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坯的制造方法及连续铸造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93161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铸坯的制造方法及连续铸造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铸坯的制造方法及连续铸造装置。



背景技术:

铸坯的连续铸造装置包括:铸模,其对从中间包经由喷嘴浇注的钢水进行冷却,形成预定尺寸的铸坯;以及铸坯支承部,其支承表面部已凝固的铸坯,并连续地从铸模中拉出铸坯。在设于铸坯支承部的轻压下部中,通过对铸坯的未凝固部的顶端(液芯末端部(日文:クレータエンド部))加压,从而减少了铸坯的中心部处的偏析。

公知有一种为了在铸坯的未凝固部的顶端附近进行轻压下的操作而设置超声波发送器和超声波检测器来检测铸坯的未凝固部的顶端的技术。另外,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271047号)中提出了一种利用压下辊的间隔伴随着铸坯的凝固状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情况来推断铸坯的未凝固部的顶端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像以往那样,在使用超声波发送器和超声波检测器检测铸坯的未凝固部的顶端的技术中,会担心装置结构复杂化以及难以稳定且准确地进行检测。另外,在利用压下辊的间隔发生变化的情况的上述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难以以足够高的精度推断铸坯的未凝固部的顶端,因此有时无法通过轻压下来抑制铸坯的中心部的偏析。

因此,在本发明中,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地抑制中心部处的偏析的铸坯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地抑制铸坯的中心部处的偏析的连续铸造装置。

本发明在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铸坯的制造方法,其使用具有中间包、铸模以及轻压下部的连续铸造装置,其中,该铸坯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使用钢水加热器将所述中间包内的钢水的温度的变动幅度维持在10℃以内,并且将铸造速度的速度偏差维持在±10%以内,同时从所述铸模中拉出铸坯。

根据上述制造方法,通过使用钢水加热器,从而抑制了中间包内的钢水因散热而冷却,将中间包内的钢水的温度变动幅度维持在了10℃以内。此外,将铸坯的铸造速度的速度偏差维持在了±10%以内。这样,通过充分地减小中间包内的钢水的温度的变动幅度与铸坯的速度偏差,能够抑制铸坯的未凝固部的顶端的位置发生变动。由此,能够以较高的精度恒定地维持铸坯的未凝固部的顶端与轻压下部之间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因而,比以往可靠地发挥轻压下对中心偏析的抑制作用。其结果,能够制造充分地抑制了中心部处的偏析的铸坯。

也可以是,上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向在铸模与轻压下部之间流通的铸坯供给水或者水与空气的混合物。

本发明在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连续铸造装置,其具有中间包、铸模以及轻压下部,用于制造铸坯,其中,该连续铸造装置包括:温度检测器,其用于检测中间包内的钢水的温度;钢水加热器,其用于对钢水进行加热;速度检测器,其用于检测铸坯的铸造速度;速度调整部,其用于调整铸造速度;第1控制部,其用于控制钢水加热器以将中间包内的钢水的温度的变动幅度维持在10℃以内;以及第2控制部,其用于控制速度调整部以将铸造速度的速度偏差维持在±10%以内。

上述连续铸造装置包括:第1控制部,其用于控制钢水加热器以将中间包内的钢水的温度的变动幅度维持在10℃以内;以及第2控制部,其用于控制速度调整部以将铸造速度的速度偏差维持在±10%以内。由此,抑制了中间包内的钢水因散热而冷却,充分地抑制了中间包内的钢水的温度的变动。此外,充分地抑制了铸坯的铸造速度的变动。这样,通过充分地减小中间包内的钢水的温度的变动幅度与铸坯的铸造速度的变动,能够抑制铸坯的未凝 固部的顶端的位置发生变动。由此,能够利用简单的装置结构以较高的精度恒定地维持铸坯的未凝固部的顶端与轻压下部之间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因而,能够比以往稳定且可靠地发挥轻压下对中心偏析的抑制作用。其结果,能够连续地制造充分地抑制了中心部处的偏析的铸坯。

也可以是,上述连续铸造装置包括冷却部,该冷却部构成为能够向在铸模与轻压下部之间流通的铸坯供给水或者水与空气的混合物。

在本发明中,在一个方面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地抑制中心部处的偏析的铸坯的制造方法。本发明在另一个方面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地抑制铸坯的中心部处的偏析的连续铸造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制造铸坯的连续铸造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图。

图2是表示中间包内的钢水温度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铸坯的铸造速度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造铸坯时的中间包内的钢水的温度与铸造速度的经时变化的图。

图5是表示利用以往的制造方法制造铸坯制造时的中间包内的钢水的温度与铸造速度的经时变化的图。

图6是表示进行铸坯的中心部的偏析评价时的样品采集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但是,以下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示例,并不是将本发明限定于以下内容的主旨。在说明中,对相同元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有时省略重复说明。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就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且,附图的尺寸比例并不限于图示的比例。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连续铸造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图。连续铸造装置100包括:浇包102,其被填满钢水101;中间包105,其设于浇包102的下方,用于积存从浇包102的底部通过了浇包喷嘴103的筒孔的钢水101;铸模104,其设于中间包105的下方;以及铸坯支承部110,其设于铸模104的下游侧。

浇包102设置为能够以能够输送利用炼钢工艺获得的钢水101的方式进行移动。向浇包102内送出利用炼钢工艺获得的钢水。填满浇包102的钢水101向中间包105供给。通过设置多个浇包102,能够从多个浇包102(第1浇包和第2浇包)向中间包105依次供给钢水101。

连续铸造装置100包括用于对中间包105内的钢水101进行加热的钢水加热器62和用于测量中间包105内的钢水101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器64。钢水加热器62使等离子电弧在等离子喷枪与中间包105内的钢水101之间产生,从而加热钢水101。作为等离子,例如能够使用氩等离子。钢水加热器62既可以是利用等离子对钢水101进行加热的等离子加热器,也可以是对钢水101进行感应加热的感应加热器。通过设置钢水加热器62,从而即使比以往降低了从浇包102向中间包105供给的钢水101的温度,也能够抑制喷嘴的闭塞。

等离子加热器例如既可以是单喷枪式,也可以是双喷枪式。在单喷枪式的情况下,例如能够以配置在钢水101之上的喷枪为阴极电极、以埋设在构成中间包105的耐火物内的铁板为阳极电极来产生等离子电弧。另一方面,在双喷枪式的情况下,例如能够分别以配置在钢水101之上的两根喷枪为阴极电极和阳极电极来产生等离子电弧。

在中间包105内,为了提高中间包105内的钢水101的温度的均匀性而设有堰部105a。作为温度检测器64,例如能够使用辐射温度计或探头式浸渍型温度计等。

利用温度检测器64检测到的温度信息被输入第1控制部60。第1控制部60根据来自温度检测器64的温度信息计算出与钢水加热器62的输出相关的信息,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等离子加热器62的控制处理。第1控制部60也可以具 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等。在第1控制部60内,也可以存储有用于根据来自温度检测器64的温度信息设定钢水加热器62的输出的函数。

利用由第1控制部60控制的钢水加热器62,将中间包105内的钢水101的温度T1(钢水温度T1)的变动幅度维持在10℃以内。这样,中间包105内的钢水温度T1的变动幅度足够小,因此即使不改变铸坯10的铸造速度,也能够使铸坯10的未凝固部12的顶端12a(液芯末端)的位置大致恒定。

例如,在将中间包105内的钢水101的温度的目标值设为T0的情况下,利用第1控制部60控制钢水加热器62,以维持满足下述式(1)的状态。目标值T0例如能够设为根据钢水的组成求出的液相线温度加上25℃后的温度。此时的目标值T0若用过热度表示,则相当于25℃。在将目标值T0设为25℃的过热度的情况下,中间包105内的钢水101的温度T1(钢水温度T1)若用过热度表示,则维持在20~30℃的范围内。

-5(℃)≤T0-T1≤+5(℃) (1)

图2是表示中间包105内的钢水101的温度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首先,根据钢水的组成,设定中间包105内的钢水温度的目标值T0。接着,设定包含目标值T0在内的目标范围。钢水温度的目标范围例如能够设为T0±4(℃)的范围。这样,只要将钢水温度的目标范围设定在比式(1)小的范围内,就能够可靠地满足上述式(1),并将钢水101的温度T1的变动幅度设为10℃以内。在设定了钢水温度的目标范围之后,使用温度检测器64,测量钢水温度T1。在第1控制部60中,对钢水温度T1是否在上述目标范围内进行判断。

在钢水温度T1为上述目标范围内的情况下,图2的流程图结束。另一方面,在钢水温度T1为目标范围外的情况下,对钢水加热器62的输出进行调整。例如,在钢水温度T1低于下限值[T0-4(℃)]的情况下,提高钢水加热器62的输出,使钢水温度T1上升。另一方面,在钢水温度T1超过上限值[T0+4(℃)]的情况下,降低钢水加热器62的输出,使钢水温度T1下降。通过根 据需要重复进行图2所示的调整方法,能够将钢水温度T1的变动幅度维持在10℃以内。

铸坯支承部110具有使从铸模104中拉出的铸坯10向下方流通的垂直段、使铸坯10弯曲的弯曲段、使弯曲的铸坯10恢复的矫正段以及向水平方向输送铸坯10的水平段。在垂直段、弯曲段以及矫正段上分别设有以在厚度方向上隔着铸坯10的方式相对、且在外周面处与铸坯10相接触的铸坯支承辊50。

铸坯支承辊50具有沿着铸坯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构成为一边旋转一边使铸坯10向下游侧通过。即,铸坯支承辊50以其旋转轴与铸坯10的通过方向(拉出方向)成直角的方式固定为能够沿圆周方向旋转。

在铸坯支承部110的水平段上设有轻压下部110a。在轻压下部110a一对轻压下辊30、30上下隔着铸坯10相对地设置。另外,一对轻压下辊30、30也可以设于弯曲段或矫正段。具有一对轻压下辊30、30的轻压下单元沿着铸坯10的长度方向排列设有多个。在图1中设有7组轻压下单元,但是轻压下单元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一对轻压下辊30、30在各自的外周面处与铸坯10相接触。一对轻压下辊30、30与铸坯支承辊50同样地具有沿着铸坯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一边旋转一边轻压下铸坯10。轻压下辊30、30被图1未示出的支承构件等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固定。

从铸模104中拉出的铸坯10首先仅表面部凝固。由此在铸坯10的表面部形成所谓的凝固壳11。另一方面,在铸坯10的内部具有处于熔融状态的未凝固部12。而且,铸坯10随着在垂直段、弯曲段、矫正段及水平段上流通而冷却,凝固壳11生长。伴随着凝固壳11的生长,未凝固部12缩小,凝固壳11的厚度增加。

在轻压下部110a的上游侧,铸坯10在内部具有未凝固部12(熔融部)。通过利用轻压下辊30、30进行铸坯10的轻压下,从而控制铸坯10的内部的浓缩钢水的流动。由此,能够减少伴随着未凝固部12的凝固及铸坯10的表面部的基于冷却的收缩而产生的、铸坯10的中心部的偏析。即,在轻压下,通过沿铸坯10的厚度方向按压含有浓缩钢水的未凝固部12来抑制偏析。

至少一个轻压下单元中的轻压下辊30、30也可以是用于调整铸坯10的拉出速度的夹紧辊30a、30a。在图1中,3组轻压下单元中的轻压下辊30作为夹紧辊30a发挥作用。夹紧辊30a的旋转轴连结于马达44。马达44的负载率由第2控制部40控制。既可以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将轻压下辊30作为夹紧辊30a,也可以将设于轻压下部110a的上游侧或下游侧的与轻压下辊30不同的辊作为夹紧辊。

连续铸造装置100在轻压下部110a的下游侧具有用于测量铸坯的铸造速度(拉出速度)的测量辊70。在测量辊70上连接有速度检测器42。速度检测器42构成为能够根据测量辊70的转速计算出铸造速度。速度检测器42并不限定于测量辊70。能够适当地采用能够测量铸坯10的铸造速度的结构。

来自速度检测器42的铸造速度的信息被输入第2控制部40。第2控制部40根据来自速度检测器42的铸造速度的信息计算出与作为速度调整部的马达44的负载率相关的信息。然后,根据计算结果进行马达44的控制处理。第2控制部40也可以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Read Only 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等。在第2控制部40中,也可以存储有用于根据来自速度检测器42的速度信息设定马达44的负载率的函数。

通过利用第2控制部40控制铸坯10的铸造速度,能够一边将铸造速度的速度偏差维持在±10%以内,一边制造铸坯10。在此,速度偏差是指自铸造速度的基准值S0偏移的比例。在设为实际的铸造速度S1的情况下,速度偏差能够用下述式(2)计算出来。

速度偏差(%)=(S1-S0)/S0×100 (2)

铸坯10的铸造速度的控制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也可以通过将多个夹紧辊30a分组进行控制的分组控制来控制铸坯10的铸造速度。由此,例如,即使在一个夹紧辊30a与铸坯10之间产生滑动且扭矩发生变动,也能够通过利用另一夹紧辊30a控制铸坯10的铸造速度来充分地减小速度偏差。

图3是表示铸坯10的铸造速度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首先,设定铸坯10 的铸造速度的基准值S0。接着,设定包含基准值S0在内的目标范围。铸造速度的目标范围若用上述速度偏差表示,则能够设定为例如±8%。只要设为这样的范围,就能够将利用上述式(2)计算出的速度偏差设为±10%以内。接着,使用速度检测器42测量铸坯10的拉出速度、即铸造速度S1。在第2控制部40中,对铸造速度S1是否在上述目标范围内进行判断。

在铸造速度S1为上述目标范围内的情况下,图3的流程图结束。另一方面,在铸造速度S1为目标范围外的情况下,对作为速度调整部的马达44的负载率进行调整。例如,在铸造速度S1低于下限值(-8%)的情况下,提高马达44的负载率,使铸造速度S1上升。另一方面,在铸造速度S1超过上限值(+8%)的情况下,降低马达44的负载率,使铸造速度S1下降。通过根据需要重复进行图3所示的调整方法,从而即使在铸坯10与夹紧辊30a之间产生滑移,也能够将铸造速度S1的速度偏差维持在±10%以内。

在连续铸造装置100中,由于一边将铸造速度S1的速度偏差维持在±10%以内一边制造铸坯,因此能够充分地抑制铸坯10的中心处的偏析。铸造速度的基准值S0例如是铸造速度的目标值或设定值。例如,在基准值S0为0.7m/分钟的情况下,铸造速度的目标范围例如设定为0.65m/分钟~0.75m/分钟。在该情况下,铸造速度S1维持在0.63m/分钟~0.77m/分钟的范围内。基准值S0例如能够在0.5m/分钟~0.9m/分钟之间根据钢水的组成等适当地设定。基于进一步减少偏析的观点考虑,铸造速度S1的速度偏差也可以在±5%以内。

铸坯10的未凝固部12的顶端12a位于轻压下部110a内。本实施方式的铸坯10的铸造速度S1的速度偏差极小至±10%以下。而且,充分地抑制了中间包105中的钢水101的钢水温度T1的变动。由此,能够利用简单的装置结构以较高的精度恒定地维持铸坯10的未凝固部12的顶端12a与轻压下部110a之间的相对的位置关系。例如,能够将轻压下部110a中的铸坯10的固相率维持在0.2~0.7的范围内。因而,能够比以往可靠地发挥轻压下对中心偏析的抑制作用。其结果,能够制造充分地抑制了中心部处的偏析的铸坯10。

连续铸造装置100具有用于向在铸模104与轻压下部110a之间流通的铸 坯10供给水或者水与空气的混合物的冷却部120。冷却部120在铸坯支承部110构成为能够向铸坯10的表面供给水或者水与空气的混合物。冷却部120也可以是具有普通的管体、在管体上调整流体的流量的阀以及向管体供给冷却用的流体的结构的部件。管体也可以是构成为能够喷出水或者水与空气的混合物的双流体喷嘴。双流体喷嘴也可以是空气节流孔式的气水喷嘴。

通过从冷却部120供给的水或混合物的冷却作用,促进了铸坯10的表面部的冷却。由此,除了铸坯10的内部的偏析的减少,还能够减小在铸坯10的表面产生的裂纹。即,能够制造减小了裂纹的深度、且表面的质量也充分地提高了的铸坯10。水的流量例如每通过1kg的铸片为0.1L~0.5L。

本实施方式的铸坯的制造方法能够使用具有中间包105、铸模104以及轻压下部110a的连续铸造装置来进行。铸坯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使用钢水加热器62将中间包105内的钢水101的温度的变动幅度维持在10℃以内,并且将铸造速度的速度偏差维持在±10%以内,同时从铸模104中拉出铸坯10。在使用连续铸造装置100进行铸坯的制造方法的情况下,能够根据上述连续铸造装置100的说明来进行上述工序。

图4是表示利用连续铸造装置100进行铸坯10的制造方法时的钢水温度T1和铸造速度S1的经时变化的一例的图。在图4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钢水温度和铸造速度的目标范围。如图4所示,钢水温度T1大致在包括目标值T0在内的钢水温度的目标范围内推移。由此,钢水温度T1的温度的变动幅度维持在10℃以内。另外,铸造速度S1也维持为大致恒定。因而,铸造速度S1的速度偏差成为±10%以内。这样,通过减小钢水温度T1的变动幅度,并且减小铸造速度S1的速度偏差,能够大致恒定地维持铸坯10的未凝固部12的顶端12a与轻压下部110a之间的位置关系。因而,能够充分地减少铸坯10的中心部处的偏析。

图5是表示利用以往的连续铸造装置进行铸坯10的制造方法时的钢水温度T1和铸造速度S1的经时变化的一例的图。在该制造方法中,在钢水温度T1发生变动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铸造速度S1来调整钢水温度T1。在图5中,为 了使与图4之间的对比变容易而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钢水温度和铸造速度的目标范围。

在中间包内未设有钢水加热器的以往的连续铸造装置中,进行以下这样的操作。为了防止由中间包内的钢水的温度降低引起的铸造喷嘴的闭塞等,将浇包(第1浇包)内的钢水以比本实施方式高的温度供给到中间包。在此,在钢水的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在铸造中,在铸模内或在通过引导辊时,处于铸坯的凝固壳的生长不充分的倾向。因此,漏钢(由凝固壳的破损引起的来自铸坯内部的钢水流出)的可能性升高。因此,降低铸造速度S1,避免这种现象。通过这样的操作,钢水的温度降低。而且,如果钢水的温度降低至能够充分确保凝固壳的生长的程度,则使铸造速度S1复原。

紧接着第1浇包,填满具有足够高的温度的钢水的第2浇包被输入连续铸造装置。钢水一边维持足够高的温度一边从第2浇包供给到中间包。这样,每次从浇包向中间包供给钢水,都重复并持续产生钢水温度T1的变动及与此相伴的铸造速度S1的变动。因此,在以往的连续铸造装置中,无法减小铸造速度S1的速度偏差。此时的铸造速度S1的速度偏差超过了10%。而且,钢水温度T1的变动幅度也增大至30℃~50℃左右。其结果,铸坯10的未凝固部12的顶端12a与轻压下部110a之间的位置关系频繁地发生变化。因而,无法减少铸坯10的中心部处的偏析。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铸坯的制造方法,使用钢水加热器62,抑制了中间包105内的钢水101因散热而冷却,将中间包105内的钢水温度T1的变动幅度维持在了10℃以内。此外,将铸坯10的铸造速度S1的速度偏差维持在了±10%以内。这样,通过充分地减小中间包105内的钢水的温度的变动幅度与铸坯的铸造速度的速度偏差,能够抑制铸坯10的未凝固部的顶端12a的位置发生变动。由此,能够以较高的精度恒定地维持铸坯10的未凝固部的顶端12a与轻压下部110a之间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因而,比以往可靠地发挥轻压下对中心偏析的抑制作用。其结果,能够制造充分地抑制了中心部处的偏析的铸坯10。

本实施方式的铸坯的制造方法也可以包括向在铸模104与轻压下部110a之间流通的铸坯10供给冷却用的水或者水与空气的混合物的工序。该工序能够通过从冷却部120向铸坯10喷出水或者水与空气的混合物来进行。由此,能够充分地抑制铸坯的中心处的偏析,并且也能够减小铸坯的表面上的裂纹的大小。

冷却部120也可以是安装有供给水的管体和在该管体的头部安装有空气节流孔式的气水喷嘴的部件。气水喷嘴也可以设有多个,多个气水喷嘴的空气节流孔的口径也可以彼此不同。通过调整各个气水喷嘴的空气量,能够调整来自各个气水喷嘴的水与空气的混合物的量。由此,能够充分地减少水的流量的参差不齐,并且能够使铸坯10的表面裂纹足够微小。因而,能够容易地制造要求更高质量的铸坯10。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连续铸造装置也可以没有冷却部120。另外,铸坯支承辊50和轻压下辊30的数量也并不特别限定。测量辊70也可以设于轻压下部110a的上游侧。第1控制部60与第2控制部40作为硬件既可以单独构成,也可以一体构成。

【实施例】

以下,参照实施例和比较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内容,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述实施例。

(制造例1~制造例7)

使用如图1所示的连续铸造装置,进行厚度和宽度分别为300mm和400mm的铸坯(模制大方坯:ブルームモールド)的制造。该连续铸造装置具有6组轻压下单元,作为钢水加热器具有等离子加热器。一边用探头式浸渍型温度计测量中间包内的钢水温度T1,一边以预定的铸造速度进行铸坯的制造。将中间包内的钢水的温度的目标值T0设定为1555℃(过热度:25℃)。然后,通过调整等离子加热器的输出,从而将钢水温度T1维持在1555℃±5℃的范围内。即,将钢水温度T1的变动幅度控制在10℃以内。在所有的制造 例中,使用具有气水喷嘴的冷却部,向在铸模与轻压下部之间流通的铸坯连续地供给水与空气的混合物。每1kg铸坯的水的供给量(比水量)设为0.15L/分钟。

调整夹紧辊的转速,将铸坯的铸造速度的基准值S0设为0.70m/分钟。然后,改变夹紧辊的转速,将铸坯的铸造速度S1设为如表1所示。利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面剖切以各个铸造速度S1获得的铸坯,得到如图6所示的评价用试样。图6表示评价用试样的剖切面。在如图6所示的评价用试样中,在对角线的交点20和交点20与各个顶点之间的中点20a、20b、20c、20d处使用钻头采集样品。利用燃烧红外线吸收法测量各个样品的碳浓度。

将交点20的样品的碳浓度设为C,将中点20a、20b、20c、20d的样品的碳浓度的平均值设为C0,求出C/C0的值。将其结果表示在表1的“中心偏析的评价”栏中。C/C0的值越接近1,偏析越减少。

(制造例8~制造例14)

除了将中间包内的钢水温度的目标值T0设为1550℃(过热度:20℃)以外,与制造例1~制造例7相同地进行铸坯的制造,进行样品的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制造例15~制造例21)

除了将中间包内的钢水温度的目标值T0设为1545℃(过热度:15℃)以外,与制造例1~制造例7相同地进行铸坯的制造,进行样品的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制造例22~制造例24)

除了将中间包内的钢水的温度的目标值T0和钢水温度T1的变动幅度变更为如表1所示以外,与制造例3、5、2相同地进行铸坯的制造,进行样品的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如表1的实施例所示,通过将钢水温度T1的变动幅度设为10℃以内,并且将铸造速度S1的速度偏差设为±10%以内,能够连续地制造充分地抑制了中心部处的碳的偏析的铸坯。另外,在表1所记载的所有制造例(1~24)中,在对在铸模与轻压下部之间通过的铸坯进行冷却的方法中,从具有气水喷嘴的冷却部连续地喷出并供给了水与空气的混合物。其结果,在所有的实施例中,能够充分地减小表面裂纹的深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