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装置及采用该种冷却装置的热处理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9250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冷却装置及采用该种冷却装置的热处理生产线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冷却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及采用该种冷却装置的热处理生产线。



背景技术:

热处理是指物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方式。在热处理后,物料需要进行淬火加工,淬火加工的实质是将加热后的物料放入低温的液体中,使物料发生快速的冷却,从而获得高硬度的表面。

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106011408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热处理冷却工艺生产线,包括用于进行热处理的网带炉,热处理后的物料从网带炉的开口处被移动的网带移动至水槽内,从而进行淬火工作,然后水槽底部的提升机构将冷却后的物料移动继续运输。但是这种冷却方式只适用于逐渐下料的热处理设备,对于回转式热处理炉等设备而言,其热处理的中间物料是成批完成的,如果将大量高温的中间物料投入水槽中,物料散落在水槽的提升机构以外,难以将物料收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批量冷却和收集的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地面以下的水槽,所述水槽向上形成供物料下落的开口,所述水槽内设置有用于承载物料的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与开口配合的进料口,所述箱体的表面分布有供液体进出且防止物料掉落的通孔,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用于将箱体从开口取出的提起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批量热处理后的物料可以倾倒入开口内,箱体上的进料口起到了承接物料的作用,水槽内的液体通过通孔进入到箱体内,落入箱体内的物料与液体进行热交换冷却,通过时由于物料可以全部落入箱体内,防止了物料的散落和遗落,可以一次对大量物料进行冷却,同时冷却效率较快;箱体通过设置在两侧的提起部被提起,在提起的过程中,箱体内的液体通过通孔回流至水槽内,避免卸料过程中,箱体内残余液体影响卸料和物料的干燥;在液体回流的过程中,液体充分与物料接触,进一步对物料进行降温。

作为优选,所述开口的侧面转动连接有用于打开和闭合开口的挡板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在热处理中,操作者误踏入开口内,掉入较深的水槽,造成危险;在热处理的过程中,通过挡板部关闭开口,还能起到避免水蒸气向外蒸发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挡板部包括分别转动连接在开口相对两侧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开口的铰接位置在高度方向上低于第二挡板与开口的铰接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关闭开口的过程中,由于第一挡板与开口的铰接位置在高度方向上低于第二挡板与开口的铰接位置,所以彼此可以相互堆叠,进一步加强了挡板部的承载能力,从而支撑使用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挡板朝向开口的一面凸起形成落料轨道,所述落料轨道与开口的侧壁抵接,所述落料轨道包括用于承接物料的承接口和供物料下落的落料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落料轨道是凸起形成的,加强了第一挡板的结构强度和支撑能力,在落料轨道上设置有承接物料的承接口,从而物料通过承接口向落料口方向掉落,承接口、落料口和落料轨道相互配合,对撞击至第一挡板上的物料起到了导向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提起部包括分别转动连接在进料口相对两侧的转动框,所述转动框呈三角形,所述转动框的框边与进料口的侧壁平行设置,所述进料口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转动框的框边转动连接的铰接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箱体装载物料的过程中,转动框分别向两侧转动,使转动框与地面接触,当箱体向下移动的过程中,转动框对箱体提供了一定的向上支撑力,在装卸物料时,转动框向上转动,三角形的转动框的锐角相对设置,在吊取装置吊取时,受力分散地更加均匀,防止箱体在吊取的过程中,箱体发生左右的摇晃。

作为优选,所述箱体的底部向下倾斜,所述箱体的侧壁相对于箱体底部倾斜的一侧设置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上设置有打开和关闭下料口的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卸料过程中,将箱体翻倒,将物料从进料口方向倒出;通过将盖板打开,物料通过重力的作用,向下料口方向掉出,卸料更加方便,倾斜设置的箱体底部起到了导向的作用,同时与直接在底部开口相区别,避免物料瞬间掉落,发生撞击和磨损,通过倾斜设置的箱体底部和下料口相互配合,使得物料逐渐下落,避免磨损。

作为优选,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插孔,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第一插孔对应的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孔上滑移连接有插入第一插孔的栓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栓件插入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内后,起到了固定盖板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批量冷却和收集的热处理生产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热处理生产线,包括能向下转动的回转炉和行吊,包括权利要求3-7任一条所述的冷却装置,所述回转炉包括出料口,所述开口位于出料口下方,所述行吊上设置有与提起部配合的固定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作为优选,所述开口上方设置有吸风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风装置不仅能够吸除物料在淬火冷却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水蒸气,吸风装置还能吸除回转炉在加热过程中散发的浓烟,减少环境的污染。

作为优选,所述回转炉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限制第一挡板向回转炉转动的倾斜格挡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格挡部使得第一挡板呈倾斜设置,回转炉向下转动时进行下料,批量的物料之间会相互撞击,倾斜格挡部使第一挡板向开口方向倾斜,起到了格挡的作用,避免物料向底座方向飞出;同时倾斜的第一挡板使物料撞击在第一挡板上后,向开口方向掉落,进行下料。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箱体通过设置在两侧的提起部被提起,在提起的过程中,箱体内的液体通过通孔回流至水槽内,避免卸料过程中,箱体内残余液体影响卸料和物料的干燥;在液体回流的过程中,液体充分与物料接触,进一步对物料进行降温。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和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实施例1中的水槽的位置,同时体现实施例3中的回转炉、行吊的位置;

图2是图1所示A部放大示意图,用于体现凸起和落料轨道的结构;

图3是实施例1的水槽的剖面示意图,用于体现箱体的底部倾斜状态;

图4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金属网的设置位置;

图5是图4所示B部放大示意图,用于体现盖板的结构;

图6是图4所示C部放大示意图,用于体现实施例3中倾斜格挡部的位置。

图中,1、冷却装置;11、地面;12、水槽;13、开口;14、通孔;15、第一挡板;16、第二挡板;17、落料轨道;171、承接口;172、落料口;2、提起部;21、转动框;22、铰接座;3、箱体;31、进料口;32、下料口;33、盖板;34、第一插孔;35、第二插孔;36、栓件;37、凸块;38、凸起;38、金属加强板;39、金属网;4、回转炉;41、行吊;42、出料口;43、固定部;44、吸风装置;45、倾斜格挡部;46、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冷却装置1,包括设置在地面11以下的水槽12,为了防止水渗入水泥制成的水槽12的侧壁内,水槽12的侧壁由金属制成,水槽12上连通有进水口和设置在水槽12底部的排水口,水槽12向上形成有与外部连通且供物料下落的开口13。

如图3所示,在水槽12内设置有箱体3,箱体3的底部与水槽12的底部接触,起到了支撑箱体3的作用,箱体3的侧壁与水槽12的侧壁相接触,防止箱体3在水槽12内发生倾倒。

如图3所示,箱体3向上具有一个供物料进入的进料口31,进料口31的形状与水槽12的开口13形状相互配合,如图1至图3所示,在箱体3的进料口31的相对两个边线上分别设置有两个铰接座22,相邻的铰接座22上铰接有三角形的转动框21,同时转动框21的框边与进料口31的侧壁平行,即转动框21的同一条框边设置在相邻的铰接座22上,当箱体3设置在水槽12内时,转动框21可向外转动至地面11上,起到支撑箱体3的作用,当箱体3需要从水槽12中取出时,转动框21相对转动,形成提起部2,供行吊41等设备提起。

如图1和图2所示,箱体3的侧壁可由金属板制成,金属板上设置有防止物料掉落的通孔14,通孔14的大小可供液体流动,同时通孔14小于物料的大小,防止物料从通孔14中落出,箱体3周向的侧壁由四块金属板围成。

如图3所示,箱体3的底部由金属板制成,同时箱体3的底部向下倾斜,在箱体3靠近箱体3底部的一侧面设置有下料口32,如图4和图5所示,箱体3的侧壁上铰接有盖板33,盖板33起到了盖合和打开下料口32的作用,在盖板33和箱体3的侧壁上凸出形成有凸块37,盖板33的凸块37上设置有第二插孔35,箱体3的凸块37上设置有第一插孔34,箱体3上的凸块37插入第二插孔35内,在第一插孔34内插入一L型的栓件36,起到了将盖板33固定在箱体3侧壁上的作用。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水槽12的开口13上设置有用于挡住开口13的挡板部,挡板部包括矩形的第一挡板15和第二挡板16,第一挡板15和第二挡板16分别铰接在水槽12开口13内的相对两侧壁上,同时第一挡板15与侧壁铰接的位置低于第二挡板16与侧壁铰接的位置;如图2所示,在第一挡板15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两条凸起38,凸起38向上延伸形成承接物料的承接口171,凸起38向开口13的方向延伸形成供物料向开口13内掉落的落料口172,落料口172的大小小于承接口171的大小;在第一挡板15转动至关闭开口13时,凸起38在落料口172的位置能与开口13的侧壁抵接,从而起到了限制第一挡板15继续向内转动的作用。

实施例2:一种冷却装置1,如图4和图5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2中箱体3的侧壁由金属网39制成,金属网39的网孔即供液体进出同时防止物料掉落的通孔14,为了加强箱体3侧壁的结构强度,在箱体3的侧壁上设置有支撑金属网39的金属加强板38,同时金属加强板38与箱体3的底板连接。

实施例3: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热处理生产线,其设置在地面11上,生产线包括设置在厂房顶部的行吊41,在地面11上设置有回转炉4和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的冷却装置1,回转炉4包括底座46,底座46设置在水槽12开口13的一侧,回转炉4在底座46上转动连接,回转炉4包括出料口42,出料口42在回转炉4向下转动后,能够对准开口13进行下料。

如图6所示,在底座46上设置有限制第一挡板15向回转炉4转动的倾斜格挡部45,倾斜格挡部45为一倾斜设置在底座46上的挡板,供第一挡板15斜向设置。

如图4所示,在车间的顶部设置有行吊41,行吊41上设置有固定部43,固定部43为带有钩子的电葫芦,钩子能够勾起提起部2,同时在电葫芦的作用下,行吊41可以将箱体3吊起。

如图4所示,在车间的顶部还设置有吸风装置44,吸风装置44包括设置在出料口42和开口13正上方的吸风通道,吸风通道连通有吸气泵。

实施例3的工作原理为:在热处理生产线不使用时,通过将第一挡板15和第二挡板16向开口13方向旋转,起到了封闭开口13的作用,使得操作者可以踏过水槽12,避免落入水槽12内;在热处理过程中,将第二挡板16打开,再将第一挡板15旋转至倾斜格挡部45上,将物料投入回转炉4内,吸风装置44动作,将回转炉4加热时产生的气体吸除,同时将开口13内箱体3的转动框21向两侧转动,打开进料口31,在回转炉4加热结束后,关闭回转炉4,打开出料口42,回转炉4向开口13倾斜卸料,物料从进料口31进入箱体3内冷却,同时产生的水蒸气被吸气装置吸除,然后旋转转动框21,使两个转动框21处于相对状态,然后行吊41上的吊钩吊起箱体3,移动至水槽12外,操作者拔出栓体,物料均匀落下进行卸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