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滚道无软带感应淬火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300127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承滚道无软带感应淬火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轴承滚道无软带感应淬火装置,是由底座上方后部设置床身,床身前方设置下顶尖移动平台,下顶尖移动平台上方设置卡具和工件;床身一侧设置第一负载和另一侧设置第二负载;床身前方两侧设置滑道,滑道上设置上顶尖移动平台,滑道上设置滑块,滑块前方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及其下方分别设置第一感应器喷水圈和第二感应器喷水圈;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对应卡具上方设置;第二负载和第一负载一侧分别设置电源。合理设计轴承滚道的无软带感应淬火,一对感应器同时对轴承滚道进行感应加热,同时轴承进行匀速旋转,使轴承滚道在360度淬火温度,然后对整个轴承滚道进行喷液冷却,从而轴承滚道获得均匀一致的硬化层。
【专利说明】一种轴承滚道无软带感应淬火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滚道淬火装置,尤其是一种轴承滚道无软带感应淬火装置。【背景技术】
[0002]感应热处理工艺具有节能、无污染、易于实现自动化和在线生产、生产效率高、少无氧化等特点,对提高产品零件耐磨性和强度有着重要影响,在轴承、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冶金、机床工具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0003]转盘轴承广泛应用于起重运输机械、采掘机械、建筑工程机械、港口机械和导弹发射架等大型回转装置上。传统的转盘轴承滚道热处理方法是对滚道进行连续扫描淬火,由于该类设备的转速相对较低(只是一定角度的摆动)、精度要求不高、轴承为水平安装的方式,轴承仅起回转支撑作用。这些设备上安装的转盘轴承,只需将软带装在非负荷区,即可解决由于软带缺陷带来的问题。
[0004]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转盘轴承的应用也在不断地向高、精、尖【技术领域】扩展,如: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机器人、雷达转台、天文望远镜转台等大型精密设备。旋转方式:360°连续旋转。工作的方式:水平、垂直、多角度转换。要求轴承具有高可靠性、高旋转精度、高刚度、适宜的摩擦力矩、转动平稳、定位精确、高、低温度的适应性。传统的将软带装在非负荷区,已无法解决由于软带缺陷带来的问题。因此,开发转盘轴承无软带感应淬火技术已成为高精密转盘轴承的技术关键。
[0005]高精度转盘轴承是轴承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市场,近年来,国内外轴承制造商都在着手该类产品的开发,而轴承滚道无软带感应淬火技术是该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对产品是否能满足使用要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上述的诸多原因,需要改进轴承滚道的淬火装置。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转盘轴承的水平、垂直、多角度转换,要求轴承具有高可靠性、高旋转精度、高刚度、适宜的摩擦力矩、转动平稳、定位精确、高、低温度的适应性。传统的将软带装在非负荷区,已无法解决由于软带缺陷带来的问题;转盘轴承滚道热处理方法是对滚道进行连续扫描淬火设备的转速相对较低(只是一定角度的摆动)、精度要求不高、轴承为水平安装的方式,轴承仅起回转支撑作用,通过合理的设计,提供一种园林绿化的修剪装置,可以满足高精度轴承滚道的无软带感应淬火的要求;使用二个或以上的感应器同时对轴承滚道进行感应加热,同时轴承进行匀速旋转,使轴承滚道在360度范围内,达到均匀一致的淬火温度,然后对整个轴承滚道进行喷液冷却,从而获得均匀一致的硬化层。
[0007]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的发明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轴承滚道无软带感应淬火装置,是由床身、上顶尖移动平台、第一感应器、第一感应器喷水圈、第一负载、工件、卡具、底座、第二负载、第二感应器喷水圈、第二感应器、电源、下顶尖移动平台构成;底座8上方后部设置床身,床身前方设置下顶尖移动平台,下顶尖移动平台上方设置卡具,卡具上方设置工件;床身一侧设置第一负载,床身另一侧设置第二负载;床身前方两侧设置滑道,滑道上设置上顶尖移动平台,滑道上设置滑块,滑块前方一侧设置第一感应器、另一侧对称设置第二感应器,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下方分别设置第一感应器喷水圈和第二感应器喷水圈;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对应卡具上方设置;第二负载和第一负载一侧分别设置电源。
[0008]有益效果:合理设计轴承滚道的无软带感应淬火,一对感应器同时对轴承滚道进行感应加热,同时轴承进行匀速旋转,使轴承滚道在360度淬火温度,然后对整个轴承滚道进行喷液冷却,从而轴承滚道获得均匀一致的硬化层。
[0009]本实用新型是由一个轴承零件外圈内滚道淬火工件安装到旋转卡具,两个感应器分别从两边向中间进给,然后下降到与滚道平齐的位置,感应器向两边分开,进入滚道,工件旋转,两个电源同时启动开始加热,加热到温后,电源停止加热,感应器向内,向上退出零件,两个喷水圈和进给到滚道位置,喷液硬化滚道.感应器让出零件装卡位置,完成工作.两个感应器分别覆盖滚道约160度.轴承内圈外滚道淬火时与以上相似,仅仅感应器进给方向不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1]图1是:总装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1.2中:床身1、上顶尖移动平台2、一感应器3、一感应器喷水圈4、一负载5、工件6、卡具7、底座8、二负载9、二感应器喷水圈10、二感应器11、电源12、下顶尖移动平台13。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5]如图所示;底座8上方后部设置床身1,床身I前方设置下顶尖移动平台13,下顶尖移动平台13上方设置卡具7,卡具7上方设置工件6 ;床身I 一侧设置第一负载5,床身I另一侧设置第二负载9 ;床身I前方两侧设置滑道,滑道上设置上顶尖移动平台2,滑道上设置滑块,滑块前方一侧设置第一感应器3、另一侧对称设置第二感应器11,第一感应器3和第二感应器11下方分别设置第一感应器喷水圈4和第二感应器喷水圈10 ;第一感应器3和第二感应器11对应卡具7上方设置;第二负载9和第一负载5 —侧分别设置电源12。
【权利要求】
1.一种轴承滚道无软带感应淬火装置,是由床身(I)、上顶尖移动平台(2)、第一感应器(3)、第一感应器喷水圈(4)、第一负载(5)、工件(6)、卡具(7)、底座(8)、第二负载(9)、第二感应器喷水圈(10)、第二感应器(11)、电源(12)、下顶尖移动平台(13)构成,其特征在于:底座(8)上方后部设置床身(I ),床身(I)前方设置下顶尖移动平台(13),下顶尖移动平台(13)上方设置卡具(7),卡具(7)上方设置工件(6);床身(I) 一侧设置第一负载(5),床身(I)另一侧设置第二负载(9)。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轴承滚道无软带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床身(I)前方两侧设置滑道,滑道上设置上顶尖移动平台(2),滑道上设置滑块,滑块前方一侧设置第一感应器(3)、另一侧对称设置第二感应器(11),第一感应器(3)和第二感应器(11)下方分别设置第一感应器喷水圈(4)和第二感应器喷水圈(10)。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轴承滚道无软带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感应器(3)和第二感应器(11)对应卡具(7)上方设置;第二负载(9)和第一负载(5) —侧分别设置电源(12)。
【文档编号】C21D9/40GK203393191SQ201320293833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27日
【发明者】王盛军 申请人:洛阳三恒感应加热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