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器齿轮机构的渗碳热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76045发布日期:2018-09-29 05:32阅读:7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向器齿轮机构的渗碳热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转向系统是用来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或倒退方向的一系列装置,对汽车的行驶安全至关重要,汽车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是汽车安全必须要重视的两个系统,汽车转向系统的零件都称为保安件;其中,转向器是完成由旋转运动到直线运动(或近似直线运动)的一组齿轮机构,同时也是转向系中的减速传动装置,是汽车关键的核心零部件之一。该系列齿轮轴的技术难点在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界定值为610hv1(国家标准为550hv1),要求零件的硬度梯度变化比较平稳。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具有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制造方便、驾驶时路面反馈清晰、转向反应迅速等优点,其中,齿轮轴是齿轮齿条式转向器中的关键零件,在小型车上的应用(包括小客车、小型货车或客货两用车)得到突飞猛进发展,市场前景好;内道螺母是电动车转向器的关键零件,随着电动车发展市场潜力大。如何通过设计合理工艺,使零件在较短时间内满足渗层要求的同时,表面碳浓度又控制在一定范围,从而降低内氧化及残余奥氏体,使零件满足表面硬度和硬化层深度满足产品技术要求,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器齿轮机构的渗碳热处理方法,表面硬度和硬化层深度达到产品技术要求,同时实现节能减排和降耗。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转向器齿轮机构的渗碳热处理方法,包括对转向器齿轮机构进行渗碳淬火和回火两个步骤;进一步包括:所述转向器齿轮机构在空气、氮气和甲醇氛围中依次经升温、强渗、扩散、保温和油冷阶段处理,回火,风冷即得;其中:

所述空气流量为0.2~0.4m3/h;所述氮气流量为4.0~6.0m3/h,所述甲醇流量为4.5~5.5l/h;

所述升温阶段的碳势为0.70~0.80c%;所述强渗阶段的碳势为1.0~1.1c%;所述扩散阶段的碳势为0.75~0.85c%;所述保温阶段的碳势为0.65~0.75c%。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流量为0.3m3/h;所述氮气流量为5.0m3/h,所述甲醇流量为5.0l/h。

进一步地,所述升温阶段的碳势为0.75c%;所述强渗阶段的碳势为1.05c%;所述扩散阶段的碳势为0.8c%;所述保温阶段的碳势为0.7c%。

进一步地,所述升温、强渗、扩散、保温和油冷阶段具体为:升温,快速升温至875~885℃并保温20min;强渗,快速升温至915~925℃强渗140min;扩散,在915~925℃扩散130min;保温,迅速降温至855~865℃并保温30min;油冷,油温为95~105℃,搅拌速度为25~30rpm。

进一步地,所述渗碳淬火后的转向器齿轮机构在165~175℃下保温180min回火。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器齿轮机构的材质为20mncr5。

进一步地,还包括所述渗碳淬火后、回火前的后清洗步骤和所述回火后的抛丸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渗碳热处理方法处理转向器齿轮机构后,零件的表面硬度不低于680hv1,有效硬化层深度为0.45~0.70mm,心部硬度不低于345hv1,防渗保护层硬度不高于36hrc,表面硬度和硬化层深度达到产品的技术要求,实现节能减排和降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中渗碳淬火工艺曲线;

图3为实施例中的回火工艺曲线;

图4为本发明中转向器齿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转向器齿轮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上海采埃孚转向系统有限公司、上海格尔汽车附件有限公司采用联合开发形式,以高起点、专业化、规模化为特点,采用当今国际汽车电子产品开发的标准“v模式”开发流程,以及国际先进的生产、检测、热处理设备,实现自主品牌项目设计与开发自主知识产权“零的突破”,率先打破国外技术在电控领域的垄断局面。

实施例1

参见附图1~3,采用如附图1所示的工艺流程热处理材质为20mncr5的转向器齿轮机构;其中,渗碳淬火工艺如附图2所示,回火工艺如附图3所示,具体为:在空气流量为0.3m3/h、氮气流量为5.0m3/h、甲醇流量为5.0l/h的混合气氛中齿轮机构依次经升温、强渗、扩散、保温和油冷处理;后清洗;再在170℃下保温180min进行回火,抛丸,风冷即得;其中:

升温,快速升温至880℃并保温20min,碳势为0.75c%;

强渗,快速升温至920℃强渗140min,碳势为1.05c%;

扩散,在920℃扩散130min,碳势为0.8c%;

保温,迅速降温至860℃并保温30min,碳势为0.7c%;

油温为100℃、搅拌速度为28rpm的条件下进行油冷。

经测试,上述渗碳热处理方法处理后的转向器齿轮机构零件表面硬度不低于680hv1,有效硬化层深度为0.70mm,心部硬度不低于345hv1,防渗保护层硬度不高于36hrc,表面硬度和硬化层深度达到产品技术要求,实现节能减排和降耗。

实施例2

对材质为20mncr5的转向器齿轮机构进行渗碳淬火和回火,具体为:在空气流量为0.2m3/h、氮气流量为4.0m3/h、甲醇流量为4.5l/h的混合气氛中齿轮机构依次经升温、强渗、扩散、保温和油冷处理,后清洗,在165℃下保温180min进行回火,抛丸,风冷即得;其中:

升温,快速升温至875℃并保温20min,碳势为0.70c%;

强渗,快速升温至915℃强渗140min,碳势为1.0c%;

扩散,在915℃扩散130min,碳势为0.75c%;

保温,迅速降温至855℃并保温30min,碳势为0.65c%;

油温为95℃、搅拌速度为25rpm的条件下进行油冷。

经测试,上述渗碳热处理方法处理后的转向器齿轮机构零件表面硬度不低于680hv1,有效硬化层深度为0.45mm,心部硬度不低于345hv1,防渗保护层硬度不高于36hrc,表面硬度和硬化层深度达到产品技术要求,实现节能减排和降耗。

实施例3

对材质为20mncr5的转向器齿轮机构(如附图4和5所示)进行渗碳淬火和回火,具体为:在空气流量为0.4m3/h、氮气流量为6.0m3/h、甲醇流量为5.5l/h的混合气氛中齿轮机构依次经升温、强渗、扩散、保温和油冷处理,后清洗,在175℃下保温180min进行回火,抛丸,风冷即得;其中:

升温,快速升温至885℃并保温20min,碳势为0.80c%;

强渗,快速升温至925℃强渗140min,碳势为1.1c%;

扩散,在925℃扩散130min,碳势为0.85c%;

保温,迅速降温至865℃并保温30min,碳势为0.75c%;

油温为105℃、搅拌速度为30rpm的条件下进行油冷。

经测试,上述渗碳热处理方法处理后的转向器齿轮机构零件表面硬度不低于680hv1,有效硬化层深度为0.55mm,心部硬度不低于345hv1,防渗保护层硬度不高于36hrc,表面硬度和硬化层深度达到产品技术要求,实现节能减排和降耗。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本发明不应该局限于该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所以凡是不脱离本发明所公开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都落入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