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氧化锌的溶胶凝胶低温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9349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纳米氧化锌的溶胶凝胶低温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电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氧化锌光电功能材料的制备工艺,尤其涉及一种单分散、具有较低受激发射阈值和紫外发射能力增强的纳米氧化锌的溶胶凝胶低温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氧化锌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的研究是1997年后刚刚兴起的,目前已成为非常热门的前沿课题。在1997年初日本和香港科学家首次报道了氧化锌薄膜室温下的近紫外受激光发射后,《Science》第276期立即以“Will UV Lasers Beat the Blues?”为题对此作了专门报道,称它是“一项伟大的工作”,因此,ZnO的紫外激光研究成为继GaN的蓝光热之后的又一热点。ZnO光电特性的研究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是由于它有很多潜在的优点。首先,它是一种直接带宽禁带半导体,室温下的禁带宽度Eg=3.36eV,与GaN(Eg=3.4eV)相近,而它的激子结合能(60meV)却比GaN(21meV)高出许多,因此产生室温短波长发光的条件更加优越,而且ZnO可以在低于600℃温度下获得,不仅可以减少材料在高温制备时产生的杂质和缺陷,同时也大大简化了制备工艺;同时,ZnO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又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这些优点使ZnO成为一种潜在的、用途广泛的新一代短波长光电信息功能材料。在当今发展信息高速通信及高容量存储时代,紫外波段光电子器件,特别是该波段二极管激光器的实用化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短波器件的商业应用前景极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全新的纳米氧化锌光电功能材料的溶胶凝胶制备工艺。
本发明提出的纳米氧化锌光电功能材料的溶胶凝胶工艺,是以锌盐、络合剂、分散剂为原料,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和缩合反应,以酸碱来控制反应体系的起始pH值,获得纳米氧化锌先体凝胶;经过真空干燥得氧化锌前驱体干凝胶;然后通过热处理,消除凝胶中的有机溶剂,得到氧化锌纳米粉体。具体步骤如下(1)将锌盐溶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配制成浓度为0.1~1mol/l的锌盐溶液;(2)在锌盐溶液中加入络合剂和分散剂,搅拌、混匀,锌盐和络合剂、分散剂用量的摩尔比为1∶1~3∶3~9;(3)用酸碱度调节剂调节pH值呈弱酸性,一般pH值为3~7,在45~85℃水浴中搅拌4~8小时,获得氧化锌先体溶胶;
(4)继续搅拌直至溶胶成粘稠状,用无水乙醇洗涤后,经90~135℃真空干燥形成干凝胶;(5)将干凝胶在空气中点燃或者在200~300℃进行预热处理(时间为1~3小时),获得蓬松体产物,将其研磨,混匀;(6)再将该产物在450℃-650℃进行热处理,时间为1~3小时,即得纳米氧化锌粉体。
本发明采用的锌盐可以为氯化锌、硫酸锌、乙酸锌或硝酸锌等。
本发明采用的络合剂可以为甘氨酸、柠檬酸等。
本发明采用的分散剂可以为乙二醇或其它亲液高分子等。
本发明采用的酸碱度调节剂可以为碳酸氢氨、氢氧化钠或氨水氯化氨混合液等。
本发明在技术方案中,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在低温下(小于600℃)制备出单分散纳米氧化锌量子点光电材料,即通过络合剂多齿配体和Zn配合,再加入分散剂,起类冠醚的作用,增强Zn与络合剂的组合。此外,分散剂的加入还能使胶粒变小、布朗运动激烈、扩散能力变强及动力学稳定性变大,即通过分散剂的作用,使整个溶液形成含长链有机分子的溶液,特别通过分散剂的聚合,待溶液蒸发浓缩成无水溶胶后,整个溶胶成为一个无规网络,使Zn在分子水平上按一定规律定位,使体系失去流动性,溶胶转变为凝胶。凝胶是胶体粒子相互联结成骨架而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并在骨架结构中填满了液体,但网架间充满的液体不能流动,构成网架的胶体粒子具有一定的柔顺性,表现出弹性半固体状态。由于络合剂熔点比分散剂低,在加热干凝胶过程中,络合剂有机酸根离子首先开始分解,分散剂仍然固定着Zn在聚合物中的位置。整个热处理过程中,分散剂不断分解,样品内分解气体的压力迫使处于附近的Zn2+反应聚合,从而初步形成细小的颗粒,最终制得的纳米氧化锌具有量子点材料的光电子学特性,在室温下,成功实现了激子与激子、电子-空穴等离子体辐射复合受激发射,且有较低阈值和极高增益。从而解决了半导体材料紫外波段室温激光运转的困难,这对未来极端重要的短波长光电子器件的实际应用,特别是该波段二极管激光器的实用化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采用溶胶-凝胶低温制备工艺,具有以下特点合成的粉末硬团聚含量较少,可保持很高烧结活性,因而降低了反应温度;同时因采用无机盐和有机酸为先驱体和络合剂(分散剂),易合成成分均匀的超细多组元粉末,成本低、易操作、可适于规模工业应用。另外,采用锌盐和一定比例的络合剂制备的无机聚合物干凝胶,具有自蔓延燃烧特性,燃烧过程是以锌盐的阴离子为氧化剂、络合剂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经自燃烧后可形成ZnO纳米粉体,通过调节凝胶中锌盐和络合剂的相对比例,可控制自燃烧过程,进而调控合成粉末的颗粒尺寸。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1、将68克ZnCl2溶于1000ml的去离子水中搅拌10分钟,配制0.5mol/l的氯化锌溶液;2、200ml氯化锌溶液中,加入按1∶2∶6配置的甘氨酸和明胶,剧烈搅拌10分钟;3、用30~40ml碳酸氢氨调节溶液起始pH值为4,在85℃水浴中搅拌3小时,获得氧化锌先体溶胶;4、继续搅拌1小时直至溶胶成粘稠状,用无水乙醇多次洗涤后,经90℃真空干燥形成干凝胶;5、将干凝胶在空气中点燃,获得蓬松体产物,将其研磨,混匀;6、将燃烧后产物在550℃进行热处理,获得比表面积为80m2/g,晶粒尺寸为20nm左右,具有单一纤锌矿结构的纳米氧化锌粉体,其在室温下产生近紫外波段发光,具有较低阈值和极高增益,有利于紫外波段光电子器件的实际应用。
实施例21、将11.8克Zn(NO3)2·6H2O溶于200ml的去离子水中搅拌混匀,配制0.2mol/l的硝酸锌溶液;2、在上述硝酸锌溶液中,加入按1∶3配置的柠檬酸,剧烈搅拌10分钟;3、用20~30ml氨水调节溶液起始pH值为6.9左右,在50℃水浴中搅拌6小时,获得氧化锌先体溶胶;4、继续搅拌2小时直至溶胶成粘稠状,用无水乙醇多次洗涤后,经120℃真空干燥形成干凝胶;5、将干凝胶在260℃进行预热处理,时间为1小时,获得蓬松体产物,将其研磨,混匀;6、将上述产物在650℃进行热处理,获得比表面积为100m2/g,晶粒尺寸为10nm左右,具有单一纤锌矿结构的纳米氧化锌粉体,其在室温下产生近紫外波段发光,具有较低阈值和极高增益。
实施例31、9.15克乙酸锌溶于500ml的去离子水中搅拌10分钟,配制0.1mol/l的乙酸锌溶液;2、200ml乙酸锌溶液中,加入按1∶1.5∶3配置的甘氨酸和乙二醇,剧烈搅拌10分钟;3、用5ml氨水和氯化氨的混合溶液调节溶液起始pH值为3,在75℃水浴中搅拌5小时,获得氧化锌先体溶胶;4、继续搅拌1小时直至溶胶成粘稠状,用无水乙醇多次洗涤后,经135℃真空干燥形成干凝胶;5、将干凝胶在300℃进行预热处理,时间为1.5小时,获得蓬松体产物,将其研磨,混匀;6、将上述产物在500℃进行热处理,获得比表面积为70m2/g,晶粒尺寸为25nm左右,具有单一纤锌矿结构的纳米氧化锌粉体,其在室温下产生近紫外波段发光。
权利要求
1.一种纳米氧化锌的溶胶凝胶低温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将锌盐溶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配制成浓度为0.1~1mol/l的锌盐溶液;(2)在锌盐溶液中加入络合剂和分散剂,搅拌、混匀,锌盐和络合剂、分散剂用量的摩尔比为1∶1~3∶3~9;(3)用酸碱度调节剂调节pH值呈弱酸性,在45~85℃水浴中搅拌4~8小时,获得氧化锌先体溶胶;(4)继续搅拌直至溶胶成粘稠状,用无水乙醇洗涤后,经90~135℃真空干燥形成干凝胶;(5)将干凝胶在空气中点燃或者在200~300℃进行预热处理,时间为1~3小时,获得蓬松体产物,将其研磨,混匀;(6)再将该产物在450℃-650℃进行热处理,时间为1~3小时,即得纳米氧化锌粉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氧化锌的溶胶凝胶低温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的锌盐为氯化锌、硫酸锌、乙酸锌或硝酸锌之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氧化锌的溶胶凝胶低温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的络合剂为甘氨酸或柠檬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氧化锌的溶胶凝胶低温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的分散剂为乙二醇或其它亲液高分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氧化锌的溶胶凝胶低温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的酸碱度调节剂为碳酸氢氨、氢氧化钠或氨水氯化氨混合液之一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单分散纳米氧化锌的溶胶凝胶低温制备工艺,以锌盐、络合剂、分散剂为原料,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和缩合反应,以酸碱来控制反应体系的起始pH值,获得纳米氧化锌先体凝胶,经过真空干燥得氧化锌前驱体干凝胶,然后通过热处理,消除凝胶中的有机溶剂,得到氧化锌纳米粉体。本发明的纳米氧化锌具有较低阈值和极高增益,适于用作短波光电器件,如紫外发射器件,紫外激光器件等,对于提高光记录密度和光信息的存取速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档编号C01G9/00GK1587061SQ200410054020
公开日2005年3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26日
发明者黄维, 郭睿倩 申请人:复旦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