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光机的蒸气冷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7298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抛光机的蒸气冷却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设备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抛光机的蒸气冷却机构。



背景技术:

抛光是使用物理机械或化学药品降低物体表面粗糙度的工艺。抛光技术主要在精密机械和光学工业中使用。抛光后的工件表面光滑具有良好的反射效果。工件抛光后会减少厚度并容易划伤,必须使用细丝绒布,麂皮,天鹅毛和专用清洗剂清洁表面。随着科技的发展,抛光方式也越发多样,目前的抛光方法包括机械抛光、化学抛光、化学机械抛光(CMP,即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点解抛光、超声波抛光、流体抛光以及磁研磨抛光等,其中,化学机械抛光是通过化学的和机械的综合作用,从而避免了由单纯机械抛光造成的表面损伤和由单纯化学抛光易造成的抛光速度慢、表面平整度和抛光一致性差等缺点。它利用了磨损中的"软磨硬"原理,即用较软的材料来进行抛光以实现高质量的表面抛光。

目前,现有的化学机械抛光或纯化学抛光作业中,由于需要对抛光机之反应槽中的抛光溶液进行加热,抛光溶液中的水份受热变成水蒸气,向外界排出,水蒸气属于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会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即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会造成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全球气温变暖;威胁人类生存和农作物的生长等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抛光机的蒸气冷却机构,该冷却机构能有效回收蒸气,削弱了温室效应对人类和动植物、环境的威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抛光机的蒸气冷却机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其中一面上设有一溢水口,该箱体顶部的其中一边设有一第一隔断部,于该箱体顶部的另一边设有一第二隔断部,该第一隔断部和第二隔断部之间的上方设有一储水部,该第一隔断部上通过一间隔板形成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该第一安装槽中穿设一进气管,该进气管下端向箱体底部延伸,该第二安装槽内设一水泵,该水泵包含有一下端延伸向箱体底部的进水管和一其中一端向储水部内部延伸的出水管,该第二隔断部中穿设有排气管,该排气管下端通过一冷却管与进气管下端相连通,该冷却管与排气管的连接端上设有一排水口。

所述箱体为一顶面开口的壳体结构,该箱体于设置第一隔断部的其中一箱壁上设有一通孔,该通孔与溢水口相连接,该箱体于设置第二隔断部的另一箱壁上设有一穿孔,该穿孔用以连接冷却管。

所述第一隔断部包括第一底板、设于第一底板上表面的第一隔板、设于第一底板端部的第一挡板以及倾斜设于第一底板和第一挡板之连接处的第一斜板,该第一隔板、第一挡板分别与第一底板相互垂直,该第一隔板与第一挡板相互平行,该第一挡板位于储水部下方内侧,所述间隔板设于第一隔板和箱体之箱壁之间,且该间隔板分别与第一隔板、箱体之箱壁相互垂直,形成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该第一底板于第一安装槽内制有一第一连接孔,该第一连接孔用以设置水泵之进水管,该第一底板于第二安装槽内制有第二连接孔,该第二连接孔用以设置进气管。

所述第二隔断部包括第二底板、设于第二底板上表面的第二隔板、设于第二底板端部的第二挡板以及倾斜设于第二底板和第二挡板之连接处的第二斜板,该第二隔板、第二挡板分别与第二底板相互垂直,该第二隔板与第二挡板相互平行,该第二挡板位于储水部下方内侧,该第二隔断部与第一隔断部为对称结构,该第二底板上制有一第三连接孔,该第三连接孔用以设置排气管。

所述储水部由第一立壁以及通过一基板与第一立壁相连接的第二立壁组成,该第一立壁与第二立壁相互平行,该基板分别与第一立壁、第二立壁相互垂直,该第一立壁与第二立壁分别向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延伸,并分别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构成错位结构。

所述进气管呈S型,该进气管其中一端与抛光机相连接,该进气管另一端经第一连接孔向箱体底面延伸。

所述水泵之进水管经第二连接孔延伸向箱体底部,该水泵之出水管经第一隔板上方水平延伸向储水部,该出水管伸入储水部一端呈L型。

所述冷却管一端经穿孔外箱体外部延伸,形成延伸段,该延伸段与排水口一体成型,该延伸段与排气管相连接。

所述排气管包括一与冷却管相连接的第一转弯段、一与第一转弯段相连通的连接段以及一与连接段相连接的第二回弯段,该第二回弯段一端经第二底板之第三连接孔伸入箱体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将第一隔断部、第二隔断部作为隔断结构,结合储水部,形成一隔断结构,配合水泵将箱体内的水向储水部输送,进而于第一隔断部、第二隔断部处形成水流瀑布,使水循环流动,使箱体内形成一相对封闭结构,抛光机产生的蒸气经进气管进入到冷却管中,在箱体内之水体的作用下,部分冷凝成水,经排水口排出,另一部分蒸气经排气管进入箱体内进行二次冷凝,凝聚的水汇聚到箱体内,进而有效回收蒸气,削弱了温室效应对人类和动植物、环境的威胁;溢水口设计,有利于过剩的水体排出箱体,进而避免箱体内的水份过多,向上溢出而影响水泵的正常使用,保证了蒸气冷却机构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箱体;2-溢水口;3-第一隔断部;31-间隔板;32-第一底板;33-第一隔板;34-第一挡板;35-第一斜板;4-第二隔断部;41-第二底板;42-第二隔板;43-第二挡板;44-第二斜板;5-储水部;51-第一立壁;52-基板;53-第二立壁;6-进气管;7-水泵;71-进水管;72-出水管;8-排气管;81-第一转弯段;82-连接段;83-第二回弯段;9-冷却管;91-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抛光机的蒸气冷却机构,包括箱体1,箱体1其中一面上设有一溢水口2,该箱体1顶部的其中一边设有一第一隔断部3,于该箱体1顶部的另一边设有一第二隔断部4,该第一隔断部3和第二隔断部4之间的上方设有一储水部5,该第一隔断部3上通过一间隔板31形成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该第一安装槽中穿设一进气管6,该进气管6下端向箱体1底部延伸,该第二安装槽内设一水泵7,该水泵7包含有一下端延伸向箱体1底部的进水管71和一其中一端向储水部5内部延伸的出水管72,该第二隔断部4中穿设有排气管8,该排气管8下端通过一冷却管9与进气管6下端相连通,该冷却管9与排气管8的连接端上设有一排水口91。

如图1-2所示,箱体1为一顶面开口的壳体结构,该箱体1于设置第一隔断部3的其中一箱壁上设有一通孔,该通孔与溢水口2相连接,该箱体1于设置第二隔断部4的另一箱壁上设有一穿孔,该穿孔用以连接冷却管9。

如图1-2所示,第一隔断部3包括第一底板32、设于第一底板32上表面的第一隔板33、设于第一底板32端部的第一挡板34以及倾斜设于第一底板32和第一挡板34之连接处的第一斜板35,该第一隔板33、第一挡板34分别与第一底板32相互垂直,该第一隔板33与第一挡板34相互平行,该第一挡板34位于储水部5下方内侧,间隔板31设于第一隔板33和箱体1之箱壁之间,且该间隔板31分别与第一隔板33、箱体1之箱壁相互垂直,形成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该第一底板32于第一安装槽内制有一第一连接孔,该第一连接孔用以设置水泵7之进水管71,该第一底板32于第二安装槽内制有第二连接孔,该第二连接孔用以设置进气管6。

如图1-2所示,第二隔断部4包括第二底板41、设于第二底板41上表面的第二隔板42、设于第二底板41端部的第二挡板43以及倾斜设于第二底板41和第二挡板43之连接处的第二斜板44,该第二隔板42、第二挡板43分别与第二底板41相互垂直,该第二隔板42与第二挡板43相互平行,该第二挡板43位于储水部5下方内侧,该第二隔断部4与第一隔断部3为对称结构,该第二底板41上制有一第三连接孔,该第三连接孔用以设置排气管8。

如图1-2所示,储水部5由第一立壁51以及通过一基板52与第一立壁51相连接的第二立壁53组成,该第一立壁51与第二立壁53相互平行,该基板52分别与第一立壁51、第二立壁53相互垂直,该第一立壁51与第二立壁53分别向第一底板32、第二底板41延伸,并分别与第一挡板34、第二挡板43构成错位结构。

如图1-2所示,进气管6呈S型,该进气管6其中一端与抛光机相连接,该进气管6另一端经第一连接孔向箱体1底面延伸。

如图1-2所示,水泵7之进水管71经第二连接孔延伸向箱体1底部,该水泵7之出水管72经第一隔板33上方水平延伸向储水部5,该出水管72伸入储水部5一端呈L型。

如图1-2所示,冷却管9一端经穿孔外箱体1外部延伸,形成延伸段,该延伸段与排水口91一体成型,该延伸段与排气管8相连接。

如图1-2所示,排气管8包括一与冷却管9相连接的第一转弯段81、一与第一转弯段81相连通的连接段82以及一与连接段82相连接的第二回弯段83,该第二回弯段83一端经第二底板41之第三连接孔伸入箱体1内部。

使用前,先将进气管6与抛光机之反应槽上的排风管相连接,使进气管6与排风管相连通,同时将箱体1内装入水,使水面接近溢水口2,此时,水面没过水泵7之进水管71下端;使用时,开启水泵7,通过水泵7将箱体1内的水经出水管72输送到储水部5之基板52上,当输入储水部5的水没过第一立壁51和第二立壁53时,水会溢出第一立壁51和第二立壁53,分别流向第一隔断部3和第二隔断部4,当水溢出第一隔断部3之第一隔板33和第二隔断部4之第二隔板42时,水分别顺着第一斜板35和第二斜板44流回箱体1内,并于第一斜板35和第二斜板44端部分别形成水流瀑布;此时,反应槽的蒸气从排风管经进气管6向冷却管9输送,蒸气进到冷却管9,在水的作用下,遇冷凝聚成水,经排水口91排出,部分还未冷凝的蒸气经排气管8进入箱体1内进行二次冷凝,凝聚的水汇聚到箱体1内;需要说明的是,当箱体1内的水过剩,水位升高,会经溢水口2排出,进而避免箱体1内的水份过多,向上溢出而影响水泵7的正常使用,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正常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装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