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转向节中频淬火感应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向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转向节中频淬火感应器。
背景技术:
在目前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各大汽车厂商在追求规模的同时,都更加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加大自主品牌和本土化研发汽车的规模,采用国产零部件代替进口部件以降低整车造制成本,对增强生产厂家的竞争力和提高民族工业技术水平以及就业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转向节是汽车转向桥上的主要零件之一,是汽车重要安全零部件,全世界的行业人士都极其重视其安全特性。转向节能够使汽车稳定行驶并灵敏传递行驶方向,转向节的功用是承受汽车载荷,支承并带动车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在汽车行驶状态下,它承受着多变的冲击载荷,因此,要求其具有很高的强度,杆部的感应淬火强化处理能提高转向节的疲劳寿命,而感应器的设计和制造是提高感应淬火质量的关键。因此,一种操作方便,淬火效果好的转向节中频淬火感应器的出现很有必要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淬火效果好的转向节中频淬火感应器。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转向节中频淬火感应器,包括机床,固定座,设置在所述机床上,用以放置工件;加热感应圈,设于所述固定座上方,并与设直在所述机床上的感应圈升降机构固定连接;喷水圈,套设于所述加热感应圈的外侧,并与设置在所述机床上的喷水圈升降机构固定连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感应圈与所述感应圈升降机构之间设置有铜排。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喷水圈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的上缘和下缘与外圈的上缘和下缘之间分别封闭连接,形成环形的淬火喷腔;在所述外圈设置有介质进管,在所述内圈上设置有多个介质喷口。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介质喷口在所述内圈的表面矩形列阵分布。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介质喷口的列阵角度Θ为0-9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介质喷口的直径为2mm。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介质进管的直径为 20mm。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圈的直径为200mm-250mm,所述外圈的直径为250mm-300mmo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圈的直径为225mm,所述外圈的直径为275m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圈和外圈采用1. 2_不锈钢薄板焊接而成。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喷水圈性能好,转向节工件的淬火效果好。
图1为本发明转向节中频淬火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转向节中频淬火感应器的喷水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转向节中频淬火感应器的喷水圈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其中1_机床、2_固定座、3_加热感应圈、4_感应圈升降机构、5_喷水圈、6_喷水圈升降机构、7-铜排、51-内圈、52-外圈、53-介质进管、54-介质喷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参照图1所示,转向节中频淬火感应器,包括机床1,固定座2,设置在所述机床I上,用以放置工件;加热感应圈3,设于所述固定座2上方,并与设置在所述机床I上的感应圈升降机构4固定连接;喷水圈5,套设于所述加热感应圈3的外侧,并与设置在所述机床I上的喷水圈升降机构6固定连接。本发明中所述加热感应圈3与所述感应圈升降机构4之间设置有铜排7。参照图2-3所示,所述喷水圈5包括内圈51和外圈52,所述内圈51的上缘和下缘与外圈52的上缘和下缘之间分别封闭连接,形成环形的淬火喷腔;在所述外圈52设置有介质进管53,在所述内圈51上设置有多个介质喷口 54,所述介质喷口 54在所述内圈51的表面矩形列阵分布,所述介质喷口 54的列阵角度Θ为0-90°,本发明中的介质喷口 54的间距为纵向12mm,横向15mm,列阵角度Θ为84° ,所述介质喷口 54的直径为2mm。本发明中的所述内圈51的直径为225mm,所述外圈52的直径为275mm,高度为75mm,同时所述内圈51和外圈52采用1. 2mm不锈钢薄板焊接而成,所述介质进管53的直径为20mm。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转向节中频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床;固定座,设置在所述机床上,用以放置工件;加热感应圈,设于所述固定座上方,并与设置在所述机床上的感应圈升降机构固定连接;喷水圈,套设于所述加热感应圈的外侧,并与设置在所述机床上的喷水圈升降机构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节中频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感应圈与所述感应圈升降机构之间设置有铜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节中频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圈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的上缘和下缘与外圈的上缘和下缘之间分别封闭连接,形成环形的淬火喷腔;在所述外圈设置有介质进管,在所述内圈上设置有多个介质喷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节中频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喷口在所述内圈的表面矩形列阵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节中频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喷口的列阵角度Θ为0-9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节中频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喷口的直径为 2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节中频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进管的直径为 20m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节中频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的直径为200mm-250mm,所述外圈的直径为250mm-30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向节中频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的直径为225mm,所述外圈的直径为275mm。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节中频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和外圈采用1.2mm不锈钢薄板焊接而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转向节中频淬火感应器,包括机床;固定座,设置在所述机床上,用以放置工件;加热感应圈,设于所述固定座上方,并与设置在所述机床上的感应圈升降机构固定连接;喷水圈,套设于所述加热感应圈的外侧,并与设置在所述机床上的喷水圈升降机构固定连接。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喷水圈性能好,转向节工件的淬火效果好。
文档编号C21D1/667GK103060534SQ20121058805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0日
发明者陆善明 申请人:上海嘉仕久企业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