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浇铸机模具的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6756发布日期:2019-03-30 08:23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浇铸机模具的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浇铸机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浇铸机模具的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重力浇铸是将300℃-350℃的金属液在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浇入模具形成的金属型腔获得铸件的工艺,重力浇铸机则是实现了重力浇铸的工艺过程。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模具多次使用后会在表面出现粘铝现象,若这些粘铝碎末不除去的话会在之后浇铸的产品上留下孔洞、缺料等缺陷,因此需要清理。一般的做法是用高压气枪将细沙喷到模具上进行清理,但是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扬尘,这些扬尘破坏厂房内的环境,且在场的工作人员很可能吸入扬尘,从而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浇铸机模具的清理装置,通过将模具包在集尘箱内进行清理,清理时产生的灰尘只会在集尘箱内或者收集袋内,从而避免了灰尘散发到空气中去,大大降低了灰尘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浇铸机模具的清理装置,包括集尘箱、与所述集尘箱侧壁连接且与集尘箱连通的收集袋、开设在所述集尘箱侧壁用于供手伸入的操作口、开设在所述集尘箱侧壁用于供喷砂管伸入的入管口,所述集尘箱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供模具伸入的模具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进行清理时,将集尘箱放置在浇铸机的机架上,再将两块相对的模具通过模具口卡入到集尘箱上,使模具的相对两面在集尘箱内,然后将喷砂管从入管口插入,工作人员将手从操作口伸入拿住在集尘箱内的喷砂管,对模具进行清理,灰尘要么进入到收集袋中,要么留在集尘箱底部。通过将模具包在集尘箱内进行清理,清理时产生的灰尘只会在集尘箱内或者收集袋内,从而避免了灰尘散发到空气中去,大大降低了灰尘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集尘箱的操作口设置有耐高温橡胶手套,所述耐高温橡胶手套密封所述操作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清理时,工作人员可将手伸入耐高温橡胶手套内,然后操作喷砂管对模具进行清理。通过耐高温橡胶手套的设置,可避免灰尘附着在手臂的皮肤上,使皮肤较脏,省去了清洗手臂的麻烦。同时将操作口密封,可防止灰尘从手臂与操作口之间的缝隙漏出,进一步减少灰尘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集尘箱的入管口设置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的内径小于喷砂管的外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入管口与喷砂管外壁紧贴,从而提高入管口的密封性,避免灰尘飞出想体外,进而减小对工作人员的身体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避免入管口刮坏喷砂管的外壁,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

优选的,所述集尘箱设置有观察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工作人员在清洗时只能凭借直觉来判断模具的位置,虽然可以清理,但若遇到某个局部位置较难清理时,人无法察觉到,导致清理不完全,需要二次清理。通过观察窗的设置,工作人员可以直接看到集尘箱内部的状况,从而可时时掌控清理位置。

优选的,所述集尘箱的底面设置成倒梯台状,且在最低处连接有出尘管;所述出尘管一端与集尘箱内部连通,另一端设置有密封所述出尘管下开口的闭合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模具清理完成之后,一部分灰尘被收集袋收集,另一部分落在集尘箱底面,通过将集尘箱底面设置成倒梯台状,可将灰尘聚集在集尘箱底面中心;且通过闭合机构控制出尘管下开口的开闭,以实现灰尘的排除或者密封集尘箱。

优选的,所述闭合机构包括盖设在所述出尘管开口的密封帽、多对设置在所述密封帽的帽缘上且具可弯曲的夹持组件、设置在所述出尘管远离所述集尘箱一端且供所述夹持组件夹持的固定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密封出尘管的下开口时,可将密封帽盖到出尘管开口处,并使夹持组件夹住固定柱,从而实现密封帽的固定。

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密封帽的帽缘上的第一加持条和第二加持条,所述第一加持条和第二加持条之间有一定间隔,间隔距离小于所述固定柱的截面直径;所述第一加持条和第二加持条中部均设置成圆弧弯部,且呈相对设置,所述固定柱恰好可加持在两个相对的所述圆弧弯部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密封帽对准出尘管的管口时,第一加持条和第二加持条先会与固定柱接触,然后在用力将密封帽卡接进出尘管,使固定柱卡入到第一加持条和第二加持条的圆弧弯部内,完成卡接过程,实现密封帽与出尘管的相对固定。

优选的,所述圆弧弯部的相对一侧设置有弹性垫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喷砂管向集尘箱内喷砂时会有高压气体充入,会存在对密封帽的冲击力,可能会使固定柱滑出第一加持条和第二加持条,导致密封帽脱离出尘管。通过弹性垫块的设置,增大了第一加持条和第二加持条的圆弧弯部与固定柱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大大降低了固定柱滑出的概率。

优选的,所述集尘箱开设有收集口,在所述集尘箱的收集口处设置有呈弯卷状的卡环,所述卡环上拉紧套设有橡胶环,所述收集袋的开口被夹持在所述卡环与所述橡胶环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清理之前,将收集袋的开口端套在卡环上,再将橡胶环拉紧套设在收集袋的套在卡环一端,使橡胶环抵紧收集袋的开口。当需要清理收集袋内的灰尘时,只需现将橡胶环取下,再将收集袋取下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通过将模具包在集尘箱内进行清理,清理时产生的灰尘只会在集尘箱内或者收集袋内,从而避免了灰尘散发到空气中去,大大降低了灰尘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

2、通过将集尘箱底面设置成倒梯台状,可将灰尘聚集在集尘箱底面中心;且通过闭合机构控制出尘管下开口的开闭,以实现灰尘的排除或者密封集尘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图4为图3的B部放大图,示出闭合机构的结构。

附图标记:1、集尘箱;11、操作口;12、入管口;13、模具口;14、观察窗;15、收集口;2、收集袋;31、耐高温橡胶手套;32、橡胶圈;41、卡环;42、橡胶环;5、出尘管;61、密封帽;621、第一加持条;622、第二加持条;63、固定柱;64、圆弧弯部;65、弹性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浇铸机模具的清理装置,参照图1,包括集尘箱1、收集袋2、操作口11、入管口12和模具口13,操作口11和入管口12开设在与模具口13不同侧壁的同一竖向侧壁上,模具口13开设在集尘箱1竖向的相对两侧的侧壁上,且模具口13的截面尺寸与模具的横截面尺寸相同,因此模具可从模具口13伸入。为了便于工作人员查看模具上残留的碎屑的具体情况,在集尘箱1上侧壁固定设置有观察窗14,观察窗14采用有机玻璃材料制成。

参照图2和图3,在集尘箱1的操作口11固定设置有耐高温橡胶手套31,耐高温橡胶手套31在集尘箱1内;集尘箱1的入管口12固定设置有橡胶圈32,橡胶圈32的内径小于喷砂管的外径。

参照图3,在与操作口11相对的集尘箱1的竖向侧壁上开设有收集口15,收集口15处固定设置有呈弯卷状的卡环41,卡换上拉紧套设有橡胶环42。在安装收集袋2时,将收集袋2的开口端夹持在卡环41与橡胶环42之间。

参照图4,清理过程中,一部分灰尘被收集袋2收集,另一部分落在集尘箱1的底面,为了快速排除落在底面的灰尘,将集尘箱1的底面设置呈倒梯台状,且在最低处固定连接有呈方形管状的出尘管5;出尘管5一端与集尘箱1连通,另一端设置有密封其下开口的闭合机构。

闭合机构包括密封帽61、夹持组件和固定柱63,夹持组件包括可弯曲的第一加持条621和第二加持条622。密封帽61为方形片和一体成型在方形片周圈的呈竖向的帽缘,帽缘与出尘管5外壁滑移插接配合;第一加持条621和第二加持条622呈对设置,且固定设置在每一边的帽缘上,两者之间有一定间隔,且中部均设置为圆弧弯部64,并呈相对设置,两个圆弧弯部64形成圆形夹持空间。固定柱63固定设置在出尘管5靠近下开口一端,且轴向呈水平,固定柱63的截面与两个圆弧弯部64形成的夹持空间相匹配。为了考虑第一加持条621和第二加持条622与固定柱63之间摩擦力,在第一加持条621和第二加持条622的圆弧弯部64相对一侧固定设置有弹性垫块65,弹性垫块65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使用时,将密封帽61盖上,将集尘箱1放到浇铸机的工作台上,并位于两个模具之间,然后操作浇铸机使两个模具相互靠近并使模具相对一侧通过模具口13伸入到集尘箱1内。

然后将收集袋2安装到卡环41上,并用橡胶环42固定。

接着将手伸入耐高温橡胶手套31,同时将喷砂管从入管口12伸入,工作人员隔着耐高温橡胶手套31将伸入集尘箱1内的喷砂管拿住,对模具进行清理。

清理完成之后,操作浇铸机将模具从集尘箱1离开,并将集尘箱1取下。将收集袋2取下,将灰尘倒出;将密封帽61克服第一加持条621和第二加持条622对固定柱63的加持力拔离出尘管5,将在集尘箱1内的灰尘从出尘管5排除,完成清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