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镍铸锭专用的高效浇注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6913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镍铸锭专用的高效浇注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浇注模具领域,具体为一种镍铸锭专用的高效浇注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镍铸锭铸造行业中,铸锭顶部的热量因热辐射原因散失速度较快,普遍存在保温帽上部率先冷却凝固的现象,导致形成的缩孔位置常常处于保温帽和铸锭模之间,铸锭的成品率较低,因而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使得行业竞争力大幅下降;且传统的镍铸锭铸造行业中,其浇注是人工操作一个一个浇注模具的完成浇注,浇注效率低下,大规模生产困难,同时需要大量的工人操作,人力成本高昂,且劳动强度高,对人体消耗大,对工人的身体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镍铸锭专用的高效浇注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镍铸锭专用的高效浇注模具,包括底座、支腿、支撑板、滑动侧板和浇注模具,底座的顶端面后侧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腿,所有支腿的顶端固定连接支撑板,支撑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滑动侧板和第二导轨,滑动侧板设在第二导轨的左侧,滑动侧板与第二导轨是相互平行设置,滑动侧板面向第二导轨的一侧端设有两个第一导轨、电机和轴承座,两个第一导轨相互平行的设置在滑动侧板侧端面的上下端,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是平行关系,轴承座与电机均设在两个第一导轨之间,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丝杠,丝杠的另一端与轴承座转动连接,丝杆与第一导轨是平行关系,丝杠上设有分别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相配合的移动座,移动座与丝杠之间是螺纹连接,移动座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是滑动连接,移动座是L型结构,移动座上固定连接浇包箱,浇包箱的前侧端底部贯通连接浇嘴,浇嘴上设有控制阀,浇包箱的顶端设有加料口;底座顶端面前侧均匀的设有若干浇注模具,浇注模具内设有浇注腔,浇注腔的开口端与浇嘴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浇注模具的顶端设有与浇注腔相配合的保温帽,浇注模具腔的底部侧壁设有冷却腔,冷却腔是环形结构,所有冷却腔之间是通过连接水管串联贯通连接,底座上最左侧的浇注模具的冷却腔贯通连接进水管,进水管上设有水泵,底座上最右侧的浇注模具的冷却腔贯通连接出水管,连接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均设在底座内部,浇注腔的开口处内设有玻璃环,电机与水泵均与外部电源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底座的顶端面后侧均匀的设有4个或8个支腿。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底座顶端面前侧均匀的设有3~5个浇注模具。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电机是双向转动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均为T型导轨。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支撑板的宽度是底座宽度的一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浇包箱在电机的作用下自由移动,来代替人工完成镍液水的推送工作,推送速度快,效率高,操作简单;且通过玻璃环和冷却腔的设置,使得镍液的冷却顺序自下而上完成,冷却过程中产生的空隙能及时被上方的镍液补充,从而提高镍铸锭的成型质量,提高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镍铸锭专用的高效浇注模具的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镍铸锭专用的高效浇注模具的左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腿,3-支撑板,4-滑动侧板,5-第一导轨,51-第二导轨,6-电机,7-丝杠,8-移动座,9-浇包箱,10-浇嘴,11-加料口,12-控制阀,13-轴承座,14-浇注模具,15-浇注腔,16-玻璃环,17-保温帽,18-冷却腔,19-进水管,20-水泵,21-连接水管,22-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镍铸锭专用的高效浇注模具,包括底座1、支腿2、支撑板3、滑动侧板4和浇注模具14,所述底座1的顶端面后侧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腿2,所有所述支腿2的顶端固定连接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顶端固定连接滑动侧板4和第二导轨51,所述滑动侧板4设在第二导轨51的左侧,所述滑动侧板4与第二导轨51是相互平行设置,滑动侧板4面向第二导轨51的一侧端设有两个第一导轨5、电机6和轴承座13,两个第一导轨5相互平行的设置在滑动侧板4侧端面的上下端,第一导轨5与第二导轨51是平行关系,所述轴承座13与电机6均设在两个第一导轨5之间,所述电机6的电机轴固定连接丝杠7,所述丝杠7的另一端与轴承座13转动连接,丝杆7与第一导轨5是平行关系,丝杠7上设有分别与第一导轨5和第二导轨51相配合的移动座8,所述移动座8与丝杠7之间是螺纹连接,所述移动座8与第一导轨5和第二导轨51之间是滑动连接,移动座8是L型结构,所述移动座8上固定连接浇包箱9,所述浇包箱9的前侧端底部贯通连接浇嘴10,所述浇嘴10上设有控制阀12,所述浇包箱9的顶端设有加料口11;所述底座1顶端面前侧均匀的设有若干浇注模具14,所述浇注模具14内设有浇注腔15,所述浇注腔15的开口端与浇嘴10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浇注模具14的顶端设有与浇注腔15相配合的保温帽17,浇注模具腔14的底部侧壁设有冷却腔18,所述冷却腔18是环形结构,所有所述冷却腔18之间是通过连接水管21串联贯通连接,所述底座1上最左侧的浇注模具14的冷却腔18贯通连接进水管19,所述进水管19上设有水泵20,所述底座1上最右侧的浇注模具14的冷却腔18贯通连接出水管22,所述连接水管21、进水管19和出水管22均设在底座1内部,所述浇注腔15的开口处内设有玻璃环16,所述电机6与水泵20均与外部电源连接。

所述电机6是双向转动电机。

所述第一导轨5和第二导轨51均为T型导轨。

所述支撑板3的宽度是底座1宽度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现在浇包箱9内注入镍液水,通过启动电机6,来回输送浇包箱9在各个浇注模具14上方移动,让浇包箱9注意稳定在每一个浇注模具14上方,打开控制阀12即可对浇注模具14进行浇注,浇注完成一个浇注模具14后,关闭控制阀12,把浇包箱9移动下移到下移个浇注模具14上进行浇注,直到完成所有的浇注模具14的浇注;镍液水进入浇注腔15后,玻璃环16融化覆盖在镍液水的最上方,隔绝外界,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降低铸锭顶部热量散失的速度;通过冷却腔18内注入冷却水,加速浇注模具14底部的冷却速度,使得浇注腔15自下到上的冷却方式冷却,冷却过程中产生的空隙能及时被上方的镍液补充,从而提高镍铸锭的铸造质量,提高成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