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正构烷烃异构化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431933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正构烷烃异构化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正构烷烃异构化催化剂,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由第VIII族贵金属和一种微孔结晶硅酸铝组成的正构烷烃异构化催化剂。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微孔结晶硅酸铝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正构烷烃的异构化反应是石油加工过程诸如润滑油的异构脱蜡过程和柴油的异构降凝过程的重要反应。
正构烷烃是润滑油馏分中的非理想组分,从而导致其倾点较高、粘度指数低和低温性能差。要改善这些性能,就要把其中的高熔点正构烷烃全部或部分除去。目前常用的脱蜡方法主要有溶剂脱蜡、催化脱蜡和异构脱蜡。
溶剂脱蜡就是利用蜡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能来除去,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污染环境、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高,而且基础油收率低。催化脱蜡就是使用具有择形裂解功能的催化剂,使润滑油馏分中蜡组分发生选择催化裂化,生成较小分子的烃类,从而使基础油倾点降低,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由于把大量的高价值的大分子化合物转化为低价值的小分子物质,使基础油收率低、粘度指数损失大、副产物价值低。与前两种脱蜡方法相比,异构脱蜡是使正构烷烃异构化反应生成异构烷烃,而异构烷烃与相同分子量的蜡相比具有更低的倾点和较高的粘度指数,并且仍保留在润滑油馏分中,从而使基础油收率得到大大提高。
催化裂化重柴油的凝点一般在25~35℃,如能通过异构脱蜡是使正构烷烃异构化反应生成异构烷烃而把其中的蜡转化,使凝点降低,就能达到增产低凝柴油的目的。因此,异构脱蜡是一种生产高收率低凝点柴油的理想工艺。
天然气费托合成联产燃料油和润滑油技术是天然气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已有工业化的先例,应用前景看好。该技术所产的柴油馏份中石蜡含量>80%,不进行异构脱蜡很难作为柴油产品。
异构脱蜡是采用具有特殊孔结构的双功能催化剂使蜡组分中的高熔点长链正构烷烃和多环环烷烃转化为熔点较低的单侧链的异构烷烃和带长侧链的单环环烷烃。但是异构化程度高的烷烃熔点反而较高,所以就必须控制蜡分子的异构化程度,这就对酸性组分的酸性质和孔结构以及加氢组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一般来讲酸性组分要有强度适中的酸性中心和具有空间限制作用的孔结构,并且活性金属组分具有快速的加氢/脱氢活性,防止叔正碳离子的进一步异构、乃至裂解。由于裂化反应使得高碳数烷烃转化为小分子的低碳烷烃从而降低了目的产物的收率,因此应该尽可能的促进异构化反应的进行,同时尽可能的抑制裂化反应的发生。
异构脱蜡催化剂是一种双功能催化剂,由酸性载体提供异构化/裂化的酸性位,金属位提供加氢/脱氢功能。它主要利用了分子筛孔道的择形效应,分别体现为对反应物的选择性和对产物的选择性。另外,在分子进入分子筛内孔后,还会受到传质的限制,分子筛孔径或扩散分子直径的微小变化,都会导致扩散系数的显著变化。
分子筛是无机微孔晶体材料中最重要的家族,具有规整的孔结构的晶体结构(可以用X光衍射谱来确定其特征结构)。据国际分子筛学会(IZA)2003年的统计,分子筛的结构总数已达145种。
硅铝沸石分子筛是由SiO4四面体和AlO4四面体通过公共的氧原子连接而成的具有严格三维晶格结构的微孔晶体材料,由于硅、铝具有的不同的价态而导致AlO4四面体荷有负电,可由骨架外的阳离子平衡中和。由于阳离子的可交换性,从而可以使分子筛具有不同的酸碱性能。另外,通常一种分子筛的硅铝比克在一定范围内调变。
由于沸石分子筛所具有的奇妙的孔道结构特色,其规整结构和一定大小的均匀孔道体系所导致的对反应物、中间态与产物分子的形状的择形性质,并且分子筛的酸性与结构等性能也易于调变的性质,使得沸石分子筛作为催化材料、气体分离与吸附剂、离子交换剂等得以大量应用于石油与天然气加工、精细化工、环保与核废料处理等方面。沸石分子筛的合成工作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需要人为地设计沸石分子筛的结构而进行合成已成为人们努力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正构烷烃异构化的催化剂。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正构烷烃异构化反应的催化剂,由第VIII族贵金属和微孔结晶硅酸铝组成;其中第VIII族贵金属的重量含量为0.05~5.0%,优选重量含量为0.1~2.0%,推荐重量含量为0.1~1.0%;其中微孔结晶硅酸铝具有0.4~0.8nm的微孔,BET表面积在100~300m2/g之间,孔容在0.1~0.5mL/g之间,其化学组成以硅铝氧化物摩尔比表示为SiO2/Al2O3=60-150,并至少具有下列d间距特性的X-射线粉末衍射花样

所述的催化剂中第VIII族贵金属为Pt、Pd、Ir中的一种或两种。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上述催化剂的方法,步骤如下a)将无机碱、铝源和水混合制成溶液A;有机胺和硅源混合制成溶液B;溶液A和溶液B混合,得到硅铝初始胶体,其摩尔组成为SiO2/Al2O3=60~150,优选SiO2/Al2O3=80~120;R/SiO2=0.1~3,优选R/SiO2=0.1~2;OH-/SiO2=0.05~0.5,优选OH-/SiO2=0.1~0.4;M/SiO2=0.1~0.5,优选M/SiO2=0.15~0.45;H2O/SiO2=20~65,优选H2O/SiO2=20~45;M为碱金属离子,R为有机胺模板剂;b)用无机酸或有机酸将反应混合物的pH调节至7-14之间;c)将步骤b的产物在水热条件下进行晶化,晶化温度为140~210℃,晶化时间为40~240小时,合成微孔结晶硅酸铝;优选的晶化温度为140~180℃,晶化时间为40~100小时;d)采用包括浸渍、沉淀、沉积、添加粘合剂粘合、机械压合的现有化学和物理方法,实现第VIII族贵金属和微孔结晶硅酸铝的结合,并于300~600℃焙烧;所述有机胺为乙胺和/或乙二胺;所述硅源为气相白炭黑、硅溶胶、水玻璃、固体硅胶或无定型二氧化硅,优选硅溶胶;所述铝源为铝酸钠、三氯化铝、硝酸铝、硫酸铝、氢氧化铝或拟薄水铝石,优选硫酸铝;所述无机碱为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氢氧化物,优选氢氧化钠;所述无机酸为硝酸、硫酸、盐酸、氢溴酸或氢氟酸,优选硫酸;所述有机酸为乙酸、丙酸、丁酸或草酸。
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d采用第VIII族贵金属的金属酸、金属酸盐、氯化物、氨络合物、羰基络合物或它们的混合物为原料。
本发明的催化剂使用前经过还原处理。
本发明提供的微孔结晶硅铝酸盐,可以在焙烧脱除模板剂后经酸洗转型为氢型,也可以用铵盐溶液交换后再经焙烧而成为氢型。可以通过引入不同元素如B、Ga、Ti、P、V、Fe等元素使之成为具有特殊用途的分子筛;也可以通过离子交换、浸渍或其他方法将各种金属或其化合物,如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元素等引入其中使之成为不同元素改性的分子筛。
本发明所提供的催化剂可用于异构脱腊、柴油降凝、汽油异构化、丁烷异构化等工业过程中的正构烷烃碳骨架异构化反应。使用前催化剂要经过还原处理,可采用器外予还原或在线还原。还原处理可用现有的催化剂还原方法实现,即通过采用氢气、甲醛、肼等气体或液体还原剂与催化剂接触还原催化剂。
本发明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进行评价。催化剂装填量为10ml,进料前对催化剂进行还原处理使负载金属以单质形式存在,还原条件是氢气压力0.1Mpa~10Mpa、温度200℃~500℃、时间1小时~24小时,优选的是氢气压力0.5Mpa~2Mpa、温度250℃~400℃、时间3小时~8小时。反应条件是氢气压力0.1Mpa~15Mpa、温度200℃~450℃、体积空速0.3h-1~3h-1、氢油体积比500~2000,优选的条件是氢气压力2Mpa~8Mpa、温度280℃~400℃、体积空速0.8h-1~2h-1、氢油体积比1000~1500。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将对本发明予以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的实施例中。
实施例115克氢氧化钠溶于720克水中,往其中加入180克硅溶胶(30%二氧化硅),搅拌均匀后得到A。6.0克硫酸铝,85克65%的乙胺水溶液,加到85克水中,搅拌均匀后得到B。将B加到A中,激烈搅拌24小时,用14.5克98%的浓硫酸调节体系的酸碱性,然后继续激烈搅拌12小时,得到初始胶体。初始胶体的摩尔组成为SiO2/Al2O3=100,R/SiO2=1.4,OH-/SiO2=0.06,Na+/SiO2=0.45,H2O/SiO2=60。将初始胶体转移到2立升的内衬聚四氟乙烯套杯的不锈钢高压釜中,不锈钢高压釜在30转/分钟转速下,30分钟内升温至175℃,在175℃恒定50小时进行晶化。晶化结束后,将高压釜置于水中急冷,产物经过滤、洗涤至滤液的pH至中性,然后于110℃干燥24小时得到SMS-1分子筛原粉。产物的X光衍射谱如

图1所示。
实施例213.9克氢氧化钙溶于783克水中,往其中加入54克气相白炭黑,搅拌均匀后得到A。4.0克硝酸铝,18.3克65%的乙胺水溶液,加到85克水中,搅拌均匀后得到B。将B加到A中,激烈搅拌24小时,用56.2克10%的氢氟酸调节体系的酸碱性,然后继续激烈搅拌12小时,得到初始胶体。初始胶体的摩尔组成为SiO2/Al2O3=150,R/SiO2=0.3,OH-/SiO2=0.05,Ca2+/SiO2=0.20,H2O/SiO2=65。将初始胶体转移到2立升的内衬聚四氟乙烯套杯的不锈钢高压釜中,不锈钢高压釜在30转/分钟转速下,30分钟内升温至160℃,在160℃恒定120小时进行晶化。晶化结束后,将高压釜置于水中急冷,产物经过滤、洗涤至滤液的pH至中性,然后于110℃干燥24小时得到SMS-1分子筛原粉。
实施例316.7克氢氧化钠溶于400克水中,往其中加入180克硅溶胶(30%二氧化硅),搅拌均匀后得到A。10克硫酸铝,183克65%的乙胺水溶液,加到85克水中,搅拌均匀后得到B。将B加到A中,激烈搅拌24小时,然后继续激烈搅拌12小时,得到初始胶体。初始胶体的摩尔组成为SiO2/Al2O3=60,R/SiO2=3.0,OH-/SiO2=0.5,Na+/SiO2=0.5,H2O/SiO2=45。将初始胶体转移到2立升的内衬聚四氟乙烯套杯的不锈钢高压釜中,不锈钢高压釜在30转/分钟转速下,30分钟内升温至210℃,在210℃恒定40小时进行晶化。晶化结束后,将高压釜置于水中急冷,产物经过滤、洗涤至滤液的pH至中性,然后于110℃干燥24小时得到SMS-1分子筛原粉。
实施例421克氢氧化钾溶于82克水中,往其中加入180克硅溶胶(30%二氧化硅),搅拌均匀后得到A。5.0克硫酸铝,52克乙二胺,加到85克水中,搅拌均匀后得到B。将B加到A中,激烈搅拌24小时,用14.5克98%的浓硫酸调节体系的酸碱性,然后继续激烈搅拌12小时,得到初始胶体。初始胶体的摩尔组成为SiO2/Al2O3=120,R/SiO2=1.0,OH-/SiO2=0.06,K+/SiO2=0.45,H2O/SiO2=20。将初始胶体转移到0.5立升的内衬聚四氟乙烯套杯的不锈钢高压釜中,不锈钢高压釜在静态下,30分钟内升温至180℃,在180℃恒定50小时进行晶化。晶化结束后,将高压釜置于水中急冷,产物经过滤、洗涤至滤液的pH至中性,然后于110℃干燥24小时得到SMS-1分子筛原粉。
实施例53.3克氢氧化钠溶于720克水中,往其中加入180克硅溶胶(30%二氧化硅),搅拌均匀后得到A。7.5克硫酸铝,55克65%的乙胺水溶液和33克乙二胺,加到85克水中,搅拌均匀后得到B。将B加到A中,激烈搅拌24小时,用1.5克98%的浓硫酸调节体系的酸碱性,然后继续激烈搅拌12小时,得到初始胶体。初始胶体的摩尔组成为SiO2/Al2O3=80,(R1+R2)/SiO2=1.5,OH-/SiO2=0.06,Na+/SiO2=0.1,H2O/SiO2=60。将初始胶体转移到2立升的内衬聚四氟乙烯套杯的不锈钢高压釜中,不锈钢高压釜在30转/分钟转速下,30分钟内升温至175℃,在175℃恒定100小时进行晶化。晶化结束后,将高压釜置于水中急冷,产物经过滤、洗涤至滤液的pH至中性,然后于110℃干燥24小时得到SMS-1分子筛原粉。
实施例615克氢氧化钠溶于720克水中,往其中加入180克硅溶胶(30%二氧化硅),搅拌均匀后得到A。6.0克硫酸铝,85克65%的乙胺水溶液,加到85克水中,搅拌均匀后得到B。将B加到A中,激烈搅拌24小时,用13.8克98%的浓硫酸调节体系的酸碱性,然后继续激烈搅拌12小时,得到初始胶体。初始胶体的摩尔组成为SiO2/Al2O3=100,R/SiO2=1.4,OH-/SiO2=0.10,Na+/SiO2=0.45,H2O/SiO2=60。将初始胶体转移到2立升的内衬聚四氟乙烯套杯的不锈钢高压搅拌釜中,调节转速300转/分钟,180分钟内升温至140℃,在140℃恒定240小时进行晶化。晶化结束后,将高压釜置于水中急冷,产物经过滤、洗涤至滤液的pH至中性,然后于110℃干燥24小时得到SMS-1分子筛原粉。
实施例715克氢氧化钠溶于502克水中,往其中加入180克硅溶胶(30%二氧化硅),搅拌均匀后得到A。6克硫酸铝,85克65%的乙胺水溶液,加到85克水中,搅拌均匀后得到B。将B加到A中,激烈搅拌24小时,用7.8克98%的浓硫酸调节体系的酸碱性,然后继续激烈搅拌12小时,得到初始胶体。初始胶体的摩尔组成为SiO2/Al2O3=100,R/SiO2=1.4,OH-/SiO2=0.4,Na+/SiO2=0.45,H2O/SiO2=45。将初始胶体转移到2立升的内衬聚四氟乙烯套杯的不锈钢高压搅拌釜中,调节转速300转/分钟,180分钟内升温至175℃,在175℃恒定50小时进行晶化。晶化结束后,将高压釜置于水中急冷,产物经过滤、洗涤至滤液的pH至中性,然后于110℃干燥24小时得到SMS-1分子筛原粉。
实施例85.4克氢氧化钠溶于720克水中,往其中加入180克硅溶胶(30%二氧化硅),搅拌均匀后得到A。6.0克硫酸铝,85克65%的乙胺水溶液,加到85克水中,搅拌均匀后得到B。将B加到A中,激烈搅拌24小时,用9.8克50%乙酸调节体系的酸碱性,然后继续激烈搅拌12小时,得到初始胶体。初始胶体的摩尔组成为SiO2/Al2O3=100,R/SiO2=1.4,OH-/SiO2=0.06,Na+/SiO2=0.15,H2O/SiO2=60。将初始胶体转移到2立升的内衬聚四氟乙烯套杯的不锈钢高压搅拌釜中,调节转速300转/分钟,180分钟内升温至160℃,在160℃恒定96小时进行晶化。晶化结束后,将高压釜置于水中急冷,产物经过滤、洗涤至滤液的pH至中性,然后于110℃干燥24小时得到SMS-1分子筛原粉。
实施例9取实施例1制备的SMS-1分子筛原粉与拟薄水铝石、硝酸和去离子水等混捏成型,然后在110℃烘24小时,600℃焙烧24小时,粉碎至20-40目。用1摩尔/升的NH4NO3溶液室温交换24小时,重复三次,450℃焙烧12小时。取载体10克,采用通常的充填孔的浸渍方法将3.76mL Pt(NH3)4Cl2溶液(每mL含Pt 0.0133g)浸渍16小时,然后在120℃烘4小时,480℃焙烧8小时。取所制备的催化剂10mL,于器外用纯氢进行预还原,即得0.5%Pt/SMS-1催化剂。还原条件氢气流速200mL/min,以5℃/min升至250℃恒温2小时,再以5℃/min升至450℃恒温2小时后,在氢气流中降至室温,通氮气置换净氢气后,卸出催化剂。装入不锈钢管反应器中,通入氢气升温,2小时后升至反应温度,通原料油正十二烷进行反应,产物由气相色谱分析。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325℃,反应压力为8Mpa,正十二烷液体空速为1.0h-1,氢油比(vol/vol)为1400,得到如表1所示结果。
实施例10取实施例2制备的SMS-1分子筛原粉与拟薄水铝石、硝酸和去离子水等混捏成型,然后在110℃烘24小时,600℃焙烧24小时,粉碎至20-40目。用1摩尔/升的NH4NO3溶液室温交换24小时,重复三次,450℃焙烧12小时。取载体10克,采用通常的充填孔的浸渍方法将3.76mL Pt(NH3)4Cl2溶液(每mL含Pt 0.0133g)浸渍16小时,然后在120℃烘4小时,480℃焙烧8小时。取所制备的催化剂10mL,于器外用纯氢进行预还原,即得0.5%Pt/SMS-1催化剂。还原条件氢气流速200mL/min,以5℃/min升至250℃恒温2小时,再以5℃/min升至450℃恒温2小时后,在氢气流中降至室温,通氮气置换净氢气后,卸出催化剂。装入不锈钢管反应器中,通入氢气升温,2小时后升至反应温度,通原料油正十二烷进行反应,产物由气相色谱分析。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325℃,反应压力为8Mpa,正十二烷液体空速为1.0h-1,氢油比(vol/vol)为1400,得到如表1所示结果。
实施例11取实施例3制备的SMS-1分子筛原粉与拟薄水铝石、硝酸和去离子水等混捏成型,然后在110℃烘24小时,600℃焙烧24小时,粉碎至20-40目。用1摩尔/升的NH4NO3溶液室温交换24小时,重复三次,450℃焙烧12小时。取载体10克,采用通常的充填孔的浸渍方法将3.76mL Pt(NH3)4Cl2溶液(每mL含Pt 0.0133g)浸渍16小时,然后在120℃烘4小时,480℃焙烧8小时。取所制备的催化剂10mL,于器外用纯氢进行预还原,即得0.5%Pt/SMS-1催化剂。还原条件氢气流速200mL/min,以5℃/min升至250℃恒温2小时,再以5℃/min升至450℃恒温2小时后,在氢气流中降至室温,通氮气置换净氢气后,卸出催化剂。装入不锈钢管反应器中,通入氢气升温,2小时后升至反应温度,通原料油正十二烷进行反应,产物由气相色谱分析。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325℃,反应压力为8Mpa,正十二烷液体空速为1.0h-1,氢油比(vol/vol)为1400,得到如表1所示结果。
实施例14取实施例4制备的SMS-1分子筛原粉与拟薄水铝石、硝酸和去离子水等混捏成型,然后在110℃烘24小时,600℃焙烧24小时,粉碎至20-40目。用1摩尔/升的NH4NO3溶液室温交换24小时,重复三次,450℃焙烧12小时。取载体10克,采用通常的充填孔的浸渍方法将3.76mL Pt(NH3)4Cl2溶液(每mL含Pt 0.0133g)浸渍16小时,然后在120℃烘4小时,480℃焙烧8小时。取所制备的催化剂10mL,于器外用纯氢进行预还原,即得0.5%Pt/SMS-1催化剂。还原条件氢气流速200mL/min,以5℃/min升至250℃恒温2小时,再以5℃/min升至450℃恒温2小时后,在氢气流中降至室温,通氮气置换净氢气后,卸出催化剂。装入不锈钢管反应器中,通入氢气升温,2小时后升至反应温度,通原料油正十二烷进行反应,产物由气相色谱分析。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325℃,反应压力为8Mpa,正十二烷液体空速为1.0h-1,氢油比(vol/vol)为1400,得到如表1所示结果。
实施例13取实施例5制备的SMS-1分子筛原粉与拟薄水铝石、硝酸和去离子水等混捏成型,然后在110℃烘24小时,600℃焙烧24小时,粉碎至20-40目。用1摩尔/升的NH4NO3溶液室温交换24小时,重复三次,450℃焙烧12小时。取载体10克,采用通常的充填孔的浸渍方法将3.76mL Pt(NH3)4Cl2溶液(每mL含Pt 0.0133g)浸渍16小时,然后在120℃烘4小时,480℃焙烧8小时。取所制备的催化剂10mL,于器外用纯氢进行预还原,即得0.5%Pt/SMS-1催化剂。还原条件氢气流速200mL/min,以5℃/min升至250℃恒温2小时,再以5℃/min升至450℃恒温2小时后,在氢气流中降至室温,通氮气置换净氢气后,卸出催化剂。装入不锈钢管反应器中,通入氢气升温,2小时后升至反应温度,通原料油正十二烷进行反应,产物由气相色谱分析。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325℃,反应压力为8Mpa,正十二烷液体空速为1.0h-1,氢油比(vol/vol)为1400,得到如表1所示结果。
表1、正十二烷异构化反应反应结果

实施例14按实施例9所制备的催化剂10mL,于器外用纯氢进行预还原,还原条件氢气流速200mL/min,以5℃/min升至250℃恒温2小时,再以5℃/min升至450℃恒温2小时后,在氢气流中降至室温,通氮气置换净氢气后,卸出催化剂。装入不锈钢管反应器中,通入氢气升温,2小时后升至反应温度,通入200+400SN腊下油进行反应,产物由气相色谱分析。反应条件及结果列于表2。
表2、200+400SN腊下油异构脱腊反应数据

实施例15按实施例9所制备的催化剂10mL,于器外用纯氢进行预还原,还原条件氢气流速200mL/min,以5℃/min升至250℃恒温2小时,再以5℃/min升至450℃恒温2小时后,在氢气流中降至室温,通氮气置换净氢气后,卸出催化剂。装入不锈钢管反应器中,通入氢气升温,2小时后升至反应温度,通入650SN糠醛精制油进行反应,产物由气相色谱分析。反应条件及结果列于表3。
表3、650SN糠醛精制油异构脱腊反应数据

实施例16按实施例9所制备的催化剂10mL,于器外用纯氢进行预还原,还原条件氢气流速200mL/min,以5℃/min升至250℃恒温2小时,再以5℃/min升至450℃恒温2小时后,在氢气流中降至室温,通氮气置换净氢气后,卸出催化剂。装入不锈钢管反应器中,通入氢气升温,2小时后升至反应温度,通入常减压精制后直馏柴油进行反应,产物由气相色谱分析。反应条件压力为8MPa,温度为352℃,空速为1.0h-1,氢油比(vol/vol)为800。反应结果显示液收>98%,-35#低凝柴油收率达到95%以上,临氢异构化后十六烷值变化不大。其它分析评价数据列于表4。
表4、直馏柴油临氢异构化反应数据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正构烷烃异构化反应的催化剂,由第VIII族贵金属和微孔结晶硅酸铝组成;其中第VIII族贵金属的重量含量为0.05~5.0%;其中微孔结晶硅酸铝具有0.4~0.8nm的微孔,BET表面积在100~300m2/g之间,孔容在0.1~0.5mL/g之间,其化学组成以硅铝氧化物摩尔比表示为SiO2/Al2O3=60-150,并至少具有下列d间距特性的X-射线粉末衍射花样d/nm10.65±0.155.37±0.124.34±0.103.86±0.103.66±0.083.59±0.083.41±0.082.51±0.062.44±0.06
2.权利要求1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第VIII族贵金属为Pt、Pd、Ir中的一种或两种。
3.权利要求1或2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第VIII族贵金属的重量含量为0.1~2.0%。
4.权利要求1或2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第VIII族贵金属的重量含量为0.1~1.0%。
5.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催化剂的方法,步骤如下a)将无机碱、铝源和水混合制成溶液A;有机胺和硅源混合制成溶液B;溶液A和溶液B混合,得到硅铝初始胶体,其摩尔组成为SiO2/Al2O3=60~150;R/SiO2=0.1~3;OH-/SiO2=0.05~0.5;M/SiO2=0.1~0.5;H2O/SiO2=20~65;M为碱金属离子,R为有机胺模板剂;b)用无机酸或有机酸将反应混合物的pH调节至7-14之间;c、)将步骤b的产物在水热条件下进行晶化,晶化温度为140~210℃,晶化时间为40~240小时,合成微孔结晶硅酸铝;d)采用包括浸渍、沉淀、沉积、添加粘合剂粘合、机械压合的现有化学和物理方法,实现第VIII族贵金属和微孔结晶硅酸铝的结合,并于300~600℃焙烧;所述有机胺为乙胺和/或乙二胺;所述硅源为气相白炭黑、硅溶胶、水玻璃、固体硅胶或无定型二氧化硅;所述铝源为铝酸钠、三氯化铝、硝酸铝、硫酸铝、氢氧化铝或拟薄水铝石;所述无机碱为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氢氧化物;所述无机酸为硝酸、硫酸、盐酸、氢溴酸或氢氟酸;所述有机酸为乙酸、丙酸、丁酸或草酸。
6.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制备的硅铝初始胶体,其摩尔组成为SiO2/Al2O3=80~120;R/SiO2=0.1~2;OH-/SiO2=0.1~0.4;M/SiO2=0.15~0.45;H2O/SiO2=20~45;M为碱金属离子,R为有机胺模板剂。
7.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的晶化温度为140~180℃,晶化时间为40~100小时。
8.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硅源为硅溶胶;铝源为硫酸铝;无机碱为氢氧化钠;有机酸为硫酸。
9.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采用第VIII族贵金属的金属酸、金属酸盐、氯化物、氨络合物、羰基络合物或它们的混合物为原料。
10.权利要求5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使用前经过还原处理。
全文摘要
一种烷烃临氢异构化催化剂,由一种微孔结晶硅酸铝和含量0.05~5.0wt%的第VIII族贵金属Pt、Pd、Ir中的一种或两种金属所组成,所说的微孔结晶硅酸铝的化学组成以硅铝氧化物摩尔比表示为SiO
文档编号C01B39/04GK1788844SQ20051013068
公开日2006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1日
发明者王炳春, 田志坚, 胡胜, 徐竹生, 徐云鹏, 林励吾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