盖板上开设有装配孔,该装配孔与增压连接座上的阶梯孔相互配合固定。所述增压连接座和快速连接座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组件,压力传感器组件与压铸机主体上的控制组件相连;压力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0012]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循环补压式充气装置,以实现利用增压储能器给快速储能器和附加气瓶组件进行快速充装气体,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对快速储能器和增压储能器进分别进行充装气体等问题,从而降低操作难度及劳动强度;同时可以将充气瓶的低压气体进行补压充气,让充气瓶内剩余的气体得到充分利用,并提高充气效率和减少气体浪费;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简便、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廉和便于加工生产的特点,适用于重型压铸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液压原理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增压储能器和快速储能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充气管,2为活塞,3为第一截止阀,4为第一单向阀,5为第一压力传感器,6为第二截止阀,7为高压软管,8为第二单向阀,9为快速连接座,10为第二压力传感器, 11为第一气瓶,12为第二气瓶,13为快速储能器,14为第三气瓶,15为第四气瓶,16为第五气瓶,17为增压储能器,18为第六气瓶,19为增压连接座,20为盖板,21为供油管道,22为电磁方向阀,23为供油箱,图中的实心箭头代表液压油,空心箭头代表气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2,本压铸机的充气结构,包括设置于压铸机主体上的增压储能器17、 快速储能器13及其附加气瓶组件。为了提高充气效率、减少气体浪费和降低操作难度,因此在增压储能器17上设置有循环补压式充气装置。循环补压式充气装置由快速连接座9、 增压连接座19和插装组件装配而成。插装组件分别设置于增压连接座19的两端,增压连接座19内设置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与附加气瓶组件的第五气瓶16和第六气瓶18相互连通,插装组件由盖板20及其活塞2装配而成.盖板20上开设有装配孔,该装配孔与增压连接座19上的阶梯孔相互配合固定。盖板20与压铸机主体上的供油管道21之间设置有电磁方向阀22。电磁方向阀上的P孔与主系统油路相通,B孔和T孔分别与油腔及供油箱相连通。通过控制电磁方向阀22通电或断开而改变管路连通方式以实现控制活塞2的工作状态。电磁阀为断开时,供油管道21与供油箱23相通。活塞2的一端对应附加气瓶组件的进气口位置延伸出一活塞杆,活塞杆与进气口相互抵靠或相互分离,活塞2的另一端与盖板20之间设置有油腔,油腔与供油管道21相互连通。增压连接座19和快速连接座9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组件,该压力传感器组件与压铸机主体上的控制组件相连,压力传感器组件用于检测增压连接座19和快速连接座9气腔中的气压,压力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5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0。快速连接座9与快速储能器13的气腔相连通,快速连接座9上设有第二单向阀8,第二单向阀8的出口端与附加气瓶组件的进气口相互连通,该附加气瓶组件包括第一气瓶11、第二气瓶12、第三气瓶14和第四气瓶15。增压连接座19与增压储能器17的气腔相连通,增压连接座19上设置有截止阀组件和第一单向阀4。该截止阀组件为第一截止阀3和第二截止阀6,第二截止阀6与第二单向阀8之间设置有装接件。该装接件为高压软管7,高压软管7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截止阀6与第二单向阀8相互套接,以实现快速储能器13与增压储能器17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首先需要人工将充气瓶的充气管1连接到增压连接座19上的第一截止阀3,然后将上面的第一截止阀3及第二截止阀6打开,然后启动压铸机上的充气程序,以实现自动充气。此时电磁方向阀22通电,供油管路21与系统主油路为导通状态,供油管道21内的液压油进入油腔并推动活塞动作,活塞杆与进气口相互抵靠,以达到增压储能器17的气腔与第五气瓶16和第六气瓶18相隔离。氮气依次经过第一截止阀3和第一单向阀4进入到增压储能器17的气腔中,然后通过第二截止阀6和高压软管7进入快速连接座9上的第二单向阀8,再流进与快速连接座 9相互连通的快速储能器13的气腔和附加气瓶组件。当第一压力传感器5检测到增压储能器17的气腔气压与充气瓶的气压相等,机器启动增压储能程序开始为增压储能器17储能, 此时活塞2沿着增压连接座19内的气流通道运动而压缩气体,以实现气压上升,让快速储能器13继续充气。当储能压力等于设定压力值时,自动执行泄压程序,油腔及供油管道21内的液压油倒流回到供油箱23。活塞2朝盖板20的方向运动。由于快速连接座9上和增压连接座 19的充气口设置有第一单向阀4和第二单向阀8,因此快速储能器13气腔和附加气瓶的气体不会出现倒流现象,同理,增压储能器17气腔的气体也不会倒流入充气瓶。此时,增压储能器17的气腔体积增大,气压下降。充气瓶继续往增压储能器17的气腔充装气体,然后重复执行储能、泄压动作。当快速储能器13的第二压力传感器10检测到气压达到设定值时,上述的循环动作结束。开始为增压储能器17及其附加气瓶组件进行充装气体,此时电磁方向阀22为断开,供油管路21与系统主油路为断开状态,活塞2上的活塞杆与进气口相互分离,开始往第五气瓶16和第六气瓶18充气。若充气压力平衡时继续储能,储能结束后电磁方向阀22 立即通电,将附加气瓶组件与增压储能器17的气腔相隔离,继续往增压储能器17的气腔充气。上述动作经过循环后,电磁方向阀22断开时,如果增压连接座19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 5检测到气压达到设定值时,则完成整个充气程序。
权利要求1.一种压铸机的充气结构,包括设置于压铸机主体上的增压储能器(17)、快速储能器 (13)及其附加气瓶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增压储能器上设置有循环补压式充气装置,快速储能器与增压储能器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铸机的充气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循环补压式充气装置包括快速连接座(9),快速连接座与快速储能器(1 的气腔相连通;快速连接座上设有第二单向阀(8),第二单向阀的出口端与附加气瓶组件的进气口相互连通,该附加气瓶组件包括第一气瓶(11)、第二气瓶(12)、第三气瓶(14)和第四气瓶(1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压铸机的充气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循环补压式充气装置还包括增压连接座(19)及其插装组件,增压连接座与增压储能器(17)的气腔相连通;增压连接座上设置有截止阀组件和第一单向阀G),该截止阀组件为第一截止阀C3)和第二截止阀(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压铸机的充气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截止阀(6)与第二单向阀(8)之间设置有装接件;该装接件为高压软管(7),高压软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截止阀与第二单向阀相互套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压铸机的充气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插装组件分别设置于增压连接座(17)的两端,增压连接座内设置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与附加气瓶组件的第五气瓶 (16)和第六气瓶(17)相互连通;插装组件包括盖板00)及其活塞(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压铸机的充气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活塞O)的一端对应附加气瓶组件的进气口位置延伸出一活塞杆,活塞杆与进气口相互抵靠或相互分离;活塞的另一端与盖板OO)之间设置有油腔,油腔与压铸机主体上的供油管道相互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压铸机的充气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盖板OO)与供油管道之间设置有电磁方向阀0 ,电磁方向阀控制活塞的工作状态;盖板上开设有装配孔,该装配孔与增压连接座(17)上的阶梯孔相互配合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压铸机的充气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增压连接座(17)和快速连接座(9)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组件,压力传感器组件与压铸机主体上的控制组件相连;压力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 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0)。
专利摘要一种压铸机的充气结构,包括设置于压铸机主体上的增压储能器、快速储能器及其附加气瓶组件,增压储能器上设置有循环补压式充气装置,快速储能器与增压储能器相互连通。循环补压式充气装置包括快速连接座,快速连接座与快速储能器的气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循环补压式充气装置,以实现利用增压储能器给快速储能器和附加气瓶组件进行快速充装气体,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对快速储能器和增压储能器分别进行充装气体等问题,从而降低操作难度及劳动强度;同时可以将充气瓶的低压气体进行补压充气,让充气瓶内剩余的气体得到充分利用,并提高充气效率和减少气体浪费;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和便于加工生产的特点。
文档编号B22D17/20GK202146994SQ20112024911
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5日
发明者刘爱华, 景友燕 申请人: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