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锭铸造用铝液导流输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特别涉及一种铝锭铸造用铝液导流输送装置。它包括一除渣机构和一与除渣机构相连通的定流机构,所述除渣机构包括一沉渣槽,一设在槽体内部的中间隔板将沉渣槽分隔为入口池和出口池,入口池经第一导流槽与混合炉的炉眼相连通,出口池与第二导流槽相连通,在第二导流槽的末端竖直设有一竖管;所述定流机构包括一与竖管顶端固连的竖直设置的支撑杆,在支撑杆的顶端设有一支撑环,一水平设置的平衡杆的中部与支撑环相铰接,平衡杆的一端通过牵引绳与控制塞杆顶端相连,另一端通过牵引绳与螺纹杆顶端相连。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控制铝液流量,克服铝锭块大小不均匀现象,且能控制铝液中铝渣生成从而减少铝锭中铝渣含量。
【专利说明】一种铝锭铸造用铝液导流输送装置 (一)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特别涉及一种铝锭铸造用铝液导流输送装置。 (二)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国内铝电解生产系统的连续铸造工艺可分为混合炉浇铸和外铸两种方式,混 合炉浇铸是将铝液装入混合炉后,由混合炉进行浇铸,其过程首先要经过配料,然后倒入混 合炉中,搅拌均匀,再加入熔剂进行精炼、扒渣,扒渣后即可浇铸。浇铸时,混合炉的炉眼通 过流槽与铸造机的分配器相连,流槽是金属敞开式,内衬砌有耐火材料,以合适的倾斜度安 装,通过重力的作用使铝液流动。外铸是由抬包直接向铸造机浇铸,主要是铸造设备不能满 足生产,或来料质量太差不能直接入炉的情况下使用。
[0003] 在铸造车间,由于厂房空间及位置的局限,混合炉与铸造机之间一般相距20米而 且有落差,铝液从混合炉炉眼流出,经过一级流槽和二级流槽流向铸造机的分配器,再通过 分配器流到铸模中,铝液在流槽内完全靠自身重力流动,流速和流量具有不稳定性,这样就 导致流入到分配器内的铝液流速和流量具有不稳定性,铝液流量大导致铸造出的铝锭块 大,铝液流量小导致铸造出的铝锭块小,这样就造成了铸造的铝锭块大小不均匀,重量不一 致的现象。
[0004] 铝液很容易氧化,铝液在流槽内流动的过程中,铝液表面的氧化皮保护膜容易夹 杂在铝液中,进入铸造机的铸模,导致铸造的铝锭块含渣量高。另外,铝液表面的氧化皮保 护膜被冲走后,铝液根据新的流量再次形成新的氧化皮保护膜,这样就增加了铝液的损耗, 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三)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以有效 控制铝液流量、克服铝锭块大小不均匀现象、且能控制铝液中铝渣生成从而减少铝锭中铝 渣含量、减少铝液损耗的铝锭铸造用铝液导流输送装置。
[0006]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 -种铝锭铸造用铝液导流输送装置,包括一除渣机构和一与除渣机构相连通的定 流机构,所述除渣机构包括一沉渣槽,一设在槽体内部的中间隔板将沉渣槽分隔为入口池 和出口池,入口池经第一导流槽与混合炉的炉眼相连通,出口池与第二导流槽相连通,第一 导流槽与第二导流槽的底面处一同一水平面中,中间隔板的顶端及沉渣槽的顶端均高于第 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的顶端,在第二导流槽的末端坚直设有一坚管,坚管的顶端与第二 导流槽的内侧底面相平行,坚管底部设有一出液口,入口池和出口池通过设置于中间隔板 底部的通道18相贯通;所述定流机构包括一与坚管顶端固连的坚直设置的支撑杆,在支撑 杆的顶端设有一支撑环,一水平设置的平衡杆的中部与支撑环相铰接,平衡杆的一端通过 牵引绳与控制塞杆顶端相连,另一端通过牵引绳与螺纹杆顶端相连,控制塞杆的下端与下 部坚直插入坚管内部的倒锥形堵头的顶端螺纹相连,螺纹杆的下端穿过固定板与一旋转螺 母螺纹相连,固定板的一端与支撑杆相固连。
[0008] 所述控制塞杆的外侧套设一限位板,限位板的一端与支撑杆固连。
[000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铝锭铸造用铝液导流输送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 理,通过沉渣槽沉淀静止,铝液经中间隔板底部的通道从入口池进入出口池,铝渣会漂浮在 入口池表面,及时从表面捞出铝渣,这样出口池流出的铝液中的铝渣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减少了铝锭中铝渣的含量;通过定流机构中的杠杆原理,实现了倒锥形堵头与坚管之间间 隙的大小调节,从而可以控制铝液流量,通过控制铝液流量,一方面可以使铸造的铝锭均匀 度有所提高,铝锭块大小更均匀,另一方面可以使铝液在导流槽中流动不会忽大忽小,趋于 一个稳定值,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皮保护膜,也不会被破坏,均匀的覆盖于铝液表面,阻止铝 液继续氧化,减少了铝液损耗,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中,1沉渣槽,2中间隔板,3入口池,4出口池,5支撑环,6平衡杆,7控制塞杆,8 螺纹杆,9支撑杆,10坚管,11倒锥形堵头,12旋转螺母,13固定板,14出液口,15限位板,16 第一导流槽,17第二导流槽,18通道。 (五)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 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0014] 如图1中所示,该实施例包括一除渣机构和一与除渣机构相连通的定流机构,所 述除渣机构包括一沉渣槽1,一设在槽体内部的中间隔板2将沉渣槽1分隔为入口池3和出 口池4,入口池3经第一导流槽16与混合炉的炉眼相连通,出口池4与第二导流槽17相连 通,第一导流槽16与第二导流槽17的底面处一同一水平面中,中间隔板2的顶端及沉渣槽 1的顶端均高于第一导流槽16和第二导流槽17的顶端,在第二导流槽17的末端坚直设有 一坚管10,坚管10的顶端与第二导流槽17的内侧底面相平行,坚管10底部设有一出液口 14,入口池3和出口池4通过设置于中间隔板2底部的通道18相贯通;所述定流机构包括 一与坚管 10顶端固连的坚直设置的支撑杆9,在支撑杆9的顶端设有一支撑环5, 一水平设 置的平衡杆6的中部与支撑环5相铰接,平衡杆6的一端通过牵引绳与控制塞杆7顶端相 连,另一端通过牵引绳与螺纹杆8顶端相连,控制塞杆7的下端与下部坚直插入坚管10内 部的倒锥形堵头11的顶端螺纹相连,螺纹杆8的下端穿过固定板13与一旋转螺母12螺纹 相连,固定板13的一端与支撑杆9相固连;所述控制塞杆7的外侧套设一限位板15,限位 板15的一端与支撑杆9固连。
[0015] 使用时,铝液从第一导流槽16流向沉渣槽1的入口池3,经过中间隔板2底部的通 道18铝液慢慢到达出口池4,经过入口池3的沉淀静止,由于铝液和铝渣的比重不同,铝渣 会漂浮在入口池3表面,及时从表面捞出铝渣,这样出口池4流出的铝液中的铝渣就可以得 到有效控制,减少了铝锭中铝渣含量;经过除渣后的铝液流向定流机构,通过旋转螺纹杆8 上的旋转螺母12,来确定螺纹杆8的高低位置,利用杠杆原理,通过平衡杆6间接调节控制 塞杆7的高低位置,当螺纹杆8升高时,控制塞杆7得以降低,控制塞杆7下端倒锥形堵头 11伸入坚管10内多,倒锥形堵头11与坚管10之间的间隙变小,铝液经过间隙流量变小,反 之,控制塞杆7带动倒锥形堵头11上升,铝液流量就变大,实现铝液流量控制,通过控制铝 液流量,一方面可以使铸造的铝锭均匀度有所提高,铝锭块大小更均匀,另一方面可以使铝 液在导流槽中流动不会忽大忽小,趋于一个稳定值,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皮保护膜,也不会被 破坏,均匀的覆盖于铝液表面,阻止铝液继续氧化,减少了铝液损耗,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 本,提商了广品质量。
[0016]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最后说明的是,以 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 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 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 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 一种铝锭铸造用铝液导流输送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除渣机构和一与除渣机构相 连通的定流机构,所述除渣机构包括一沉渣槽,一设在槽体内部的中间隔板将沉渣槽分隔 为入口池和出口池,入口池经第一导流槽与混合炉的炉眼相连通,出口池与第二导流槽相 连通,第一导流槽与第二导流槽的底面处一同一水平面中,中间隔板的顶端及沉渣槽的顶 端均高于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的顶端,在第二导流槽的末端坚直设有一坚管,坚管的 顶端与第二导流槽的内侧底面相平行,坚管底部设有一出液口,入口池和出口池通过设置 于中间隔板底部的通道相贯通;所述定流机构包括一与坚管顶端固连的坚直设置的支撑 杆,在支撑杆的顶端设有一支撑环,一水平设置的平衡杆的中部与支撑环相铰接,平衡杆的 一端通过牵引绳与控制塞杆顶端相连,另一端通过牵引绳与螺纹杆顶端相连,控制塞杆的 下端与下部坚直插入坚管内部的倒锥形堵头的顶端螺纹相连,螺纹杆的下端穿过固定板与 一旋转螺母螺纹相连,固定板的一端与支撑杆相固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锭铸造用铝液导流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控制塞 杆的外侧套设一限位板,限位板的一端与支撑杆固连。
【文档编号】B22D37/00GK203900457SQ201420220958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30日
【发明者】左振国 申请人:济南东方巨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