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齿野鸦椿专用复合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54053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林业技术领域的专用肥料,具体涉及圆齿野鸦椿专用复合肥。



背景技术:

圆齿野鸦椿(Euscaphis konishii Hayata)是省沽油科(Staphyleaceae)野鸦椿属(Hayata)的常绿小乔木,是我国特有的乡土观赏树种。圆齿野鸦椿树干通直,可作材用,种子油可制肥皂,树皮可提烤胶,根及干果入药用于祛风湿。在园林应用方面,过去它主要在园林草坪孤植,或小面积块植,或修剪成盆景,近年来开始用于行道树或庭园观赏。

圆齿野鸦椿因其独特的观赏性和药用价值,已成为极具潜力的药用观赏树种,目前圆齿野鸦椿播种繁育技术已经得到突破,但幼苗管理粗放,病虫害严重,特别因其对肥料的敏感度极高,一旦施肥量控制不好,便会造成伤害、以致大量死亡;研究表明,圆齿野鸦椿初期生长阶段若不施肥,则生长缓慢,叶片枯黄,高生长在45cm以下,而过量的不合理的施肥是造成圆齿野鸦椿幼苗第一年呆苗、生长缓慢或死亡、或徒长的主要原因;采用碳氨、氯化钾极容易烧苗,采用尿素、钙镁磷则效果不明显,过量施肥也极容易造成烧苗现象,因此目前圆齿野鸦椿发芽率在75%左右,但芽苗的保存率不足50%、18个月保存率小于30%,虽然圆齿野鸦椿的种子较多,但也造成巨大的浪费,管理也十分不便;而现实中成功的少量小规模育苗案例中,其主要施用腐熟的稀有人粪尿,但该技术在规模化育苗中无法实现。长期以来,由于没有专用的复合肥,林农习惯从市场购买复合肥进行施用,但市场上的复合肥的养分比例并不适合圆齿野鸦椿芽苗和幼苗的生长,也容易造成第一年呆苗或烧苗的现象,因此急需开发适合圆齿野鸦椿芽苗和幼苗生长所需的专用复合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的目的在于突破圆齿野鸦椿芽苗和幼苗施肥技术问题,提供可供规模化生产育苗的一种圆齿野鸦椿芽苗和幼苗专用复合肥,解决圆齿野鸦椿生长初期最佳施肥配方和施肥技术,特别是促进1-2年生圆齿野鸦椿幼苗的培育,其芽苗18个保存率大于90%。

其具体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圆齿野鸦椿芽苗专用复合肥,其采用的最佳配方为按质量比计,N:P:K=23:6:30,芽苗单株施肥量尿素0.1g,钙镁磷0.1g,氯化钾0.1 g,在种子发芽4个月后进行施用,每隔两个月施用一次,共施用四次。

一种圆齿野鸦椿幼苗专用复合肥,其采用的配方为按质量比计,N:P:K= 406:105:225,1年生单株施肥量尿素3.5 g,钙镁磷3.5 g,氯化钾1.5 g,每隔四个月施用一次,共施用三次。

进一步,所述单株施肥量尿素含纯N 464 g/kg,钙镁磷含P2O5 120 g/kg,氯化钾含K2O 600 g/kg,即圆齿野鸦椿芽苗单株折算施纯N量0.046 g、P2O5量 0.012g、纯K2O量0.060g;1年生圆齿野鸦椿幼苗单株折算施纯N量1.624 g、P2O5量 0.420g、纯K2O量0.900g。

芽苗复合肥的制备方法:若配1公斤的复合肥,应加入尿素0.389公斤、钙镁磷0.389公斤、氯化钾0.389公斤,三种肥料经粉碎混合后至80%的细度后,放入转鼓造粒机的滚动床内通过增湿、加热进行团聚造粒,在造粒过程中,可加入磷酸和氨,用以改善成粒条件,造粒物经过干燥、筛分、冷却即可得到NPK复合肥料产品,其具体步骤为原料配料、搅拌混合、粉碎结块、造粒、一级筛分、颗粒烘干、颗粒冷却、二级筛分、颗粒包膜、成品包装。

幼苗复合肥的制备方法:若配1公斤的复合肥,应加入尿素0.412公斤、钙镁磷0.412公斤、氯化钾0.176公斤,其制作方法同上。

与现有情况对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芽苗复合肥,可显著提高苗高和叶片数量,苗高增长量可达32.16%,叶片增长量可达7.17 %,芽苗茎杆健壮,叶大鲜绿,死亡率降低为3.333%。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幼苗复合肥,盆栽条件下,可显著提高苗高和地径的生长,苗高增长量可达35.49 %,地径增长量可达15.23 %,生长健壮、死亡率降低为零,芽苗18个月保存率在90%左右。

附图说明

图1 各施肥处理对圆齿野鸦椿幼苗最大光化学效率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所提供提供的复合肥作详细说明。

1.1 试验地点

试验所用样地为福建省福州市国家森林公园品种示范园,位于119°16′E,26°07′N,海拔643 m,年均降雨1438.5 mm,年平均日照时数1462.9 h,年均气温20 ℃。

1.2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发芽后4个月的圆齿野鸦椿芽苗和一年生的圆齿野鸦椿幼苗,其中一年生的幼苗株高均剪为30 cm,分别于2015 年4月和 12 月初选择长势优良、大小一致的芽苗和幼苗用于盆栽试验。

供试基质:圆齿野鸦椿芽苗按质量比炭化谷壳、黄心土、泥碳土=2:1:1为基质;幼苗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品种园的菜园土为盆栽基质,经检测,土壤PH 7.3,全P含量0.763 g · kg-1,全K含量58.8 g · ml-1,碱解N含量122.5 g·kg-1,有效P含量52.48 mg·kg-1,速效K含量21.6g·kg-1

供试肥料:氮肥为含N 量46.4wt%的尿素,磷肥为含P量12wt%的钙镁磷,钾肥为含K量60wt%的氯化钾。

供试容器:芽苗以无纺布营养袋为容器:直径为10 cm,高为10 cm,每盆基质500 g,栽苗1株;幼苗以塑料花盆为容器:直径为30 cm,高为20 cm,每盆装菜园土2 kg,栽苗1株。

1.3 试验方法

1.3.1 芽苗施肥正交设计

采用氮、磷、钾3因素3水平的正交设计,按正交表L9(34)进行设计,对照(CK,不施肥)为单列,合计10个处理,每个施肥处理 10 盆,试验重复3次,共300盆。氮磷钾水平及用量见表1,施肥处理见表2。将盆栽圆齿野鸦椿芽苗置于品种园内进行遮阴常规管理,在种子发芽4个月后进行施用,每隔两个月施用一次,共施用四次,采用环状施肥法,试验期间观测植株生长情况。

表1 不同试验水平下各施肥的用量

表2 正交试验设计

1.3.2 幼苗施肥正交设计

采用氮、磷、钾3因素3水平的正交设计,按正交表L9(34)进行设计,对照(CK,不施肥)为单列,合计10个处理,每个施肥处理 5 盆,试验重复3次,共150盆。氮磷钾水平及用量见表 3,施肥处理见表 2。将盆栽圆齿野鸦椿置于品种园内进行露天常规管理,1年生幼苗每隔四个月施用一次,共施用三次,试验期间观测植株生长情况。

表3 不同试验水平下各施肥的用量

1.4 测定指标和方法

1.4.1 生长指标

苗高采用卷尺进行测量、地径采用游标卡纸进行测量、生物量用千分之一电子天枰进行测量。

1.4.2 生理指标

可溶性蛋白采用考马斯亮蓝法,叶绿素采用丙酮乙醇混合法,可溶性糖采用蒽酮比色法。

1.4.3 光合指标

最大光化学效率采用便携式荧光测定仪测定。

1.5 测定结果

1.5.1配方施肥对圆齿野鸦椿芽苗生长的影响

通过配方施肥发现,不同的施肥方式对圆齿野鸦椿芽苗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表4中苗高、地径和叶片数为每处理的平均值,死亡率为8月中旬统计结果。

表4 不同施肥处理对圆齿野鸦椿芽苗的影响

1.5.1.1 苗高

从苗高上来看,芽苗的苗高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说明这10个施肥处理对苗高的生长是有意义的,且各施肥处理都大于对照组,以处理7苗高最大,达到18.00 cm(表4),而对照组的苗高只有13.37 cm,处理7(N3P1K2)苗高比对照高34.63 %;而处理4(N2P1K3)苗高最小,为14.67 cm,仅比对照高 9.72 % 。说明高浓度的氮水平配施中低浓度的磷素和钾素水平可显著促进苗高的生长,高浓度的钾素配施中低浓度的氮素和磷素,并不能有效促进芽苗苗高的快速增长。尽管处理7(N3P1K2)苗高生长量最大,但从芽苗外观性状上发现这是一种徒长症状,一旦遇到暴雨等恶劣天气,便会出现大批芽苗倒伏和病虫害,而处理1(N1P1K1)的芽苗生长旺盛,叶大鲜绿,抗倒伏和抗逆能力强,因此若要考虑芽苗的抗逆性,处理1(N1P1K1)可作为最佳配施方案。

1.5.1.2 叶片数

从叶片数来看,芽苗的叶片数各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且各施肥处理都大于对照组,以处理1苗高最大,达到7.07 片(表4),而对照组的叶片数只有4.6片,处理1的叶片数比对照高7.17 %;而处理9叶片数最少,为4.93片,仅比对照高 9.72 % 。处理1由于氮磷钾素的合理配施,使小苗能够均匀吸收各类营养元素,因而叶大鲜绿分枝多。处理9可能是由于氮磷配施浓度过高,各类营养元素并不能有效吸收,因此并不能促进小苗叶片数的生长发育。

1.5.1.3 死亡率

从死亡率上来看,处理1的死亡率最低,为3.333%,处理8的死亡率最高,达到60.000%,而对照组的死亡率也达到了15.673%,说明低浓度的氮磷钾配施组合可促进小苗对各类营养元素的有效吸收,从而显著降低小苗的死亡率,提高小苗抗性和抗病能力;而高浓度的氮磷钾施肥组合则会严重烧死小苗,各类营养元素也吸收不均;不施肥的小苗因缺乏生长所需的各类营养元素,因此抗病抗逆能力弱,因而死亡率也相对较高。

1.5.2 配方施肥对圆齿野鸦椿幼苗生长的影响

1.5.2.1配方施肥对圆齿野鸦椿幼苗苗高生长的影响

苗高可以直接反映植物的生长能力,并间接体现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是衡量苗木生长量的有效指标之一。圆齿野鸦椿幼苗各处理之间的苗高增长量的方差都表现出极显著水平(p<0.01),且各个施肥处理均都显著大于对照不施肥处理,以处理5苗高增长量最大,达到21.8 cm(表3),而对照组的苗高增长只有8.23 cm,处理5苗高比对照高35.49 %;而处理4苗高增长量最小,为8.57 cm,仅比对照高 0.89 % 。可能是由于处理4氮、钾配施浓度过高,苗木营养分配不均从而抑制了苗高生长速度。

1.5.2.2配方施肥对圆齿野鸦椿幼苗地径生长的影响

地径也是衡量苗木质量重要的指标之一。圆齿野鸦椿幼苗的地径经方差分析后发现各处理间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不同配比施肥对地径的增长是有效的,且各处理间都大于对照,其中处理2的地径增长量最大,达到0.68 cm,而对照为0. 22 cm,处理2比对照高15.23 % ,处理9的地径增长量最小,仅为0.25 cm,比对照高10.05 % ,这可能是由于氮和磷素施用量过高,反而抑制了地径的生长。圆齿野鸦椿地径增长量的极差值为RK = 0. 26cm > RP= 0. 25 cm > RN= 0.12 cm 说明氮、磷、钾对圆齿野鸦椿幼苗地径影响的大小依次分别为钾 > 磷 > 氮。

1.5.2.3配方施肥对圆齿野鸦椿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生物量是植物干物质的总量,它是反映苗木吸转化光能储蓄能量大小重要指标之一。方差分析表明圆齿野鸦椿幼苗各处理间的生物量均呈现极显著水平(表4),各施肥处理都显著大于对照,以处理1的生物量最大,达到7.52 g,为对照的2倍,而处理7生物量最小,为4.35 g,仅为对照的1.16 倍,这可能是由于氮和钾素肥量过多反而不利于圆齿野鸦椿幼苗生物量的积累。圆齿野鸦椿幼苗生物量的极差值为RN = 1.69 g > RP= 1.27 g > RN= 0.99 g, 说明氮 、磷 、钾对圆齿野鸦椿幼苗生物量影响的大小依次分别为氮 > 磷 > 钾。

1.5.2.4配方施肥对圆齿野鸦椿幼苗成活率的影响

从成活率上来看,处理1和处理5的成活率最高,达到了93.33%,比对照高36.66%,处理9的成活率最低仅比对照高13.33%,为70.00%,而对照组的成活率则低至56.67%,说明中低浓度的氮磷钾配施组合可促进小苗对各类营养元素的有效吸收,从而显著降低小苗的死亡率,提高小苗抗性和抗病能力;而高浓度的氮磷钾施肥组合则会严重烧死小苗,各类营养元素也吸收不均,从而导致抗逆性差死亡率高;不施肥的小苗因缺乏生长所需的各类营养元素,因此抗病抗逆能力弱,因而死亡率也相对较高。

表5 不同施肥处理对圆齿野鸦椿幼苗生长的影响

1.5.3 配方施肥对圆齿野鸦椿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1.5.3.1 配方施肥对圆齿野鸦椿幼苗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可溶性蛋白是植物体总代谢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植物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和营养物质,它是反映苗木内在机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圆齿野鸦椿幼苗各处理间可溶性蛋白方差均呈现极显著水平(p<0.01),且各施肥处理都显著大于对照,其中处理1的生物量最大,为45.022 mg·g-1,是对照的1.8倍,处理7 生物量最小,为26.222 mg·g-1,仅为对照的1.05倍,这可能是由于施用过量的氮肥和钾肥并不能促进圆齿野鸦椿幼苗可溶性蛋白的累积。圆齿野鸦椿幼苗可溶性蛋白的极差值为RK =7.53 mg·g-1 > RN=4.65 mg·g-1 > RP=4.16 mg·g-1 说明氮、磷、钾对圆齿野鸦椿幼苗可溶性蛋白影响的大小依次分别为钾 > 氮 > 磷。

1.5.3.2 配方施肥对圆齿野鸦椿幼苗叶绿素的影响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最重要的色素,它反映了植物吸收、转化和利用光合能力的大小。圆齿野鸦椿幼苗各处理组叶绿素方差极显著(p<0.01),各施肥处理都显著大于对照,对照组的幼苗叶色淡绿,叶片偏小,与施肥处理组差异明显。其中处理3的叶绿素含量最高,为37.173 mg·g-1,是对照的1.71倍,处理5生物量最小,为23.368 mg·g-1,仅为对照的1.07倍,这可能是由各营养元素肥量搭配不合理导致圆齿野鸦椿幼苗叶绿素含量低下的现状。圆齿野鸦椿幼苗叶绿素的极差值为RP =5.14 mg·g-1 > RK=3.02 mg·g-1 > RN=2.10 mg·g-1 ,说明氮、磷、钾元素对圆齿野鸦椿幼苗叶绿素含量影响的大小依次分别为磷 >钾 > 氮。

1.5.3.3 配方施肥对圆齿野鸦椿幼苗可溶性糖的影响

糖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它与植物的生长情况密切相关,其中可溶性糖作为糖类最活跃的组分,它可直接反映植物生理活动能力的强弱。圆齿野鸦椿幼苗各处理间可溶性糖方差极显著(p<0.01),绝大多数处理可溶性糖的含量都高于对照,只有处理8低于对照,其含量为6.575%,而对照为6.61%,处理8仅为对照的99.47%,可能是由于处理8氮和磷素的肥量过高,苗木营养不均衡从而抑制了圆齿野鸦椿幼苗可溶性糖的积累。圆齿野鸦椿幼苗可溶性糖的极差值为RP =0.169 % > RK=0.14 % > RN=0.104 %,说明氮、磷 、钾对圆齿野鸦椿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影响的大小依次分别为磷 > 钾 > 氮。

表6 不同施肥处理对圆齿野鸦椿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1.5.3.4 配方施肥对圆齿野鸦椿幼苗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影响

Fv/Fm是暗适应下PS II的最大光化学效率,叶绿素荧光参数是一组用于描述植物光合作用机理和光合生理状况的变量或常数值,反映了植物“内在性 ”的特点,被视为是研究植物光合作用与环境关系的内在探针。圆齿野鸦椿幼苗各处理间最大光化学效率方差显著(P<0.05),根据图1,各施肥处理的Fv/Fm都高于对照,其中处理2和处理6的生物量最大,为0.802,是对照的1.05倍,处理9 生物量最小,为0.781,为对照的1.02倍,说明高氮高钾的施肥量并不能促进幼苗光化学效率的提高,中高水平的磷和中低水平的氮和钾组合可显著提升圆齿野鸦椿幼苗的最大光化学效率。

1.6 最优配方的选取方法

1.6.1 隶属函数法

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可对多个指标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可得出圆齿野鸦椿幼苗最优的施肥配方。隶属函数值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第i个处理第j个指标测定值;和为各施肥处理第j项指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n为测定指标总数;公式(1)为苗木质量的隶属函数值;若与苗木质量呈负相关则采用公式(2)计算;每个施肥处理的隶属度平均值用公式(3)计算。

根据隶属度大小的排名(表7),可得出圆齿野鸦椿幼苗最佳施肥方案为处理5,即N:P:K= 406:105:225,单株施肥量尿素3.5 g,钙镁磷3.5 g,氯化钾 1.5 g。

表 7 不同施肥处理对圆齿野鸦椿幼苗质量影响的综合评价

2、苗圃地施肥应用

若以面积1亩的苗圃地推算,圆齿野鸦椿芽苗平均一亩地约施尿素8.5 kg,钙镁磷 8.5 kg,氯化钾8.5 kg,折算成纯N量3.91 kg/亩,P2O5量1.02 kg/亩、纯K2O量5.10 kg/亩;

圆齿野鸦椿幼苗平均1亩地约施尿素25.9 kg,钙镁磷 25.9 kg,氯化钾11.1kg,折算成纯N量 120.18 kg/亩,P2O5量 31.08 kg/亩、纯K2O量66.60 kg/亩。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受上述实例的限制,其它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所作的改变、组合、替换、简化,均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