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金属汤道的轮胎模具铸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6851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采用金属汤道的轮胎模具铸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模具的制造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省时省力且成本低、散热性能好且质量稳定的采用金属汤道的轮胎模具铸造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汽车轮胎铝合金模具精密铸造一般采用重力铸造、低压铸造或重力低压铸造等工艺,铸造中汤道(也叫流道)是很关键的铸造工装,一般使用石膏制作汤道,石膏汤道为一次性使用。因为石膏汤道只能使用一次,每次铸造都需要进行新的汤道制作、干燥、组装等工序,费时费力;并由于一个石膏汤道制作费用大约2500元左右,因此造成轮胎模具的制造成本增高;同时由于石膏的散热性差,致使铸件表面质量不稳定,易有针孔、缩孔等缺陷,使制造出来的轮胎模具质量不稳定。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省时省力且成本低、散热性能好且质量稳定的采用金属汤道的轮胎模具铸造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采用金属汤道的轮胎模具铸造装置,包括上金属模、下金属模和石膏铸型,石膏铸型位于上金属模和下金属模构成的腔体内,石膏铸型的外壁与上金属模的内壁之间的空腔构成铸腔,所述的下金属模包括汤道圈和底板,汤道圈的下端固定设置在底板上,汤道圈的上端通过螺栓与上金属模固定相连;所述的汤道圈采用金属制成。所述汤道圈的背部与底板的上表面构成汤道内腔。所述的汤道内腔内填设有保温材料。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汤道圈由于采用金属铸成,因此可以重复使用,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并在铸造时具有组装时间短、操作简单的特点;同时由于金属的导热性能比石膏等非金属材料优越,因此该铸造装置铸造出的铸件散热性能好、冷却时间短,且铸件表面无针孔、缩孔等质量缺陷,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一上金属模;2—下金属模;3—石膏铸型;4一铸腔;5—汤道圈;6—底板;7—汤道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所示一种采用金属汤道的轮胎模具铸造装置,包括上金属模I、下金属模2和石膏铸型3,石膏铸型3位于上金属模I和下金属模2构成的腔体内,石膏铸型3的外壁与上金属模I的内壁之间的空腔构成铸腔4,其中下金属模2包括汤道圈5和底板6,采用金属制成的汤道圈5的下端固定设置在底板6上,汤道圈5的上端通过螺栓与上金属模I固定相连,汤道圈5的背部与底板I的上表面构成汤道内腔7,汤道内腔7内填设有保温材料。本实用新型的汤道圈5由于采用金属铸成,因此可以重复使用,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并在铸造时具有组装时间短、操作简单的特点;同时由于金属的导热性能比石膏等非金属材料优越,因此该铸造装置鋳造出的铸件散热性能好、冷却时间短,且铸件表面无针孔、缩孔等质量缺陷,适宜推广使用。本实用新型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 实现。
权利要求1.一种采用金属汤道的轮胎模具鋳造装置,包括上金属模(I)、下金属模(2)和石膏铸型(3),石膏鋳型(3)位于上金属模(I)和下金属模(2)构成的腔体内,石膏鋳型(3)的外壁与上金属模(I)的内壁之间的空腔构成铸腔(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金属模(2)包括汤道圈(5)和底板(6),汤道圈(5)的下端固定设置在底板(6)上,汤道圈(5)的上端通过螺栓与上金属模(I)固定相连;所述的汤道圈(5)采用金属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采用金属汤道的轮胎模具鋳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汤道圈(5)的背部与底板(I)的上表面构成汤道内腔(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金属汤道的轮胎模具鋳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汤道内腔(7)内填设有保温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金属汤道的轮胎模具铸造装置,包括上金属模(1)、下金属模(2)和石膏铸型(3),石膏铸型(3)位于上金属模(1)和下金属模(2)构成的腔体内,石膏铸型(3)的外壁与上金属模(1)的内壁之间的空腔构成铸腔(4),所述的下金属模(2)包括汤道圈(5)和底板(6),汤道圈(5)的下端固定设置在底板(6)上,汤道圈(5)的上端通过螺栓与上金属模(1)固定相连;所述的汤道圈(5)采用金属制成。本实用新型采用金属铸成的汤道圈可重复使用,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并具有组装时间短、操作简单的特点;且铸造出的铸件散热性能好、冷却时间短,铸件表面无针孔、缩孔等质量缺陷,适宜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B22C9/08GK202655554SQ201220117030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6日
发明者蒋敏 申请人:无锡蕾菲赛尔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