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预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6331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钢丝预加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丝热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钢丝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钢丝热处理是钢丝加工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道工序,钢丝经过热处理会重新获得利于冷拉的条件,通过热处理可以再次还原钢丝内部的结构,以便于再次拉丝,这样不易断裂,而且能达到所需的强度。

目前,在利用钢丝进行琴弦的制造时,需要对钢丝进行热处理,在进行热处理之前,首先需要对钢丝进行清洗,使得钢丝上的杂质和油渍得以清除,钢丝在经过清洗后,自身的表面必然会沾有水渍,此时还需要通过烘干装置对其进行烘干,接着再通过预热装置对钢丝进行预加热,从而使得钢丝在进行热处理时不会由于温差过大而对钢丝造成损伤。

目前的预加热装置通常都是通过热风机对钢丝进行预加热,而风口一般都是固定的,所以会导致热风机不能对钢丝进行均匀的加热,影响钢丝整体的预加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丝预加热装置,其具有使得钢丝更加易于受到均匀加热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钢丝预加热装置,包括支架以及设于支架上的加热箱,加热箱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加热腔,加热腔长度方向的一侧设有热风机,加热箱的内壁上设有连通热风机和加热腔的送风通道,送风通道包括设于加热腔长度方向两侧的主送风口,两主送风口之间设有若干与送风通道相连通的送风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钢丝进行预加热时,首先将钢丝分别穿设于两加热腔中,再启动热风机,热风机通过送风通道将产生的热风输送至加热腔中,热风在输送的过程中不仅仅从两侧的主送风口中送出,而且还通过送风孔输送至加热腔中,由于送风孔设有多个,且位于两个主送风口之间,所以使得热风均匀的输送至加热腔的各个部位,从而使得钢丝的各个部位都能同时受到加热,使得整个钢丝的加热更加均匀,使得钢丝预加热装置具有使得钢丝更加易于受到均匀加热的优点。

进一步设置:主送风口沿加热腔的宽度方向设置,且主送风口的宽度设置为可使所有钢丝均位于自身正上方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钢丝穿设于加热腔内时,由于钢丝均位于主送风口的正上方,所以在热风从主送风口输出时,热风同时与所有的钢丝进行接触,从而使得整个钢丝预加热装置的加热效果更好。

进一步设置:送风孔沿加热腔的长度和宽度方向等间距阵列于两主送风口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所有的送风孔均匀分布于两主送风口之间,从而使得热风被更加均匀的输送至加热腔的各个部位,使得钢丝的各个部位均能被均匀加热,使得整个钢丝预加热装置的预加热效果更好。

进一步设置:主送风口设置于加热箱的下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减小,所以热风上升至加热腔的上方,将主送风口设于加热箱的下部,使得热风在输出时具有由下至上的运动过程,在此过程中热风与钢丝相抵触,加强了热风对钢丝的加热效果。

进一步设置:加热腔的下端设有同时连接至热风机和送风管道的引风机构,引风机构包括形状与热风机出口形状相似的入风口和形状与主送风口形状相似的出风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引风机构使得热风机与送风管道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通过入风口使得引风机构与热风机之间进行更加契合的连接,使得热风机输出的热风不易泄露,通过出风口使得引风机构与送风管道之间的连接更加契合,使得热风更加均匀且高效率的输送至加热腔中对钢丝进行加热。

进一步设置:加热腔靠外的一侧铰接有沿加热腔长度方向设置的转动板,转动板以加热腔的长度方向为转动轴进行转动,加热箱的底部设有用于固定转动板的固定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钢丝进行预加热前,需要将钢丝从加热腔中穿过,首先将加热腔靠外一侧的转动板向上翻转,使得转动板向背离加热腔的方向进行转动,转动板转动至一定角度后,加热腔靠外一侧呈打开状态,此时通过此开口方便地将钢丝穿设于加热腔中,将钢丝设置完后,将转动板向下翻转,直至转动板将加热腔关闭,此时再通过固定装置对转动板进行固定,保证了加热腔的保温效果,使得钢丝预加热装置具有便于将钢丝从加热箱中穿过的优点。

进一步设置:固定装置包括设于加热箱底部靠转动板一侧的安装底座、弹性连接于安装底座上与连接板相抵触的卡持件、用于驱动卡持件转动的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把手使得操作人员对于卡持件的转动更加方便,通过卡持件的转动来方便的对转动板进行固定,通过安装底座对卡持件和把手进行可靠的支撑,加强了整个固定装置对于转动板的固定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固定装置包括设于加热箱底部靠转动板一侧的安装底座、弹性连接于安装底座上与连接板相抵触的卡持件、用于驱动卡持件转动的把手,加强了整个固定装置对于转动板的固定效果,而且由于卡持件弹性连接与安装底座,在卡持件不对转动板进行固定时,通过弹性回复力使得卡持件自动复位至初始位置,从而不会妨碍到钢丝预加热装置的其他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钢丝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送风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引风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加热箱;21、加热腔;3、热风机;4、送风通道;41、主送风口;42、送风孔;5、引风机构;51、入风口;52、出风口;6、转动板;7、固定装置;71、安装底座;72、卡持件;721、连接杆;722、卡持杆;723、限位板;724、复位弹簧;73、把手;8、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钢丝预加热装置,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设于地面上的支架1,支架1的上端设有加热箱2,加热箱2宽度方向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加热腔21,加热腔21长度方向的一侧设有热风机3,且两热风机3设于加热箱2的同一侧,加热腔21背离另一加热腔21的一侧铰接有转动板6,转动板6以加热腔21的长度方向为转轴进行转动,加热箱2与转动板6之间连接有合页8,合页8沿加热箱2的长度方向等间距间隔设置为3个,

如图3至图4所示,加热箱2的底部靠转动板6的一侧的设置有安装底座71,安装底座71沿加热箱2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为2个,安装底座71的上穿设有连接杆721,且连接杆721沿加热箱2的宽度方向设置,连接杆721靠转动板6的一端垂直设有卡持杆722,卡持杆722用于与转动板6相抵触,连接杆721靠卡持杆722的一侧垂直设有位于安装底座71下方的把手73,连接杆721背离卡持杆722的一端设有限位板723,限位板723与连接杆721同轴设置,且限位板723的直径大于连接杆721的直径,限位板723与安装底座71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724。

如图5至图6所示,加热箱2的下端的内部开设有送风通道4,送风通道4包括设于加热腔21长度方向两侧的主送风口41,主送风口41沿加热腔21的宽度方向设置,且主送风口41的宽度设置为可使所有钢丝均位于自身正上方的长度,同一加热腔21内两主送风口41之间开设有若干连通至送风通道4的送风孔42,送风孔42分别沿加热腔2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等间距阵列分布。加热腔21的下端设有引风机构5,引风机构5同时连接于热风机3与送风管道之间,引风机构5包括形状与热风机3出风口52相似的入风口51,热风机3通过入风口51与引风机构5相连通,引风机构5还包括形状与主送风口41形状相似的出风口52,引风机构5通过出风口52与送风管道相连通。

在利用钢丝预加热装置对钢丝进行预加热时,首先通过把手73对连接杆721进行转动,连接杆721的转动同时也带动卡持杆722进行转动,直至卡持杆722转至转动板6的下侧,此时卡持杆722不与转动板6相抵触,卡持杆722可沿连接杆721的长度方向进行自由滑移,由于连接杆721上设有位于限位板723与安装底座71之间的压缩弹簧,所以在压缩弹簧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卡持杆722向背离转动板6的方向滑移,从而收至加热箱2的底部,此时将转动板6向上转动,使得加热腔21靠转动板6一侧的开口显露出来,此时操作人员通过该开口方便地将钢丝从加热腔21中穿过,且使得钢丝均位于主送风口41的正上方。

在钢丝穿设完之后,将转动板6向下转动,直至转动板6保持竖直且与加热箱2相抵触,再通过把手73对连接杆721施加朝向转动板6的力,连接杆721在滑移的同时带动卡持杆722向转动板6一侧滑移,直至卡持杆722的一部分超过转动板6,此时再通过把手73对连接杆721进行转动,连接杆721的转动同时也带动卡持杆722进行转动,直至卡持杆722位于转动板6底边的上方,此时撤销对把手73的力,卡持杆722在压缩弹簧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进行复位,在复位过程中卡持杆722与转动板6相抵触,对转动板6起到固定作用。

接着打开热风机3,热风机3产生的热风通过入风口51进入到引风机构5中,再通过出风口52从引风机构5进入到送风管道中,热风进入到送风管道后,一部分通过靠近热风机3一侧的主送风口41进入到加热腔21中,还有一部分通过另一侧的主送风口41进入到加热腔21中,在热风输送至另一侧主送风口41的过程中,有部分热风通过两主送风口41之间的送风孔42进入到加热腔21中,从而使得热风均匀地输送至加热腔21的各个部位对钢丝进行加热,保证了加热腔21的加热效果。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