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65Si2CrVA弹簧钢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7468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弹簧钢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65Si2CrVA弹簧钢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亦作“弹簧”。弹簧有是机械化、自动化的重要元件,广泛地应用于宇航、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和仪器仪表等行业。一般用弹簧钢制成。弹簧钢65Si2CrVA合金元素含量低,脱碳倾向小,回火稳定性良好,热加工性能好、成本低,热处理后性能优良,广泛应用在汽车、铁路及工程机械等行业中。但生产弹簧钢时,在空冷条件下常会先共析出网状铁素体,致使塑性和韧性严重下降,冷加工过程易断,易造成人身伤害,热加工又增加了大量的热处理成本。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65Si2CrVA弹簧钢及其生产工艺。弹簧钢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成份:C:0.52~0.60%,Si:1.40~2.00%,Mn:0.70~1.00%,P:≤0.025%,S:≤0.025%,Cr:0.15~0.35%,Ni:≤0.35%,Cu:≤0.25%,余量是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改善的生产工艺可以使弹簧钢圆钢轧后空冷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冷加工性能,冷加工时具有良好的塑、韧性,减少热加工成本。优选的,一种65Si2CrVA弹簧钢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工序:电炉冶炼-LF精炼-真空脱气-连铸-缓冷-棒材轧制-热处理-精检-性能检测-包装入库。优选的,一种65Si2CrVA弹簧钢的生产工艺,所述的电炉冶炼工序:红包无渣出钢,使出钢后C≥0.05%,P≤0.010%,S≤0.020%,定氧:[O]≤600ppm。优选的,一种65Si2CrVA弹簧钢的生产工艺,所述的LF精炼工序:精炼过程中采用铝脱氧,使用SiC,电石总量0.2~0.4%kg/t,钢水分3~5批次扩散脱氧,确保白渣时间≥15分钟;吹Ar压力为0.30~0.40Mpa,流量为50~110L/min,时间≥30min。优选的,一种65Si2CrVA弹簧钢的生产工艺,所述的真空脱气工序:真空度0.8毫巴以下,真空处理15~30分钟,破真空真空处理结束后,软吹时间10~30分钟,以促使夹杂物上浮,出钢温度控制在1450~1500℃。优选的,一种65Si2CrVA弹簧钢的生产工艺,所述的连铸工序:液相线温度:1350℃,过热度:25~30℃,复滑脱率:30%。优选的,一种65Si2CrVA弹簧钢的生产工艺,所述的棒材轧制工序:对连铸坯逐支检查,对有缺陷的连铸坯进行修磨处理;开轧温度1050~1150℃;轧后空冷,钢温冷至530~580℃左右,钢表面无明显红热后打捆收集,堆冷至室温。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弹簧钢圆钢除具有一般65Si2CrVA合金元素含量低,脱碳倾向小,回火稳定性良好,热加工性能好、成本低,热处理后性能优良等特点,同时,轧后空冷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冷加工性能。保证轧制的弹簧钢圆钢在空冷条件下获得珠光体加少量铁素体组织,冷加工时具有良好的塑、韧性,同时热处理后各项性能均能达到GB/T1222的要求,同时又降低了的热处理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是一种65Si2CrVA弹簧钢及其生产工艺,实施例1至实施例3的弹簧钢圆钢的成份如下表所示:序号CMnSiSPCrNiCuFe实施例10.560.691.520.0020.0200.200.050.12余量实施例20.530.681.540.0250.0180.230.060.15余量实施例30.600.701.560.0150.0190.210.070.14余量实施例30.520.671.530.0080.0170.220.060.13余量实施例1:电炉冶炼工序:红包无渣出钢,使出钢后C≥0.05%,P≤0.010%,S≤0.020%,定氧:[O]≤600ppm。LF精炼工序:精炼过程中采用铝脱氧,使用SiC,电石总量0.2~0.4%kg/t,钢水分3~5批次扩散脱氧,确保白渣时间≥15分钟;吹Ar压力为0.30~0.40Mpa,流量为50~110L/min,时间≥30min。真空脱气工序:真空度0.8毫巴以下,真空处理15~30分钟,破真空真空处理结束后,软吹时间10~30分钟,以促使夹杂物上浮,出钢温度控制在1450℃。连铸工序:液相线温度:1350℃,过热度:25~30℃,复滑脱率:30%。缓冷工序:钢材便放人缓冷坑,缓冷时间24h,出坑温度不大于150℃.棒材轧制工序:对连铸坯逐支检查,对有缺陷的连铸坯进行修磨处理;开轧温度1150℃;轧后空冷,钢温冷至530~580℃左右,钢表面无明显红热后打捆收集,堆冷至室温。热处理工序:其中回火温度为600℃,保温时间6~8h,空冷;淬火温度810℃,保温时间50min-100min,水冷。最后成型产品经过精检、性能检测、包装入库完成工序。实施例2:电炉冶炼工序:红包无渣出钢,使出钢后C≥0.05%,P≤0.010%,S≤0.020%,定氧:[O]≤600ppm。LF精炼工序:精炼过程中采用铝脱氧,使用SiC,电石总量0.2~0.4%kg/t,钢水分3~5批次扩散脱氧,确保白渣时间≥15分钟;吹Ar压力为0.30~0.40Mpa,流量为50~110L/min,时间≥30min。真空脱气工序:真空度0.8毫巴以下,真空处理15~30分钟,破真空真空处理结束后,软吹时间10~30分钟,以促使夹杂物上浮,出钢温度控制在1480℃。连铸工序:液相线温度:1350℃,过热度:25~30℃,复滑脱率:30%。缓冷工序:钢材便放人缓冷坑,缓冷时间30h,出坑温度不大于150℃.棒材轧制工序:对连铸坯逐支检查,对有缺陷的连铸坯进行修磨处理;开轧温度1050℃;轧后空冷,钢温冷至530~580℃左右,钢表面无明显红热后打捆收集,堆冷至室温。热处理工序:其中回火温度为610℃,保温时间6~8h,空冷;淬火温度810℃,保温时间50min-100min,水冷。最后成型产品经过精检、性能检测、包装入库完成工序。实施例3:电炉冶炼工序:红包无渣出钢,使出钢后C≥0.05%,P≤0.010%,S≤0.020%,定氧:[O]≤600ppm。LF精炼工序:精炼过程中采用铝脱氧,使用SiC,电石总量0.2~0.4%kg/t,钢水分3~5批次扩散脱氧,确保白渣时间≥15分钟;吹Ar压力为0.30~0.40Mpa,流量为50~110L/min,时间≥30min。真空脱气工序:真空度0.8毫巴以下,真空处理15~30分钟,破真空真空处理结束后,软吹时间10~30分钟,以促使夹杂物上浮,出钢温度控制在1500℃。连铸工序:液相线温度:1350℃,过热度:25~30℃,复滑脱率:30%。缓冷工序:钢材便放人缓冷坑,缓冷时间36h,出坑温度不大于150℃.棒材轧制工序:对连铸坯逐支检查,对有缺陷的连铸坯进行修磨处理;开轧温度1100℃;轧后空冷,钢温冷至530~580℃左右,钢表面无明显红热后打捆收集,堆冷至室温。热处理工序:其中回火温度为590℃,保温时间6~8h,空冷;淬火温度830℃,保温时间50min-100min,水冷。最后成型产品经过精检、性能检测、包装入库完成工序。实施例4:电炉冶炼工序:红包无渣出钢,使出钢后C≥0.05%,P≤0.010%,S≤0.020%,定氧:[O]≤600ppm。LF精炼工序:精炼过程中采用铝脱氧,使用SiC,电石总量0.2~0.4%kg/t,钢水分3~5批次扩散脱氧,确保白渣时间≥15分钟;吹Ar压力为0.30~0.40Mpa,流量为50~110L/min,时间≥30min。真空脱气工序:真空度0.8毫巴以下,真空处理15~30分钟,破真空真空处理结束后,软吹时间10~30分钟,以促使夹杂物上浮,出钢温度控制在1460℃。连铸工序:液相线温度:1350℃,过热度:25~30℃,复滑脱率:30%。缓冷工序:钢材便放人缓冷坑,缓冷时间25h,出坑温度不大于150℃.棒材轧制工序:对连铸坯逐支检查,对有缺陷的连铸坯进行修磨处理;开轧温度1150℃;轧后空冷,钢温冷至530~580℃左右,钢表面无明显红热后打捆收集,堆冷至室温。热处理工序:其中回火温度为600℃,保温时间6~8h,空冷;淬火温度825℃,保温时间50min-100min,水冷。最后成型产品经过精检、性能检测、包装入库完成工序。采用本发明的生产工艺生产的65Si2CrVA弹簧钢,热轧态拉伸性能如表1:序号抗拉强度,Mpa屈服强度,Mpa延伸率,%百缩率,%1102075012.630.02101063013.031.53103064012.829.54106059013.532.0热处理后拉伸性能如表2:序号抗拉强度,Mpa屈服强度,Mpa延伸率,%百缩率,%115208506.631.0215107307.031.9314907406.833.5416107607.532.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