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铸造模具的水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8262发布日期:2020-05-22 20:36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低压铸造模具的水冷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模具的冷却技术,特别是一种低压铸造模具下模浇口区域的水冷结构。



背景技术:

低压铸造作为一种精确铸造成形工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备铝合金轮毂、副车架、转向节等汽车零部件。实际生产中,受产品结构的影响,为保证铸件的成形质量和生产效率,通常在模具上设置有冷却结构。目前,常见的冷却结构有风冷结构和水冷结构。其中,环形水腔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水冷结构,具有冷却效果强范围广、加工简单、制备的铸件性能优良等特点。例如申请人曾经设计了一种冷却装置,具体参照公开号为cn206869088u的《冷却水环及其应用的铸造模具》,提出一种结构相对简单的环形水冷结构,包括一对沿周向前后排列的进出水管。但是经试验验证发现,该模具在进水管和出水管两个区域存在较大的温度差异,影响铸件的成形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压铸造模具的水冷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低压铸造模具的水冷结构,包括环形水槽,所述环形水槽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进水管、第二出水管,所述环形水槽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进水管、第一出水管,其中所述第一进水管位于所述第二出水管前侧,所述第一出水管位于所述第二进水管前侧;

所述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伸入所述环形水槽部分尾端的端面呈封闭状,所述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的尾端管侧壁上分别开有第一进水孔、第二进水孔,其中所述第一进水孔背向所述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进水孔背向所述第一出水管;

所述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伸入所述环形水槽部分通过排水孔与所述环形水槽连通。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的第一进水孔、第二进水孔与所述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的排水孔大致以所述环形水槽的圆心对称布置。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的排水孔伸出到所述环形水槽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改良后的水冷结构简单易用,便于加工和安装,有利于减小甚至消除环形冷却进出水管区域的温差,使模具温度更加平衡,进而提高铸件的成形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

本技术:
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为透彻的理解本发明,在接下来的描述中会涉及一些特定细节。而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时,本发明创造仍可实现,即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使用此处的这些描述和陈述向所属领域内的其他技术人员可更有效的介绍他们的工作本质。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下侧”等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相关技术人员在对上述方向作简单、不需要创造性的调整不应理解为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外的技术。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实际保护范围。

参照图1,低压铸造模具的水冷结构,包括环形水槽1,作为下模冷却水环的一部分。环形水槽1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进水管2、第二出水管3,环形水槽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进水管4、第一出水管5,其中第一进水管2位于第二出水管3前侧,第一出水管5位于第二进水管4前侧。

参照图1、图2,第一进水管2、第二进水管4伸入环形水槽1部分尾端的端面呈封闭状,第一进水管2、第二进水管4的尾端管侧壁上分别开有第一进水孔6、第二进水孔7,其中第一进水孔6背向第二出水管3,第二进水孔7背向第一出水管5,即第一进水孔6不朝向第二出水管3而是背向(反向)第二出水管3,第二进水孔7不朝向第一出水管5而是背向(反向)第一出水管5。第一出水管5、第二出水管3伸入环形水槽1部分通过排水孔8与环形水槽1连通。这样就形成了从第一进水孔6到第一出水管5的排水孔8的第一水流,以及从第二进水孔7到第二出水管3的排水孔8的第二水流,即分成第一水流、第二水流两股冷却水流,提高冷却效率。

参照图2,冷却开启后,冷却水同时从第一进水管2、第二进水管4进入下模冷却水环,在定向出水孔的作用下,沿环形管道流向另一侧的出水管。第一进水管2、第二进水管4的第一进水孔6、第二进水孔7与第一出水管5、第二出水管3的排水孔8大致以环形水槽1的圆心对称布置,冷却环流更均匀。

第一出水管5、第二出水管3的排水孔8伸出到环形水槽1外,即通过第一进水管2、第二进水管4的排水孔8的位置决定了为下模冷却水环内的冷却液体的最高水位高度,第一进水管2、第二进水管4的排水孔8越高,环形水槽1内能储存的冷却液体越多,冷却效果就越好。

根据上述原理,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经过实践证明:

案例1,在铝合金轮毂低压铸造模具的下模浇口区域设置此环形冷却结构。铸造过程中,金属液经浇口进入模具型腔,随后逐渐发生冷却凝固。当轮毂的轮辋和轮辐区域均完成凝固后,开启环形冷却,对轮毂的浇口区域进行冷却,可以提高铸造生产效率。

案例2,在铝合金转向节低压铸造模具的下模浇口区域设置此环形冷却结构。铸造过程中,金属液经浇口进入模具型腔,随后逐渐发生冷却凝固。在凝固后期,开启环形冷却,对下模浇口区域进行冷却,可以提高铸造生产效率。



技术特征:

1.低压铸造模具的水冷结构,包括环形水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水槽(1)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进水管(2)、第二出水管(3),所述环形水槽(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进水管(4)、第一出水管(5),其中所述第一进水管(2)位于所述第二出水管(3)前侧,所述第一出水管(5)位于所述第二进水管(4)前侧;

所述第一进水管(2)、第二进水管(4)伸入所述环形水槽(1)部分尾端的端面呈封闭状,所述第一进水管(2)、第二进水管(4)的尾端管侧壁上分别开有第一进水孔(6)、第二进水孔(7),其中所述第一进水孔(6)背向所述第二出水管(3),所述第二进水孔(7)背向所述第一出水管(5);

所述第一出水管(5)、第二出水管(3)伸入所述环形水槽(1)部分通过排水孔(8)与所述环形水槽(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铸造模具的水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2)、第二进水管(4)的第一进水孔(6)、第二进水孔(7)与所述第一出水管(5)、第二出水管(3)的排水孔(8)大致以所述环形水槽(1)的圆心对称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压铸造模具的水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5)、第二出水管(3)的排水孔(8)伸出到所述环形水槽(1)外。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压铸造模具的水冷结构,包括环形水槽,所述环形水槽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进水管、第二出水管,所述环形水槽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进水管、第一出水管,其中所述第一进水管位于所述第二出水管前侧,所述第一出水管位于所述第二进水管前侧;所述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伸入所述环形水槽部分尾端的端面呈封闭状,所述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的尾端管侧壁上分别开有第一进水孔、第二进水孔,其中所述第一进水孔背向所述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进水孔背向所述第一出水管;改良后的水冷结构简单易用,便于加工和安装,有利于减小甚至消除环形冷却进出水管区域的温差,使模具温度更加平衡,进而提高铸件的成形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简伟文;蒲以松;吴概;陈庆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南海奔达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2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