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自动内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机,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内抛光机。
背景技术:
灯饰行业的产品加工工序中通常都有抛光处理步骤,例如铝制及铁制圆形灯罩在最后表面处理等步骤前,都需要对内侧表面、内底表面及边缘表面进行抛光处理。抛光机的效率和效果是影响广品生广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现有对回旋型金属器皿内侧表面及内底表面内抛光机大都采用无罩单机手工式作业,将产品装入简单的工夹内用手拿着在电机磨头轮上进行抛光,其抛光存在下述问题I、手工操作危险系数高,经常有头发及手被抛光机旋转带动而造成的伤害;2、手工抛光需要掌握的技术难度高,培养一个熟手工需要6个月以上,成本高于一般人工的4倍,且产品报废率约10% (自动抛光基本不产生报废);3、手工抛光是由人与机器近距离接触,粉尘严重很容易吸入人体,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同时近距离所产生的噪声也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约1-2年即可产生较严重的职业病;4、因手工抛光需要耗费体力,根据人的体质决定抛光的速度与质量,效率低下(约自动抛光效率的50%)及质量不稳定。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环保的自动内抛光机。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内抛光机,其包括电气控制柜、抛光设备的底座和用于放置待加工工件的操作平台,抛光设备的底座上方设置有机架,机架上方分别设置有抛光头、带动抛光头高速旋转的第一电机以及推动第一电机和抛光头在机架上往复运动的第三电机,所述操作平台上方连接有可转换旋转角度的旋转调整机构、报警探测装置和控制调节旋转调整机构进行旋转的气缸装置,所述旋转调整机构上方设置有可随与之同步旋转的用以吸紧工件的夹头装置、和用以驱使夹头装置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自动内抛光机还包括一个完全罩在所述抛光设备的底座和操作平台外部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底部设置有出尘口,所述出尘口与地下风槽口对接。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罩朝向操作人员的一个侧壁形成有左右两扇固定门,其中一扇固定门上嵌有一块与电气控制柜电连接的、且具有可视触控功能的数控显示屏。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气控制柜内嵌在防护罩朝向操作人员的一个侧壁的中间向下位置上,且电气控制柜的开口朝向防护罩的外部。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罩的外壁上设置有一个与防护罩内报警探测装置电连接的声光报警灯。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分别靠近左右固定门的背部各设置有一扇可沿固定门平行方向进行滑动的推拉门,所述推拉门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本实用新型自动内抛光机,采用电气控制柜与数控显示屏进行自动操控,可有效提高劳动率,通过在设备外部加设防护罩,可防止抛光过程中粉尘的外溢,通过在防护罩的底部后方设置与地下风槽口对接的出尘口,可将抛光时产生的粉尘聚集并通过地下风槽对其进行专业回收处理,有效减少环境污染,使得工作环境更加绿色环保,保障操作人员身体健康。
图I为一实施例的自动内抛光机的结构立体图。图2为一实施例中自动内抛光机的内部正面视图。图3为一实施例中自动内抛光机的内部俯视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数控显示屏的选择操作界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自动内抛光机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同时参见图I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内抛光机,它主要包括一个用作控制整机运行的电气控制柜17、抛光设备的底座5和用于放置待加工工件的操作平台10。该自动内抛光机还包括一个完全罩设在抛光设备的底座5和操作平台10外部的防护罩1,在防护罩I的底部靠后方处设置有可供抛光产生的粉尘掉落的出尘口(图未示),该出尘口与地下回收系统的风槽口(图未示)对接。该地下回收系统可为一抽风系统,其可将抛光时产生的粉尘聚集并通过出尘口吸出至防护罩I的外部进行专业回收,同时还可辅助其他环境优化装置,如喷淋装置进行一些有效的降温处理。电气控制柜17内嵌在防护罩朝向操作人员的一个侧壁的中间向下位置上,且电气控制柜的开口朝向防护罩的外部,可使其与防护罩I内部的粉尘隔绝,进而可防止粉尘损坏电气控制。该电气控制柜17采用PLC编程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操作人员的指令,并通过输入/输出对抛光设备的机械过程,实际操作时,可根据待加工工件的不同抛光要求进行行程调试、速度调试、抛光时间调试及气动系统要求调试。防护罩I朝向操作人员的一个侧壁上形成有左右两扇相互分离的固定门2,两扇固定门之间设置了推拉门3,操作人员可通过推拉门3将待加工工件送入防护罩I内。推拉门3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方便工作人员查看设备运行情况。其中一扇固定门2上嵌有一块与电气控制柜电连接的、且具有可视触控的数控显示屏4,该数控显示屏4可由各机构数据点经过PLC进行输入直接操作,具有操作(例如具有如图4所示的选择操作界面)、检查等功能,通过该数控显示屏4可实时显示运行中的所有运行数据及异常情况。其他实施例中,还在数控显示屏4的外部可以采用盒装或者安装门等进行上锁保护,以用于限制非操作人员的使用。防护罩I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一个声光报警灯16。请同时参见图2至图3,在抛光设备的底座5上方设置有用于架设抛光设备的机架6,在机架6上装设有一个高精度且无极变速的第一电机7,在第一电机7的后方还有一个用于推动第一电机7和抛光头8在机架上往复运动的第三电机9,在第一电机7的轴承顶端固定有用于抛光的抛光头8,通过第一电机7可驱使抛光头8在自转的同时也可作公转运转。操作平台10的上方连接有旋转调整机构11、报警探测装置15和气缸装置14,气缸装置14与旋转调整机构11之间为机械式齿轮连接,通过气缸装置14可推动旋转调整机构11旋转,并可自由调节旋转角度,便于操作人员上取工件。在旋转调整机构11的上方分别设置有夹头装置13和驱使夹头装置13转动的第二电机12,夹头装置13内设有气阀可自动转换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吸紧或吹气,如此方便操作人员上件和取件。报警探测装置15与防护罩I外壁上的声光报警灯16连接,当报警探测装置15探测到内抛光机的运行中出现异常时,会触发声光报警灯16通过声音和光向操作人员发出报警信号。在具体实施时,通过电气控制柜与数控显示屏进行自动操控,第一电机7驱使抛光头8高速运转,然后再通过第三电机9推动抛光头8前进至待加工工件的内部进行抛光处理,抛光完成后,抛光头8后退并离开已加工工件的内部,然后夹头装置13内的气阀对已加工工件进行吹气,此时取下已加工工件,夹头装置13自动由吹气恢复成吸紧,抛光结束。若再次按启动,便可启动下一轮的抛光,以此循环操作。综上,本实用新型自动内抛光机,详细如附图中虚线框以及标记所指部件,由于采用防护罩的设计,使得待加工工件在抛光的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不会外溢,保障了操作工人在无粉尘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并且,通过在防护罩的底部后方设置与地下风槽口对接的出尘口,可将抛光时产生的粉尘聚集并通过地下风槽对其进行专业回收处理,有效地减少了环境的污染,使得工作环境更加绿色环保,保障操作人员身体健康。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内抛光机,其包括电气控制柜、抛光设备的底座和用于放置待加工工件的操作平台,抛光设备的底座上方设置有机架,机架上方分别设置有抛光头、带动抛光头高速旋转的第一电机以及推动第一电机和抛光头在机架上往复运动的第三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上方连接有可转换旋转角度的旋转调整机构、报警探测装置和控制调节旋转调整机构进行旋转的气缸装置,所述旋转调整机构上方设置有可随与之同步旋转的用以吸紧工件的夹头装置、和用以驱使夹头装置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自动内抛光机还包括一个完全罩在所述抛光设备的底座和操作平台外部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底部设置有出尘口,所述出尘口与地下风槽口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内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朝向操作人员的一个侧壁形成有左右两扇固定门,其中一扇固定门上嵌有一块与电气控制柜电连接的、且具有可视触控功能的数控显示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内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控制柜内嵌在防护罩朝向操作人员的一个侧壁的中间向下位置上,且电气控制柜的开口朝向防护罩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内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的外壁上设置有一个与防护罩内报警探测装置电连接的声光报警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内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分别靠近左右固定门的背部各设置有一扇可沿固定门平行方向进行滑动的推拉门,所述推拉门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内抛光机,其包括电气控制柜、抛光设备和操作平台。还包括一个完全罩在抛光设备和操作平台外部的防护罩,在防护罩正立面嵌有一块与电气控制柜以数据连接的数控显示屏,在防护罩的底部设置有与抽风系统连接的出尘口。该自动内抛光机采用电气控制柜与数控显示屏进行自动操控,可有效提高效率,通过在设备外部加设防护罩,可防止抛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外溢,通过在防护罩的底部后方设置与地下风槽口对接的出尘口,可将抛光时产生的粉尘聚集并通过地下风槽对其进行专业回收处理,有效减少环境污染,使得工作环境更加绿色环保,保障操作人员身体健康。
文档编号B24B29/02GK202528046SQ201220222009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7日
发明者吴长江, 张洪飞, 张龙安, 李坤, 池跃平 申请人: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雷士实业有限公司, 重庆雷士照明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