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失模铸造生产线型砂再生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312665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失模铸造生产线型砂再生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消失模铸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消失模铸造生产线型砂再生的方法及装置,其中型砂再生装置包括落砂填砂系统、除灰冷却系统、选砂系统、砂输送系统、中心砂库、中间砂库、控制系统、除尘系统,该型砂再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铸造工序中使用过的待处理型砂经型砂清理、除灰冷却、选砂、填砂造型的步骤得到再生型砂,本发明更适合使用宝珠砂做型砂的消失模生产线,除灰冷却系统结构紧凑、节能、冷却效率高,将落砂和填砂两个工序的操作整合到一个系统中,明显的提高系统的运转效率,避免各工序不能同步作业时形成的干扰和制约。
【专利说明】一种消失模铸造生产线型砂再生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消失模铸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消失模型砂再生的方法及装置。【背景技术】
[0002]在铸造行业中,消失模是新兴的、最先进的铸造工艺之一,有多种不同的叫法。国内主要的叫法有“干砂实型铸造”、“负压实型铸造”,简称EPC铸造。
[0003]消失模铸造过程通常是先将与铸件尺寸形状相似的石蜡或泡沫模型粘结组合成模型,刷涂耐火涂料并烘干后,将模型置于砂箱中,然后填入干砂振动造型,最后在负压下浇注,使模型气化,液体金属占据模型位置,凝固冷却后形成铸件,铸件从砂型中取出后,整个砂型又成为散落的砂子。
[0004]消失模铸造过程的工艺包括白区、黑区以及黄区工艺,在现有消失模铸造技术中,黑区为进行砂处理的工序,通过将使用后的型砂井砂处理系统进行筛选、除尘等处理后再生回用,其主要作作用为:筛除型砂中杂质(砂块、铁渣、涂料粉尘等杂物)、冷却、输送和储存型砂。
[0005]从消失模的铸造工艺及对设备的要求来看,干砂在造型使用以及循环过程中难免有破碎和粉化,同时,铸造过程中分解的涂料粉尘也会混入其中,会恶化型砂的性能,降低透气性,消耗更多的粘结剂,因此需要将型砂破碎和粉化以及涂料分解而形成的粉尘除去。
[0006]而铸造用原砂仍以硅砂为主,其性能通常可以满足大部分铸件的要求,容易就地取材,但是,由于硅砂热膨胀系数比较大,而且会因相变产生突然膨胀,热扩散率比较低,容易与铁的氧化物反应形成化学粘砂,同时还存在粉尘危害严重等缺点。
[0007]另外,型砂脱模后的初始温度非常高,通常有200-500°C,在消失模生产中,砂子温度过高时,造型过程中会烫坏薄膜或者造成薄膜翘曲,因此造型前,砂子温度应该尽量控制在55°C以下才可以重新使用,因此需要高效的冷却设备才能实现。因此,没有配置砂处理系统的消失模铸造工艺,很难展现出消失模铸造生产环境优良的特点和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0008]铸造行业对热型砂的冷却方式通常有三种,一是将热砂放在指定的场地自然晾晒,让热砂自然降温,这种方式降温很慢,因而在整个消失模工艺中需要大量的干砂周转,而且晾晒热砂也需要一定面积的场地,导致生产成本较高;二是风冷,即将热砂放置在特定的设备上,向设备通风,将热砂的热量带走,这种方式降温速度也比较慢,而且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空气,导致工作环境很恶劣;三是将热砂通过换热装置进行降温,目前的换热装置通常包括一个绕自身的轴心转动的滚筒,滚筒的轴心通常是水平或者接近水平方向,热砂由滚筒的一端进入,由另一端流出,滚筒的上方设有一根喷水管,喷水管向滚筒的外表面喷水,吸收滚筒的热量从而使滚筒内的热砂降温,而目前这种换热装置对热砂的冷却效率通常比较低,而且滚筒和热砂的重量比较重,因此驱动滚筒旋转需要很大的动力,导致使用时的能耗比较高,并且水洒在滚筒表面后一部分形成蒸汽,液态的水则洒在滚筒的周围,导致工作环境很差,这些对热砂的冷却方式使热砂包括的巨大热量完全浪费掉了,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0009]而消失模铸造系统中,经常使用沸腾床式冷却装置来进行型砂的冷却,例如国内公开专利201210380959.3中提及一种消失模砂处理系统,其技术方案,包括滚筒筛砂机,设在滚筒筛砂机后侧的振动输送槽和带式悬挂磁选机,设在振动输送槽和带式悬挂磁选机后侧的耐热斗提机,设在耐热斗提机后侧的2个中间砂库,设在中间砂库后侧的为沸腾床冷却去灰装置,设在去灰装置后侧的过渡砂斗,设在过渡砂斗后侧的气力输送装置,设在气力输送装置后侧2个振实台上方砂斗,振实台上方砂斗的后侧设有雨淋式加砂机,其处理系统的方案中冷却去灰装置为使用沸腾床冷却装置,有如下明显的不足①能耗高,②体积大,占据面积和空间大,③降温效果差、用水量大,因冷却管路在壳外,沸腾的型砂不能与冷却管路直接接触,降低传导传热效率,④适应范围窄,不完全适用于大密度的宝珠砂等型砂。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提供一种克服上述技术不足的消失模铸造生产线型砂再生的方法及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对铸造工序中使用过的待处理型砂进行型砂清理步骤,得到再生砂,然后将再生砂进行除灰冷却步骤得到冷却砂,然后将冷却砂进行选砂步骤得到再生型砂,然后将再生型砂经过填砂造型步骤充填到铸造工序的砂模中或将再生型砂直接输送中心砂库。
[0011]具体的工艺流程如下:
铸造工序使用宝珠砂作为型砂进行铸造,型砂中成分中含有三氧化二铝7 5 %_ 9 O %,三氧化二铁1_5%,二氧化钛2-5%,二氧化硅7-15%,所述型砂角形系数小于1.1,直径为0.05_3mm。
[0012]在落砂填砂系统中,将浇注后的浇铸箱从口字型轨道的右竖直轨道回退,待浇铸的浇铸箱通过口字型轨道的上横向轨道进入,回退并稍冷却后的浇铸箱通过口字形轨道的下横向轨道和左竖直轨道到达落砂栅格的上方落砂,落砂进入落砂漏斗,然后经落砂漏斗进入惯性振动输送机中进行清理,清理后的再生砂由第一输送装置输送至中间砂库,然后通过第二输送装置输送至除灰冷却装置进行除灰冷却;
除灰冷却装置进行除灰冷却,得到冷却砂,除灰冷却装置带有冷却液循环装置和送风装置,除灰冷却装置内的再生砂形成薄层砂幕后靠重力由上至下传送,以薄层砂幕形态与冷风形成对流,进行对流传热和除尘的同时,热再生型砂又以薄层砂幕形式与液冷部件进行传导散热,由于液冷部件位于冷却除尘装置内部,可以有效的降低冷却部件向环境的传热,节约能源,提高系统冷却效率,处理后的型砂,温度可以降低至50°C以下,使其达到造型填砂技术要求所规定的温度范围之内。
[0013]冷却砂由第三输送装置,送至选砂系统,依次通过选砂机、过渡漏斗、砂温调节装置后得到再生型砂,再生型砂由第四输送装置输送至振实台上方砂斗,然后进入雨淋式加砂机;落砂后的浇铸箱从落砂栅格上方退出,进入口字形轨道的上横向轨道,移动到雨淋式加砂机下侧,进行填砂造型,从而进入下一个浇铸循环。
[0014]实现本发明方法的装置包括落砂填砂系统、除灰冷却系统、选砂系统、砂输送系统、中心砂库、中间砂库、控制系统、除尘系统,所述砂输送系统由四个输送装置组成,落砂填砂系统通过第一输送装置与中间砂库连接,中间砂库通过第二输送装置与除灰冷却系统相连接,除灰冷却系统通过第三输送装置与选砂系统相连接,选砂系统通过第四输送装置分别与中心砂库和落砂填砂系统相连接,除尘系统与落砂填砂系统、除灰冷却系统、选砂系统、砂输送系统、中心砂库、中间砂库分别相连接,控制系统与落砂填砂系统、除灰冷却系统、选砂系统、砂输送系统、中心砂库、中间砂库、除尘系统分别相连接。
[0015]落砂填砂系统包括浇铸箱、口字型轨道、落砂栅格、落砂漏斗、惯性振动输送机、振实台上方砂斗和雨淋式加砂机,浇铸箱在口字形轨道上循环输送,口字型轨道位于落砂栅格上方,落砂漏斗位于落砂栅格和惯性振动输送机之间,惯性振动运输机与第一输送装置相连接,振实台上方砂斗与第四输送装置相连接,振实台上方砂斗的后侧设有雨淋式加砂机。
[0016]除灰冷却系统包括除灰冷却装置、冷却液循环装置和送风装置,除灰冷却装置包括壳体、除尘口、冷却液进口、冷却液出口、砂入口、砂出口、风冷腔体、液冷部件、冷却风入口,液冷部件由冷却盘管和金属板组成,冷却盘管和风冷腔体位于金属板的两侧;液冷部件位于壳体内侧,液冷部件的顶部设有冷却液出口,液冷部件的底部设有冷却液进口,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与冷却液循环装置相连接,液冷部件与壳体内侧形成风冷腔体,风冷腔体的顶部设有砂入口和除尘口,除尘口位于砂入口的上方,风冷腔体的底部设有冷却风入口和砂出口,冷却风入口与送风装置相连接,除尘口与除尘系统相连接。
[0017]选砂系统由选砂机、过渡漏斗、砂温调节装置和循环水装置组成,选砂机可以为滚筒筛砂机或磁选机。循环水装置与砂温调节装置相连接,过渡漏斗位于选砂机和砂温调节装置之间,选砂机与第三输送装置相连接,砂温调节装置与第四输送装置相连接。
[0018]本发明中的输送装置为斗式提升机或气力输送装置。
[0019]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除灰冷却系统结构紧凑,冷却时借助重力进行落砂,更适合于宝珠砂等密度偏大的型砂处理。此外,还能有效的清除由于涂料的混入和型砂的裂解而掺人型砂中的粉尘,以保证型砂良好的透气性和实现“空中无粉尘”的要求便实现整个铸造生产过程中地下无型砂的环保要求,改善作业环境和工作条件。
[0020]在填砂前的选砂工序,配置砂温调节器,调节砂温在工艺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减少气候变化等条件下,温度对填砂一致性的影响,对于控制铸件的尺寸有明显的改善。
[0021]宝珠砂由铝矾土熔融吹制而成,热膨胀系数小,用其配置型砂,铸件不会产生膨胀缺陷,宝珠砂外形圆整,流动性、填充性好,呈中性且耐火度很高,因此型砂有足够的流动性来填充泡沫模样的复杂深腔部位,配合涂料层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来使用可以有效的防止塌箱。
[0022]本发明还使用“ 口”字形的滑道将落砂和填砂两个工艺操作整合到一个工序中,可以明显的提闻系统的运转效率。
[0023]而通过中间砂库、缓冲漏斗等设备对型砂的运输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在落砂、造型工序不能同步作业时形成的相互干扰和制约,极大地降低了运行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发明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除灰冷却装置(斜板式)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除灰冷却装置(螺旋式)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砂处理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6]实施例1
型砂再生装置包括落砂填砂系统10、除灰冷却系统20、选砂系统30、砂输送系统40、中心砂库5、中间砂库6、控制系统70、除尘系统80,所述砂输送系统40由四个输送装置组成,落砂填砂系统10通过斗式提升机41与中间砂库6连接,中间砂库6通过斗式提升机42与除灰冷却系统20相连接,除灰冷却系统20通过斗式提升机43与选砂系统30相连接,选砂系统30通过斗式提升机44分别与中心砂库5和落砂填砂系统10相连接,除尘系统80与落砂填砂系统10、除灰冷却系统20、选砂系统30、砂输送系统40、中心砂库5、中间砂库6分别相连接,控制系统70与落砂填砂系统10、除灰冷却系统20、选砂系统30、砂输送系统40、中心砂库5、中间砂库6、除尘系统80分别相连接。
[0027]落砂填砂系统10包括浇铸箱101、口字型轨道102、落砂栅格103、落砂漏斗104、惯性振动输送机105、振实台上方砂斗106和雨淋式加砂机107,浇铸箱101在口字形轨道102上循环输送,口字型轨道102位于落砂栅格103上方,落砂漏斗104位于落砂栅格103和惯性振动输送机105之间,惯性振动运输机105与斗式提升机41相连接,振实台上方砂斗106与斗式提升机44相连接,振实台上方砂斗106的后侧设有雨淋式加砂机107。
[0028]除灰冷却系统20包括除灰冷却装置21、冷却液循环装置22和送风装置23,除灰冷却装置21包括壳体211、除尘口 212、冷却液进口 213、冷却液出口 214、砂入口 215、砂出口 216、风冷腔体217、液冷部件218、冷却风入口 219,液冷部件218由冷却盘管2181和金属板2182组成,冷却盘管2181和风冷腔体位于金属板2182的两侧;液冷部件218位于壳体211内侧,液冷部件218的顶部设有冷却液出口 214,液冷部件的底部设有冷却液进口 213,冷却液进口 213和冷却液出口 214与冷却液循环装置22相连接,液冷部件218与壳体211内侧形成风冷腔体217,风冷腔体217的顶部设有砂入口 215和除尘口 212,除尘口 212位于砂入口 215的上方,风冷腔体217的底部设有冷却风入口 219和砂出口 216,冷却风入口219与送风装置23相连接,除尘口 212与除尘系统80相连接。
[0029]选砂系统30由选砂机31、过渡漏斗32、砂温调节装置33和循环水装置34组成,选砂机31为磁选机。
[0030]循环水装置34与砂温调节装置33相连接,过渡漏斗32位于选砂机31和砂温调节装置33之间,选砂机31与斗式提升机43相连接,砂温调节装置33与斗式提升机44相连接。
[0031]通过本装置进行型砂再生的步骤如下:
铸造工序O使用宝珠砂作为型砂进行铸造,型砂中成分中含有三氧化二铝90%,三氧化二铁1%,二氧化钛2%,二氧化硅7%,所述型砂角形系数I,直径为0.9mm。
[0032]在落砂填砂系统10中,将浇注后的浇铸箱1011从口字型轨道的右竖直轨道回退,待浇铸的浇铸箱1012通过口字型轨道的上横向轨道进入,回退并稍冷却后的浇铸箱1011通过口字形轨道的下横向轨道和左竖直轨道到达落砂栅格103的上方落砂,落砂进入落砂漏斗104,然后经落砂漏斗104进入惯性振动输送机105中进行清理,清理后的再生砂由斗式提升机41输送至中间砂库6,然后再使用斗式提升机42送至除灰冷却装置21进行除灰冷却,得到冷却砂,除灰冷却装置21带有冷却液循环装置22和送风装置23,除灰冷却装置21内的再生砂形成薄层砂幕后靠重力由上至下传送,以薄层砂幕形态与冷风形成对流,进行对流传热和除尘的同时,热再生型砂又以薄层砂幕形式与液冷部件进行传导散热,由于液冷部件位于冷却除尘装置内部,可以有效的降低冷却部件向环境的传热,节约能源,提高系统冷却效率,处理后的型砂,温度可以降低至50°C以下,使其达到造型填砂技术要求所规定的温度范围之内。
[0033]冷却砂由斗式提升机43,送至选砂系统30,依次通过选砂机31、过渡漏斗32、砂温调节装置33后得到再生型砂,再生型砂由斗式提升机44输送至振实台上方砂斗106,然后进入雨淋式加砂机107 ;落砂后的浇铸箱1011从落砂栅格103上方退出,进入口字形轨道的上横向轨道,移动到雨淋式加砂机107下侧,进行填砂造型4,从而进入下一个浇铸循环。
[0034]实施例2
型砂再生装置包括落砂填砂系统10、除灰冷却系统20、选砂系统30、砂输送系统40、中心砂库5、中间砂库6、控制系统70、除尘系统80,所述砂输送系统40由四个输送装置组成,落砂填砂系统10通过斗式提升机41与中间砂库6连接,中间砂库6通过斗式提升机42与除灰冷却系统20相连接,除灰冷却系统20通过斗式提升机43与选砂系统30相连接,选砂系统30通过气力输送装置44分别与中心砂库5和落砂填砂系统10相连接,除尘系统80与落砂填砂系统10、除灰冷却系统20、选砂系统30、砂输送系统40、中心砂库5、中间砂库6分别相连接,控制系统70与落砂填砂系统10、除灰冷却系统20、选砂系统30、砂输送系统40、中心砂库5、中间砂库6、除尘系统80分别相连接。
[0035]落砂填砂系统10包括浇铸箱101、口字型轨道102、落砂栅格103、落砂漏斗104、惯性振动输送机105、振实台上方砂斗106和雨淋式加砂机107,浇铸箱101在口字形轨道102上循环输送,口字型轨道102位于落砂栅格103上方,落砂漏斗104位于落砂栅格103和惯性振动输送机105之间,惯性振动运输机105与斗式提升机41相连接,振实台上方砂斗106与气力输送装置44相连接,振实台上方砂斗106的后侧设有雨淋式加砂机107。
[0036]除灰冷却系统20包括除灰冷却装置21、冷却液循环装置22和送风装置23,除灰冷却装置21包括壳体211、除尘口 212、冷却液进口 213、冷却液出口 214、砂入口 215、砂出口 216、风冷腔体217、斜板式液冷部件218、冷却风入口 219,液冷部件218由冷却盘管2181和金属板2182组成,冷却盘管2181和风冷腔体位于金属板2182的两侧;液冷部件218位于壳体211内侧,液冷部件218的顶部设有冷却液出口 214,液冷部件的底部设有冷却液进口 213,冷却液进口 213和冷却液出口 214与冷却液循环装置22相连接,液冷部件218与壳体211内侧形成风冷腔体217,风冷腔体217的顶部设有砂入口 215和除尘口 212,除尘口212位于砂入口 215的上方,风冷腔体217的底部设有冷却风入口 219和砂出口 216,冷却风入口 219与送风装置23相连接,除尘口 212与除尘系统80相连接。
[0037]选砂系统30由选砂机31、过渡漏斗32、砂温调节装置33和循环水装置34组成,选砂机31为磁选机。[0038]循环水装置34与砂温调节装置33相连接,过渡漏斗32位于选砂机31和砂温调节装置33之间,选砂机31与斗式提升机43相连接,砂温调节装置33与气力输送装置44相连接。
[0039]通过本装置进行型砂再生的步骤如下:
铸造工序O使用宝珠砂作为型砂进行铸造,型砂中成分中含有三氧化二铝75%,三氧化二铁5%,二氧化钛5%,二氧化硅15%,所述型砂角形系数1.05,直径为3mm。
[0040]在落砂填砂系统10中,将浇注后的浇铸箱1011从口字型轨道的右竖直轨道回退,待浇铸的浇铸箱1012通过口字型轨道的上横向轨道进入,回退并稍冷却后的浇铸箱1011通过口字形轨道的下横向轨道和左竖直轨道到达落砂栅格103的上方落砂,落砂进入落砂漏斗104,然后经落砂漏斗104进入惯性振动输送机105中进行清理,清理后的再生砂由斗式提升机41输送至中间砂库6,然后使用气力输送装置42送至除灰冷却装置21进行除灰冷却,得到冷却砂,除灰冷却装置21带有冷却液循环装置22和送风装置23,除灰冷却装置21内的再生砂形成薄层砂幕后靠重力由上至下传送,以薄层砂幕形态与冷风形成对流,进行对流传热和除尘的同时,热再生型砂又以薄层砂幕形式与液冷部件进行传导散热,由于液冷部件位于冷却除尘装置内部,可以有效的降低冷却部件向环境的传热,节约能源,提高系统冷却效率,处理后的型砂,温度可以降低至40°C,使其达到造型填砂技术要求所规定的温度范围之内。
[0041]冷却砂由气力输送装置43,送至选砂系统30,依次通过选砂机31、过渡漏斗32、砂温调节装置33后得到再生型砂,再生型砂由气力输送装置44输送至振实台上方砂斗106,然后进入雨淋式加砂机107 ;落砂后的浇铸箱1011从落砂栅格103上方退出,进入口字形轨道的上横向轨道,移动到雨淋式加砂机107下侧,进行填砂造型4,从而进入下一个浇铸循环。
[0042]实施例3
型砂再生装置包括落砂填砂系统10、除灰冷却系统20、选砂系统30、砂输送系统40、中心砂库5、中间砂库6、控制系统70、除尘系统80,所述砂输送系统40由四个输送装置组成,落砂填砂系统10通过斗式提升机41与中间砂库6连接,中间砂库6通过斗式提升机42与除灰冷却系统20相连接,除灰冷却系统20通过斗式提升机43与选砂系统30相连接,选砂系统30通过斗式提升机44分别与中心砂库5和落砂填砂系统10相连接,除尘系统80与落砂填砂系统10、除灰冷却系统20、选砂系统30、砂输送系统40、中心砂库5、中间砂库6分别相连接,控制系统70与落砂填砂系统10、除灰冷却系统20、选砂系统30、砂输送系统40、中心砂库5、中间砂库6、除尘系统80分别相连接。
[0043]落砂填砂系统10包括浇铸箱101、口字型轨道102、落砂栅格103、落砂漏斗104、惯性振动输送机105、振实台上方砂斗106和雨淋式加砂机107,浇铸箱101在口字形轨道102上循环输送,口字型轨道102位于落砂栅格103上方,落砂漏斗104位于落砂栅格103和惯性振动输送机105之间,惯性振动运输机105与斗式提升机41相连接,振实台上方砂斗106与斗式提升机44相连接,振实台上方砂斗106的后侧设有雨淋式加砂机107。
[0044]除灰冷却系统20包括除灰冷却装置21、冷却液循环装置22和送风装置23,除灰冷却装置21包括壳体211、除尘口 212、冷却液进口 213、冷却液出口 214、砂入口 215、砂出口 216、风冷腔体217、螺旋式液冷部件218、冷却风入口 219,液冷部件218由冷却盘管2181和金属板2182组成,冷却盘管2181和风冷腔体位于金属板2182的两侧;液冷部件218位于壳体211内侧,液冷部件218的顶部设有冷却液出口 214,液冷部件的底部设有冷却液进口 213,冷却液进口 213和冷却液出口 214与冷却液循环装置22相连接,液冷部件218与壳体211内侧形成风冷腔体217,风冷腔体217的顶部设有砂入口 215和除尘口 212,除尘口212位于砂入口 215的上方,风冷腔体217的底部设有冷却风入口 219和砂出口 216,冷却风入口 219与送风装置23相连接,除尘口 212与除尘系统80相连接。
[0045]选砂系统30由选砂机31、过渡漏斗32、砂温调节装置33和循环水装置34组成,选砂机31为滚筒筛砂机。
[0046]循环水装置34与砂温调节装置33相连接,过渡漏斗32位于选砂机31和砂温调节装置33之间,选砂机31与斗式提升机43相连接,砂温调节装置33与斗式提升机44相连接。
[0047]通过本装置进行型砂再生的步骤如下:
铸造工序O使用宝珠砂作为型砂进行铸造,型砂中成分中含有三氧化二铝85%,三氧化二铁2%,二氧化钛3%,二氧化硅10%,所述型砂角形系数1.04,直径为0.5mm。
[0048]在落砂填砂系统10中,将浇注后的浇铸箱1011从口字型轨道的右竖直轨道回退,待浇铸的浇铸箱1012通过口字型轨道的上横向轨道进入,回退并稍冷却后的浇铸箱1011通过口字形轨道的下横向轨道和左竖直轨道到达落砂栅格103的上方落砂,落砂进入落砂漏斗104,然后经落砂漏斗104进入惯性振动输送机105中进行清理,清理后的再生砂由斗式提升机41输送至中间砂库6,然后再使用斗式提升机42输送至除灰冷却装置21进行除灰冷却,得到冷却砂,除灰冷却装置21带有冷却液循环装置22和送风装置23,除灰冷却装置21内的再生砂形成薄层砂幕后靠重力由上至下传送,以薄层砂幕形态与冷风形成对流,进行对流传热和除尘的同时,热再生型砂又以薄层砂幕形式与液冷部件进行传导散热,由于液冷部件位于冷却除尘装置内部,可以有效的降低冷却部件向环境的传热,节约能源,提高系统冷却效率,处理后的型砂,温度可以降低至45°C,使其达到造型填砂技术要求所规定的温度范围之内。
[0049]冷却砂由斗式提升机43,送至选砂系统30,依次通过选砂机31、过渡漏斗32、砂温调节装置33后得到再生型砂,再生型砂由气力输送装置44输送至振实台上方砂斗106,然后进入雨淋式加砂机107 ;落砂后的浇铸箱1011从落砂栅格103上方退出,进入口字形轨道的上横向轨道,移动到雨淋式加砂机107下侧,进行填砂造型4,从而进入下一个浇铸循环。
[0050]以上实施例是供理解本发明之用,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所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作出多种变化或变型,这些变化或变型应当理解为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消失模铸造生产线型砂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铸造工序(O)中使用过的待处理型砂进行型砂清理(1)步骤到再生砂;然后将再生砂进行除灰冷却(2)步骤得到冷却砂;然后将冷却砂进行选砂(3)步骤得到再生型砂;然后将再生型砂经过填砂造型(4)步骤充填到铸造工序(O)的砂模中或将再生型砂直接输送中心砂库(5)。
2.一种消失模铸造生产线型砂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选砂(3)步骤分为筛沙和调温两步进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失模铸造生产线型砂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砂清理(I)和填砂造型(4)的步骤如下: 在落砂填砂系统(10)中,将浇注后的浇铸箱(1011)从口字型轨道的右竖直轨道回退,待浇铸的浇铸箱(1012)通过口字型轨道的上横向轨道进入,回退并稍冷却后的浇铸箱(1011)通过口字形轨道的下横向轨道和左竖直轨道到达落砂栅格(103)的上方落砂,落砂进入落砂漏斗(104),然后经落砂漏斗(104)进入惯性振动输送机(105)中进行清理,清理后的再生砂由第一输送装置(41)输送至中间砂库(6),然后通过第二输送装置(42)输送至除灰冷却装置(21)进行除灰冷却; 经选砂(3)后的再生型砂由第四输送装置(44)输送至振实台上方砂斗(106),然后进入雨淋式加砂机(107),落砂后的浇铸箱(1011)从落砂栅格(103)上方退出,进入口字形轨道的上横向轨道,移动到雨淋式加砂机(107)下侧,进行填砂造型(4),从而进入下一个浇铸循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失模铸造生产线型砂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型砂成分中含有三氧化二铝75%-90%,三氧化二铁1-5%,二氧化钛2-5%,二氧化硅7_15%,所述型砂角形系数小于1.1,直径为0.05-3_。
5.一种消失模铸造生产线型砂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型砂再生装置(9)包括落砂填砂系统(10 )、除灰冷却系统(20 )、选砂系统(30 )、砂输送系统(40 )、中心砂库(5 )、中间砂库(6)、控制系统(70)、除尘系统(80),所述砂输送系统(40)由四个输送装置组成,落砂填砂系统(10 )通过第一输送装置(41)与中间砂库(6 )连接,中间砂库(6 )通过第二输送装置(42 )与除灰冷却系统(20 )相连接,除灰冷却系统(20 )通过第三输送装置(43 )与选砂系统(30)相连接,选砂系统(30)通过第四输送装置(44)分别与中心砂库(5)和落砂填砂系统(10)相连接,除尘系统(80)与落砂填砂系统(10)、除灰冷却系统(20)、选砂系统(30)、砂输送系统(40 )、中心砂库(5 )、中间砂库(6 )分别相连接,控制系统(70 )与落砂填砂系统(10 )、除灰冷却系统(20 )、选砂系统(30 )、砂输送系统(40 )、中心砂库(5 )、中间砂库(6 )、除尘系统(80)分别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消失模铸造生产线型砂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砂填砂系统(10 )包括浇铸箱(101)、口字型轨道(102 )、落砂栅格(103 )、落砂漏斗(104)、惯性振动输送机(105)、振实台上方砂斗(106)和雨淋式加砂机(107),所述浇铸箱(101)在口字形轨道(102)上循环输送,口字型轨道(102)位于落砂栅格(103)上方,落砂漏斗(104)位于落砂栅格(103)和惯性振动输送机(105)之间,惯性振动运输机(105)与第一输送装置(41)相连接,振实台上方砂斗(106)与第四输送装置(44)相连接,振实台上方砂斗(106)的后侧设有雨淋式加砂机(107)。
7.如权利要求5所述消失模铸造生产线型砂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除灰冷却系统(20)包括除灰冷却装置(21)、冷却液循环装置(22)和送风装置(23),所述除灰冷却装置(21)包括壳体(211)、除尘口(212)、冷却液进口(213)、冷却液出口(214)、砂入口(215)、砂出口(216)、风冷腔体(217)、液冷部件(218)、冷却风入口(219),所述的液冷部件(218)由冷却盘管(2181)和金属板(2182)组成,冷却盘管(2181)和风冷腔体位于金属板(2182)的两侧;所述液冷部件(218)位于壳体(211)内侧,液冷部件(218)的顶部设有冷却液出口(214),液冷部件的底部设有冷却液进口( 213 ),冷却液进口( 213 )和冷却液出口( 214 )与冷却液循环装置(22)相连接,液冷部件(218)与壳体(211)内侧形成风冷腔体(217),风冷腔体(217)的顶部设有砂入口(215)和除尘口(212),除尘口(212)位于砂入口(215)的上方,风冷腔体(217)的底部设有冷却风入口(219)和砂出口(216),冷却风入口(219)与送风装置(23)相连接,除尘口(212)与除尘系统(80)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消失模铸造生产线型砂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砂系统(30 )由选砂机(31)、过渡漏斗(32 )、砂温调节装置(33 )和循环水装置(34 )组成,循环水装置(34)与砂温调节装置(33)相连接,过渡漏斗(32)位于选砂机(31)和砂温调节装置(33)之间,选砂机(31)与第三输送装置(43)相连接,砂温调节装置(33)与第四输送装置(44)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5所述消失模铸造生产线型砂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砂机(31)为滚筒筛砂机或磁选机。
10.如权利要求5 所述消失模铸造生产线型砂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装置为斗式提升机或气力输送装置。
【文档编号】B22C5/16GK103909215SQ201410165002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3日
【发明者】韩炎鑫, 吴维根 申请人:湖州双金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