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移动板式排料装置的立式冷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70063发布日期:2019-02-26 18:04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移动板式排料装置的立式冷却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烧结矿冷却机,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移动板式排料装置的立式冷却机,属于炼铁领域和环保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代烧结工艺过程中,“冷却”是较关键的工序之一。烧结矿在经过烧结机的焙烧后,已形成高温成品矿,如何能在不影响其质量与成品率的前提下对它进行保护性冷却,使其能够经皮带机送入成品矿仓,同时将其所携带的显热能量完美回收利用,一直以来是业内技术人士不断研究的问题。

目前,烧结矿冷却主要采用的是基于大风快冷、一次性装卸冷却原理的传统带式冷却机或环式冷却机。不管采用哪种冷却方式,冷却机都存在漏风率大,风机耗电高,显热回收率低,锅炉热效率低等问题。换言之,在当前市场对烧结生产节能降耗与绿色制造要求越来越严格的大环境下,原来设备结构已经很难实现烧结矿显热高效回收与利用。因此,突破传统环式冷却或带式冷却的局限,开发出一种烧结矿显热高效回收的工艺和技术装备,已是烧结行业节能环保的必由之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国内外烧结矿显热回收方面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小风慢冷烧结矿逆流厚料层冷却工艺。该工艺具有烧结矿冷却速度慢,吨耗冷却风量小,废气量相对较小,废气温度高,锅炉热效率高,冷却废气全部可被锅炉利用,烧结矿显热回收率一般可达70%左右的冷却特点。

根据烧结矿逆流厚料层冷却工艺,实用新型了一种具有移动板式排料装置的立式冷却机,该立式冷却机具有布料均匀,排料均匀,布风均匀的特点,还可根据冷却效果进行区域排料调节,故该冷却机冷却效果好,热风温度高,符合烧结矿逆流厚料层冷却工艺的要求。其中,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移动板式排料装置与电振给料机和板式给矿机等排料装置相比,具有排料均匀、结构简单可靠、维护检修方便、制作成本低、布置形式灵活多变等特点。

该实用新型立式冷却机与原环冷机相比,结构简单,密封可靠,没有漏风,设备维护量小,余热回收效率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具有移动板式排料装置的立式冷却机:

一种具有移动板式排料装置的立式冷却机,该立式冷却机包括布料装置、塔体、边部供风装置和移动板式排料装置。塔体包括塔顶、塔壁和塔底。塔顶设置在塔壁的顶部。塔底设置在塔壁的底部。布料装置设置在塔顶的上方并与塔体内部连通。边部供风装置设置在塔壁的中下部。塔底设有排料口。移动板式排料装置设置在排料口的下方。塔顶或塔壁上部设有热风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布料装置的顶部设有进料口。塔底为平板结构或锥底结构,优选为平板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立式冷却机还包括中心供风装置。中心供风装置包括风帽、多根中心供风支管、环形或“C”形的中心供风风道和与中心供风风道连接的中心供风风管。其中风帽设置在塔体内部且位于塔体的中轴线上。中心供风风道设置在塔体的外侧。每一根中心供风支管的一端与中心供风风道连通和另一端与风帽的底部或下部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边部供风装置包括边部供风风道和与边部供风风道连接的边部供风风管。其中边部供风风道环绕塔壁并与塔体内部相连通。

优选的是,该立式冷却机还包括排料溜槽,排料溜槽设置在移动板式排料装置的下方。优选的是,排料溜槽的顶部与塔底的底部连接,移动板式排料装置位于排料溜槽和塔底组成的空间内。排料溜槽的底部设有出料口。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移动板式排料装置包括驱动装置、移动板、支架、推拉杆。支架设置在排料口的下方并且位于排料溜槽内。移动板设置在支架上。驱动装置设置在排料溜槽的外侧。推拉杆一端连接驱动装置,推拉杆的另一端穿过排料溜槽与移动板连接。作为优选,移动板式排料装置还包括挡板。挡板设置在移动板的上方并且与支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移动板式排料装置的驱动装置是液压缸、电动推杆、电液推杆、电动缸、直线电机或曲柄滑块机构中的一种。

优选的是,该立式冷却机在塔壁上,优选沿着圆周方向,设有多个测温元件。优选的是,测温元件位于边部供风装置的上部并且伸入塔体的内部。作为优选,测温元件为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是,该立式冷却机的塔底设有多个排料口,优选为4-30个排料口,进一步优选为4-24个排料口,更优选为8-12个排料口。作为优选,多个排料口均匀地设置在塔底的圆周方向。每一个排料口的下方分别设有一个移动板式排料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风帽包括支撑架、风帽顶盖、多个锥形盖板和风帽风管。其中多个锥形盖板依次设置在支撑架上。风帽顶盖设置在最顶部锥形盖板的上方。风管设置在支撑架的下方并且与支撑架连接。作为优选,所述风帽顶盖为锥形结构。风帽顶盖的锥角大于锥形盖板的锥角。

优选的是,上下相邻的所述锥形盖板之间形成气流通道。

优选的是,中心供风支管的数量为1-12根,优选为2-10根,更优选为4-8根。

优选的是,所述中心供风装置的风帽设置在塔体内的中下部。中心供风风道设置在塔体的外侧。每一根中心供风支管的一端与中心供风风道连通和另一端穿过塔壁与风帽的底部或下部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中心供风装置的风帽位于塔体的底部中心位置并向上伸入塔体内部空间。中心供风风道位于排料溜槽的外侧。每一根中心供风支管的一端与中心供风风道连通和另一端穿过排料溜槽与风帽的底部或下部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立式冷却机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连接移动板式排料装置和测温元件,并且控制系统分别独立地控制每一个排料口下方移动板式排料装置的驱动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一种烧结矿的冷却方法:

一种烧结矿的冷却方法或使用上述一种具有移动板式排料装置的立式冷却机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热烧结矿通过布料装置进入到塔体内,烧结矿在重力作用下自上而下连续流动,进入立式冷却机进行冷却;

2)冷却风从立式冷却机的边部供风装置和中心供风装置进入塔体内,冷却风自下而上穿过堆积在塔体内的烧结矿料层,并与烧结矿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冷却风温度逐渐升高,经立式冷却机塔内烧结矿料面排出,形成高温热风,高温热风经热风出口排出;优选的是,高温热风被输送到余热利用系统;

3)烧结矿在立式冷却机冷却后,从一个或多个排料口排出到移动板式排料装置上,移动板式排料装置上的烧结矿落入排料溜槽,从排料溜槽的出料口排出。

在上述方法中,步骤3)具体为:烧结矿在立式冷却机冷却后,控制系统根据塔壁上的每一个测温元件监测各个排料口上方位置处烧结矿的温度;

如果达到排放要求,控制系统控制相应排料口下方移动板式排料装置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相应的移动板移动,从而排出该排料口位置处的烧结矿;烧结矿通过移动板式排料装置落入排料溜槽,从排料溜槽的出料口排出;优选的是,排料时,控制系统通过测温元件同时检测该排料口上方位置处烧结矿的温度,如果温度高于排放要求,控制系统控制驱动装置停止移动板的移动;

如果没有达到排放要求,则该排料口位置处不进行排料。

在本实用新型中,立式冷却机的塔体内部从上到下被分为热风富集区和冷却区,是热风富集和热烧结矿冷却的地方。其中上部的热风富集区主要是与热烧结矿进行热交换后产生的热风富集的场所,下部的冷却区是热烧结矿与冷却风进行逆流热交换的场所。立式冷却机采用抽风式,立式冷却机内始终保持负压,循环风机在热风富集区产生负压,来将其内的热风抽走。

在本实用新型中,一般而言,该立式冷却机主要由布料装置、塔体、边部供风装置、移动板式排料装置、中心供风装置及热风出口组成。布料装置便于该立式冷却机均匀进料,热烧结矿进入布料装置后,在重力作用下进入由塔顶、塔壁和塔底组成的塔体内,在塔体内自然堆积;冷却风通过边部供风装置的边部供风风管和边部供风风道均匀进入塔体堆积的烧结矿内,对烧结矿进行冷却;冷却风还可以通过中心供风装置的中心供风风管、中心供风风道和中心供风支管进入风帽,再通过风帽均匀进入塔体堆积的烧结矿内,对烧结矿进行冷却;冷却后的烧结矿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到塔底的排料口,排料口沿塔底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若干个,保证了冷却后的烧结矿可以均匀地向下流动;每个排料口下方都连接一移动板式排料装置,通过移动板式排料装置可以控制每个排料口的排料速度。进入塔体的冷却风经过与热烧结矿的换热之后,将热烧结矿冷却至150℃以下,而自身被加热到较高的温度成为热风,热风穿过烧结矿料层后通过料层顶端的料面,进入塔体上端的无料区,然后再通过抽风机从热风出口排出,进入后续余热发电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移动板式排料装置由驱动装置、移动板、支架、推拉杆和挡板组成。移动板位于排料口的下方,能够承住排料口排出的物料(即烧结矿),在不进行排料时,物料不会洒出,同时,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移动板可以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移动,实现排料功能。支架主要起支承移动板的作用。挡板设置在移动板的上方,除开出料侧的其他几个侧面均设有挡板,挡板既可以帮助移动板实现排料,又可以防止物料的洒落。排料时,驱动装置通过推拉杆带动移动板首先向出料侧移动,在物料重力、摩擦力的作用下,移动板会将其承载的物料带出一段距离;然后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移动板向相反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这时由于挡板的作用,移动板承载的物料不会随着移动板一起运动,当移动板移动的距离超出所承载物料的堆积位置时,物料就会从移动板出料侧排出,从而完成一个排料过程。排料过程不断循环,即可以实现物料的均匀定量排放。而且,移动板的出料侧可根据物料流动的均匀性灵活配置,例如,出料侧可以在一端,也可以是两端出料,即移动板的出料侧可以向内或者向外,也可以向内和向外两侧都排料。此处的向内是指由塔壁向塔体中心的方向,向外是指由塔体中心向塔壁的方向。在本实用新型中,移动板式排料装置的驱动装置不做限定,例如,可以选用液压缸、电动推杆、电液推杆、电动缸、直线电机或曲柄滑块机构等结构中的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立式冷却机还包括设置在移动板式排料装置下方的排料溜槽。排料溜槽的作用主要是将移动板式排料装置排出的烧结矿集中,然后通过出料口排出。

优选地,该立式冷却机还包括多个测温元件,其位置位于边部供风装置上部的塔壁上,并且伸入到塔体的内部。测温元件沿着塔壁的圆周方向均匀地分布。优选地,测温元件为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立式冷却机的塔底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地设有多个排料口。塔壁上的每一个测温元件用于监测各个排料口上方位置处烧结矿的温度。

优选地,该装备还具有自反馈排料调节功能。通过测温元件检测相应区域的烧结矿温度,当检测的周向某个位置的烧结矿温度达到冷却效果后,就正常地开启该区域对应的排料口下方的移动板式排料装置,进行正常排料,反之,让该区域的烧结矿再冷却一段时间,当烧结矿温度达到冷却效果后,再进行正常排料。

优选地,中心供风装置由风帽、中心供风支管、中心供风风道和中心供风风管组成。中心供风支管沿周向均匀布置若干个,每个中心供风支管都一端与风帽连通,另一端与中心供风风道连通。中心供风风道负责均匀地向各个中心供风支管供风。中心供风风管负责向中心供风风道供风。

经过单辊破碎机破碎后的热烧结矿,由热烧结矿输送装置运输到立式冷却机顶部,进入到立式冷却机的布料装置内,烧结矿在重力作用下自上而下连续流动,自然堆积在塔体内,与塔体内自下而上的冷却风进行逆流热交换,烧结矿温度冷却至150℃以下后,经过立式冷却机塔底的排料口,然后通过移动板式排料装置排出到排料溜槽内,再从排料溜槽的出料口排出到冷烧结矿输送机上,再由冷烧结矿输送机将冷却后的烧结矿运输到下一工序。

冷却风在循环风机的作用下,从立式冷却机的边部供风装置和中心供风装置以一定的压力通入塔体内,自下而上穿过烧结矿料层,并与烧结矿进行逆流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冷却风温度逐渐升高,经立式冷却机塔内烧结矿料面排出,形成高温热风。高温热风经立式冷却机上部的热风出口排出。排出的高温热风进入到后续的余热发电系统。

一般,由塔顶、塔壁和塔底组成的塔体的高度一般是4-30米,优选5-25米,更优选6-20米,进一步优选8-15米。塔体的外直径一般为8-30米,优选9-27米,优选10-25米,优选11-22米,更优选12-20米。

在本申请中,风帽的直径一般是1.5-4米,优选1.8-3.5米,更优选2-3米,更优选2.2-2.8米,例如2.5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工艺具有烧结矿冷却速度慢,吨耗冷却风量小,废气量相对较小,废气温度高,锅炉热效率高,冷却废气全部可被锅炉利用,烧结矿显热回收率一般可达70%左右的冷却特点;

2、本实用新型设备中布料均匀,排料均匀,布风均匀,还具有根据冷却效果进行区域排料调节的功能,故该冷却机冷却效果好,热风温度高,符合烧结矿逆流厚料层冷却工艺的要求;

3、本实用新型立式冷却机与现有技术的环冷机相比,结构简单,密封可靠,没有漏风,设备维护量小,余热回收效率高;

4、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板式排料装置与电振给料机和板式给矿机等排料装置相比,具有排料均匀、结构简单可靠、维护检修方便、制作成本低、布置形式灵活多变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移动板式排料装置的立式冷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具有移动板式排料装置的立式冷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式冷却机的边部供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立式冷却机的中心供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立式冷却机的移动板式排料装置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立式冷却机的移动板式排料装置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立式冷却机的移动板式排料装置两端出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B-B位置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心供风装置的风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移动板式排料装置的立式冷却机的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移动板式排料装置的立式冷却机的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A0:立式冷却机;1:布料装置;2:塔体;201:塔顶;202:塔壁;203:塔底;204:排料口;3:边部供风装置;301:边部供风风道;302:边部供风风管;4: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01:驱动装置;402:移动板;403:支架;404:推拉杆;405:挡板;5:热风出口;6:中心供风装置;M:风帽;M01:支撑架;M02:顶盖;M03:锥形盖板;M04:风管;601:中心供风支管;602:中心供风风道;603:中心供风风管;7:排料溜槽;701:出料口;8:测温元件;K: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具有移动板式排料装置的立式冷却机:

一种具有移动板式排料装置的立式冷却机,该立式冷却机A0包括布料装置1、塔体2、边部供风装置3和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塔体2包括塔顶201、塔壁202和塔底203。塔顶201设置在塔壁202的顶部。塔底203设置在塔壁202的底部。布料装置1设置在塔顶201的上方并与塔体2内部连通。边部供风装置3设置在塔壁202的中下部。塔底203设有排料口204。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设置在排料口204的下方。塔顶201或塔壁202上部设有热风出口5。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立式冷却机A0还包括中心供风装置6。中心供风装置6包括风帽M、多根中心供风支管601、环形或“C”形的中心供风风道602和与中心供风风道602连接的中心供风风管603。其中风帽M设置在塔体2内部且位于塔体2的中轴线上。中心供风风道602设置在塔体2的外侧。每一根中心供风支管601的一端与中心供风风道602连通和另一端与风帽M的底部或下部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边部供风装置3包括边部供风风道301和与边部供风风道301连接的边部供风风管302。其中边部供风风道301环绕塔壁202并与塔体2内部相连通。

优选的是,该立式冷却机A0还包括排料溜槽7,排料溜槽7设置在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的下方。优选的是,排料溜槽7的顶部与塔底203的底部连接,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位于排料溜槽7和塔底203组成的空间内。排料溜槽7的底部设有出料口701。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包括驱动装置401、移动板402、支架403、推拉杆404。支架403设置在排料口204的下方并且位于排料溜槽6内。移动板402设置在支架403上。驱动装置401设置在排料溜槽6的外侧。推拉杆404一端连接驱动装置401,推拉杆404的另一端穿过排料溜槽6与移动板402连接。作为优选,移动板式排料装置还包括挡板405。挡板405设置在移动板402的上方并且与支架403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的驱动装置401是液压缸、电动推杆、电液推杆、电动缸、直线电机或曲柄滑块机构中的一种。

优选的是,该立式冷却机A0在塔壁202上,优选沿着圆周方向,设有多个测温元件8。优选的是,测温元件8位于边部供风装置3的上部并且伸入塔体2的内部。作为优选,测温元件8为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是,该立式冷却机A0的塔底203设有多个排料口204,优选为4-30个排料口204,进一步优选为4-24个排料口204,更优选为8-12个排料口204。作为优选,多个排料口204均匀地设置在塔底203的圆周方向。每一个排料口204的下方分别设有一个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风帽M包括支撑架M01、风帽顶盖M02、多个锥形盖板M03和风帽风管M04。其中多个锥形盖板M03依次设置在支撑架M01上。风帽顶盖M02设置在最顶部锥形盖板M03的上方。风管M04设置在支撑架M01的下方并且与支撑架M01连接。作为优选,所述风帽顶盖M02为锥形结构。风帽顶盖M02的锥角大于锥形盖板M03的锥角。

优选的是,上下相邻的所述锥形盖板M03之间形成气流通道。

优选的是,中心供风支管601的数量为1-12根,优选为2-10根,更优选为4-8根。

优选的是,所述中心供风装置6的风帽M设置在塔体2内的中下部。中心供风风道602设置在塔体2的外侧。每一根中心供风支管601的一端与中心供风风道602连通和另一端穿过塔壁202与风帽M的底部或下部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中心供风装置6的风帽M位于塔体2的底部中心位置并向上伸入塔体2内部空间。中心供风风道602位于排料溜槽7的外侧。每一根中心供风支管601的一端与中心供风风道602连通和另一端穿过排料溜槽7与风帽M的底部或下部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立式冷却机A0还包括控制系统K。控制系统K连接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和测温元件8,并且控制系统K分别独立地控制每一个排料口204下方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的驱动装置401。

一般,由塔顶、塔壁和塔底组成的塔体的高度一般是4-30米,优选5-25米,更优选6-20米,进一步优选8-15米。塔体的外直径一般为8-30米,优选9-27米,优选10-25米,优选11-22米,更优选12-20米。

在本申请中,风帽的直径一般是1.5-4米,优选1.8-3.5米,更优选2-3米,更优选2.2-2.8米,例如2.5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一种烧结矿的冷却方法:

一种烧结矿的冷却方法或使用上述一种具有移动板式排料装置的立式冷却机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热烧结矿通过布料装置1进入到塔体2内,烧结矿在重力作用下自上而下连续流动,进入立式冷却机A0进行冷却;

2)冷却风从立式冷却机A0的边部供风装置3和中心供风装置6进入塔体2内,冷却风自下而上穿过堆积在塔体2内的烧结矿料层,并与烧结矿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冷却风温度逐渐升高,经立式冷却机A0塔内烧结矿料面排出,形成高温热风,高温热风经热风出口5排出;优选的是,高温热风被输送到余热利用系统;

3)烧结矿在立式冷却机A0冷却后,从一个或多个排料口204排出到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上,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上的烧结矿落入排料溜槽7,从排料溜槽7的出料口701排出。

在上述方法中,步骤3)具体为:烧结矿在立式冷却机A0冷却后,控制系统K根据塔壁202上的每一个测温元件8监测各个排料口204上方位置处烧结矿的温度;

如果达到排放要求,控制系统K控制相应排料口204下方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的驱动装置401,驱动装置401驱动相应的移动板402移动,从而排出该排料口204位置处的烧结矿;烧结矿通过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落入排料溜槽7,从排料溜槽7的出料口701排出;优选的是,排料时,控制系统K通过测温元件8同时检测该排料口204上方位置处烧结矿的温度,如果温度高于排放要求,控制系统K控制驱动装置401停止移动板402的移动;

如果没有达到排放要求,则该排料口204位置处不进行排料。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移动板式排料装置的立式冷却机,该立式冷却机A0包括布料装置1、塔体2、边部供风装置3和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塔体2包括塔顶201、塔壁202和塔底203。塔顶201设置在塔壁202的顶部。塔底203设置在塔壁202的底部。布料装置1设置在塔顶201的上方并与塔体2内部连通。边部供风装置3设置在塔壁202的中下部。塔底203设有排料口204。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设置在排料口204的下方。塔壁202上部设有热风出口5。塔体2的高度是20米。

如图3所示,所述边部供风装置3包括边部供风风道301和与边部供风风道301连接的边部供风风管302。其中边部供风风道301环绕塔壁202并与塔体2内部相连通。

如图4所示,该立式冷却机A0还包括中心供风装置6。中心供风装置6包括风帽M、多根中心供风支管601、“C”形的中心供风风道602和与中心供风风道602连接的中心供风风管603。其中风帽M设置在塔体2内的中下部且位于塔体2的中轴线上。中心供风风道602设置在塔体2的外侧。每一根中心供风支管601的一端与中心供风风道602连通和另一端穿过塔壁202与风帽M的下部连通。中心供风支管601的数量为6根。

该立式冷却机A0还包括排料溜槽7,排料溜槽7设置在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的下方。排料溜槽7的顶部与塔底203的底部连接,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位于排料溜槽7和塔底203组成的空间内。排料溜槽7的底部设有出料口701。

如图5和6所示,所述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包括驱动装置401、移动板402、支架403、推拉杆404。支架403设置在排料口204的下方并且位于排料溜槽6内。移动板402设置在支架403上。驱动装置401设置在排料溜槽6的外侧。推拉杆404一端连接驱动装置401,推拉杆404的另一端穿过排料溜槽6与移动板402连接。移动板式排料装置还包括挡板405。挡板405设置在移动板402的上方并且与支架403固定连接。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的驱动装置401是液压缸。

该立式冷却机A0的塔底203设有8个排料口204。8个排料口204均匀地设置在塔底203的圆周方向。每一个排料口204的下方分别设有一个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

如图9所示,所述风帽M包括支撑架M01、风帽顶盖M02、多个锥形盖板M03和风帽风管M04。其中多个锥形盖板M03依次设置在支撑架M01上。风帽顶盖M02设置在最顶部锥形盖板M03的上方。风管M04设置在支撑架M01的下方并且与支撑架M01连接。所述风帽顶盖M02为锥形结构。风帽顶盖M02的锥角大于锥形盖板M03的锥角。上下相邻的所述锥形盖板M03之间形成气流通道。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重复实施例1,只是中心供风装置6的风帽M位于塔体2的底部中心位置并向上伸入塔体2内部空间。中心供风风道602位于排料溜槽7的外侧。每一根中心供风支管601的一端与中心供风风道602连通和另一端穿过排料溜槽7与风帽M的下部连通。

实施例3

重复实施例1,只是该立式冷却机A0在塔壁202上,沿着圆周方向,设有多个测温元件8。测温元件8位于边部供风装置3的上部并且伸入塔体2的内部。测温元件8为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实施例4

重复实施例3,只是该立式冷却机A0还包括控制系统K。控制系统K连接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和测温元件8,并且控制系统K分别独立地控制每一个排料口204下方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的驱动装置401。

使用实施例1

一种烧结矿的冷却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热烧结矿通过布料装置1进入到塔体2内,烧结矿在重力作用下自上而下连续流动,进入立式冷却机A0进行冷却;

2)冷却风从立式冷却机A0的边部供风装置3和中心供风装置6进入塔体2内,冷却风自下而上穿过堆积在塔体2内的烧结矿料层,并与烧结矿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冷却风温度逐渐升高,经立式冷却机A0塔内烧结矿料面排出,形成高温热风,高温热风经热风出口5排出;高温热风被输送到余热发电系统;

3)烧结矿在立式冷却机A0冷却后,从8个排料口204排出到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上,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上的烧结矿落入排料溜槽7,从排料溜槽7的出料口701排出。

使用实施例2

一种烧结矿的冷却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热烧结矿通过布料装置1进入到塔体2内,烧结矿在重力作用下自上而下连续流动,进入立式冷却机A0进行冷却;

2)冷却风从立式冷却机A0的边部供风装置3和中心供风装置6进入塔体2内,冷却风自下而上穿过堆积在塔体2内的烧结矿料层,并与烧结矿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冷却风温度逐渐升高,经立式冷却机A0塔内烧结矿料面排出,形成高温热风,高温热风经热风出口5排出;高温热风被输送到余热发电系统;

3)烧结矿在立式冷却机A0冷却后,控制系统K根据塔壁202上的每一个测温元件8监测各个排料口204上方位置处烧结矿的温度;

如果达到排放要求,控制系统K控制相应排料口204下方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的驱动装置401,驱动装置401驱动相应的移动板402移动,从而排出该排料口204位置处的烧结矿;烧结矿通过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落入排料溜槽7,从排料溜槽7的出料口701排出;排料时,控制系统K通过测温元件8同时检测该排料口204上方位置处烧结矿的温度,如果温度高于排放要求,控制系统K控制驱动装置401停止移动板402的移动;

如果没有达到排放要求,则该排料口204位置处不进行排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