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卧式压铸机的锁模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326613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卧式压铸机的锁模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卧式压铸机的锁模装置,其包括前座板、动型座板及后座板,后座板与动型座板之间装设锁模机构,锁模机构包括锁模增压缸及锁模臂。锁模增压缸采用气液增压缸结构,对于气液增压缸而言,其是将一油压缸与增压器作一体式结合,使用纯气体作为动力源,节能环保效果好;锁模时,锁模增压缸先高速小压力地推动锁模臂及动型座板依次动作并使得压铸模具的公模与母模快速闭合,当锁模动作行进到高压位置时,锁模增压缸的增压器动作并使得压铸模具的公模与母模紧密闭合,进而达到模具紧密闭合的效果。故而,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节能环保且有利于改善工作环境的优点。
【专利说明】 一种应用于卧式压铸机的锁模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卧式压铸机的锁模装置。【背景技术】
[0002]压铸机就是在压力作用下把熔融金属液压射到压铸模具中冷却成型,开模后得到固体金属铸件的一系列工业铸造机械;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不断进步,尤其是随着汽车、摩托车以及家用电器等工业的发展,又从节能、节省原材料诸方面出发,压铸技术已获得极其迅速的发展。
[0003]现有的压铸机普遍采用油压缸来驱动各动作部分完成相应的动作,为满足各油压缸工作的需要,现有的压铸机必须配置相应的油压站来为各油压缸提供动力。然而,在实际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现有的压铸机普遍存在噪音大、工作环境差、能耗大的缺陷,且由于油压站漏油很容易造成油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应用于卧式压铸机的锁模装置,该应用于卧式压铸机的锁模装置结构设计新颖、节能环保且有利于改善工作环境。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应用于卧式压铸机的锁模装置,包括有装设于压铸机的机架上方且依次平行间隔布置的前座板、动型座板以及后座板,后座板与动型座板之间装设有锁模机构,锁模机构包括有装设于后座板的锁模增压缸,锁模增压缸位于动型座板的相反侧,锁模增压缸的活塞杆外延端部贯穿后座板且装设有锁模臂,锁模臂与动型座板驱动连接;其中,锁模增压缸为气液增压缸。
[0007]其中,所述锁模臂包括有驱动块、两个上下对称地装设于后座板且朝所述动型座板侧延伸的第一固定支撑柱、两个上下对称地装设于动型座板且朝后座板侧延伸的第二固定支撑柱,驱动块装设于所述锁模增压缸的活塞杆外延端部,第一固定支撑柱与同侧的第二固定支撑柱之间装设有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位于同侧的第一固定支撑柱、第一摆臂、第二摆臂以及第二固定支撑柱依次铰接,各第一摆臂中部与驱动块之间分别装设有第三摆臂,各第三摆臂的两端部分别与相应侧的第一摆臂中部以及驱动块铰接。
[0008]其中,所述动型座板装设有朝所述后座板侧延伸的导向柱,导向柱的左端部贯穿后座板并延伸至动型座板的相反侧,所述驱动块对应导向柱装设有导向套,导向套可相对活动地套装于导向柱。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卧式压铸机的锁模装置,其包括前座板、动型座板及后座板,后座板与动型座板之间装设锁模机构,锁模机构包括锁模增压缸,锁模增压缸的活塞杆外延端部装设锁模臂。锁模增压缸采用气液增压缸结构,对于气液增压缸而言,其是将一油压缸与增压器作一体式结合,使用纯气体作为动力源;锁模时,锁模增压缸先高速小压力地推动锁模臂及动型座板依次动作并使得压铸模具的公模与母模快速闭合,当锁模动作行进到高压位置时,锁模增压缸的增压器动作并使得压铸模具的公模与母模紧密闭合,进而达到模具紧密闭合的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气液增压缸来进行驱动,即只需采用气源作为动力,节能环保效果更好。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节能环保且有利于改善工作环境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4]在图1至图3中包括有:
[0015]1-前座板2-动型座板
[0016]3— 后座板4—锁模机构
[0017]41—锁模增压缸42—锁模臂
[0018]421——驱动块422——第一固定支撑柱
[0019]423——第二固定支撑柱 424——第一摆臂
[0020]425——第二摆臂426——第三摆臂
[0021]5——导向柱6——导向套
[0022]7——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0024]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应用于卧式压铸机的锁模装置,包括有装设于压铸机的机架?上方且依次平行间隔布置的前座板1、动型座板2以及后座板3,后座板3与动型座板2之间装设有锁模机构4,锁模机构4包括有装设于后座板3的锁模增压缸41,锁模增压缸41位于动型座板2的相反侧,锁模增压缸41的活塞杆外延端部贯穿后座板3且装设有锁模臂42,锁模臂42与动型座板2驱动连接。
[0025]需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锁模增压缸41采用气液增压缸结构;其中,对于气液增压缸而言,其是将一油压缸与增压器作一体式结合,使用纯气体作为动力源;在气液增压缸工作时,工作气压压在液压油或者工作活塞表面,液压油会因为压缩空气作用而流向预压行程腔,此时预压油会迅速推动活塞作位移,当活塞杆所受阻力大于气缸压力时,活塞杆停止动作,此时增压器动作并开始增压以达到出力大的目的。
[0026]在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锁模时,锁模增压缸41先高速小压力地推动锁模臂42及动型座板2依次动作并使得压铸模具的公模与母模快速闭合,当锁模动作行进到高压位置时,锁模增压缸41的增压器动作并使得压铸模具的公模与母模紧密闭合,进而达到模具紧密闭合的效果。
[0027]本实用新型采用气液增压缸来进行驱动,即本实用新型只需采用气源作为动力即可,而不需要另外配置油压站,整体结构得到了简化。另外,相对于油压缸而言,气液增压缸能够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0028]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节能环保且有利于改善工作环境的优点。
[0029]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锁模臂42包括有驱动块421、两个上下对称地装设于后座板3且朝动型座板2侧延伸的第一固定支撑柱422、两个上下对称地装设于动型座板2且朝后座板3侧延伸的第二固定支撑柱423,驱动块421装设于锁模增压缸41的活塞杆外延端部,第一固定支撑柱422与同侧的第二固定支撑柱423之间装设有第一摆臂424和第二摆臂425,位于同侧的第一固定支撑柱422、第一摆臂424、第二摆臂425以及第二固定支撑柱423依次铰接,各第一摆臂424中部与驱动块421之间分别装设有第三摆臂426,各第三摆臂426的两端部分别与相应侧的第一摆臂424中部以及驱动块421铰接。
[0030]另外,为保证驱动块421平稳地移动,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块421配装有导向机构,具体为:动型座板2装设有朝后座板3侧延伸的导向柱5,导向柱5的左端部贯穿后座板3并延伸至动型座板2的相反侧,驱动块421对应导向柱5装设有导向套6,导向套6可相对活动地套装于导向柱5。
[0031]锁模时,锁模增压缸41的活塞杆外延端部推动驱动块421朝着动型座板2侧移动,在此过程中,驱动块421通过各第三摆臂426驱动相应的第一摆臂424朝相应的第二固定支撑柱423侧摆动,第一摆臂424与第二摆臂425相对伸展开来,进而推动动型座板2朝前座板I侧移动,并最终使得压铸模具的公模与母模紧密闭合。
[0032]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应用于卧式压铸机的锁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装设于压铸机的机架(7)上方且依次平行间隔布置的前座板(I)、动型座板(2)以及后座板(3),后座板(3)与动型座板(2)之间装设有锁模机构(4),锁模机构(4)包括有装设于后座板(3)的锁模增压缸(41),锁模增压缸(41)位于动型座板(2)的相反侧,锁模增压缸(41)的活塞杆外延端部贯穿后座板(3 )且装设有锁模臂(42 ),锁模臂(42 )与动型座板(2 )驱动连接;其中,锁模增压缸(41)为气液增压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卧式压铸机的锁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模臂(42)包括有驱动块(421)、两个上下对称地装设于后座板(3)且朝所述动型座板(2)侧延伸的第一固定支撑柱(422 )、两个上下对称地装设于动型座板(2 )且朝后座板(3 )侧延伸的第二固定支撑柱(423),驱动块(421)装设于所述锁模增压缸(41)的活塞杆外延端部,第一固定支撑柱(422)与同侧的第二固定支撑柱(423)之间装设有第一摆臂(424)和第二摆臂(425),位于同侧的第一固定支撑柱(422)、第一摆臂(424)、第二摆臂(425)以及第二固定支撑柱(423)依次铰接,各第一摆臂(424)中部与驱动块(421)之间分别装设有第三摆臂(426),各第三摆臂(426)的两端部分别与相应侧的第一摆臂(424)中部以及驱动块(421)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卧式压铸机的锁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型座板(2 )装设有朝所述后座板(3 )侧延伸的导向柱(5 ),导向柱(5 )的左端部贯穿后座板(3 )并延伸至动型座板(2 )的相反侧,所述驱动块(421)对应导向柱(5 )装设有导向套(6 ),导向套(6)可相对活动地套装于导向柱(5)。
【文档编号】B22D17/26GK203764944SQ201420001432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日
【发明者】张建华, 袁朝帅, 李寿银 申请人:东莞市巨力气动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