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变形铸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3294阅读: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变形铸件。



背景技术:

铸造领域中,使用v法铸造而成的一种铸件产品,其具有两侧壁,两侧壁之间形成开口,该种铸件铸造出来后,经划线检测,约45%变形量很差,特别对于大开口的铸件更为明显,造成大量产品报废回炉,增加制造成本;另外在铸造过程需要在铸件上设置切割块,以便后续气割后保证铸件的完整性,但现有切割块的侧壁与铸件主体边缘重合,这样在气割去除切割块时不容易找准气割的位置,很容易将铸件破坏,切割块上的切割块末端与铸件平面相切,气割时极不容易切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变形铸件,增加产品成品率,且气割时容易找到位置、不会损伤铸件本体。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变形铸件,包括铸件主体和设置在铸件主体上的切割块,所述铸件主体具有两侧壁,两侧壁之间形成开口,两侧壁之间设置有若干条沿纵向延伸、且均匀分布的横向加强筋,该横向加强筋与所述铸件主体一体铸造成型,所述切割块上的切割块侧壁与铸件主体上边缘的距离为12-16mm,所述切割块末端在铸件主体上的高度为5-7mm。

作为优选,所述切割块侧壁与铸件主体上边缘的距离为16mm。

作为优选,所述切割块末端在铸件主体上高度为7mm。

作为优选,所述横向加强筋的横截面为矩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横向加强筋的设置,使得铸件的变形量降低,大大减少产品报废率,降低了产品成本;切割块侧壁与铸件边缘具有一定距离,保证气割时容易找到气割的位置,而且切割块末端在铸件上具有一定高度,使得气割时容易割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铸件主体;2、横向加强筋;3、切割块;31、切割块侧壁;32、切割块末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防变形铸件,包括铸件主体1和设置在铸件主体1上的切割块3,所述铸件主体1具有两侧壁,两侧壁之间形成开口,两侧壁之间设置有若干条沿纵向延伸、且均匀分布的横向加强筋2,该横向加强筋2与所述铸件主体1一体铸造成型,所述横向加强筋2的横截面为矩形。由于横向加强筋2的设置,使得铸件的变形量降低,大大减少产品报废率,降低了产品成本。

所述切割块3上的切割块侧壁31与铸件主体1上边缘的距离为12-16mm,所述切割块末端32在铸件主体1上的高度为5-7mm。所述切割块侧壁31与铸件主体1上边缘的距离为16mm,所述切割块末端32在铸件主体1上高度为7mm。

切割块侧壁31与铸件边缘具有一定距离,保证气割时容易找到气割的位置,而且切割块末端32在铸件上具有一定高度,使得气割时容易割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变形铸件,包括铸件主体和设置在铸件主体上的切割块,所述铸件主体具有两侧壁,两侧壁之间形成开口,两侧壁之间设置有若干条沿纵向延伸、且均匀分布的横向加强筋,该横向加强筋与所述铸件主体一体铸造成型,所述切割块上的切割块侧壁与铸件主体上边缘的距离为12‑16mm,所述切割块末端在铸件主体上的高度为5‑7mm。由于横向加强筋的设置,使得铸件的变形量降低,大大减少产品报废率,降低了产品成本;切割块侧壁与铸件边缘具有一定距离,保证气割时容易找到气割的位置,而且切割块末端在铸件上具有一定高度,使得气割时容易割除。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市凯发光明铸件厂(普通合伙)
技术研发日:2017.11.24
技术公布日:2018.03.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