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基四氧化三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7443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羟基四氧化三钴及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①.采取选择性溶解,将粗制碳酸钴加洗水调浆为液体,打回搅拌槽内升温至50℃,开始慢慢加入硫酸,控制PH值不超过3.5,观察泡沫外表有少量的白色泡沫,PH值控制3.0左右,最低不低于PH2.8,测电位400MV左右,加酸速度一定要慢,每罐搅拌时间3-4小时,PH值达到3.0左右时不加酸,PH值保持不变,即可过滤,滤渣进行第二次溶解,升温达到50℃时加少量焦亚硫酸钠,加焦亚硫酸钠速度一定要慢,每加一袋要检查PH值,当加焦亚硫酸钠PH值不变时,取样分析Co不和Fe2+,Cu不,电位,Co≤0.1%Fe2+≤3g/I电位≤350MV,Cu不≤0.3%,达标后升温至85℃以上加氯酸钠,氯酸钠按Fe2+的0.25倍加入,搅拌1小时取样分析Fe2+等于零,然后加氧化钙粉调节PH值,PH值达到3.3时,即可压滤直接上萃取工段进行分离除杂;

②.萃取法除钙镁,酸溶工段除铁后溶液经过板框压滤可以直接进入萃取工段进行分离除杂,首先P507钴镍分离线反铁盐酸,用于P204洗钴段0.5N盐酸,P204反铁盐酸,用于反铜锰锌4N盐酸替代了原来4N硫酸,反铜锰锌钙镁槽体变为盐酸体系,生成氯化钙铜锰锌液,液体加铁粉还原生产海绵铜,板框过滤后液体加氧化钙进行沉淀生成氢氧化锰 锌;

③.氯化钴溶液直接加氢氧化钠和双氧水,调节PH值控制温度和转速生产不同粒度的羟基四氧化三钴,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钴(或硫酸钴)溶液,碱液、助剂溶液;在一定温度、高速搅拌条件下,将三种溶液并流加入容器中,控制加液速度调节容器内反应物的pH值,通过连续溢流陈化的方式制得氧化钴。氧化钴经过固液分离、一定温度下煅烧制得四氧化三钴;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钴(或硫酸钴)溶液、氨水(或氯化铵直接加入氯化钴中),碱液;在一定温度、强力搅拌条件下,将三种(或两种)溶液并流加入容器中,控制加液速度调节容器内反应物的pH值,通过连续溢流的方式制得氢氧化钴;氢氧化钴经过固液分离、一定温度下煅烧制得四氧化三钴;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钴溶液;在一定温度热风、富氧气氛条件下,将氯化钴溶液逆流加入高温热解炉中,控制喷枪尺寸、喷淋速度、热风温度,通过连续喷雾热解方式经过一定温度下煅烧制得四氧化三钴;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钴溶液、碳铵溶液;在搅拌条件下,将两种溶液在容器反应,控制加液速度,整个过程控制温度,通过间歇式制得碳酸钴。碳酸钴经过固液分离、烘干、高温烧结制得四氧化三钴。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