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纳米管分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6296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纳米管分散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散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碳纳米管分散装置。



背景技术:

碳纳米管,是石墨片按照一定螺旋角卷曲而成、直径为纳米级的管状物质,其有非常大的长径比,沿着长度方向的热交换性能好,而其垂直方向的热交换性能低,利用其各向异性通过合适的取向,可以获得具有优越导热性能的复合材料,在使用时,往往要将碳纳米管的团聚体充分分散才能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目前主要通过研磨来进行纳米管的分散,通过该手段,分散不彻底,使用性能降低,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碳纳米管分散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纳米管分散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主要通过研磨来进行纳米管的分散,通过该手段,分散不彻底,使用性能降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碳纳米管分散装置,包括搅拌罐,所述搅拌罐的顶部右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的顶部连接有主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的左侧通过皮带连接有从动带轮,所述从动带轮的底部连接有转轴,且转轴贯穿搅拌罐的顶部,所述转轴的外壁连接有螺旋板,所述转轴的底部与搅拌罐的内腔底部连接,所述搅拌罐的左侧壁顶部安装有进料口,且进料口与搅拌罐的内腔连通,所述搅拌罐的外壁均匀开有离心孔,所述搅拌罐的外壁套接有回料管,且回料管的顶部位于离心孔的上方,所述回料管的底部连接有锥形漏斗,所述锥形漏斗的底部连接有导风管,所述导风管的左端连接有鼓风机,且鼓风机的出风口与导风管连接,所述导风管的右端连接有液态相变介质箱,所述液态相变介质箱的顶部连接有介质进出口,所述液态相变介质箱左右侧壁均安装有超声波振荡器,所述液态相变介质箱的内腔底部安装有电加热器。

优选的,所述搅拌罐与转轴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

优选的,所述锥形漏斗的底部左端设置有挡风板,且挡风板呈右倾式设置。

优选的,两组所述超声波振荡器对称安装,所述电加热器的外壁包覆有防水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碳纳米管分散装置,通过搅拌罐内的转轴和超声波震荡器的协同作用,提高碳纳米管的分散效果,提高碳纳米管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搅拌罐、2电机、3主动带轮、4从动带轮、5转轴、6进料口、7离心孔、8回料管、9锥形漏斗、10导风管、11鼓风机、12液态相变介质箱、13介质进出口、14超声波振荡器、15电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碳纳米管分散装置,包括搅拌罐1,搅拌罐1的顶部右侧安装有电机2,电机2输出轴的顶部连接有主动带轮3,主动带轮3的左侧通过皮带连接有从动带轮4,从动带轮4的底部连接有转轴5,且转轴5贯穿搅拌罐1的顶部,转轴5的外壁连接有螺旋板,转轴5的底部与搅拌罐1的内腔底部连接,搅拌罐1的左侧壁顶部安装有进料口6,且进料口6与搅拌罐1的内腔连通,搅拌罐1的外壁均匀开有离心孔7,搅拌罐1的外壁套接有回料管8,且回料管8的顶部位于离心孔7的上方,回料管8的底部连接有锥形漏斗9,锥形漏斗9的底部连接有导风管10,导风管10的左端连接有鼓风机11,且鼓风机11的出风口与导风管10连接,导风管10的右端连接有液态相变介质箱12,液态相变介质箱12的顶部连接有介质进出口13,液态相变介质箱12左右侧壁均安装有超声波振荡器14,液态相变介质箱12的内腔底部安装有电加热器15。

其中,搅拌罐1与转轴5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减少转动产生的摩擦力,锥形漏斗9的底部左端设置有挡风板,减少锥形漏斗9的原料在鼓风机11的作用下被吹回回料管8内腔的情况,且挡风板呈右倾式设置,两组超声波振荡器14对称安装,电加热器15的外壁包覆有防水膜。

工作原理:原料从进料口6进入搅拌罐1内,电机2的输出端带动主动带轮3转动,主动带轮3通过皮带带动从动带轮4转动,从动带轮4带动转轴5转动,转轴5上的螺旋板在转轴5的作用下旋转并使得原料旋转飞舞,原料在旋转的同时一部分进行分离,飞起的原料通过离心孔7进入回料管8中,回料管8中的原料通过锥形漏斗9进入导风管10中,鼓风机11通过导风管10将原料吹入液态相变介质箱12中,液态相变介质通过介质进出口13加入到液态相变介质箱12中,原料在液态相变介质中悬浮,通过电加热器15对液态相变介质进行加热,两组超声波振荡器14对液态相变介质进行震荡,液态相变介质带动原料震荡从而使得原料分散。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