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针菇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1338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金针菇种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针菇培养基。



背景技术:

金针菇又称毛柄小火菇、构菌、朴菇、朴菰、冻菌、智力菇等,英文为:“enokimushroom”。因其菌柄细长,似金针菜,故称金针菇,属伞菌目白蘑科针金菇属,是一种菌藻地衣类。金针菇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疗作用。

金针菇在自然界广为分布,中国、日本、俄罗斯、欧洲、北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金针菇不含叶绿素,不具有光合作用,不能制造碳水化合物,但完全可在黑暗环境中生长,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降解物,为腐生营养型,是一种异养生物,属担子菌类。金针菇是一种木材腐生菌,易生长在柳、榆、白杨树等阔叶树的枯树干及树桩上。

同时,适量摄入黄酮类化合物能减少癌症、肿瘤、心血管疾病、脂质过氧化以及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病率,其引起了国内外化学家的广泛重视,近年来研究进展很快.随着对其构效关系的深入研究,发现了黄酮类化合物部分药理作用的作用机制,为其在医药、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加快了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

提高食用菌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可以让食用菌更加的富有营养,同时也是起到了一种食补的作用,让使用金针菇的过程中起到抑制自由基氧化的作用,减少癌症、肿瘤、心血管疾病、脂质过氧化以及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病率,是金针菇种植中的一个新方向,开发出黄酮类物质比较丰富的金针菇是很多学者和企业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针菇培养基,达到了提高金针菇中黄酮类物质的比重,起到清除活性氧、抑制自由基的作用,通过不同的机制来在体内进行抗氧化作用,降低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抑制多种疾病的病发的作用。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金针菇培养基,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有米糠20-24份、玉米芯28-30份、玉米粉4-6份、豆粕4-6份、麸皮10-14份、甜菜渣2-4份、苦荞壳3-5份、黄酮化合物添加剂12-16份、碳酸钙1份、微量元素补充剂0.5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金针菇中添加的苦荞壳和黄酮化合物添加剂中均包含有较多的黄酮类物质,在将上述物质添加至培养基中刺激了金针菇中黄酮类物质的增加,并且通过微量元素补充剂可以进一步的提升金针菇中的增重量,最终达到了提高金针菇中黄酮类物质的比重,并且还能够提高食用菌多糖类物质数量,而多糖类物质和和黄酮类物质均能够起到清除活性氧、抑制自由基的作用,通过不同的机制来在体内进行抗氧化作用,降低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抑制多种疾病的病发。

较佳的,黄酮化合物添加剂包括有马兰、甜叶菊和银杏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马兰、甜叶菊和银杏叶中均富含有比较多的黄酮类物质,通过添加上述三种组分可以比较好刺激金针菇中多种黄酮类物质的产生,提高黄酮类物质的含量。

较佳的,每千克黄酮化合物添加剂中马兰250g、甜叶菊250g和银杏叶500g。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马兰、甜叶菊和银杏叶放置在培养基中均能够促进金针菇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增加,并且银杏叶中还存有其他各种微量元素,可以进一步的促进金针菇的生长,因此银杏叶的比重高于其他两种组分。

较佳的,培养基还包括有富硒添加剂1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添加的富硒添加剂可以促进金针菇中硒多糖和硒蛋白的增加,硒多糖能显著提高血液中硒的含量和gsh-px的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提高机体修复活性氧损伤的能力,通过与黄酮类化合物添加剂不同的机制来抑制自由基。

较佳的,富硒添加剂为亚硒酸钠。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硒元素的离子态在自然界中通常有4+、6+和2-价,在无机盐中的硒离子通常为4+、6+,而有机硒元素为2-价,因此选用+4价态的亚硒酸钠会比较容易转换为-2价态。

较佳的,亚硒酸钠为液态,每千克富硒添加剂中包含260-300mg的亚硒酸钠,其余为去离子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硒元素的浓度被控制在260-300mg左右,这个浓度的硒元素可以对金针菇的生长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可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多糖的产生,这些蛋白质和多糖是硒元素在金针菇中可以进行结合的物质,硒元素在金针菇中一般表现为硒蛋白和硒多糖,硒元素促进金针菇中的蛋白和多糖的增加,从而让硒元素更加容易被吸收。

较佳的,微量元素补充剂包括有氯化钾和硫酸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锌元素和钾元素都是金针菇所需要的微量元素,通过微量元素的补充可以促进金针菇的进一步生长,保证金针菇中富含多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

较佳的,微量元素补充剂中的氯化钾和硫酸锌的重量比为1:3。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微量元素的的均衡搭配可以保证金针菇的合理生长,保证金针菇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均衡。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锌元素的添加可以在金针菇内结合成为锌多糖,锌多糖可以很好的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同时锌元素的富集可以金针菇具有增智的效果;

2、苦荞壳的添加替代了原有的棉籽壳,并且同样起到棉籽壳的作用,同时具有较高的微量元素储备;

3、硒元素的添加还可以起到促进金针菇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提高金针菇的营养物质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所有物质均为市面所售。

实施例1:米糠24g、玉米芯30g、玉米粉6g、豆粕6g、麸皮14g、甜菜渣4g、苦荞壳5g、马兰4g、甜叶菊4g、银杏叶8g、碳酸钙1g、氯化钾0.125g和硫酸锌0.375g、亚硒酸钠溶液1g;

实施例2:米糠20g、玉米芯28g、玉米粉4g、豆粕4g、麸皮10g、甜菜渣2g、苦荞壳3g、马兰3g、甜叶菊3g、银杏叶6g、碳酸钙1g、氯化钾0.125g和硫酸锌0.375g、亚硒酸钠溶液1g;

实施例3:米糠22g、玉米芯29g、玉米粉5g、豆粕5g、麸皮12g、甜菜渣3g、苦荞壳4g、马兰3.5g、甜叶菊3.5g、银杏叶7g、碳酸钙1g、氯化钾0.125g和硫酸锌0.375g、亚硒酸钠溶液1g;

实施例4:米糠22g、玉米芯29g、玉米粉5g、豆粕5g、麸皮12g、甜菜渣3g、苦荞壳4g、马兰4g、甜叶菊4g、银杏叶8g、碳酸钙1g、氯化钾0.125g和硫酸锌0.375g、亚硒酸钠溶液1g;

实施例5:米糠22g、玉米芯29g、玉米粉5g、豆粕5g、麸皮12g、甜菜渣3g、苦荞壳4g、马兰3g、甜叶菊3g、银杏叶6g、碳酸钙1g、氯化钾0.125g和硫酸锌0.375g、亚硒酸钠溶液1g。

培养基生产流程:

步骤一:对富硒大豆秸秆进行截断处理,将富硒大豆秸秆的根部进行集中并进行初步粉碎;

步骤二:将富硒米糠、玉米芯、玉米粉、豆粕、甜菜渣、棉籽壳、富硒大豆秸秆根茎,首先进行干混:

步骤二:添加自来水后继续添加银杏叶、富硒添加剂、碳酸钙、进行湿混,料水比为1∶1.4-1.6;

步骤三:进行水含量检测,含水量应为60%~65%:

步骤四:进行闷堆1~2h,让培养料充分吸水;

步骤五:进行机械装瓶,每袋大约装湿料600~1000g;

步骤六:装好袋后采用高压灭菌,高压灭菌温度在123-126℃,灭菌时间为2h。

氨基酸含量测定参考gb/t15673—2009《食用菌中粗蛋白含量的测定》中的凯氏定氮法;

硒元素含量检测参考icp-ms检测方法;

氨基酸测定选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硒元素含量检测选用美国agilent公司7500c型icp-ms。

所有袋装培养基均培养20d。

子实体产量为20袋称重的平均值。

硒元素含量检测参考icp-ms检测方法。

对比例实验:

对比例1:米糠22g、玉米芯29g、玉米粉5g、豆粕5g、麸皮12g、甜菜渣3g、苦荞壳4g、马兰3.5g、甜叶菊3.5g、银杏叶7g、碳酸钙1g、氯化钾0.125g和硫酸锌0.375g;

对比例2:米糠22g、玉米芯29g、玉米粉5g、豆粕5g、麸皮12g、甜菜渣3g、棉籽壳4g、马兰3.5g、甜叶菊3.5g、银杏叶7g、碳酸钙1g、氯化钾0.125g和硫酸锌0.375g、亚硒酸钠溶液1g;

对比例3:米糠22g、玉米芯29g、玉米粉5g、豆粕5g、麸皮12g、甜菜渣3g、苦荞壳4g、银杏叶7g、碳酸钙1g、氯化钾0.125g和硫酸锌0.375g、亚硒酸钠溶液1g;

对比例4:米糠22g、玉米芯29g、玉米粉5g、豆粕5g、麸皮12g、甜菜渣3g、苦荞壳4g、马兰3.5g、甜叶菊3.5g、银杏叶7g、碳酸钙1g、氯化钾0.125g、亚硒酸钠溶液1g;

对比例5:米糠22g、玉米芯29g、玉米粉5g、豆粕5g、麸皮12g、甜菜渣3g、苦荞壳4g、马兰3.5g、甜叶菊3.5g、碳酸钙1g、氯化钾0.125g和硫酸锌0.375g、亚硒酸钠溶液1g。

表一为体现金针菇生长状况。

通过对比例与实施例的比对试验后,可以发现硒元素的含量与很多因素均有关系,但是其中富硒添加剂对对硒元素的含量影响最大,其次是富硒大豆秸秆根茎的含量,对金针菇的硒元素含量具有影响,同时硒元素含量的降低还有导致菌丝的生长速率变慢,影响最终的金针菇的生长周期。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