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缸套退刀槽仿形滚压强化滚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70044发布日期:2019-02-26 18:04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缸套退刀槽仿形滚压强化滚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缸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缸套退刀槽仿形滚压强化滚轮。



背景技术:

内燃机以其机动性能好,染料经济性好,使用范围广等优点成为船舶的主 要动力,而气缸套和活塞环都是内燃机中最重要的摩擦副,直接影响着内燃机的使用寿命和性嫩。气缸套是燃烧室部件的组成部分又与活塞环直接接触,其内壁受着高温燃气的周期性加热作用,其外壁与冷却水直接接触,承受着气缸套高频震动导致的穴蚀和电解质腐蚀。在此种高温,高压,润滑不良以及有固体颗粒和腐蚀介质等苛刻条件下,气缸套易发生各种磨损,而内燃机的寿命和使用性能在很大成定取决于这对摩擦副的抗磨性能。

气缸套作为发动机工作的核心零部件,退刀槽部位疲劳断裂是气缸套的一种致命的失效模式,将对发动机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如何提高气缸套退刀槽部位的抗疲劳断裂能力,是气缸套生产企业一直研究的课题。

现阶段气缸套表面强化方法很多,但大多数是在气缸套安装使用前加工处理,利用喷涂,氮化等方法在气缸套内表面制得一定厚度的强化层,起到耐磨的作用。

但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强化层被磨损掉,气缸套磨损速度急剧加速,使得能源,材料浪费较多。目前有在润滑油中添加具有自润滑自修复功能固体颗粒的润滑剂,使得气缸套在使用过程中对磨损后的气缸套进行自修复,但由于添加剂的有限性以及分布不均匀性,对有些环境比较苛刻,磨损比较严重的部位不能保证其有效的自修复,即使修复后也是单次性的修复,时间较长之后仍会造成材料的极大浪费。而且,上述方法对环境有较大的污染,要么需要投资的费用较高,都有一定的不可取性。因此,如何提高气缸套表面的耐磨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气缸套退刀槽仿形滚压强化滚轮,提高气缸套退刀槽部位抗疲劳断裂能力。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缸套退刀槽仿形滚压强化滚轮,包括滚轮本体,所述滚轮本体包括两端设置的弧形滚压部及中部贯穿设置的中心孔,且弧形滚压部与中心孔之间通过锥形连接部连接,弧形滚压部的半径与待加工退刀槽的半径等同设置。

所述弧形滚压部的硬度为HRC60~ HRC65。

所述弧形滚压部的硬度为HRC62。

所述弧形滚压部、中心孔以及锥形连接部采用一体成型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气缸套退刀槽仿形滚压强化滚轮,通过两端弧形滚压部及用于与滚压机构连接的中心孔的设置,且弧形滚压部的半径与待加工退刀槽的半径等同设置,在滚压过程中保证退刀槽圆弧部位全部受力,对于气缸套退刀槽部位的滚压强化效果均匀一致,有效提高退刀槽部位的光洁度、表面硬度及表面致密度,对提高滚压部位抗疲劳断裂能力起到重大的改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缸套退刀槽仿形滚压强化滚轮,如图1和图2所示。该气缸套退刀槽仿形滚压强化滚轮,包括滚轮本体1,所述滚轮本体1包括两端设置的弧形滚压部2及中部贯穿设置的中心孔3,且弧形滚压部2与中心孔3之间通过锥形连接部4连接,弧形滚压部2的半径与待加工退刀槽5的半径等同设置,在滚压过程中保证退刀槽5圆弧部位全部受力,起到均匀改善的效果。

所述弧形滚压部2的硬度为HRC60~HRC65,优选的所述弧形滚压部2的硬度为HRC62,而待加工的气缸套材质硬度在HRC35以下,弧形滚压部2的硬度远高于气缸套基体的硬度,因此,该强化滚轮在使用过程中非常经久难用,寿命长。同时为了提高滚轮本体的强度,本实施例中,弧形滚压部2、中心孔3以及锥形连接部4采用一体成型设置。

工作时,滚轮本体1通过中心孔3安装在液压滚压机构上,液压滚压机构带动滚轮本体1按照给定角度向气缸套移动,弧形滚压部2接触气缸套的退刀槽5后,在液压作用下,弧形滚压部2紧紧贴合在气缸套退刀槽5的圆弧上,数控机床主轴带动气缸套旋转,滚轮本体1随着气缸套的转动而滚轮,从而实现对退刀槽部位的圆周方向均匀滚压,有效提高退刀槽的光洁度、表面硬度及表面致密度,对提高退刀槽抗疲劳断裂能力起到重大的改善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等同物界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中心”、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