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锭无蜂窝浇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6318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铸锭无蜂窝浇铸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铸锭无蜂窝浇铸装置。



背景技术:

铸造是获得机械产品毛坯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机械工业重要的基础工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国的铸造业现状是产量大,年产铸件约1200万吨,厂点多,达2.3-2.6万多个,铸造业的从业人员在120万人以上,我国铸造业的一大特点是以前的乡镇企业到现在的微小企业和家庭式企业的快速成长,成为我国铸造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占全国铸件总量的50-60%。

铸件加工余量大。由于缺乏科学的设计指导,工艺设计人员凭经验难以控制变形问题,铸造的加工余量一般比国外大1—3倍。加工余量大,铸件的能耗和原材料消耗严重,加工周期长,生产效率低,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铸锭无蜂窝浇铸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铸锭无蜂窝浇铸装置,包括底板、箱体、动力轴、动力电机、齿条框、缺齿轮、料道、振动体、铸模,所述底板的左端固接箱体,其右端固接振动体,振动体上方连接铸模,所述箱体内设有齿条框,齿条框的对称内齿条与缺齿轮啮合,缺齿轮套接动力轴,动力轴贯穿箱体,其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其另一端连接动力电机,动力电机安装在箱体侧面,所述齿条框的两侧的支架连接料道底面。

进一步,所述的动力轴上连接两个缺齿轮。

进一步,所述的箱体内设有两个齿条框。

进一步,所述的齿条框包括支架、直齿条,所述齿条框的两侧直框连接支架,支架贯穿所述箱体后,其顶端连接料道底面,所述支架呈L型对称设置在齿条框的两侧,所述直齿条设在齿条框的上下两个直边内侧。

进一步,所述振动体内设有弹簧。

进一步,所述的所述的料道的出口位于铸模的正上方。

进一步,将融熔状的金属液倒在料道内,启动动力电机,将带动动力轴及固接的缺齿轮转动,缺齿轮与齿条框下方的齿啮合,齿条框向一侧位移,并通过支架带动料道向一侧位移,反之,缺齿轮与齿条框上方的齿啮合,齿条框向另一侧位移,并通过支架带动料道向另一侧位移,从而实现料道的出料口在铸模的往复位移,保证了铸模内铸锭表面的平整度,降低了其加工余量,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料道下方的往复摆动带动料道出口在铸模上摆动,促使铸锭平整,避免倾斜面的产生,同时振动体内的弹簧在对铸模振动有缓冲保护功能,避免了铸模的加快损坏,尤其是能保证铸锭无气孔等缺陷,料道下方的往复摆动通过缺齿轮与齿条啮合产生,具有噪音小,运行平稳,能降低加工余量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铸锭无蜂窝浇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料道下方的各部件实现往复位移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铸锭无蜂窝浇铸装置,包括底板1、箱体2、动力轴3、动力电机4、齿条框5、缺齿轮6、料道7、振动体8、铸模9,所述底板1的左端固接箱体2,其右端固接振动体8,振动体8上方连接铸模9,所述箱体2内设有齿条框5,齿条框5的对称内齿条502与缺齿轮6啮合,缺齿轮6套接动力轴3,动力轴3贯穿箱体2,其一端通过轴承301固定,其另一端连接动力电机4,动力电机4安装在箱体2侧面,所述齿条框5的两侧的支架501连接料道7底面。

进一步,所述的动力轴3上连接两个缺齿轮6。

进一步,所述的箱体2内设有两个齿条框5。

进一步,所述的齿条框5包括支架501、直齿条502,所述齿条框5的两侧直框连接支架501,支架501贯穿所述箱体2后,其顶端连接料道7底面,所述支架501呈L型对称设置在齿条框5的两侧,所述直齿条502对称设在齿条框5的上下两个直边内侧。

进一步,所述振动体8内设有弹簧801,在振动体产生振动时,具有保护铸模的功用。

进一步,所述的所述的料道7的出口位于铸模9的正上方。

进一步,将融熔状的金属液倒在料道内,启动动力电机,将带动动力轴及固接的缺齿轮转动,缺齿轮与齿条框下方的齿啮合,齿条框向一侧位移,并通过支架带动料道向一侧位移,反之,缺齿轮与齿条框上方的齿啮合,齿条框向另一侧位移,并通过支架带动料道向另一侧位移,从而实现料道的出料口在铸模的往复位移,保证了铸模内铸锭表面的平整度,降低了其加工余量,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