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脱钴面积的金刚石复合片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75600发布日期:2021-03-16 22:42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脱钴面积的金刚石复合片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脱钴面积的金刚石复合片夹具。



背景技术:

金刚石复合片由硬质合金基体和聚晶金刚石层组成,其中的聚晶金刚石层是由金刚石粉末在以钴为粘接剂的条件下催化聚合形成的,一方面由于形成的聚晶金刚石由于钴的存在会使其逆催化,将金刚石转变为结构强度极低的石墨,另一方面由于金刚石和钴金属的膨胀系数不同,高温工作条件下的金刚石复合片会胀裂,导致其破损,因此,需要对金刚石复合片的聚晶金刚石层进行脱钴;

常规的脱钴方式是将金刚石复合片的聚晶金刚石层朝向酸液,用夹具夹持着将聚晶金刚石层浸入酸液内,因为每种金刚石复合片的聚晶金刚石层厚度不一,所以需要调整的聚晶金刚石层浸没在酸液中的表面积各不相同,调节其浸没面积十分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调节脱钴面积的金刚石复合片夹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可调节脱钴面积的金刚石复合片夹具,包括:夹具本体,所述夹具本体为管状,竖直地安装在脱钴装置上,所述夹具本体的内腔包括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的内侧壁设有螺纹;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与所述上腔螺纹连接;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块的底部,所述连接件的底部与所述金刚石复合片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腔的内侧壁的螺纹的小径等于下腔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下腔的内侧壁设有环形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密封环。

进一步地,所述夹具本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左瓣和右瓣,所述下腔的内侧壁设有环形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左瓣在靠近接缝处设有第一安装板,所述右瓣在靠近接缝处设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通过螺栓螺母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和限位盘,所述连接杆竖直设置,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盘的顶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块的底部设有密封垫,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密封垫与所述限位盘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块的顶部设有转动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块的侧面设有指示刻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拧动安装块,安装块带动金刚石复合片在夹具本体内上下移动,调节金刚石复合片底部的聚晶金刚石层暴露在夹具外部的程度,从而调节聚晶金刚石层表面的脱钴范围;

2、由于通常使用的脱钴酸液时盐酸-氯化铁体系,为了提升脱钴速率还需要加温加压,设置密封环能够防止压力外泄,氯化氢气体溢出污染环境和腐蚀硬质合金基体,在下腔的内侧壁设置环形的凹槽,在凹槽内设置密封环,能够防止酸液浸入金刚石复合片的硬质合金基底周围,腐蚀硬质合金基底,同时其内侧壁没有凸起,方便安装金刚石复合片;

3、设置环形凸起,环形凸起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使酸性气体溢出时需要经过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顶面和侧面,行程更长,难度更大,密封效果更好;

4、设置转动把手能够方便拧动安装块,设置指示刻度能够根据安装块的旋入程度,确定金刚石复合片的位置,从而确定金刚石复合片的脱钴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可调节脱钴面积的金刚石复合片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可调节脱钴面积的金刚石复合片夹具的夹具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可调节脱钴面积的金刚石复合片夹具的安装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一种密封脱钴的金刚石复合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可调节脱钴面积的金刚石复合片夹具的俯视结构图;

图6是图5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一种可调节脱钴面积的金刚石复合片夹具的俯视结构图;

图8是图7中b-b截面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一种可调节脱钴面积的金刚石复合片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一种可调节脱钴面积的金刚石复合片夹具的俯视结构图;

图11是图10中c-c截面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所述一种可调节脱钴面积的金刚石复合片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夹具本体,11-上腔,111-螺纹,12-下腔,121-第一凹槽,122-密封环,123-环形凸起,13-左瓣,131-第一安装板,14-右瓣,141-第二安装板,2-安装块,21-密封垫,22-转动把手,23-指示刻度,3-连接件,31-连接杆,32-限位盘,4-硬质合金基体,41-空腔,42-长条状通孔,43-圆形通孔,44-第二凹槽,45-第一密封圈,46-第二密封圈,5-聚晶金刚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6所示,一种可调节脱钴面积的金刚石复合片夹具,包括:

夹具本体1,所述夹具本体1为管状,竖直地安装在脱钴装置上,所述夹具本体1的内腔包括上腔11和下腔12,所述上腔11的内侧壁设有螺纹111,所述螺纹111的小径等于下腔12的内径;

安装块2,所述安装块2与所述上腔11螺纹连接,所述安装块2的底部设有密封垫21;

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设于安装块2的底部,所述连接件3包括连接杆31和限位盘32,所述连接杆31的上端穿过所述密封垫21与所述安装块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31的下端与所述限位盘32固定连接。

安装在所述金刚石复合片夹具内的金刚石复合片,如图4和图6所示,包括硬质合金基体4和聚晶金刚石层5,所述聚晶金刚石层5设于所述硬质合金基体4的底面,所述硬质合金基体4为圆柱形,所述硬质合金基体4的上部设有长方形的空腔41,所述空腔41的宽度与所述限位盘32的直径相同,所述空腔41的顶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长条状通孔42,该长条状通孔42的宽度与所述连接杆31的直径相同,所述长条状通孔42的其中一端设有与所述空腔41相通的圆形通孔43,另一端设于所述硬质合金基体4的顶面中央,所述圆形通孔43的直径与所述空腔41的宽度相同,形状与所述限位盘32相同。

安装金刚石复合片时,首先旋转拧下安装块2,如图3和图4所示,将安装块2底部的限位盘32对准圆形通孔43塞入,直到限位盘32完全进入空腔41,再将安装块2滑动至硬质合金基体4的顶部中央,最后将金刚石复合片塞入夹具本体1中,拧动安装块2,将其旋入夹具本体1的内部,便可完成安装,此时由于金刚石复合片夹具的限位作用,安装块2与金刚石复合片相对固定。

通过拧动安装块2,安装块2顺着螺纹111旋转并产生竖直方向的运动,其底部的连接件3带动金刚石复合片在夹具本体1内沿竖直方向运动。由于脱钴过程中,金刚石复合片是连同夹具一起浸没在酸液中的,当需要增加金刚石复合片的暴露面积时,拧动安装块2使其下沉,露出更大面积的聚晶金刚石层5,当需要减少聚晶金刚石层5的暴露面积时,反向拧动安装块2使其上升,从而调整金刚石复合片浸没在酸液中的面积,调整脱钴面积。

实施例2:

如图7和图8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下腔12的内侧壁在聚晶金刚石层5与硬质合金基体4的交界处设有环形的第一凹槽121,所述第一凹槽121内设有密封环122。

由于通常使用的脱钴酸液时盐酸-氯化铁体系,为了提升脱钴速率还需要加温加压,设置密封环122能够防止压力外泄,氯化氢气体溢出污染环境和腐蚀硬质合金基体4。

实施例3:

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夹具本体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左瓣13和右瓣14,所述下腔12的内侧壁设有环形凸起123;所述左瓣13在靠近接缝处设有第一安装板131,所述右瓣14在靠近接缝处设有第二安装板141,所述第一安装板131和所述第二安装板141通过螺栓连接。

硬质合金基体4的外周侧设有一圈第二凹槽44,所述第二凹槽44内自上而下依次套设有第一密封圈45和第二密封圈46。

安装金刚石复合片时,首先连接安装块2和金刚石复合片,再将夹具本体1打开,将左瓣13和右瓣14的环形凸起123对准第一密封圈45和第二密封圈46之间的缝隙分别按下,再用螺栓将第一安装板131和第二安装板141连接即可;

由于聚晶金刚石层5较薄,因此其可调整的脱钴面积有限,无需在竖直方向上做长距离运动,设置第一密封圈45和第二密封圈46,由于其可以产生弹性形变,因此可以一定程度上调整聚晶金刚石层5的脱钴面积。设置环形凸起123,氯化氢气体溢出时需要经过第一密封圈45和第二密封圈46的顶面和侧面,行程更长,难度更大,密封效果更好;当金刚石复合片向下移动时,第一密封圈45被挤压,密封效果提升,当金刚石复合片向上移动时,第二密封圈46被挤压,密封效果提升,因此无论金刚石复合片在竖直方向上如何移动都能得到良好的密封性。

实施例4:

如图1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安装块2的顶部设有转动把手22,所述安装块2的侧面设有指示刻度23,用于提示金刚石复合片的位置。

设置转动把手22能够方便拧动安装块2,设置指示刻度23能够方便根据安装块2的旋入程度,确定金刚石复合片的位置,从而确定金刚石复合片的脱钴面积。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