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面玻璃成型机模具冷却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1886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曲面玻璃成型机模具冷却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机床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曲面玻璃成型机模具冷却出料装置。



背景技术:

曲面玻璃成型机是一种主要加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智能设备等电子产品的数控机床。曲面玻璃的成型经过高温、冷却、成型三个步骤,冷却步骤温度会影响成品玻璃的品质,所以冷却时,对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而在现有技术中,曲面玻璃成型机冷却机构和出料机构均是分开设置的,故其导致机床的体积较大,且需要两个工序分别进行冷却与出料,影响生产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曲面玻璃成型机模具冷却出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曲面玻璃成型机模具冷却出料装置,包括:第一冷却室,所述第一冷却室上设有进料口,且该第一冷却室的后端与第二冷却室的前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冷却室的第一侧面与第三冷却室相连通,所述第三冷却室的前端面板上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设置于该第三冷却室外部的出料冷却板相连接;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冷却室的顶部均覆盖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上方均安装有冷却气缸,所述冷却气缸的活塞杆的底端穿过顶板伸入于该第一冷却室或第二冷却室或第三冷却室中,且该活塞杆的底端上设有冷却上板,所述冷却上板内部设有上板冷却水路,所述上板冷却水路通过冷却管道与冷却室外部的冷却液源相连通;且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冷却室中设有使模具依次通过第一、第二、第三冷却室的传送机构。

进一步,所述传送机构包括:设置在该第二冷却室后端面板外的第一拨料气缸,设置在该第二冷却室第二侧面外的第二拨料气缸和设置第三冷却室后端面板外的第三拨料气缸;且第一、第二、第三拨料气缸的活塞杆上分别接有第一、第二、第三拨料板;所述第一拨料板活动设置于该第一冷却室的前端与后端之间,所述第二拨料板活动设置于该第二冷却室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之间,所述第三拨料板活动设置于该第三冷却室的前端与后端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一拨料气缸的活塞杆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导轨,所述导轨的一末端与第一拨料板相固定,且其另一末端活动穿设在该第二冷却室的后端面板中。

进一步,所述固定板与第一拨料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模具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冷却室的侧壁与顶板上均设有腔室冷却水路,所述腔室冷却水路通过冷却管道与冷却室外部的冷却液源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冷却室构成了一个密封腔室,所述密封腔室中充有惰性冷却气体。

进一步,所述惰性冷却气体为氮气。

进一步,所述第二、第三冷却室之间设有自动门,所述自动门上设有自动门气缸,该自动门气缸用于控制自动门的开合;所述出料口上设有出料门,所述出料门上设有用于控制其开合的出料门气缸。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冷却气缸的数量为三个,其分别设置于第一、第二、第三冷却室的顶板上方。

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冷却气缸的数量为两个,其分别设置于第一、第三冷却室的顶板上方。

本实用新型同时具备冷却与出料的功能,极大地减少了机床的体积,并提高了生产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冷却组件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曲面玻璃成型机模具冷却出料装置,包括:第一冷却室1,所述第一冷却室1上设有进料口,且该第一冷却室1的后端与第二冷却室2的前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冷却室2的第一侧面与第三冷却室3相连通,所述第三冷却室3的前端面板上设有出料口4,所述出料口4与设置于该第三冷却室3外部的出料冷却板5相连接;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冷却室1、2、3的顶部均覆盖有顶板9,所述顶板9的上方均安装有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气缸10和冷却上板11,所述冷却气缸10的活塞杆的底端穿过顶板9伸入于该第一冷却室1或第二冷却室2或第三冷却室3中,且该活塞杆的底端上设有冷却上板11,所述冷却上板11内部设有上板冷却水路,所述上板冷却水路通过冷却管道与冷却室外部的冷却液源相连通;且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冷却室1、2、3中设有使模具依次通过第一、第二、第三冷却室1、2、3的传送机构。

进一步,所述传送机构包括:设置在该第二冷却室2后端面板外的第一拨料气缸6,设置在该第二冷却室2第二侧面外的第二拨料气缸7和设置第三冷却室3后端面板外的第三拨料气缸8;且第一、第二、第三拨料气缸6、7、8的活塞杆上分别接有第一、第二、第三拨料板;所述第一拨料板活动设置于该第一冷却室1的前端与后端之间,所述第二拨料板活动设置于该第二冷却室2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之间,所述第三拨料板活动设置于该第三冷却室3的前端与后端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一拨料气缸6的活塞杆上接有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导轨13,所述导轨13的一末端与第一拨料板14相固定,且其另一末端活动穿设在该第二冷却室2的后端面板中。

进一步,所述固定板12与第一拨料板14之间的距离大于模具的宽度,使得模具能放置于第一拨料板14与固定板12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冷却室1、2、3的侧壁与顶板9上均设有腔室冷却水路,所述腔室冷却水路通过冷却管道与冷却室外部的冷却液源相连通。所有冷却室的侧壁与顶部的面板中均设有冷却水路,其有利于隔绝外部的热源,为密封腔室内部营造一个冷却的环境。

进一步,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冷却室1、2、3构成了一个密封腔室,所述密封腔室中充有惰性冷却气体,其将进一步地提升冷却效果。

进一步,所述惰性冷却气体为氮气。

进一步,所述第二、第三冷却室2、3之间设有自动门,所述自动门上设有自动门气缸15,该自动门气缸15用于控制自动门的开合;所述出料口4上设有出料门16,所述出料门16上设有用于控制其开合的出料门气缸17。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冷却气缸10的数量为三个,其分别设置于第一、第二、第三冷却室1、2、3的顶板9上方。

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冷却气缸10的数量为两个,其分别设置于第一、第三冷却室1、3的顶板9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为:待冷却的模具从第一冷却室1上的进料口进入至第一冷却室1的内部;在模具完整地进入到第一冷却室1后,其将位于固定板12与第一拨料板14之间,第一冷却室1顶部的冷却上板11将在气缸的控制下进行下压,直至该冷却上板11接触到模具的上表面,对模具进行第一次冷却,再在经过预定的时间后,冷却上板11上升与模具相分离;此时,第一拨料气缸6控制第一拨料板14进行移动,使得第一拨料板14向第一冷却室1的后端移动,故模具在第一拨料板14的作用下移至第二冷却室2中,在模具移动到位后,第二冷却室2顶部的冷却上板11将进行下压,对模具进行第二次冷却;在第二次冷却完成后,第二拨料气缸7通过第二拨料板将模具移至第三冷却室3中,在模具移动到位后,第三冷却室3顶部的冷却上板11将进行下压,对模具进行第三次冷却,在第三次冷却过程结束后,第三拨料气缸8通过第三拨料板将模具从出料口4中推出至出料冷却板5中,以实现出料。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中先后通过了三次冷却,使其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使模具温度迅速下降至室内温度,使工件经过高温处理后能迅速保持压型后的尺寸精度;而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如果用户对冷却效果的要求不高,可对第二冷却室2中的冷却气缸10与冷却上板11进行省却,仅进行两次冷却,可节省设备的成本;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第二、第三冷却室1、2、3呈“L”形分布,故其进料口与出料口4之间的距离不远,一个工人即可实现对进料与出料进行控制,其增大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