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双感应电炉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6854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双感应电炉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双感应电炉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具体涉及熔化后铁液保温用的一种用于双感应电炉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感应电流在炉料中发热来熔化金属或保温金属液的炉子,称之为感应电炉。在铸造领域,感应电炉的用途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熔化、保温和浇注,故感应电炉又可依据其用途,分之为熔化炉、保温炉和浇注炉。本文所述的感应电炉,系指铸造铁液熔化后保温用的一种感应电炉,即保温炉。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受感应电炉的炉衬寿命及大修养护时间的影响,一些企业常常配置两台感应电炉用于铸造铁液的保温作业,即,采取双感应电炉(双保温炉)的配置方法,轮流交替作业,也就是说,在满足一台感应电炉实施保温作业的同时,另一台感应电炉可同时进行大修养护,或留作备用,以确保生产的持续进行。图I、图2所示的配置示意,是目前已在国内铸造生产现场予以实施的一种双感应电炉(保温炉)的配置形式,配置的目的,如同其上所述,系为了满足轮流交替保温作业的需求,继而保证生产的可持续进行。图I、图2所示的双感应电炉配置情况为I)、两台感应电炉左右分置,左炉I的左炉炉口 Ia与右炉7的右炉炉口 7a,相向配置,且均设置在一条炉口连线a上;2)、当左炉I实施保温作业时,需配置左侧流槽6,如图I所示;当右炉7实施保温作业时,需配置右侧流槽8,如图2所示;3)、设置有一段与炉口连线a平行,且该段轨道中心线P距炉口连线a间距L的跑车轨道2,用于跑车3在其上运行,并可使跑车3吊装、运输位于跑车轨道2下面的浇包5 ;4)、在两炉间中心线Y与轨道中心线P的交点处,设置有地坑4,其坑内可放置浇包5,用于承接来自左炉I或右炉7,且经左侧流槽6或经右侧流槽8流出的经感应电炉保温后的铸造铁液。由上配置可知,双感应电炉的左炉炉口 la、右炉炉口 7a均与地坑4内放置的浇包5之间存在有一段距离,且需通过设置中间的流通环节一左侧流槽6或右侧流槽8,方可将其感应电炉炉内的保温铁液,传送灌输至浇包5的内腔。下面,由图2并结合图3,举例说明其右炉7内的铁液9途经右侧流槽8传送流至浇包5内腔的铁液流动过程,并从中窥其所存在的问题。由图2、图3知,当跑车3通过跑车轨道2将一个未盛装铁液的浇包5运至地坑4内的指定位置后,右炉7内已实施保温处理的铁液9,在右炉顶升油缸7b作用下,借助右炉7以右炉转轴7c为中心实施倾转之时,经右炉炉口 7a缓缓流入右侧流槽8的凹槽之中,继而铁液9沿“外露非保温”的弯弧凹流槽顺槽而下,如同涓涓流水,缓缓流入已放置在地坑4内的浇包5的内腔,直至浇包5内的铁液9灌装完毕,随后,跑车3吊起灌满铁液9的浇包5,沿跑车轨道2输送到指定的浇注区域,完成铁液9对铸件铸型的浇注。值得关注的是在上述过程中,由于设置了中间流通环节——右侧流槽8,且流槽为“外露非保温”的弯弧凹流槽以及铁液9在流槽中流动时所呈现出的涓涓流水状,因而,当右炉7内的经保温处理的铁液9途经上述流槽时,必定会对外散发热量,出现边流动、边散热的持续温降损失现象,即出现所谓的“流槽温降损失”问题,且当流槽长度设置越长,铁液流动速度越慢,天气越为寒冷,途经流槽的温降损失也就越大。经对一实施例进行实际测算得知,从炉口至浇包内腔,由于途经流槽这一中间流通环节,其铁液在流槽里顺槽流动的温降损失一般在40°C以上。铸件的浇注,其浇注温度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如果浇注的温度要求在1400°C以上的话,那么,由于存在上述的“流槽温降损失”问题,因此,其感应电炉的炉内铁液保温温度应至少控制在1440°C以上,如果,再考虑铁液灌装至浇包后的跑车吊装、运输到指定的 浇注区域进行浇注的话,必定还会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温降损失,还需进一步提高其炉内温度,很有可能使其炉温提至1480°C以上,否则,势必要影响到铸件的浇注质量。上述问题,在实际生产中,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为提高铸件浇注质量,也只能采取这种提高炉温的办法予以补救,解决因“流槽”设置所带来的“温降损失”问题。然而,长此以往,不仅会造成因铁液温升所带来的能耗上升问题,而且还会使得感应电炉的炉衬寿命大受影响,缩短其炉龄,因此,就这一问题而言,目前仍然是一个需要亟待解决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双感应电炉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使其不仅能够解决配置双感应电炉用于保温作业时所出现的炉口至浇包间的铁液“流槽温降损失”问题,避免因克服流槽温降需提升炉温所造成的能耗上升及炉龄缩短等负面问题,而且可满足双感应电炉的轮流交替使用的配置要求,且配置方法简单可靠。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双感应电炉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包括基座组件、转动总成、台板总成、弯弧滚道总成、液压站和电控柜;所述的基座组件为矩形框架式结构;所述的转动总成设置在基座组件的上端面上;所述的弯弧滚道总成设置在基座组件的上端面的左侧或右侧,为圆环形结构;所述的用以放置浇包的台板总成为扇形结构,且扇形半径小的一端与转动总成为卡入式结合,并通过销轴与转动总成铰接连接;所述的台板总成的下端面放置在弯弧滚道总成上,并与弯弧滚道总成为滚动连接,且可使转动总成在液压站和电控柜的作用下,带动台板总成在弯弧滚道总成上运动,并使位于台板总成上端面的浇包入口与左炉炉口或右炉炉口相对,继而可完成对炉口至浇包间的铁液流动;所述的转动半径R的尺寸值与间距尺寸L值相等。所述的基座组件,包括台面板、盖板和台架;所述的台面板焊连在台架的上端,且台架为型钢框架结构,其上另开有台架通孔I和台架通孔II ;在台面板的转台中心I线6与转台中心II线£的交点处,即以转动中心0为中心点,开有一个方形开口孔以及六个长腰形开口孔;另外,在转台中心II线e的上下两侧,分别配置有一块盖板及若干个盖板用螺栓,并在台面板的对应位置上开有两个长方形开口孔及若干个螺钉孔;再者,在台面板上以转动中心O点为圆心的转动半径R的圆弧线上,焊连有十五个螺纹端朝上放置的定位压紧螺栓,且相邻两个定位压紧螺栓之间的夹角n取值在10至20°。所述的转动总成,包括支撑连接板、轴承座、轴承盖、圆垫块、圆盖板、转轴、双凹形转动拨块、长销轴、推力球轴承和双齿条摆动油缸;所述的支撑连接板下端,通过四个双齿条摆动油缸用紧固组件,与双齿条摆动油缸实施紧固连接;所述的支撑连接板上端,通过四个轴承座用紧固组件,与轴承座实施紧固连接,且通过六个连接板用紧固组件,将支撑连接板紧固在台架上端的台面板上;转轴的中端,安放在位于轴承座内的推力球轴承上,且通过轴承盖用紧固组件紧固在轴承座上;所述的双齿条摆动油缸采用“孔”式输出形式,摆动 角度为90°,且通过两个平键将扭矩传输至转轴的下端;在所述的双齿条摆动油缸上,设置有管接头I、管接头II、管接头III、管接头IV,并依次分别与油管I、油管II、油管III、油管IV对接紧固;所述的转轴上端为“花键”输出形式,且通过圆垫块、圆盖板、圆盖板用紧固组件,将双凹形转动拨块,紧固连接在转轴的上端;在双凹形转动拨块上,设置有开口销、长销轴、圆垫片。所述的台板总成为焊合件,包括双凸形连接块、扇形上台面板、扇形台架、扇形下台面板、长弯弧轨道板和短弯弧轨道板;所述的双凸形连接块的两个“凸”形与前述的双凹形转动拨块中的两个“凹”形相配,且其上开有插销孔;所述的扇形台架为型钢框架结构,其上端焊连有扇形上台面板,其左端焊连有双凸形连接块,其下端焊连有扇形下台面板;在扇形下台面板下部,焊连有长弯弧轨道板、短弯弧轨道板。所述的弯弧滚道总成,包括定位压紧螺母、圆压块、短弯弧垫板、弯弧台板、长弯弧垫板和辊轮组件;其中,在弯弧台板上,以转动中心0点为圆心的转动半径R的圆弧线上,共设置有九个十字腰形开口孔,且相邻两个十字腰形开口孔之间的夹角e取值在10至20°,其具体取值应与前述角度n的具体取值等同,即0 = n ;另外,在弯弧台板上分别焊连有短弯弧垫板、长弯弧垫板,并在各自的垫板之上分别紧固连接九个辊轮组件,且相邻两个辊轮组件之间的夹角(取值在10至20°,并与前述n的具体取值等同,即( = n。所述的辊轮组件,包括支架、滚轮轴、孔用弹性挡圈、辊轮、滚动轴承和支架用紧固组件;其中,每个支架上均开有“U”形开口槽,且通过支架用紧固组件,或将支架紧固连接在短弯弧垫板上,或将支架紧固连接在长弯弧垫板上;另外,在辊轮内的滚轮轴上,安装有两个滚动轴承,且采用两个孔用弹性挡圈进行轴向限位。由于采用以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达到以下有益效果I、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感应电炉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由于取消了中间流通环节,即左侧流槽和右侧流槽,且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解决了配置双感应电炉用于保温作业时所出现的炉口至浇包间的铁液“流槽温降损失”问题,避免了通过提高炉温予以补救所造成的能耗上升及炉龄缩短等负面问题的出现;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感应电炉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由于在构思技术方案时,已充分考虑双炉轮流交替使用的要求,如,在台面板上设置十五个定位压紧螺栓、在弯弧台板上设置九个十字腰形开口孔等技术措施,因而,可通过采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满足双感应电炉的轮流交替使用的配置要求,且配置方法简单可靠。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感应电炉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由于在转动总成与台板总成之间,未采取刚性连接,而是采用可绕轴转动连接,因此,当跑车吊运浇包从空中下落至台板总成的台面板上时,可在其台板总成频繁受重物下落硬性冲击的同时,避免转动总成中的转轴受到致使其弯曲的冲击力的影响,继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运行可靠性;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感应电炉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由于在弯弧滚道总成上设置了辊轮组件,而非在台板总成上进行辊轮组件设置,因此,可有效地避免感应电炉中的铁液在流入浇包的同时,因铁水、铁花飞溅散落在基座组件台面板上冷却后形成的碎杂铁渣所引起的台面不平整现象,继而造成台板总成在运 行时出现的颠簸震动、运行不平稳问题;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感应电炉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结构新颖,构思独特,易于制作,且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图I为原双感应电炉用的炉前流槽配置示意俯视图之一;图2为原双感应电炉用的炉前流槽配置示意俯视图之二 ;图3为原双感应电炉用的炉前流槽工作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双感应电炉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A向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座组件结构不意图;图7为图6的局部I放大视图;图8为图6的B-B视图;图9为图6的C-C视图;图10为图6的D-D视图;图11为图10的局部II放大视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动总成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1的E-E视图;图14为图12的F向视图;图15为图12的H-H视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浮动台板总成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6的J向视图;图18为图17的K-K视图;图19为图18的M-M视图;图2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弯弧滚道总成结构示意图;图21为图20的局部III放大视图;图22为图20的N-N视图;图2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辊轮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4为图23的Q向视图;图25为图23的R向视图;图2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双感应电炉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的配置示意俯视图之一;图2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双感应电炉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的配置示意俯视图之二 ;图2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双感应电炉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的工作示意图之图2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双感应电炉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的工作示意图之-* ;图3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双感应电炉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的工作示意图之 _- o图中I、左炉;la、左炉炉口 ;2、跑车轨道;3、跑车;4、地坑;5、浇包;6、左侧流槽;7、右炉;7a、右炉炉口 ;7b、右炉顶升油缸;7c、右炉转轴;8、右侧流槽;9、铁液;10、基座组件;11、转动总成;12、台板总成;13、弯弧滚道总成;14、液压站;14a’、油管I ;14a”、油管II ;14b’、油管III ;14b”、油管IV ;15、电控柜;15a、转台顺转按钮;15b、转台逆转按钮;16、台面板;16a、方形开口孔;16b、长腰形开口孔;16c、长方形开口孔;17、定位压紧螺栓;18、盖板;19、盖板用螺栓;20、台架;20a、台架通孔I ;20b、台架通孔II ;21、支撑连接板;22、连接板用紧固组件;23、轴承座用紧固组件;24、轴承座;25、轴承盖用紧固组件;26、轴承盖;27、圆垫块;28、圆盖板用紧固组件;29、圆盖板;30、转轴;31、双凹形转动拨块;32、开口销;33、长销轴;34、圆垫片;35、推力球轴承;36、平键;37、双齿条摆动油缸;37a’、管接头I ;37a”、管接头II ;37b’、管接头III ;37b”、管接头IV ;38、双齿条摆动油缸用紧固组件;39、双凸形连接块;39a、插销孔;40、扇形上台面板;41、扇形台架;42、扇形下台面板;43、长弯弧轨道板;44、短弯弧轨道板;45、定位压紧螺母;46、圆压块;47、短弯弧垫板;48、弯弧台板;48a、十字腰形开口孔;49、长弯弧垫板;50、辊轮组件;51、支架;52、滚轮轴;53、孔用弹性挡圈;54、辊轮;55、滚动轴承;56、支架用紧固组件。另图中a、炉口连线;@、轨道中心线;Y、两炉间中心线;L、间距;0、转动中心;R、转动半径;S、转台中心I线;e、转台中心II线;R1、定位螺栓安装半径;n、相邻两个定位压紧螺栓之间夹角;0、相邻两个十字腰形开口孔之间的夹角;X、相邻两个辊轮组件之间的夹角;0 / X、相邻两个定位压紧螺栓之间夹角/相邻两个辊轮组件之间的夹角;e / a、转台中心II线/炉口连线;S/Y、转台中心I线/两炉间中心线;且图中转台中心I线S与转台中心II线e垂直。编号说明I)、图12中的37a’ /37b”编号,表示设置有一个管接头I和一个管接头IV,其中,管接头I在前,管接头IV在后,因视图重合,故此编号;图12中的37a”/37b’编号,同理,因视图重合,故此编号。2)、图13中的37b’ /37b”编号,表示设置有一个管接头III和一个管接头IV,其中,管接头III在前,管接头IV在后,因双齿条摆动油缸37遮挡管接头IV,故此编号;图13中的37a”/37a’编号,同理,因双齿条摆动油缸37遮挡管接头I,故此编号。3)、图20中的S/Y编号,表示相邻两个十字腰形开口孔之间的夹角0与相邻两个辊轮组件之间的夹角\重合。4)、图26、图27、图28及图29中的e/a编号,表明转台中心II线e与炉口连线a重合;同理,S/Y编号,表明转台中心I线5与两炉间中心线Y重合。5 )、在连接板用紧固组件22、轴承座用紧固组件23、轴承盖用紧固组件25、圆盖板用紧固组件28、双齿条摆动油缸用紧固组件38、支架用紧固组件 56的编号中,所述紧固组件,系指由垫片、弹簧垫圈及螺栓构成的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由图4、图5知,一种用于双感应电炉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包括基座组件10、转动总成11、台板总成12、弯弧滚道总成13、液压站14和电控柜15 ;所述的基座组件10为矩形框架式结构;所述的转动总成11设置在基座组件10的上端面上;所述的弯弧滚道总成13设置在基座组件10的上端面的左侧或右侧,为圆环形结构;所述的用以放置浇包的台板总成12为扇形结构,且扇形半径小的一端与转动总成11为卡入式结合,并通过销轴与转动总成11铰接连接;所述的台板总成12的下端面放置在弯弧滚道总成13上,并与弯弧滚道总成13为滚动连接,且可使转动总成11在液压站14和电控柜15的作用下,带动台板总成12在弯弧滚道总成13上运动,并使位于台板总成上端面的浇包5入口与左炉炉口 Ia或右炉炉口 7a相对,继而可完成对炉口至浇包间的铁液流动;所述的电控柜15用于控制液压站14的运行,其上设置有转台顺转按钮15a、转台逆转按钮15b ;所述的液压站14用于驱动转动总成11的运行,其上配置有油管I 14a’、油管II 14a”、油管III 14b’、油管IV 14b” ;另外,所述的转动半径R的尺寸值与间距尺寸L值等同,S卩,以转动中心0点为圆心的转动半径R的尺寸值确定,系依据炉口连线a至轨道中心线P之间的间距尺寸L值(见图I、图2)予以等同确定。由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知,由上所述的基座组件10,包括台面板16、定位压紧螺栓17、盖板18、盖板用螺栓19、台架20 ;其中,台面板16焊连在台架20的上端,且台架20为型钢框架结构,其上另开有台架通孔I 20a和台架通孔II 20b,系为了方便转动总成11中双齿条摆动油缸37进出液压油所需配置的油管I 14a’、油管II 14a”、油管
III14b’、油管IV 14b”的穿行通过;在台面板16的转台中心I线5与转台中心II线e的交点处,即以转动中心0为中心点,开有一个方形开口孔16a以及六个长腰形开口孔16b,以便于转动总成11的安放落下及安装紧固;另外,在转台中心II线e的上下两侧,分别配置有一块盖板18及若干个盖板用螺栓19,并在台面板16的对应位置上开有两个长方形开口孔16c及若干个螺钉孔,其目的是为了取下盖板18,方便转动总成11下部的液压油管的连接与安装;再者,为定位安装和紧固弯弧滚道总成13,在台面板16上以转动中心0点为圆心的转动半径R的圆弧线上,焊连有十五个螺纹端朝上放置的定位压紧螺栓17,且相邻两个定位压紧螺栓17之间的夹角n取值在10至20°。由图12、图13、图14、图15知,由上所述的转动总成11,包括支撑连接板21、连接板用紧固组件22、轴承座用紧固组件23、轴承座24、轴承盖用紧固组件25、轴承盖26、圆垫块27、圆盖板用紧固组件28、圆盖板29、转轴30、双凹形转动拨块31、开口销32、长销轴33、圆垫片34、推力球轴承35、平键36、双齿条摆动油缸37、双齿条摆动油缸用紧固组件38 ;其中,支撑连接板21下端,通过四个双齿条摆动油缸用紧固组件38,与双齿条摆动油缸37实施紧固连接;支撑连接板21上端,通过四个轴承座用紧固组件23,与轴承座24实施紧固连接,且通过六个连接板用紧固组件22,将支撑连接板21紧固在台架20上端的台面板16上;转轴30的中端,安放在位于轴承座24内的推力球轴承35上,且通过轴承盖用紧固组件25紧固在轴承座24上;双齿条摆动油缸37采用“孔”式输出形式,摆动角度为90°,且通过两个平键36将扭矩传输至转轴30的下端;在双齿条摆动油缸37上,设置有管接头I 37a’、管接头II 37a”、管接头III 37b’、管接头IV 37b”,并依次分别与油管I 14a’、油管II 14a”、油管III 14b’、油管IV 14b”对接紧固,连通与液压站14间的液压油路;转轴30上端为“花键”输出形式,且通过圆垫块27、圆盖板29、圆盖板用紧固组件28,将双凹形转动拨块31,紧固连接在转轴30的上端;在双凹形转动拨块31上,设置有开口销32、长销轴33、圆垫片34,系用于与台板总成12实施可绕轴转动连接。由图16、图17、图18、图19知,由上所述的台板总成12为焊合件,包括双凸形连接块39、扇形上台面板40、扇形台架41、扇形下台面板42、长弯弧轨道板43、短弯弧轨道板 44;其中,双凸形连接块39的两个“凸”形与前述的双凹形转动拨块31中的两个“凹”形相配,且其上开有插销孔39a,以便于与双凹形转动拨块31实施可绕轴(绕长销轴33)转动连接;扇形台架41为型钢框架结构,其上端,焊连有扇形上台面板40,其左端,焊连有双凸形连接块39,其下端,焊连有扇形下台面板42 ;在扇形下台面板42下部,焊连有长弯弧轨道板43、短弯弧轨道板44,以便于台板总成12在弯弧滚道总成13上运行。由图20、图21、图22知,由上所述的弯弧滚道总成13,包括定位压紧螺母45、圆压块46、短弯弧垫板47、弯弧台板48、长弯弧垫板49、辊轮组件50 ;其中,为了与台面板16上焊连的定位压紧螺栓17配合使用,在弯弧台板48上,以转动中心0点为圆心的转动半径R的圆弧线上,共设置有九个十字腰形开口孔48a,且相邻两个十字腰形开口孔48a之间的夹角9取值在10至20°,且具体取值应与前述相邻两个定位压紧螺栓之间夹角n具体取值等同,即0 = n,如n取值15°,0也应为15°,其目的是为了方便调整、确定弯弧台板48在台面板16上的定位压紧位置,并可通过圆压块46、螺母45将弯弧台板48定位紧固在台面板16上;另外,为了方便台板总成12的运行,在弯弧台板48上分别焊连有短弯弧垫板47、长弯弧垫板49,并在各自的垫板之上分别紧固连接九个辊轮组件50,且相邻两个辊轮组件50之间的夹角(取值在10至20°,并与前述相邻两个定位压紧螺栓之间夹角n的具体取值等同,即4 = n。由图23、图24、图25知,由上所述的辊轮组件50,包括支架51、滚轮轴52、孔用弹性挡圈53、辊轮54、滚动轴承55、支架用紧固组件56 ;其中,每个支架51上均开有“U”形开口槽,以方便滚轮轴52轴端的安放和取出,且通过支架用紧固组件56,或将支架51紧固连接在短弯弧垫板47上,或将支架51紧固连接在长弯弧垫板49上;另外,在辊轮54内的滚轮轴52上,安装有两个滚动轴承55,且采用两个孔用弹性挡圈53进行轴向限位。以下,举一配置实施例,即由图26、图27并结合前述附图,说明一种用于双感应电炉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在其感应电炉轮流交替实施作业时,其炉前浇包转运装置的配置情况以及转换调整的实施方法。一)、炉前浇包转运装置用于左炉I作业时的配置情况[0079]当左炉I实施保温作业时,一种用于双感应电炉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的配置情况,如图26所示,并由图26说明以下几点I)、转动中心0及转台中心II线e的安放位置确定由于以转动中心0点为圆心的转动半径R的尺寸值确定,系依据炉口连线a至轨道中心线P之间的间距L的尺寸值等同确定,因此,在生产现场配置炉前浇包转运装置时,为确保浇包5的转运到位,既要方便跑车3的浇包吊运,也要方便左炉炉口 Ia的铁液灌输,所以,应将转动中心0点设置在两炉炉口连线a上,并使其转台中心II线e与两炉炉口连线a平行且重合,此时,编号为e/a,见图26所示;2)、转台中心I线S的安放位置确定在确保转动中心0及转台中心II线e的安放位置后,转台中心I线5的安放位置,可依据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如下处理 2-1)、转台中心I线5与两炉间中心线Y平行且重合的情况,如图26中的石I、编号所示;2-2)、转台中心I线S与两炉间中心线Y平行但不重合的情况,即,转台中心I线位于两炉间中心线Y的左侧或右侧,此时,可通过台面板16上设置的六个长腰形开口孔16b,具体调整转动总成11在基座组件10上的安放位置,并通过连接板用紧固组件22将转动总成11紧固在基座组件10的台面板16上;3)、弯弧滚道总成13安放位置确定将弯弧滚道总成13安装放置且紧固在基座组件10的左侧,即靠近左炉I的一侧,可分以下两种情况3-1)、转台中心I线S与两炉间中心线Y平行且重合的情况,其弯弧滚道总成13的安放位置,如图26所不;3-2)、转台中心I线S与两炉间中心线Y平行但不重合的情况,即,在两炉间中心线Y的左侧或右侧,此时,可通过在弯弧台板48上设置的九个十字腰形开口孔48a,具体调整弯弧滚道总成13在基座组件10上的安放位置,且通过定位压紧螺栓17、定位压紧螺母45、圆压块46,将弯弧滚道总成13紧固在基座组件10左侧的台面板16上;4)、台板总成12图示位置说明在图26中,台板总成12的俯视示意位置,即为跑车3吊运浇包5的吊运位置;5)、电控柜15上转台旋转按钮功能的定义说明5-1)、台板总成12顺时运行,定义为“无铁液”浇包顺时针运行,即,在台板总成12上的“无铁液”浇包5,由跑车3浇包吊运处,沿顺时针方向行至左炉炉口 Ia灌装铁液处的运行,且系通过转台顺转按钮15a予以实施;5-2)、台板总成12逆时运行,定义为“有铁液”烧包逆时针运行,即,在台板总成12上的“有铁液”浇包5,由左炉炉口 Ia灌装铁液处,沿逆时针方向行至跑车3浇包吊运处的运行,且系通过转台逆转按钮15b予以实施;二)、炉前浇包转运装置用于右炉7作业时的配置情况当右炉7实施保温作业时,一种用于双感应电炉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的配置情况,如图27所示,并由图27说明以下几点I)、转动中心0及转台中心II线e的安放位置确定[0098]由于以转动中心0点为圆心的转动半径R的尺寸值确定,系依据炉口连线a至轨道中心线P之间的间距L的尺寸值等同确定,因此,在生产现场配置炉前浇包转运装置时,为确保浇包5的转运到位,既要方便跑车3的浇包吊运,也要方便右炉炉口 7a的铁液灌输,所以,应将应将转动中心0点设置在两炉炉口连线a上,并使其转台2号中心线e与两炉炉口连线a平行且重合,此时,编号为e/a,见图26所示;2)、转台中心I线S的安放位置确定在确保转动中心0及转台中心II线e的安放位置后,转台中心I线5的安放位置,可依据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如下处理2-1)、转台中心I线5与两炉间中心线Y平行且重合的情况,如图27所示;2-2)、转台中心I线5与两炉间中心线Y平行但不重合的情况,即,转台中心I线位于两炉间中心线Y的左侧或右侧,此时,可通过台面板16上设置的六个长腰形开口孔16b,具体调整转动总成11在基座组件10上的安放位置,并通过连接板用紧固组件22将转动总成11紧固在基座组件10的台面板16上;3)、弯弧滚道总成13安放位置确定将弯弧滚道总成13安装放置且紧固在基座组件10的右侧,即靠近右炉7的一侧,可分以下两种情况3-1)、转台中心I线5与两炉间中心线Y平行且重合的情况,其弯弧滚道总成13的安放位置,如图27所不;3-2)、转台中心I线5与两炉间中心线Y平行但不重合的情况,即,在两炉间中心线Y的左侧或右侧,此时,可通过在弯弧台板48上设置的九个十字腰形开口孔48a,具体调整弯弧滚道总成13在基座组件10上的安放位置,且通过定位压紧螺栓17、定位压紧螺母45、圆压块46,将弯弧滚道总成13紧固在基座组件10右侧的台面板16上;4)、台板总成12图示位置说明在图27中,台板总成12的俯视示意位置,即为跑车3吊运浇包5的吊运位置;5)、电控柜15上转台旋转按钮功能的定义说明右炉7与左炉I实施保温作业时的转台旋转按钮功能定义,恰好相反,即5-1)、台板总成12顺时运行,定义为“有铁液”浇包顺时针运行,即,在台板总成12上的“有铁液”浇包5,由右炉炉口 7a灌装铁液处,沿顺时针方向行至跑车3浇包吊运处的运行,且系通过转台顺转按钮15a予以实施;5-2)、台板总成12逆时运行,定义为“无铁液”烧包逆时运行,即,在台板总成12上的“无铁液”浇包5,由跑车3浇包吊运处,沿逆时针方向行至右炉炉口 7a灌装铁液处的运行,且系通过转台逆转按钮15b予以实施;三)、炉前浇包转运装置的转换调整实施方法当左炉I和右炉7轮流交替实施保温作业时,需对所配置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上的转动总成11、台板总成12、弯弧滚道总成13中的相关零部件的具体安装位置,进行一些局部的转换调整。现以左炉I转为右炉7实施保温作业为例,说明其炉前浇包转运装置的转换调整实施方法,如下I)通过电控操作,将未装载浇包5的台板总成12,运行至跑车3吊运浇包5的浇包吊运处,如图26所示位置;2)拆下台板总成12中的双凸形连接块39与转动总成11中的双凹形转动拨块31实施绕轴转动连接部分,即拆下开口销32、长销轴33、圆垫片34 ;3)拆下位于基座组件10左端(图26所示)的弯弧滚道总成13上的定位压紧螺母45、圆压块46,并将弯弧滚道总成13以转动中心0点为圆心,在转动半径R的圆弧线上逆时转90°,且重新通过定位压紧螺栓17、定位压紧螺母45、圆压块46,将弯弧滚道总成13定位、调整、安装、紧固在基座组件10右侧的台面板16上,如图27所示;4)拆下位于转动总成11中转轴30上端的圆盖板用紧固组件28、圆盖板29,随后,在转轴30非转动的情况下,将双凹形转动拨块31从转轴30上端矩形花键上取下,并以转动中心0点为圆心,逆时将双凹形转动拨块31旋转90°后,重新套入转轴30上端的矩形花键上,且将已拆下的圆盖板29、圆盖板用紧固组件28重新装上,即恢复到原有的紧固状态; 5)将已拆下的台板总成12中的双凸形连接块39,与已逆转90°并在转轴30上端矩形花键上放置的双凹形转动拨块31,重新实施绕轴转动连接,即重新安装上开口销32、长销轴33、圆垫片34;6)重新定义电控柜15上转台旋转按钮的功能,S卩台板总成12顺时运行,定义为“有铁液”烧包顺时针运行,且系通过转台顺转按钮15a予以实施;台板总成12逆时运行,定义为“无铁液”浇包逆时针运行,且系通过转台逆转按钮15b予以实施;7)通过电控操作运行,将台板总成12由右炉7的右炉炉口 7a灌装铁液处,运行至跑车3吊运处浇包5的浇包吊运处,如图27所示位置,自此,一种适用于右炉7所用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的转换、调整、安装自此完毕,即可投入实际使用。由上转换调整实施方法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感应电炉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不仅可满足双感应电炉的轮流交替使用的配置要求,而且所实施的转换配置方
法,简单可靠。以下,再举一工作实施例,即由图28、图29、图30工作示意图,并结合前述附图,具体说明一种用于双感应电炉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的工作过程。由图28、图29、图30知,本工作实施例系以右炉7实施保温作业为例,且右炉7所用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已经转换配置到位,即已经处于生产运行状态。其中,在转动总成11中所选用的双齿条摆动油缸37,为天津优瑞纳斯油缸有限公司生产的法兰式孔输出双齿条摆动油缸产品,型号UBFKS,缸径80mm,摆动角度90°,工作介质水乙二醇。另外,已按照配置要求,将电控柜15上的转台顺转按钮15a,定义为“有铁液”烧包顺时针运行按钮,将转台逆转按钮15b,定义为“无铁液”浇包针逆时运行按钮。由图28并结合图4、图5以及相关附图知,当跑车3将“无铁液”烧包5沿跑车轨道2运至浇包吊运、并放置在台板总成12上时,操作者按下电控柜15上的转台逆转按钮15b,此时,液压站14上的电机启动运行,通过油管II 14a”、油管IV 14b”,使得双齿条摆动油缸37上的管接头II 37a”、管接头IV 37b”处进油,并推动双齿条相向运行,且促使转轴30 “逆时”摆动旋转,并将油缸活塞的推力转化成转轴30的输出扭矩,继而带动转动总成11中的双凹形转动拨块31以及台板总成12中的双凸形连接块39和位于台板总成12上的“无铁液”烧包5,在弯弧滚道总成13的辊轮组件50上“逆转”运行,直至“逆转”90°后停止运行,如图29所示的停止位置;与此同时,与双齿条摆动油缸37上管接头I 37a’、管接头III 37b’相联的油管I 14a’、油管III 14b’,系作为出油管路之用,且将双齿条摆动油缸37出油腔的工作介质回至液压站14的油箱内。由图29知,“无铁液”浇包5已位于右炉7的右炉炉口 7a前的灌输铁液处,另由图30知,当“无铁液”浇包5运行到位后,右炉7内已实施保温处理的铁液9,在右炉顶升油缸7b作用下,借助右炉7以右炉转轴7c为中心实施倾转之时,其铁液9直接经右炉炉口7a流入“无铁液”浇包5之中,直至灌装完毕。随后,操作者按下电控柜15上的转台顺转按钮15a,此时,液压站14上的电机反向启动运行,通过油管I 14a’、油管III 14b’,使得双齿条摆动油缸37上管接头I 37a’、管接头III 37b’处进油,并推动双齿条沿前次运行的方向,反向相向运行,并促使转轴30 “顺时”摆动旋转,继而转动总成11中的带动双凹形转动拨块31以及台板总成12中的双凸形连接块39和位于台板总成12上的“有铁液”浇包5,在弯弧滚道总成13的辊轮组件50上“顺转”运行,直至“顺转”90°后停止运行,即停在跑车轨道2下端的跑车3的浇包吊运处。与此同时,与双齿条摆动油缸37上管接头II 37a”、管接头IV 37b”相联的油管II 14a”、油管
IV14b”,此时,已不再作为进油管路,而是作为出油管路之用,系将双齿条摆动油缸37出油腔的工作介质回至液压站14的油箱内。最后,跑车3吊起盛满铁液9的“有铁液”烧包5,沿跑车轨道2输送到指定的浇注区域,完成铁液9对铸件铸型的浇注。由以上所述的工作实施例可知,浇包5内腔铁液9的灌输,已不再需要途经中间流通环节——右侧流槽8,而是借助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由右炉炉口 7a直接将铁液9灌输至浇包5内,直至灌装完毕为止,因此,可以有效地避免炉口至浇包间的铁液出现“流槽温降损失”问题,从而避免了需提高炉温予以补救所造成的能耗上升及炉龄缩短等负面问题。需要说明以下两点I)、左炉I实施作业时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工作过程,基本同右炉7实施作业时炉前浇包转运装置工作过程,二者仅是在台板总成12运转浇包的内容上存有不同而已;SP在左炉I实施作业时,台板总成12 “顺转”,应定义为“无铁液”浇包顺转,台板总成12 “逆转”,应定义为“有铁液”浇包逆转。2 )、为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在本文中选用的实施例,当前认为是适宜的,但是应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旨在包括一切属于本构思和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实施例的所有变化和改进。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双感应电炉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组件(10)、转动总成(11)、台板总成(12)、弯弧滚道总成(13)、液压站(14)和电控柜(15);所述的基座组件(10)为矩形框架式结构;所述的转动总成(11)设置在基座组件(10)的上端面上,所述的弯弧滚道总成(13)设置在基座组件的上端面的左侧或右侧,为圆环形结构;所述的用以放置烧包的台板总成(12)为扇形结构,且扇形半径小的一端与转动总成(11)为卡入式结合,并通过销轴与转动总成铰接连接;所述的台板总成(12)的下端面放置在弯弧滚道总成(13)上,并与弯弧滚道总成(13)为滚动连接;且可使转动总成在液压站(14)和电控柜(15)的作用下,带动台板总成(12)在弯弧滚道总成(13)上运动,并使位于台板总成上端面的浇包入口与左炉炉口或右炉炉口相对,继而可完成对炉口至浇包间的铁液流动;所述的转动半径R的尺寸值与间距尺寸L值相等。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感应电炉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组件(10 ),包括台面板(16 )、盖板(18 )、台架(20 );所述的台面板(16 )焊连在台架(20)的上端,且台架(20)为型钢框架结构,其上另开有台架通孔I和台架通孔II ;在台面板(16)的转台中心I线δ与转台中心II线ε的交点处,即以转动中心O为中心点,开有一个方形开口孔(16a)以及若干个长腰形开口孔(16b);另外,在转台中心II线ε的上下两侦牝分别配置有一块盖板(18)及若干个盖板用螺栓(19),并在台面板(16)的对应位置上开有两个长方形开口孔(16c)及若干个螺钉孔;再者,在台面板(16)上以转动中心O点为圆心的转动半径R的圆弧线上,焊连有十五个螺纹端朝上放置的定位压紧螺栓(17),且相邻两个定位压紧螺栓(17)之间的夹角η取值在10至20°。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感应电炉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总成(11),包括支撑连接板(21)、轴承座(24)、轴承盖(26)、圆盖板(29)、转轴(30 )、双凹形转动拨块(31)、长销轴、推力球轴承(35 )、双齿条摆动油缸(37 );所述的支撑连接板(21)下端,通过四个双齿条摆动油缸用紧固组件(38),与双齿条摆动油缸(37)实施紧固连接;所述的支撑连接板上端通过四个轴承座用紧固组件(23),与轴承座(24)实施紧固连接,且通过六个连接板用紧固组件(22 ),将支撑连接板(21)紧固在台架(20 )上端的台面板(16)上;转轴(30)的中端,安放在位于轴承座(24)内的推力球轴承(36)上,且通过轴承盖用紧固组件(25)紧固在轴承座(24)上;所述的双齿条摆动油缸(37)为“孔”式输出形式,摆动角度为90°,且通过两个平键(36)将扭矩传输至转轴(30)的下端;在所述的在双齿条摆动油缸(37)上设置有管接头I (37 a’)、管接头11(37 a”)、管接头111(37 b’)、管接头IV(37 b”),并依次分别与油管I (14 a’)、油管II (14 a”)、油管111(14 b’)、油管IV(14b”)对接紧固;所述的转轴(30)上端为“花键”输出形式,且通过圆垫块(27)、圆盖板(29)、圆盖板用紧固组件(28),将双凹形转动拨块(31),紧固连接在转轴(30)的上端;在双凹形转动拨块(31)上,设置有开口销(32)、长销轴(33)、圆垫片(34)。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感应电炉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台板总成(12),包括双凸形连接块(39)、扇形上台面板(40)、扇形台架(41)、扇形下台面板(42)、长弯弧轨道板(43)、短弯弧轨道板(44);所述的双凸形连接块(39)的两个“凸”形与前述的双凹形转动拨块(31)中的两个“凹”形相配,且其上开有插销孔(39 a);所述的扇形台架(41)为型钢框架结构,其上端焊连有扇形上台面板(40),其左端焊连有双凸形连接块(39),其下端焊连有扇形下台面板(42);在扇形下台面板(42)下部,焊连有长弯弧轨道板(43 )、短弯弧轨道板(44 )。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感应电炉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弯弧滚道总成(13),包括定位压紧螺母(45)、圆压块(46)、短弯弧垫板(47)、弯弧台板(48)、长弯弧垫板(49)和辊轮组件(50);其中,在弯弧台板(48)上,以转动中心O点为圆心的转动半径R的圆弧线上,共设置有九个十字腰形开口孔(48 a);且相邻两个十字腰形开口孔(48a)之间的夹角Θ取值在10至20°,其具体取值应与前述角度η的具体取值等同,即θ = η ;另外,在弯弧台板(48)上分别焊连有短弯弧垫板(47)、长弯弧垫板(49),并在各自的垫板之上分别紧固连接九个辊轮组件(50),且相邻两个辊轮组件(50)之间的夹角ζ取值在10至20°,并与前述η的具体取值等同,即ζ = Π。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双感应电炉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辊轮组件(50),包括支架(51)、滚轮轴(52)、孔用弹性挡圈(53)、辊轮(54)、滚动轴承(55)和支架用紧固组件;其中,每个支架(51)上均开有“U”形开口槽,且通过支架用紧固组件(56 ),或将支架(51)紧固连接在短弯弧垫板(47 )上,或将支架(51)紧固连接在长弯弧垫板(49)上;所述棍轮(54)内的滚轮轴(52)上设置有两个滚动轴承(55),且采用两个孔用弹性挡圈(53)进行轴向限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铸造技术领域,涉及的一种用于双感应电炉的炉前浇包转运装置包括基座组件(10)、转动总成(11)、台板总成(12)、弯弧滚道总成(13)、液压站(14)和电控柜(15);转动总成(11)设置在基座组件(10)的上端面上,弯弧滚道总成(13)设置在基座组件的上端面的左侧或右侧;台板总成(12)与转动总成铰接连接;台板总成(12)与弯弧滚道总成(13)为滚动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配置双感应电炉用于保温作业时所出现的炉口至浇包间的铁液“流槽温降损失”及避免因克服流槽温降需提升炉温所造成的能耗上升及炉龄缩短等负面问题,且能满足双感应电炉的轮流交替使用的配置要求,其装置结构简单可靠。
文档编号B22D41/12GK202527697SQ20122011706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6日
发明者唐新平, 姚红, 宋保华, 李积亮, 段华荣, 王国强, 赵电昭, 高宗芳, 高立国, 高鸣 申请人: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