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均质炉,属于大型铝锭均质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型铝锭(如长5m×宽2m×厚0.6m)为大型铸造件,铸造后其内部应力无法彻底释放,因表面硬度较高,加工成薄铝板时切削性能差,加工后的薄铝板力学性能不好,因而需要对其进行均质化处理,从而改善切削性能和力学性能,现有的均质化炉结构复杂,购买成本高,维护不便,无法针对大型铝锭进行均质,均质效果差,均质效率也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均质炉,可针对大型铝锭进行均质,均质效果好,均质效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维护方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均质炉,包括炉腔和炉体,所述炉腔为下端开口结构,并固定连接在地面上,前侧面设置有炉门,所述炉体安装在炉腔开口端,并与炉腔接触处保持密封,其上表面内设置有加热装置一。
优选的,上述炉腔两侧面设置有加热装置二。
优选的,上述加热装置二采用多条电阻加热管间隔均匀地安装在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前后两端固定连接在炉腔腔壁上,并与腔壁形成上下开口的加热腔。
优选的,上述炉腔顶部安装有排风机,所述排风机出气口通过回热管道连通到侧壁加热腔内。
优选的,上述炉腔通过多块支撑板间隔均匀地固定连接到地面上,支撑板将炉腔悬空。
优选的,上述加热装置一包括螺旋电阻加热丝和多条加热槽,所述每条加热槽内放置两条电阻加热丝,并将其置于炉体上表面。
优选的,上述炉体下设置有运输装置,所述运输装置包括轨道、滚轮和驱动电机,所述轨道安装在炉腔下,并向炉门方向延伸出一段距离,延伸段距离大于炉体长度,所述滚轮通过转动轴和轴承座连接到炉体下表面,所述转动轴通过链轮链条传动机构连接到变速箱输出轴,所述变速箱固定安装在炉体下表面,其输入轴连接到驱动电机输出轴。
优选的,上述炉门包括支撑架、门体和悬吊机构,所述支撑架为门框结构,其固定连接在炉腔前侧面,其两立柱内侧设置有滑道,所述门体两侧设置有导向轮,其顶部连接有驱动门体上下移动的悬吊机构,所述导向轮嵌入到滑道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封闭的腔体和炉体上进行加热,将多块大型铝锭保持间隙地堆放在炉体上,同时实现了多块大型铝锭的均质化,均质效果好,均质效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维护方便,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针对大型铝锭进行均质、且均质效果差、效率低、结构复杂和维护不便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采用侧壁设置加热装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加热温度温升效率,且保持大型铝锭的受热更加均匀,均质效果更好;
(3)在顶面设置排风机,并将热风引回到均质腔体内,一方面,能够让均质炉内的热气流进行循环流动,从而提高均质腔体内的温度更加均匀,另一方面,通过循环的方式实现热流回流,让热能利用率更高,节能效果更好;
(4)采用运输装置将炉体从炉腔内运进运出,方便大型铝锭的装卸,操作更方便更省时省力;
(5)针对大型铝锭的均质,其均质腔体很大,则炉门也会很大,通过悬吊装置将炉门吊起或放下,实现炉门的开启或关闭,能够减少炉门开启时的空间占用,操作人员更安全,操作也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炉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炉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炉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壁加热装置二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炉体运输装置驱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介绍。
实施例1:如图1-图6所示,一种均质炉,包括炉腔1和炉体2,所述炉腔1为下端开口结构,并固定连接在地面上,前侧面设置有炉门3,所述炉体2安装在炉腔1开口端,并与炉腔1接触处保持密封,其上表面内设置有加热装置一4。
优选的,上述炉腔1两侧面设置有加热装置二5,加热装置二5采用多条电阻加热管6间隔均匀地安装在支撑板7上,支撑板7前后两端固定连接在炉腔1腔壁上,并与腔壁形成上下开口的加热腔8。
优选的,上述炉腔1顶部安装有排风机9,排风机9出气口通过回热管道10连通到侧壁加热腔8内,排风机9设置四个,对称间隔均匀分布在炉腔1顶侧。
优选的,上述炉腔1通过多块支撑板11间隔均匀地固定连接到地面上,支撑板11将炉腔1悬空,通过悬空的炉腔,能够方便将炉体通过运输装置运进运出,保证炉腔的有效利用空间,且需要散热时,也能够提高散热效率,另外也方便均质炉的电缆敷设和布置。
优选的,上述加热装置一4包括螺旋电阻加热丝12和多条加热槽13,每条加热槽13内放置两条电阻加热丝12,并将其置于炉体2上表面,每条加热槽内的电阻加热丝12还设置有多个间隔均匀放置的压块28,能够保证螺旋的电阻加热丝12保持伸直状态,每条加热槽13采用耐火砖砌成,能够承载高温,加热槽13上放置有传热压板29,传热压板29上还设置有支撑条30,支撑大型铝锭,保持热气流顺着间隙流出,耐火砖砌成的多条加热槽13构成加热炉,加热炉嵌入到炉体2的支撑台31上,支撑台31上表面设置有嵌入凹槽32,凹槽32底面设置有耐火保温层33,耐火保温层33采用石棉,支撑台31包括支撑框架34和固定连接在支撑框架34上表面的钢板35,支撑框架34采用工字钢和槽钢焊接而成。
优选的,上述炉体2下设置有运输装置14,运输装置14包括轨道15、滚轮16和驱动电机17,轨道15安装在炉腔1下,并向炉门3方向延伸出一段距离,延伸段距离大于炉体2长度,滚轮16通过转动轴18和轴承座19连接到炉体2下表面,转动轴18通过链轮链条传动机构20连接到变速箱21输出轴,变速箱21固定安装在炉体2下表面,其输入轴连接到驱动电机17输出轴。
优选的,上述炉门3包括支撑架22、门体23和悬吊机构24,支撑架22为门框结构,其固定连接在炉腔1前侧面,其两立柱25内侧设置有滑道26,门体23两侧设置有导向轮27,其顶部连接有驱动门体23上下移动的悬吊机构24,导向轮27嵌入到滑道26内滚动,滑到26采用两槽钢面对面对称焊接而成。
上述支撑架22包括两立柱25和固定连接在两立柱25顶端的横梁36,横梁36两端都延伸出立柱一段,立柱25采用三条槽钢焊接而成,两条槽钢的内槽面对面并将其焊接到另一槽钢的两侧面,形成截面为U型结构的立柱25。立柱内侧面为光面。
上述悬吊机构24包括钢丝饶线筒37、钢丝缠绕电机38和钢丝缠绕系统39,钢丝饶线筒37通过轴承座连接在横梁36右侧延伸段上,钢丝绕线电机38通过变速器40连接到钢丝绕线筒37上,变速器40固定连接在横梁36上,钢丝缠绕系统39包括连接钢丝饶线筒37的钢丝一41、双槽的定滑轮一42、双槽的定滑轮二43、定滑轮三44和双线钢丝45,定滑轮一42安装在右侧立柱25中偏下部位,定滑轮二43安装在横梁36上,位于右侧立柱25正上方靠左,定滑轮三44安装在横梁36上,位于左侧立柱25正上方靠右,钢丝一41一端缠绕造钢丝饶线筒37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横梁36上,通过带挂钩的动滑轮46连接到双线钢丝45一端,双线钢丝45的两钢丝缠绕在定滑轮一42的双槽后绕到定滑轮二43的双槽上,双线钢丝45的一条钢丝绕过定滑轮二43后直接固定连接到门体23上端面靠右侧,其另一条绕到定滑轮三44后直接固定连接到门体23上端面靠左侧,定滑轮2和定滑轮三44绕后的钢丝相对门体23纵向中心对称。
上述炉腔1前端面和底部设置有采用石棉制作的弹性密封环47,通过密封环能够保证与炉门3和炉体2保持密封,底部密封环47为U型结构,其宽度略小于炉门3宽度,前端面密封环47凸出炉腔1前端面一段,从而可以保证与炉门3的密封。
实施例2:一种大型铝锭均质炉的操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多块大型铝锭通过行车将其置于炉腔外的炉体上表面,每两块大型铝锭间保持间隙;
(2)将炉体通过驱动电机输送到炉腔内,当炉体移动到指定位置时,通过插接的方式接通炉体上加热装置的电源;
(3)放下通过悬吊机构放下炉门;
(4)设定均质温度参数和均质时间,启动炉体上的加热装置一和炉腔侧壁的加热装置二进行升温;
(5)当温度达到指定温度时,保持恒温均质到设定的指定时间;
(6)关闭加热装置一和加热装置二,自然冷却降温到室温,打开炉门取出大型铝锭。
优选的,上述加热装置一和加热装置二启动后,通过炉腔顶部的均匀布置的四个排风机将下部产生的热气传输到两侧加热腔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