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金属醇盐为前驱体制备球形钴酸锌/碳复合材料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36933阅读:1519来源:国知局
一种以金属醇盐为前驱体制备球形钴酸锌/碳复合材料的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球形金属氧化物/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粒径可控的球形钴酸锌/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尖晶石型四氧化三钴是一种研究很广泛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当一个二价钴被锌、锰、镍、铁等离子替换时形成尖晶石钴酸盐氧化物。这一类尖晶石型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资源丰富、环境友好、合成工艺简单、制备成本低等优点。同时,它在电化学电容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半导体材料、催化等方面的优异性能使其在未来的环境污染治理和检测、能量存储等关键领域拥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目前,对于这类材料的应用难点主要在于可控合成形貌均一、结构稳定的产物,从而改善其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碳材料作为一种很好的导电导热材料和复合材料基底,具有优良的稳定性,能够在很多领域得到很好的使用。利用碳材料和金属氧化物进行复合能够充分发挥氧化物的性能,同时碳材料的优良导电性能够优化材料在半导体、催化、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等领域中使用时的电子和离子电导率,改进其性能,此外,利用其固定作用能够减少金属氧化物在反应过程中的溶出,延长其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对于钴酸锌/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为使用碳材料基底为模板,钴酸锌直接在模板上反应生成,最终得到复合材料。另外,还有一种方法是使用钴酸锌颗粒为模板在表面进行碳源的包覆,然后进一步碳化得到所要合成的复合材料。这两类方法都是基于一种物质为模板,在其基础上进行复合,所以得到的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并不是很好。主要是由于这种方法得到的钴酸锌和碳材料复合不够充分,导致在锂离子电池的应用中循环性和倍率性的提升不够明显,仍然达不到可应用的水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操作简单、普遍适用而且材料形貌可控的钴酸锌/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球形钴酸锌/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一定量的硝酸钴、硝酸锌溶解于异丙醇溶剂中,室温下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得到分散液;

步骤二:向步骤一得到的分散液中加入丙三醇,室温下搅拌分散均匀,得到待反应液;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待反应液转移到密闭反应釜中恒温反应一定时间,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将产物离心分离、洗涤,得到前驱体金属醇盐;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产物干燥,然后在一定温度下预氧化,得到预氧化产物;

步骤五:将步骤四得到的预氧化产物在惰性气体保护下高温碳化,冷却后,在一定温度下于空气中低温氧化,干燥即得到球形钴酸锌/碳复合材料。

进一步的,步骤一中,钴、锌离子的摩尔比为2:1;钴、锌离子总浓度在3~60 mmol/L。

进一步的,丙三醇与异丙醇的体积比为1:8。

进一步的,步骤三中,恒温反应的反应温度为170-190℃;反应时间7.5-8.5 h。

进一步的,步骤四中,干燥温度不高于60℃;预氧化温度为240-260 ℃,氧化时间为3.5-4.5 h,升温速度为2 ℃/min。

进一步的,步骤五中,高温碳化温度为550~750 ℃,使用的惰性保护气体为氮气,碳化时间为3.5-4.5 h,升温速度为2 ℃/min;低温氧化温度为240-260 ℃,低温氧化时间为3.5-4.5 h,升温速度为2 ℃/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显著优点:1、采用金属醇盐为前驱体,能够使形貌均一、可控。同时,由于采取液相反应,每一个球形金属醇盐纳米粒子的碳源和金属离子都是均匀分布的,为后续制备金属氧化物/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创造了很好的条件;2、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除了少量环境友好的丙三醇以外,无需加入其他辅助性助剂、模板剂或表面活性剂等,减少后续处理的难度、成本和工序,非常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3、利用碳材料作为载体,充分发挥金属氧化物的性能并改进其不足,此外这种形貌可控合成的方法尚属首次报道;4、由于这类金属氧化物的优越性能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使得所得材料能够在电化学电容器、锂离子电池负极、气体敏感探测、催化等领域得到很好的使用,也表明了这种方法除了创新性外的实用价值。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采用的金属醇盐自模板制备氧化物(尤其是钴酸锌)/碳复合材料的流程示意图。

图2(a) 是按实施例四反应制备出的钴酸锌/碳材料的气敏测试图,图2(b) 为按实施例四反应制备出的钴酸锌/碳材料的XRD图。

图3(a) 是按实施例四反应制备出的钴酸锌/碳材料的SEM图,图3(b) 为按实施例二反应制备出的钴酸锌/碳材料的SEM图。

图4(a) 按实施例五反应制备出的钴酸锌/碳材料的半电池CV,图4(b) 按实施例五制备出的钴酸锌/碳半电池的EIS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图1,本发明所采用的金属醇盐自模板制备钴酸锌/碳复合材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一定量的硝酸钴、硝酸锌溶解于异丙醇溶剂中,室温下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得到粉红色分散液,其中钴和锌的摩尔比为2:1且金属离子的浓度和最终球形材料的半径相关,总金属离子浓度在3~60 mmol/L。

步骤二:向步骤一得到的粉红色分散液中加入丙三醇,室温下搅拌分散均匀,得到待反应溶液,其中加入的丙三醇的体积为步骤一中加入异丙醇体积的1/8 。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待反应溶液转移到密闭反应釜中恒温反应一定时间,其中反应温度为170-190 ℃,反应时间在7.5-8.5 h。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产物放入烘箱干燥,然后在一定温度下预氧化,得到预氧化产物,烘箱的温度不高于60 ℃,预氧化温度为240-260 ℃,氧化时间为3.5-4.5 h,升温速度为2 ℃/min;

步骤五:将步骤四得到的预氧化产物在惰性气体保护下高温碳化,然后高温碳化产物在一定温度下再次低温氧化,干燥即得到球形钴酸锌/碳复合材料,其中高温碳化温度为550~750 ℃,使用的惰性保护气体为氮气,碳化时间为3.5-4.5 h,升温速度为2 ℃/min,低温氧化处理使用条件为空气氛围、温度240-260 ℃、氧化时间为3.5-4.5 h,升温速度为2 ℃/min。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步骤一:称取0.52 g (40 mmol/L) 硝酸钴和0.26 g (20 mmol/L) 硝酸锌溶解于40 mL的异丙醇溶剂中,室温下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得到粉红色分散液;

步骤二:向步骤一得到的粉红色分散液中加入5 mL丙三醇,室温下搅拌分散均匀,得到待反应液;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待反应液转移到密闭水热反应釜,放入烘箱中,在180 ℃下反应8 h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打开反应釜,离心收集并且洗涤,得到前驱体物质;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产物放入60 ℃烘箱干燥,然后在250 ℃设定温度和2 ℃/min升温速度下预氧化4 h,得到预氧化产物;

步骤五:将步骤四得到的预氧化产物在惰性气体保护下高温碳化,然后高温碳化产物在一定温度下再次低温氧化,干燥即得到粒径为1.5 um左右的球形钴酸锌/碳复合材料,其中高温碳化温度为750 ℃,使用的惰性保护气体为氮气,碳化时间为4 h,升温速度为2 ℃/min,低温氧化处理使用条件和步骤四中预氧化相同。

图 3(b) 中的SEM图表明球形结构的直径约为1.5 um。

实施例2:

步骤一:称取0.26 g(20 mmol/L) 硝酸钴和0.13 g(10 mmol/L) 硝酸锌溶解于40 mL的异丙醇溶剂中,室温下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得到粉红色分散液;

步骤二:向步骤一得到的粉红色分散液中加入5 mL丙三醇,室温下搅拌分散均匀,得到待反应液;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待反应液转移到密闭水热反应釜,放入烘箱中,在180 ℃下反应8 h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打开反应釜,离心收集并且洗涤,得到前驱体物质;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产物放入60 ℃烘箱干燥,然后在250 ℃设定温度和2 ℃/min升温速度下预氧化4 h,得到预氧化产物;

步骤五:将步骤四得到的预氧化产物在惰性气体保护下高温碳化,然后高温碳化产物在一定温度下再次低温氧化,干燥即得到粒径750 nm左右球形钴酸锌/碳复合材料,其中高温碳化温度为650 ℃,使用的惰性保护气体为氮气,碳化时间为4 h,升温速度为2 ℃/min,低温氧化处理使用条件和步骤四中预氧化相同。

实施例3:

步骤一:称取52 mg(2 mmol/L) 硝酸钴和0.26 mg(1 mmol/L) 硝酸锌溶解于80 mL的异丙醇溶剂中,室温下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得到粉红色分散液;

步骤二:向步骤一得到的粉红色分散液中加入10 mL丙三醇,室温下搅拌分散均匀,得到待反应液;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待反应液转移到密闭水热反应釜,放入烘箱中,在180 ℃下反应8 h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打开反应釜,离心收集并且洗涤,得到前驱体物质;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产物放入60 ℃烘箱干燥,然后在250 ℃设定温度和2 ℃/min升温速度下预氧化4 h,得到预氧化产物;

步骤五:将步骤四得到的预氧化产物在惰性气体保护下高温碳化,然后高温碳化产物在一定温度下再次低温氧化,干燥即得到粒径为350 nm左右的球形钴酸锌/碳复合材料,其中高温碳化温度为550 ℃,使用的惰性保护气体为氮气,碳化时间为4 h,升温速度为2 ℃/min,低温氧化处理使用条件和步骤四中预氧化相同。

从图2(a) 气敏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在100 ℃的低温下,材料对100 ppm浓度的乙二醇气体的相应为7.8倍。此外,图3(a) 的SEM表征结果表明材料的粒径为350 nm左右。

另外,从图4中的电化学测试图可以看出材料的循环性明显增强,氧化还原峰在循环多圈之后仍然很明显。另外EIS图表明半电池的内阻较小,材料的电性能很优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