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利于改善浇注的钢水复合脱氧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炼钢工艺类,具体涉及一种利于改善浇注的钢水复合脱氧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采用电炉以及钢包精炼(LF)、真空脱气(VD)和大方坯连铸流程生产的齿轮钢、非调质钢和结构钢系列钢种的成份特性,其一是钢水成分中硫和铝的含量都比较高,特别是S^0.045%的钢种居多;其二是对钢中夹杂物有严格的控制要求,以便在连铸过程能顺利浇注,因为此类钢种在实际生产中容易产生浇注过程水口堵塞而导致连浇性差的状况,导致异常终浇及单炉浇注,使得生产顺行以及钢水质量都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于改善浇注的钢水复合脱氧的方法,该方法在钢水精炼过程,喂入硅钡合金包芯线实现对钢水进行深脱氧和夹杂物的有效控制。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利于改善浇注的钢水复合脱氧的方法,用于齿轮钢、非调质钢和结构钢及高钛焊丝系列钢种的冶炼,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包芯线将硅钡合金喂入钢水深处,完成钢水的复合脱氧,所述包芯线的芯线中的各组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别是为:硅48%-58%、钡25%-32%,余量为铁。所述芯线中还含有重量百分比为1%_3%的钙。所述芯线中还含有重量百分比为1.5-2.5%的铝。所述芯线中各组分的粒度为0.l_3mm。所述的包芯线直径为9_16mm。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合金元素的调整强化钢水脱氧效果,降低钢水脱氧铝合金的消耗;同时能显著提高钢液纯净度和改善钢液质量,并有效促使钢液中的夹杂物聚集并上浮至渣中,也有利于确保多炉连浇生产的顺利;提高了钢水洁净度、保证连铸工艺的顺行、提高连铸的连浇炉数、防止连铸水口堵塞、节省脱氧铝的消耗。
具体实施例方式采用电炉-LF-VD-连铸工艺生产齿轮钢、非调质钢和结构钢及高钛焊丝系列钢种对钢水的浇注性能要求较高,要求钢水的洁净度高,其中的夹杂物形态、组成、尺寸分布等满足要求,需要对钢水进行深脱氧并进行夹杂物控制。以下实施例提供一种针对齿轮钢、非调质钢和结构钢及高钛焊丝系列钢种进行深脱氧的硅钡等多组分复合包芯线,其中芯线的各组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别是:硅48%-58%、钡 25%-32%、钙 1%-3%、铝 1.5-2.5%,余量为铁。
以下四个具体实施例,其分别采用四组配方的复合包芯线,在精炼过程喂入钢水,对钢水深脱氧和夹杂物控制,其中包芯线的规格为Φ9mm-Φ 16mm,用于钢水精炼过程深脱氧与夹杂物控制,其加入量控制为2-5kg/t.S。具体如下表所示:
权利要求
1.一种利于改善浇注的钢水复合脱氧的方法,用于齿轮钢、非调质钢和结构钢及高钛焊丝系列钢种的冶炼,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包芯线的方式将硅钡合金喂入钢水深处,完成钢水的复合脱氧,所述包芯线的芯线中的各组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别是为:硅48%-58%、钡25%-32%,余量为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改善浇注的钢水复合脱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中还含有重量百分比为1%_3%的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改善浇注的钢水复合脱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中还含有重量百分比为1.5-2.5%的铝。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利于改善浇注的钢水复合脱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中各组分的粒度为0.l-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改善浇注的钢水复合脱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芯线直径为9-16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冶金炼钢工艺类,具体涉及一种利于改善浇注的钢水复合脱氧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齿轮钢、非调质钢和结构钢及高钛焊丝系列钢种的冶炼,即采用包芯线将硅钡合金喂入钢水深处,完成钢水的复合脱氧,所述包芯线的芯线中的各组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别是为硅48%-58%、钡25%-32%,余量为铁。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合金元素的调整强化钢水脱氧效果,降低钢水脱氧铝合金的消耗;同时能显著提高钢液纯净度和改善钢液质量,并有效促使钢液中的夹杂物聚集并上浮至渣中,也有利于确保多炉连浇生产的顺利;提高了钢水洁净度、保证连铸工艺的顺行、提高连铸的连浇炉数、防止连铸水口堵塞、节省脱氧铝的消耗。
文档编号C21C7/06GK103184312SQ20121034611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8日
发明者刘兴华, 钱林涛, 赵贤江, 周徐 申请人:上海宝辉冶金熔剂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