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毛坯去浇口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330208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车轮毛坯去浇口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轮毛坯去浇口装置,由机架、气缸、导轨、压力传感器、电机、钻铣刀等组成,四个夹爪首先通过导轨、齿轮和齿条等使车轮毛坯居中定位,升降气缸使升降板和电机、主轴以及钻铣刀等向下运动,当压力传感器接触到车轮毛坯轮唇端面时,钻铣刀开始旋转并继续向下运动对浇口进行钻削;当承载板下方接触到限位柱时钻铣刀不再向下运动。本实用新型使用简单的机械结构即可实现车轮轮唇上端面到浇口上端面的高度H为定值的工艺需要,保证产品的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工艺先进、性能安全稳定的特点。
【专利说明】车轮毛坯去浇口装置【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去浇口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铝铸件去浇口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铝合金车轮的生产过程中,铸造旋压复合工艺是目前比较常用的生产方式,其性能要明显优于单纯的铸造车轮,但是在车轮铸造毛坯的旋压过程中,毛坯轮唇上端面到浇口上端面的高度要严格控制,此参数将直接影响旋压性能和效果。目前,在旋压毛坯浇口的去除方面,尚没有专用的机床,而普通机床又非常不便于控制此参数,且操作工人不得不反复测量,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因此,迫切需要一种专用的旋压毛坯去浇口机床,能够实现在线去除,且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车轮毛坯去浇口装置,它能自动在线去除车轮毛坯的浇口,使其轮唇上端面到浇口上端的高度为定值。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车轮毛坯去浇口装置,由机架、气动马达、底板、齿轮、齿条、导轨、滑板、夹爪、辊道、导柱1、压力传感器、压筒、钻铣刀、滑套、轴承座1、限位柱、弹簧、螺母1、导套I1、导柱I1、导套1、升降板、升降气缸、电机、过渡法兰、主轴、轴承座I1、螺母I1、轴承座II1、承载板以及压板组成,辊道固定在机架的工作平台上;上方固定有夹爪下方固定有齿条的左右两个滑板,通过导轨与底板连接;输出端固定有齿轮的气动马达固定在 底板下方,气动马达通过齿轮的转动带动两根与其啮合的齿条运动,使夹爪对车轮同步夹紧。
[0005]四根导柱I固定在机架的顶板和工作平台之间,与其配合的四个导套I安装在升降板上;压筒固定在压力传感器和压板之间;四根导柱I1、限位柱以及轴承座I都安装在压板的上方;弹簧套在导柱II的外侧;钻铣刀与滑套滑动配合并通过螺母I和轴承固定在轴承座I内部;与导柱II配合的四个导套II以及轴承座III固定在承载板上;钻铣刀上部通过螺母II和轴承固定在轴承座III内;电机通过过渡法兰固定在升降板上方,其输出端与固定在轴承座II内的主轴上端相连;固定在机架顶板上的两个升降气缸输出端与升降板上方铰接。
[0006]实际使用时,四个夹爪首先通过导轨、齿轮和齿条等使车轮毛坯居中定位,升降气缸使升降板和电机、主轴以及钻铣刀等向下运动,当压力传感器接触到车轮毛坯轮唇端面时,钻铣刀开始旋转并继续向下运动对浇口进行钻削;当承载板下方接触到限位柱时钻铣刀不再向下运动。
[0007]本实用新型使用简单的机械结构即可实现车轮轮唇上端面到浇口上端面的高度为定值的工艺需要,保证产品的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工艺先进、性能安全稳定的特点。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轮毛坯去浇口装置的主视图。[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轮毛坯去浇口装置的左视图。
[0010]图中,I 一机架、2 —气动马达、3 —底板、4 一齿轮、5 —齿条、6 —导轨、7 —滑板、8 —夹爪、9 —棍道、10 —导柱1、11 —压力传感器、12 —压筒、13 —钻统刀、14 —滑套、15 —轴承座1、16 —限位柱、17 —弹簧、18 —螺母1、19 一导套11、20 —导柱11、21 —导套1、22 一升降板、23 —升降气缸、24 —电机、25 —过渡法兰、26 —主轴、27 —轴承座11、28 —螺母Π、29 —轴承座ΙΙΙ、30 —承载板、31 —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和工作情况。
[0012]该装置由机架1、气动马达2、底板3、齿轮4、齿条5、导轨6、滑板7、夹爪8、辊道9、导柱I 10、压力传感器11、压筒12、钻铣刀13、滑套14、轴承座I 15、限位柱16、弹簧17、螺母I 18、导套II 19、导柱II 20、导套I 21、升降板22、升降气缸23、电机24、过渡法兰25、主轴26、轴承座II 27、螺母II 28、轴承座III 29、承载板30以及压板31组成,辊道9固定在机架I的工作平台上;上方固定有夹爪8下方固定有齿条5的左右两个滑板7,通过导轨6与底板3连接;输出端固定有齿轮4的气动马达2固定在底板3下方,气动马达2通过齿轮4的转动带动两根与其啮合的齿条5运动,使夹爪8对车轮同步夹紧。
[0013]四根导柱I 10固定在机架I的顶板和工作平台之间,与其配合的四个导套I 21安装在升降板22上;压筒12固定在压力传感器11和压板31之间;四根导柱II 20、限位柱16以及轴承座I 15都安装在压板31的上方;弹簧17套在导柱II 20的外侧;钻铣刀13与滑套14滑动配合并通过螺母I 18和轴承固定在轴承座I 15内部;与导柱II 20配合的四个导套II 19以及轴承座III 29固定在承载板30上;钻铣刀13上部通过螺母II 28和轴承固定在轴承座III 29内;电机24通过过渡法兰25固定在升降板22上方,电机24输出端与固定在轴承座II 27内的主轴26上端相连;固定在机架I顶板上的两个升降气缸23输出端与升降板22上方铰接。
[0014]在工作过程中,四个夹爪8首先通过导轨6、齿轮4和齿条5等使车轮毛坯居中定位,升降气缸23使升降板22和电机24、主轴26以及钻铣刀13等向下运动,当压力传感器11接触到车轮毛坯轮唇端面时,钻铣刀13开始旋转并继续向下运动对浇口进行钻削;当承载板30下方接触到限位柱16时钻铣刀13不再向下运动,此时即可实现车轮轮唇上端面到浇口上端面的高度H为定值的工艺需要。
【权利要求】
1.车轮毛坯去浇口装置,由机架(I)、气动马达(2)、底板(3)、齿轮(4)、齿条(5)、导轨(6)、滑板(7)、夹爪(8)、辊道(9)、导柱I(10)、压力传感器(11)、压筒(12)、钻铣刀(13)、滑套(14)、轴承座I (15)、限位柱(16)、弹簧(17)、螺母I (18)、导套II (19)、导柱II (20)、导套I (21)、升降板(22)、升降气缸(23)、电机(24)、过渡法兰(25)、主轴(26)、轴承座II(27)、螺母II (28)、轴承座111(29)、承载板(30)以及压板(31)组成,其特征在于:辊道(9)固定在机架(I)的工作平台上;上方固定有夹爪(8)下方固定有齿条(5)的左右两个滑板(7),通过导轨(6)与底板(3)连接;输出端固定有齿轮(4)的气动马达(2)固定在底板(3)下方,气动马达(2)通过齿轮(4)的转动带动两根与其啮合的齿条(5)运动,使夹爪(8)对车轮同步夹紧;四根导柱I (10)固定在机架(I)的顶板和工作平台之间,与其配合的四个导套I (21)安装在升降板(22)上;压筒(12)固定在压力传感器(11)和压板(31)之间;四根导柱II(20)、限位柱(16)以及轴承座I (15)都安装在压板(31)的上方;弹簧(17)套在导柱II(20)的外侧;钻铣刀(13)与滑套(14)滑动配合并通过螺母I (18)和轴承固定在轴承座I(15)内部;与导柱II (20)配合的四个导套II (19)以及轴承座111(29)固定在承载板(30)上;钻铣刀(13)上部通过螺母II (28)和轴承固定在轴承座III(29)内;电机(24)通过过渡法兰(25)固定在升降板(22)上方,电机(24)输出端与固定在轴承座II (27)内的主轴(26)上端相连;固定在机架(I)顶板上的两个升降气缸(23)输出端与升降板(22)上方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毛坯去浇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压力传感器(11)发出信号,电机(24)驱动主轴(26)带动钻铣刀(13)旋转;升降气缸(23)使升降板(22)、主轴(26)、钻铣刀(13)向下运动;当承载板(30)下方接触到限位柱(16)时钻铣刀(13)不再向下运动。
【文档编号】B22D31/00GK203791606SQ201420228501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7日
【发明者】薛博文, 郭建东, 刘会莹, 石宝军, 刘伟东 申请人: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