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壳体的加工方法及治具。
背景技术:
对于金属壳体,其表面为了形成线纹,通常会采用拉丝工艺来形成。然而,拉丝工艺在平面上比较容易实现,对于较复杂的曲面,由于采用拉丝工艺,会使得相邻曲面之间的棱线被磨损掉而导致踏边且变得模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壳体的加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复杂曲面的金属壳体表面的棱线由于采用拉丝工艺而使得棱线磨损掉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金属壳体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至少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一棱线;
提供加工治具,所述加工治具用于辅助拉丝装置对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进行拉丝处理时使用,且所述加工治具至少包括用于盖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治具以及用于盖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治具;
遮蔽处理,利用所述第一治具和所述第二治具分别先后紧密覆盖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拉丝处理,利用所述拉丝装置先后对未覆盖住的所述第二表面和第一表面进行拉丝处理,以确保所述第一棱线不被所述拉丝装置磨损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金属壳体的加工治具,所述金属壳体至少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一棱线,所述加工治具用于辅助拉丝装置对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进行拉丝处理时使用,且所述加工治具至少包括用于盖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治具以及用于盖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治具;拉丝过程中,利用所述第一治具和所述第二治具分别先后紧密覆盖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并利用所述拉丝装置先后对未覆盖住的所述第二表面和第一表面进行拉丝处理,以确保所述第一棱线不被所述拉丝装置磨损掉。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该金属壳体的加工方法利用所述第一治具和所述第二治具先后紧密覆盖所述金属壳体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并利用所述拉丝装置先后对未覆盖的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一表面进行拉丝处理,以保证在对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进行先后拉丝处理过程中,不磨损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一棱线,以保证所述第一棱线在拉丝处理后仍清晰锐利,以完整表现对金属壳体的原始设计意图,增加对金属壳体的表现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待表面处理的金属壳体结构;
图2是图1中金属壳体结构与对应辅助所述金属壳体进行表面处理的第一治具、第二治具和第三治具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金属壳体10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金属壳体10,所述金属壳体10至少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第一表面12和第二表面14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表面12和所述第二表面14之间的第一棱线15;
提供加工治具,所述加工治具用于辅助拉丝装置(未图示)对所述第一表面12和所述第二表面14进行拉丝处理时使用,且所述加工治具至少包括用于盖设于所述第一表面12上的第一治具20以及用于盖设于所述第二表面14上的第二治具30;
遮蔽处理,利用所述第一治具20和所述第二治具30分别先后紧密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2和所述第二表面14;
拉丝处理,利用所述拉丝装置先后对未覆盖住的所述第二表面14和第一表面12进行拉丝处理,以确保所述第一棱线15不被所述拉丝装置磨损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金属壳体10的加工方法利用所述第一治具20和所述第二治具30先后紧密覆盖所述金属壳体10的所述第一表面12和所述第二表面14,并利用所述拉丝装置先后对未覆盖的所述第二表面14和所述第一表面12进行拉丝处理,以保证在对所述第一表面12和所述第二表面14进行先后拉丝处理过程中,不磨损所述第一表面12和所述第二表面14之间的第一棱线15,以保证所述第一棱线15在拉丝处理后仍清晰锐利,以完整表现对金属壳体10的原始设计意图,增加对金属壳体10的表现力。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壳体10的材料为铝合金、铝镁合金、钛合金、不锈钢或者镁锂合金。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壳体10用作蓝光DVD的前面板,尤其是HIFI级别高端蓝光DVD的前面板。
在拉丝处理过程中,先利用所述第一治具20和所述第二治具30先后遮挡对应的所述第一表面12和所述第二表面14,即当所述第一治具20紧密覆盖于所述第一表面12上以完全遮挡住所述第一表面12时,移出覆盖于所述第二表面14上的所述第二治具30并利用所述拉丝装置对所述第二表面14进行拉丝处理,当所述第二治具30紧密覆盖于所述第二表面14上以完全遮挡住所述第二表面14时,移出覆盖于所述第一表面12上的所述第一治具20并利用所述拉丝装置对所述第一表面12进行拉丝处理,以使所述拉丝装置在对所述第一表面12和所述第二表面14进行拉丝处理过程中不磨损所述第一棱线15,保证所述第一棱线15的锐利清晰。
需要说明的是,对所述第一表面12和所述第二表面14进行拉丝处理的顺序不做限制,只需要对所述第一表面12和所述第二表面14有先后次序就行,例如,在对第一表面12进行拉丝处理时,第二治具30遮挡住所述第二表面14以保护所述第一棱线15不受所述拉丝装置的磨损;同样地,在对所述第二表面14进行拉丝处理时,所述第一治具20遮挡住所述第一表面12以保护所述第一棱线15不受所述拉丝装置的磨损,这样,使得在拉丝处理完后,所述第一棱线15都能够清晰锐利。
请参照图2,进一步地,在遮蔽处理的步骤中,所述第一治具20紧邻所述第一棱线15设置的第一侧棱22与所述第一棱线15重合,和/或者,所述第二治具30紧邻所述第一棱线15设置的第二侧棱32与所述第一棱线15重合。也就是说,在遮蔽处理过程中,所述第一治具20紧邻所述第一棱线15设置的第一侧棱22和/或者所述第二治具30紧邻所述第一棱线15设置的第二侧棱32与所述第一棱线15重合。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治具20覆盖于所述第一表面12上时,所述第一治具20的所述第一侧棱22与所述第一棱线15重合,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所述拉丝装置在对所述第二表面14进行拉丝处理时而不对所述第一棱线15造成磨损;同样地,所述第二治具30覆盖于所述第二表面14上时,所述第二治具30的所述第二侧棱32与所述第一棱线15重合,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所述拉丝装置在对所述第一表面12进行拉丝处理时而不对所述第一棱线15造成磨损。当所述第一治具20和所述第二治具30同时覆盖在所述第一表面12和所述第二表面14上时,所述第一侧棱22和所述第二侧棱32与所述第一棱线15重合,以保证先后对所述第一表面12和所述第二表面14进行拉丝处理时,对所述第一棱线15起到不被磨损的保护作用。
请参照图2,进一步地,在拉丝处理的步骤中,所述拉丝装置利用其磨料对所述第一表面12或者所述第二表面14一次整体摩擦获得拉丝。利用所述磨料对所述第一表面12或者所述第二表面14进行一次性整体摩擦获得拉丝,优选地,所述磨料为砂带或者不织布等软性材料,不限于此。所述拉丝装置可以是平压式砂带或者不织布辊刷,利用砂带和辊刷进行摩擦和辊刷形成拉丝线条。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金属壳体的加工治具,用于对所述金属壳体10表面进行处理。所述金属壳体10至少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第一表面12和第二表面14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表面12和所述第二表面14之间的第一棱线15,如图1所示,所述加工治具用于辅助拉丝装置(未图示)对所述第一表面12和所述第二表面14进行拉丝处理时使用,且所述加工治具至少包括用于盖设于所述第一表面12上的第一治具20以及用于盖设于所述第二表面14上的第二治具30;拉丝过程中,利用所述第一治具20和所述第二治具30分别先后紧密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2和所述第二表面14,并利用所述拉丝装置先后对未覆盖住的所述第二表面14和第一表面12进行拉丝处理,以确保所述第一棱线15不被所述拉丝装置磨损掉,如图2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金属壳体10的加工治具利用所述第一治具20和所述第二治具30先后紧密覆盖所述金属壳体10的所述第一表面12和所述第二表面14,并利用所述拉丝装置先后对未覆盖的所述第二表面14和所述第一表面12进行拉丝处理,以保证在对所述第一表面12和所述第二表面14进行先后拉丝处理过程中,不磨损所述第一表面12和所述第二表面14之间的第一棱线15,以保证所述第一棱线15在拉丝处理后仍清晰锐利,以完整表现对金属壳体10的原始设计意图,增加对金属壳体10的表现力。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壳体10的材料为铝合金、铝镁合金、钛合金、不锈钢或者镁锂合金。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壳体10用作蓝光DVD的前面板,尤其是HIFI级别高端蓝光DVD的前面板。
在拉丝处理过程中,先利用所述第一治具20和所述第二治具30先后遮挡对应的所述第一表面12和所述第二表面14,即当所述第一治具20紧密覆盖于所述第一表面12上以完全遮挡住所述第一表面12时,移出覆盖于所述第二表面14上的所述第二治具30并利用所述拉丝装置对所述第二表面14进行拉丝处理,当所述第二治具30紧密覆盖于所述第二表面14上以完全遮挡住所述第二表面14时,移出覆盖于所述第一表面12上的所述第一治具20并利用所述拉丝装置对所述第一表面12进行拉丝处理,以使所述拉丝装置在对所述第一表面12和所述第二表面14进行拉丝处理过程中不磨损所述第一棱线15,保证所述第一棱线15的锐利清晰。
需要说明的是,对所述第一表面12和所述第二表面14进行拉丝处理的顺序不做限制,只需要对所述第一表面12和所述第二表面14有先后次序就行,例如,在对第一表面12进行拉丝处理时,第二治具30遮挡住所述第二表面14以保护所述第一棱线15不受所述拉丝装置的磨损;同样地,在对所述第二表面14进行拉丝处理时,所述第一治具20遮挡住所述第一表面12以保护所述第一棱线15不受所述拉丝装置的磨损,这样,使得在拉丝处理完后,所述第一棱线15都能够清晰锐利。
请参照图1和图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治具20包括紧邻所述第一棱线15设置的第一侧棱22,所述第二治具30包括紧邻所述第一棱线15设置的第二侧棱32,所述第一侧棱22于所述第一治具20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2时与所述第一棱线15重合,和/或者,所述第二侧棱32于所述第二治具30覆盖所述第二表面14时与所述第一棱线15重合。换句话说,所述第一治具20和/或者所述第二治具30覆盖于所述第一表面12和/或者所述第二表面14时,所述第一侧棱22和/或者所述第二侧棱32与所述第一棱线15重合。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治具20覆盖于所述第一表面12上时,所述第一治具20的所述第一侧棱22与所述第一棱线15重合,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所述拉丝装置在对所述第二表面14进行拉丝处理时而不对所述第一棱线15造成磨损;同样地,所述第二治具30覆盖于所述第二表面14上时,所述第二治具30的所述第二侧棱32与所述第一棱线15重合,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所述拉丝装置在对所述第一表面12进行拉丝处理时而不对所述第一棱线15造成磨损。当所述第一治具20和所述第二治具30同时覆盖在所述第一表面12和所述第二表面14上时,所述第一侧棱22和所述第二侧棱32与所述第一棱线15重合,以保证先后对所述第一表面12和所述第二表面14进行拉丝处理时,对所述第一棱线15起到不被磨损的保护作用。
请参照图1和图2,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壳体10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表面14相邻设置且与所述第二表面14形成第二棱线18的第三表面16,所述加工治具还包括盖设于所述第三表面16上的第三治具40,所述第三治具40包括紧邻所述第二棱线18设置的第三侧棱42,所述第二治具30还包括紧邻所述第二棱线18设置的第四侧棱34,所述第三侧棱42于所述第二治具30覆盖所述第二表面14时与所述第二棱线18重合,和/或者,所述第四侧棱34于所述第三治具40覆盖所述第三表面16时与所述第二棱线18重合。换句话说,所述第二治具30和/或者所述第三治具40覆盖于所述第二表面14和/或者所述第三表面16时,所述第三侧棱42和/或者所述第四侧棱34与所述第二棱线18重合。可以理解地,所述金属壳体10的所述第二表面14位于所述第一表面12和所述第三表面16之间,或者,所述第三表面16与所述第一表面12和所述第二表面14形成所述第二棱线18。在保护所述第二棱线18不受拉丝装置磨损的过程中,对所述第二表面14进行拉丝处理时,所述第一治具20和所述第三治具40均应该分别将所述第一表面12和所述第三表面16遮挡住,以使所述第一治具20的所述第一侧棱22与所述第一棱线15重合以及所述第三治具40的所述第三侧棱42与所述第二棱线18重合;对所述第三表面16进行拉丝处理时,至少将所述第二治具30覆盖所述第二表面14以使所述第四侧棱34与所述第二棱线18重合,具体地,当所述第二侧棱32与所述第四侧棱34相对时,所述第二治具30覆盖住所述第二表面14以使所述第二侧棱32与所述第一棱线15重合以及所述第四侧棱34与所述第二棱线18重合,这样,可以同时或者单独对所述第一表面12和所述第三表面16进行拉丝处理,当所述第二侧棱32与所述第四侧棱34相邻设置时,所述第二治具30覆盖住所述第二表面14以使所述第二侧棱32与所述第一棱线15重合以及所述第四侧棱34与所述第二棱线18重合,此时,所述第一治具20覆盖住所述第一表面12以使所述第一侧棱22与所述第一棱线15重合且临近所述第二棱线18的侧棱与所述第二棱线18重合,这样,单独对所述第三表面16进行拉丝处理。
当所述金属壳体10存在多个表面时,仍然可以采用上述方式进行拉丝处理。
请参照图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治具30从所述第二侧棱32至所述第四侧棱34之间的厚度由中间向所述第二侧棱32和所述第四侧棱34逐渐减小。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二表面14为弧面,例如,内凹弧面,所述第二治具30与所述第二表面14贴合的表面为与第二表面14适配的弧面,且该弧面为外凸弧面,这样,所述第二治具30的截面从中间向所述第二侧棱32和所述第四侧棱34的厚度逐渐变薄。所述第一表面12和所述第三表面16也均为弧面,例如,内凹面,所述第一治具20与所述第一表面12贴合的表面为与所述第一表面12适配的弧面,该弧面为外凸弧面,所述第三治具40与所述第三表面16贴合的表面为与所述第三表面16适配的弧面,该弧面为外凸弧面。
请参照图2,进一步地,所述拉丝装置包括对所述第一表面12或者所述第二表面14一次整体摩擦获得拉丝的磨料。利用所述磨料对所述第一表面12或者所述第二表面14进行一次性整体摩擦获得拉丝,优选地,所述磨料为砂带或者不织布等软性材料,不限于此。所述拉丝装置可以是平压式砂带或者不织布辊刷,利用砂带和辊刷进行摩擦和辊刷形成拉丝线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